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解生产金属锂的LiCl-KCl混合熔盐电解质比例不同时,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初晶温度、密度、粘度、电导、蒸气压、表面张力等都有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电流效率。为提高产率、电解生产中要求LiCl-KCl混合盐电解质的比例为最佳比例,即在此比例下的电流效率最高,如图1中的C点。那么LiCl-KCl比例为多少时电流效率最高呢?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利用酒石酸钠电解液对硫酸铅和废铅膏进行直接固相电解制备粗铅的工艺可行性。探索了阳极材质、电解液浓度、添加剂、电流密度、极距、电解温度等工艺条件对电解过程电流效率和电解能耗的影响。采用双盐桥参比电极对电解过程阴阳极电位进行监测,确立了最优工艺条件。在酒石酸钠浓度1 mol/L、电流密度375 A/m2、异极距15 mm、温度50 ℃条件下固相电解硫酸铅,电流效率可达96.7%,吨铅电解能耗为676 kWh,获得电解铅纯度为99.8%。在上述条件下,固相电解废铅膏,其电流效率为91.60%,吨铅能耗1 068 kWh,铅纯度为98.74%,电解液可通过补充氢氧化钠实现循环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GdF3-LiF-BaF2为电解质熔体,Gd2O3、ZrO2及MgO混合氧化物为原料共电沉积Gd-Zr-Mg中间合金,考察了电解温度、阴极电流密度及混合氧化物原料中ZrO2的含量对电解电流效率及所得中间合金中Zr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电流效率随温度和电流密度增大均先增后减,随混合氧化物原料中ZrO2含量增大则减小;电解得Gd-Zr-Mg合金中Zr含量随电解温度和混合氧化物原料Zr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加则是先增后减,电流效率可达57%,Zr含量能达到10%~11%.  相似文献   

4.
在LiCl-KCl体系中653~693 K电解制备金属锂,分别研究了在氩气、空气、氧气以及氮气气氛下改变水蒸气含量对金属锂电解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下会对金属锂电解产生不利影响。对反应过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并分析不同条件下水分对电解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5.
熔盐电解法制备硼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KCl-KBF4体系和KCl-KBF4-B2O3体系中熔盐电解法制备硼粉的工艺条件。对KCl-KBF4体系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熔盐配比、温度、阴极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对硼粉纯度及电流效率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实验条件为:KCl∶KBF4为5∶1,温度750℃,阴极电流密度1.5A.cm-2,电解时间3h。该条件下能得到纯度95%以上的球形非晶态硼粉,电流效率可达到80%以上。KCl-KBF4-B2O3体系熔盐电解得到超细球形硼粉,但电流效率低,产品难以收集,杂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在采用液态阴极法电解CaCl_2-添加剂A盐系制取Pb-Ca合金的实验室试验中,研究了电解质组成、温度、阴极电流密度对电解指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电解温度720℃,D_K=0.83 A/cm~2下,电流效率为84.7~90.1%,钙直收率为93.4~99.3%,钙的含量>2%。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态锌作阴极的熔盐电解法,从氯化钠,氯化钾-氯化稀土熔盐电解质中,电解制备了锌-稀土中间合金。研究了电解质组成,电解温度,电流密度及搅拌等因素对电流效率的影响,在最佳电解工艺条件下,其电流密度84%。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稀土在锌-稀土中间合金中以ReZn_(11)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以LiF-YF3二元熔盐体系为电解质,以镍棒为阴极,以Y2O3为原料,使用自耗阴极电解法制备了成分稳定的Y-Ni合金.同时,考察了电解温度和阴极电流密度对合金成分、电流效率的影响,并对电解产品进行了XRD、SEM-EDS表征.结果 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可以生产Y含量为48%~50%(质量分数)的Y-Ni合金,电流效率可...  相似文献   

9.
电解过程是铜粉生产能耗最高的环节,而工艺条件对电解能耗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深入研究和优化。采用电解法制备铜粉,研究了极间间隙、Cu2+浓度、硫酸浓度、电解液温度、电流密度和刮粉周期对电解铜粉过程槽电压、电流效率和直流电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Cu2+浓度、电解液温度和刮粉周期,有利于降低槽电压和提高电流效率,进而减少直流电耗;增大极间间隙,电解铜粉的槽电压、电流效率和直流电耗均增加;而增大硫酸浓度,电解铜粉的槽电压、电流效率和直流电耗均减少;增大电流密度,电解铜粉的槽电压显著提高,电流效率略有下降,导致直流电耗显著增加。电解铜粉最佳的工艺参数为:极间间隙20~40 mm、Cu2+浓度10~15 g/L、硫酸浓度约150 g/L、电解液温度40~50℃、电流密度约1 500 A/m2、刮粉周期45 min左右。  相似文献   

