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慢性前列腺炎(CP)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73例明确病理诊断的CKD男性患者进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比较不同类型肾脏病、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对CP发生率的影响。结果:273例CKD患者中91例患者伴有CP,总的发生率33.3%;膜性肾病患者CP发生率最高60.0%,较非IgA肾病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5.5%)、乙肝相关性肾炎(24.2%)及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患者(0%)高(P〈0.05)。IgA肾病(IgAN)患者CP发生率39.7%较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高(P〈0.05)。随年龄增加CP的发生率升高但是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别;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肾功能组间CP的发生率无差别。结论:CKD是CP的高发人群,随年龄增加CKD患者中CP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肾脏病病理类型是影响CP的发生率的主要因素;CP与部分CKD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十分常见,且常伴不良预后。慢性肾脏病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是慢性肾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与单纯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死率差距较大的原因。目前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已经建立了强有力的证据,而慢性肾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尚无基于高水平的临床证据的指南推荐。本文总结归纳慢性肾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思路,为慢性肾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06月我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RP)治疗BPH的患者236例,按照病理诊断分为单纯BPH(35例)和合并CP(201例)两组,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QOL)、是否发生急性尿潴留(AU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等指标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合并CP组患者在前列腺体积、RUV、IPSS、QOL、AUR发生率等方面指标高于单纯BPH组患者,Qmax低于单纯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及PSA、PSAD等方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后3个月两组IP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合并CP组较单纯组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可能是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可能是导致BPH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BPH的患者120例,按是否合并CP分为单纯BPH组(简称单纯组,75例)和BPH合并CP组(简称合并组,45例)。结合术前经直肠超声检查及f-PSA、t-PSA、f-PSA/t-PSA检测结果,并根据公式计算出前列腺总体积(TPV)、PSA密度(PSAD),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单纯组患者,随着年龄或前列腺体积的增加,f-PSA及t-PSA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PSA/t-PSA值及PS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f-PSA及t-PSA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加,f-PSA及t-PSA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呈上升趋势,但f-PSA/t-PSA值及PSAD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较单纯组患者的f-PSA、t-PSA及PSAD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PSA/t-PSA值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各项指标做ROC工作曲线分析发现,f-PSA、t-PSA、PSAD 3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4、0.628、0.624,均介于0.5至0.7之间。结论:BPH患者常合并CP,临床中f-PSA、t-PSA升高,同时伴PSAD升高的BPH患者,应考虑合并前列腺炎的可能性大,上述3个指标作为诊断BPH伴CP的依据有一定的意义,但并不是十分可靠。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耳鸣耳聋的患病率及其相关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收集CKD患者相关信息和耳鸣耳聋的性质及程度,对肾脏病患者耳鸣耳聋患病率及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CKD患者中耳鸣的患病率为51.6%,耳聋患病率为44.8%。耳鸣频率以高频为主,耳聋以双耳轻度听力损害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居多。(2)CKD患者随年龄层的增加,耳聋的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3)继发性肾脏病患者的耳聋患病率高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4)在不同临床诊断中,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耳聋的患病率最高。(5)CKD患者耳聋的患病率随CKD分期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说明肾脏病患者耳聋的患病率与肾功能状态及肾小球滤过率密切相关。结论:(1)CKD患者以高频耳鸣为主,轻度听力损害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居多。(2)CKD患者随年龄层的增加及肾功能和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耳聋的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3)继发性肾脏病患者的耳聋患病率高于原发性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耳聋的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9.
10.
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1,自引:8,他引:81  
目的对慢性前列腺炎的尸体前列腺组织标本进行病原学、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研究,并对病原体与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从1996年5月~1997年12月,对114例20~40岁慢性前列腺炎组织标本用细菌学培养、多聚酶链反应(PCR),对组织内的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病毒、淋球菌进行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14例前列腺组织标本中病原体检测阳性59例(52%),其中单纯细菌性病原体阳性42例,单纯沙眼衣原体(CT)6例,人类巨细胞病毒(CMV)2例,解脲脲原体(UU)1例,人体乳头状病毒(HPV)1例,7例为复合病原体。所有标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灶性慢性前列腺炎病理组织学变化。临床检测的病原体并不引起特异性病理组织学变化。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有单纯的病原体感染,还有复合感染,应予重视。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多为逆行感染,其病理组织学变化可能与检测到的病原体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肾脏病(CKD)住院患者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在我院肾内科首次住院,未接受替代治疗16岁以上CKD患者655例,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原发病、肾穿病理、Hb、Alb、PA、UA、Ca2+、P3-、TC、TG、LDL、HDL及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1)起病较集中在31岁~60岁,占CKD的53.9%。