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杂志》2011,(13):1144
中医药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的经验,为研究我国中医临证的新观点、新突破、新进展,拟编纂《中国中医临证创新研究》。征稿内容:运用中医各种特色诊疗技术(包含中药内服、外用、膏、丹、散、丸、针灸、推拿、理疗、足疗、刮痧、挂线等)  相似文献   

2.
中医眼科临证资料的整理马继宏在中医眼科临证中,所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只有经过加工整理,才能更好地传递信息,交流学术,起到进一步指导临证和推动学术发展的作用,才能表现临证资料的学术价值。因此写好中医眼科临证学术论文对继承和发扬中医眼科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医临证思想决定中药的现代研究实践,同时中药的现代研究也大大丰富充实了中医现代临证思想。中西医汇通,中医临证思想从"宏观辨证思维"向"宏观—微观辨证结合"与"病证结合"思想模式转变,使中医临证思想发生了第三次质的改变,在此指导下的现代中药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蛋白组学的研究技术,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从更高的层次水平来探讨中药研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专题征稿     
《江西中医药》2010,(3):68-68
《江西中医药》为中医药核心期刊,新设重点栏目《明医心鉴》,以介绍名老中医经验和中医临证心得为主,重点刊载中医关于疑难病的诊疗经验,要求观点、方法新,经验独到。  相似文献   

5.
临证拟方是中医治病的关键措施,拟方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治病的效果,如何临证拟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由于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广大西学中同志在临证拟方时,大胆地进行了病证结合的尝试,给临证拟方这一传统的中医课题增添了新内容。兹就个人肤浅体会,对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浙江中医杂志》2009,(4):299-299
《浙江中医杂志》50年精华本——《百家名医临证经验》,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浙江中医杂志社组织编写。《百家名医临证经验》是将半个世纪以来,在《浙江中医杂志》上发表的优秀作品,取其精华,浓缩提炼而成,全书共分为名医真传、临证心法、经验交流、难症释疑、险症回春、妇科撷菁、儿科集萃、外科经验、诊法求索、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通过选择近代中医名家经典医案组方,依据对方解的分析,确定组方方法的定义,评述其组方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7种常用中医临证组方方法.探讨常用中医临证组方方法的定义与特点,学习和整理近代中医名家临证组方的经验、技巧和规律,对于提高临证处方的水平,在继承中发展中医临证组方技术,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罗晓明  王英淑  于波 《光明中医》2023,(22):4350-4352
目的 为中医临证治疗偏头痛提供新视角。方法 总结于波教授运用祛风通络法治疗偏头痛的临证经验,并附验案1则。结果 风阳内动、络脉瘀滞是偏头痛的核心病机,风阳内动是偏头痛发病的诱因,络脉瘀滞是偏头痛的病理基础,主张从风、从瘀治疗此病。结论 于教授治疗偏头痛以中医外治方法为主,配合中药口服,以期达到标本兼顾、内外并调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开栏的话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5-5
2007年新开栏目“临证启悟”与大家见面了。“临证启悟”专为特定的作者所设,即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学员、浙江省名中医的学术经验继承人、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及基层名中医培养对象等,要求围绕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和创新,通过老师的启迪和作者自己的感悟,形成理论上有学科特色、临床上有治疗优势的中医药论文。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证”的研究思路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证”的研究思路再探讨门九章(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韩向东(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佳木斯154007)中医基础具体的研究,须注重临床客观实践。只有在反映客观的临证和实践基础上,才能取得实质性的发现和进步。中医“证”的研究正基于此。中医学...  相似文献   

11.
姚真敏临证辨证特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名中医姚真敏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推崇仲景之说,长于仲景《金匮》;业医三十六载,临床经验丰富,临证擅用经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长于内伤杂病及老年病的诊治,十分重视临证辨证,自具特色。现欲就导师临证辨证经验试作小辑,以借鉴、学习与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四轮和方法问题,文中提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必须针对中医的临证经验事实展开研究,必须明确认识到既定的中医基础理论属于自然哲学范畴,而不属于科学范畴。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不能从这种自然哲学范畴出发,不能企图为这样的理论寻求证明。基于中医临证事实,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应重点进行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复合方药的药理和药化学研究以及针刺的生理和病理学研究。进而逐步构建科学的中医证候学,中医方药药理药化学和针刺的生理病理学。  相似文献   

13.
何任教授为我国著名中医教育家、临床家,全国首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临证60余年,经验丰富。为了更好地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特从临证、诊病、辨证、治病、用药等5个方面对何老的临证经验作一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中医肝病观在妇科临证中的应用北京海军总医院(100037)程文才关键词:中医肝病观,妇科临证,治疗应用中医肝病观,对于妇科临证有更加特殊的意义。妇人之病,异于男子者,唯经带胎产,因其性属阴类而以血为本,类月象而有潮汐盈亏之变,故有经血一月一至。只有月...  相似文献   

15.
正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近哲章太炎先生之语)医案是检验、比较名中医名家中医临证经验和临证思辨特点的原始依据;医案是学习名中医名家中医临证经验和临证思辨特  相似文献   

16.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3):171-171
在纪念庆祝《浙江中医杂志》创刊50周年之际,《浙江中医杂志》50年精华本——《百家名医临证经验》,已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浙江中医杂志社组织编写。《百家名医临证经验》是将半个世纪以来,在《浙江中医杂志》上发表的优秀作品,取其精华,浓缩提炼而成,全书共分为名医真传、临证心法、经验交流、难症释疑、险症回春、妇科撷菁、儿科集萃、外科经验、诊法求索、医案医话、针灸聚英、治法探赜、成方妙用、  相似文献   

17.
奚肇庆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致力于肺系疾病的临证和研究,其学术观点源于中医经典著作.又撷取诸家精华,有继承有发展,尤有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临证认识和临床风格,笔者有幸跟随奚教授临证半载,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8.
本着“立足中医临床,指导临床实践,报道学术前沿,传承中医精髓”的办刊宗旨,我刊特开设“脉案精选”专栏。期望通过对病案治疗经过的详细介绍,反映主诊医家在临证中体现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法,为读者提供丰富的中医临证经验。现诚向从事中医临床的有关专家征稿,具体选题、体例等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着“立足中医临床,指导临床实践,报道学术前沿,传承中医精髓”的办刊宗旨,我刊特开设“脉案精选”专栏。期望通过对病案治疗经过的详细介绍,反映主诊医家在临证中体现中医特色的诊疗方法,为读者提供优秀的中医临证经验。现诚向从事中医临床的有关专家征稿,具体选题、体例等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20.
加强辨病与辩证相结合的中医临证思维,有利于学生把握疾病规律;有利于学生准确的施方用药;有利于学生在临证时实施“治未病”.因此,在本科临床实习中,可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中医临证思维、指导学习中医经典、注重引导传统文化的学习这三方面,来加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医临证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