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几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型小麦为材料,对分蘖期小麦叶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亲本中国春的谷胱甘肽的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比活最高,华麦8号次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均低于保持系中国春与华麦8号,这可能意味着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在分蘖斯植株体内清除活性氧代谢的能力的能力低于可育品种,是小麦以后发育过程花粉走向败育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5种G型不育细胞质在普通小麦10个品种核背景下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1.东方山羊草不育细胞质引起部分供试小麦雄性高不育,T型恢复系不易恢复其育性,该胞质在杂种小麦利用中价值可能不大.2.拟斯卑尔脱山羊草、野生二粒小麦、阿拉拉特小麦和茹可夫斯基小麦4种G型不育细胞质引起供试小麦雄性全不育且稳定,对供试小麦品种诸性状无明显不良影响,大多数供试T型恢复系都能恢复其育性且恢复度较高,在杂种小麦应用中有较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运用DNA荧光探针结合显微荧光术,系统地研究了3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败育过程、时期和特点.结果表明,珍汕97不育系不能完成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马协不育系小孢子可完成第一次有丝分裂,但不能进入第二次有丝分裂;广丛41不育系部分小孢子可完成第二次有丝分裂,因此可看到许多三核花粉,但因核行为异常而败育.小孢子的败育过程可能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PCD)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选用C-型、M-型、Mt2-型、G-型4个不同类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MaleSterility,CMS)小麦为材料,以其保持系中国春作对照,用低pH值(pH4.6)提取酶液,对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叶、穗和花药中的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蘖期和拔节期不育系叶中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活性都比保持系略低;抽穗期叶、穗和花药中不育系两种酶的活性都比保持系高.故认为,小麦植株随着发育进程,其体内尤其是穗和花药中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活性增强,导致IAA亏缺,引起雄性不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光敏感胞质雄性不育小麦及其对照可育系,在不同生育期叶片内NAD激酶和NADP磷酸酶的活性对不同光周期的反应.LD下可育核供体小麦叶片内的NAD激酶总活性、CaM依赖性和CaM非依赖性NAD激酶活性均略高于SD,但差别不显著;NADP磷酸酶活性在孕穗、抽穗和籽粒灌浆期均高出SD一倍以上.光敏胞质雄性不育小麦在LD和SD下,叶片中的NAD激酶总活性、CaM依赖性和CaM非依赖性NAD激酶活性以及NADP磷酸酶活性均有明显差别,而且LD下CaM依赖性NAD激酶活性逐渐被CaM非依赖性NAD激酶活性所取代.这反应出光敏胞质雄性不育小麦体内的NAD激酶和NADP磷酸酶活性比核供体正常可育系对光周期的反应更敏感,这可能是LD导致光敏小麦育性转换和花粉败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Ae.triunicialis)cs;(As.Zhukovskyi)cs;(T.timopheevi)cs;(Ae.speltoides)cs和普通小麦中国春(T.aestivum,保持系,cs)与鄂恩1号(T.aestivum)为材料,用Davis和Reisfeld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xiase)和阴、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并用SC910型双波段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记录其谱带数及强弱.结果表明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IAA-氧化酶同工酶谱十分相似;而阴离子过氧化物酶酶谱相差甚远.由此表明具有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位点的过氧化物酶,应主要是阳离子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7.
以孢子体雄性不育系马协A、马协B、马协63(F1)和珍汕97A、珍汕97B、汕优63(F1)为材料,对小孢子发育的花粉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期、二核期、三核期的花药蛋白质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在马协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有12种多肽的表达具有时序特征,其中9种多肽可能与马协A雄性不育有关;在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有10种多肽的表达具有时序特征,其中6种多肽可能与珍汕97A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8.