(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高血压(69.5%、8.9%、8.9%)是导致CKD的主要病因。(3)58.2%患者行肾脏穿刺,病理结果以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微小病变(31.2%、23.6%、11.3%、10.2%)为主。(4)各期患者血尿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蛋白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KD1期比较,除PA、TG外,各期SBP、DBP、Hb、Alb、UA、Ca2+、P3-、TC、LDL、H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元相关回归分析显示eGFR与Hb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血压、UA呈负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贫血、高尿酸血症、高血压是CKD肾功能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高血压是主要病因。年龄、贫血、高尿酸血症、高血压为CKD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CKD)住院患者白蛋白尿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探讨白蛋白尿对非糖尿病CKD患者CV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45例非糖尿病CKD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心电图、胸部X线、心超及CVD的危险因素。结果:(1)1245例患者中CKD1、2、3、4、5期分别为304例(24.4%)、281例(22.6%)、372例(29.9%)、157例(12.6%)、131例(10.5%);CKD1~5各期有蛋白尿者分别为208例(68.8%)、194例(69%)、269例(72.3%)、117例(74.5%)、106例(80.9%)。(2)与CKD1期患者相比,CKD2~5期患者年龄、SBP、DBP、Scr、UA明显升高,eGFR、Hb、Alb明显降低(P〈0.05);CKD3期患者TG、LDL升高,HDL降低(P〈0.05);CKD4、5期患者TC、LDL、HDL降低;TG升高(P〈0.05)。(3)与CKD同期非白蛋白尿组相比,白蛋白尿组CKD1~5期患者Scr、UA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P〈0.05);CKD2~5期患者SBP、DBP明显升高,eGFR、Hb明显降低(P〈0.05);CKD4、5期患者TC、HDL降低,TG、LDL升高(P〈0.05)。(4)CKD患者CVD发病率从CKD1~CKD5期逐步升高(P〈0.05),白蛋白尿患者CVD发病率以及胸部X片、心电图、心超异常阳性率升高更加明显(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VD与年龄、SBP、UA、TG、白蛋白尿呈现正相关,与GFR、Hb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非糖尿病CKD患者CVD发病率随CKD进展而增高,与白蛋白尿密切相关,白蛋白尿是CVD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慢性肾脏病(CKD)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CKD合并MS的证候特征,为CKD的个体化诊治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7年~2009年住院或门诊的CKD患者,其中CKD合并MS组121例,CKD非合并MS组123例,设计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对两组病人临床脉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CKD合并MS组男性患病人数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大于CKD非合并MS组。两组病程及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代谢综合征各组分比较:CKD合并MS组腰围(W)、BMI、高血压发生率、FPG、TG、LDL-C明显高于CKD非合并MS组(P<0.01)。HDL-C明显低于CKD非合并MS组(P<0.05)。(3)两组病人肾损害比较:Scr、BUN、24h尿蛋白定量、血尿及肾衰竭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合并MS组UA明显高于CKD非合并MS组(P<0.001)。(4)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的比较:虚证中合并MS组以脾肾气虚多见,非合并MS组以气阴两虚多见;实证中合并MS组以血瘀、痰湿、热盛多见,非合并MS组以湿热、血瘀为多见;合并MS组实证中两证以上相兼的现象较非合并MS组常见;合并MS组血瘀证和热盛证兼夹、血瘀和痰湿证兼夹、血瘀、痰湿和热盛证兼夹多见,非合并MS组以血瘀和湿热证兼夹、湿热和热盛证兼夹多见。两组总的证候均以虚实夹杂为主要特征。结论:CKD合并MS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虚实夹杂,多证相兼为主要特征。虚证以脾肾气虚为主,实证以血瘀、痰湿、热盛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慢性肾炎风湿内扰证的特点,以及在慢性肾脏病(CKD)3期中的作用地位。方法:根据有无风湿内扰证将56例慢性肾炎CKD 3期患者分成两组,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与肾病理学资料。结果:56例患者辨证风湿内扰证43例,无风湿内扰证13例,两组兼夹虚、瘀、湿热证例数及肾病理分布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风湿内扰证患者兼夹肾络瘀痹严重,与无风湿内扰证患者比较,肾络瘀痹症状总积分以及尿血、舌下脉络瘀滞积分显著升高;风湿内扰证患者除尿RBC2、4 h尿蛋白定量等较无风湿内扰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平均动脉压(MBP)也显著升高;采用katafuchi评分发现,风湿内扰证患者肾小管间质积分显著高于无风湿内扰证患者;Andreoli评分发现,风湿内扰证患者活动性指数总积分、慢性化指数总积分显著高于无风湿内扰证患者,其中间质炎细胞浸润、纤维/纤维细胞新月体也以风湿内扰证患者明显(P〈0.05)。结论:风湿内扰证是慢性肾炎CKD 3期患者中主要证候,风湿内扰加重肾络瘀痹,有致瘀致虚的演变趋势。风湿内扰与肾病理具有一定相关性,是慢性肾炎病情加重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的尿动力学变化和治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病因复杂。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的尿动力学变化和治疗方案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发现该病在尿动力学方面主要表现为尿流率降低、下尿道阻力增加、膀胱功能改变和逼尿肌 括约肌的协同失调等。现就上述病因和治疗等方面的关系作一回顾性综述 ,为慢性前列腺炎的尿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透析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肾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透析前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α-酮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或)钙通道拮抗剂以及抗血小板集聚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0.5μg/d,疗程1年)。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9和12月检测患者肾功能、血清白蛋白、甲状旁腺素、血钙、磷及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观察其副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后3月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和24h尿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清白蛋白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12月后肾功能进一步改善(P〈0.05),尿蛋白进一步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12月后肾功能和尿蛋白与治疗3月相比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患者血钙降低,血磷升高,甲状旁腺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血钙升高,血磷降低,甲状旁腺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无明显高钙血症等副作用。结论:骨化三醇能显著改善透析前CKD患者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抑制继发性甲状旁腺素分泌,具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