10.
电解法制备高锰酸钾一般采用间歇式和敞开式工艺。通过试验,考察试验装置和各非平衡态非线性耦合因素(离子浓度、阳极电流密度、电解温度、电解时间等)对制备高锰酸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解温度65.0~70.0℃、电流密度65.0~75.0A/m2、电解时间12h条件下,电流效率仍能维持在40.0%以上,而传统的间歇式电流效率最高仅35%。在封闭式反应装置中连续电解可达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的目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紫铜基体采用超音速喷涂自溶性合金并进行热处理,使紫铜与自溶性合金界面产生微冶金结合区,从而增强结合力。  相似文献   

12.
分别对原矿、马弗炉焙烧矿和微波焙烧矿的溶出赤泥进行了微观形貌的分析,并考察了在絮凝剂作用下,不同预处理方式和条件对溶出矿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预处理使溶出赤泥的表面形貌疏松多孔,并使针铁矿转化为赤铁矿。焙烧预处理使溶出矿浆的沉降速度略有降低,但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赤泥的压缩液固比。高温焙烧使溶出赤泥的沉降性能恶化。相对于马弗炉焙烧,微波焙烧矿溶出矿浆的沉降性能更优良。  相似文献   

13.
以JT15陀螺经纬仪为研究对象,实验了直流电压与陀螺定向的关系,并推导了相应的理论公式,并用理论公式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得出了一些对陀螺定向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紫金山低品位硫化铜矿,研究了微裂纹对铜生物浸出效果的影响。分别利用颚式破碎机、对辊破碎机和高压辊磨机对硫化铜矿进行破碎,采用体式显微镜、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岩心成像系统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矿石微裂纹及孔隙度进行观察统计与表征。结果表明,高压辊磨较颚式破碎和对辊破碎可以产生更多的微裂纹,同时高压辊磨破碎铜矿样品的孔隙度均高于颚式破碎和对辊破碎。-1.7mm粒级铜矿样品摇瓶浸出试验表明,由于高压辊磨破碎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更大,铜矿物与浸出液接触更加充分,浸出效果比颚式破碎和对辊破碎好。另外,-6.7+3.35mm粒级铜矿样品生物柱浸试验结果表明,含有更多微裂纹的高压辊磨破碎样品铜浸出率比颚式破碎提高9.10~15.43个百分点,比对辊破碎提高3.12~9.4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周剑丰  张波 《炼钢》2012,28(3):27-32
对湖南华菱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转炉炼钢厂RH-MFB冶炼超低碳IF钢生产进行了研究,分析转炉出钢中碳氧含量和温度、真空循环时间、冶炼渣成分等因素对钢液中夹杂物数量、粒径分布的影响。对RH精炼过程中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使该厂在生产IF超低碳钢时达到w(C)≤30×10-6、w(N)≤30×10-6、w(O)≤20×10-6的技术要求,钢液成分及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宝钢1550mm冷轧厂酸轧机组硅泥产生的喷射梁和石墨加热器等设备的堵塞问题,新工艺要求在酸洗液中加入絮凝剂以加速硅泥的沉降.文章就絮凝剂对冷轧乳化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考察絮凝剂对乳化液的破坏作用,寻找对乳化液产生负面影响的絮凝剂浓度,研究在酸洗液中加入絮凝剂对乳化液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工程量清单计价与传统预算报价的比较,以及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突破制取硫酸锰的传统工艺,利用葡萄糖液将软锰矿四价锰还原成二价锰制成硫酸锰溶液,介绍了其浸出原理及其工艺过程,通过实验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葡萄糖用量为理论值的1.17倍,初始酸浓度为140 g/L,反应温度为90℃,软锰矿中Mn4+浸出率能达到89.95%,符合实际生产要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Growth of SiCGe ternary alloy on 6H-SiC in a conventional hot-wall CVD system was initially studied. SiH4, GeH4 and C3H8 were employed as silicon, germanium and carbon source, respectively, while H2 was employed as the carrier gas. To reduce the heavy lattice mismatch between the film and the substrate, a 3C-SiC buffer layer was inserted between them in a CVD process. Optimizing the growth conditions was discussed. The samples were measured by means of SEM, SAXRD (Small Angle X-Ray Diffraction). It is shown that use of the 3C-SiC buffer layer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ernary alloy.  相似文献   

20.
 金属凝固过程中加入形核剂是改善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常用方法。笔者以形核热力学为基础,讨论了外来成分起伏对钢液形核的影响,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金属液中加入的形核剂熔化后,改变了其周围钢液微区化学成分,造成成分起伏。当成分起伏的“方向性”和“程度”满足形核的热力学条件时,相变驱动力增加,可以促使钢液形核。根据热力学可以选择合适的形核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