选用C-型、G-型、M-型、Mt2-型4种细胞质类型的7个不育系小麦为材料,以其保持系中国春作对照,用低pH值(pH4.6)提取酶液,采用正极和负极向垂直板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对抽穗期时、穗和花药的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药中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无论是正极向还是负极向的过氧化物酶差异均显著.负极向的过氧化物酶不育系比保持系多了两条带且酶带显色更深,反映其酶活性更强;正极向的过氧化物酶中,不育系也比保持系多了两条带,但没有保持系特有的4条酶带(A7~A10),并且快带也只有一条.花药中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增多,活性增强,可能是小麦雄性不育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微进样装置──钨丝电热蒸发进样装置(TSETV),并把该装置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及直流电弧发射光谱(DC-AES)联用.对该装置本身及与其ICP-AES,DC-AES的联用技术、分折性能作了详细研究.用TSETV-DC系统得到了Ni,Co,Cu,Mn,Cr和Mg的检出限为10-8~10-10g(10μL进样),相对标准偏差明显优于常规DC系统.并用该法分析了纯NaCl中痕量Cu及水样中Cu,Fe,Mn,所得结果同ICP-AES及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所得结果相吻合.用TSETV-ICP系统得到了Mg,Cu,Mn,Cr,Fe,Co,Ni,La,Nd,Gd,Dy,Yb,Lu和Y的检出限为10-9~10-11g(10μL进样),相对标准偏差低于6%.并用该方法分析了白酒及大米中痕量Cu,Mn及江西稀土矿区谷物样品中痕量稀土元素,结果满意.实验表明,TSETV具有操作方便,进样量小,能把试样的蒸发和激发过程分开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以为淀粉接枝引发剂,研究了接枝共聚单体对淀粉接枝共聚物(SGC)上浆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实验对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羟乙酯(HEA)、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醋酸乙烯酯(VAC)和丙烯腈(AN)10种接枝单体进行筛选,然后根据所归纳出的SGC浆料接枝支链的分子结构模型[1],探讨了几种组合共聚单体对其上浆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接枝单体对SGC浆料的上浆性能影响很大,多元化的单体组成有利于提高它的上浆性能.  相似文献   

11.
对湖北马协型杂交稻不育系A和保持系B从花粉母细胞至花粉发育过程各时期进行了细胞学的比较观察.醋酸洋红染色结果表明马协A和马协B都能顺利地通过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采用改进的快速银染法对花粉粒发育的细胞学观察,表明马协A的败育主要发生在二核期末至三核期初之间,先是营养核解体,生殖核后解体.说明马协A是一种新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快速银染法的优越性和马协A的败育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W6184s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花粉败育主要发生在小孢子发育后期,具大液泡的小孢子不能进入配子体发育阶段;小孢子发育的早期,少数小孢子母细胞就表现异常而导致花粉败育。在小孢子发育的同时,绒毡层出现各种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以几种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型小麦为材料,对分蘖期小麦叶片中的依赖钙/钙调素的蛋白激酶(Ca2+/CaM-PK)的SDS-PAGE电泳图谱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的蛋白激酶酶带之间存在差别,并且不育系之间也有差别,说明不育细胞质对核基因的表达也有影响,这可能与雄性不育有关,而且不育材料中存在潜在优势,可用来选育具有更强优势组合的核质杂种.  相似文献   

14.
光敏细胞质不育小麦花药发育过程中ABA免疫电镜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方法研究了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光敏细胞质不育小麦发育过程中ABA的分布,短日照条件下,花粉母细胞细胞质基质及小液泡内有金颗粒分布;单核至二核花粉时期花粉内金颗粒逐渐增多,二核至成熟花粉时期花粉内金颗粒逐渐减少,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内金颗粒的分布位置有变化,绒毡层或降解中的绒毡层细胞内有较多金颗粒分布,长日照条件下花粉败育,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内金颗粒分布数量均比同时期的可育花粉内明显增多,单核期以前败育的花粉,解体的花粉细胞质及细胞核内有较多金颗粒分布;后期败育的花粉,花粉母细胞至二核花粉时期花粉(母细胞)内金颗粒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二核期以后,花粉逐渐液泡化,解体的花粉细胞质及逐增大的中央液泡内在大量的金颗粒分布,绒毡层细胞内金颗粒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文中对ABA在雄蕊,花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由光周期诱导的ABA含量增加在雄性不育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