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GF—β、TNF—α、IL-6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GF-β、TNF-α、IL-6的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87例慢性肝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TGF-β、TNF-α、IL-6的水平。结果:慢性肝病感染者血清中TGF-β、TNF-α、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肝病加重,上述细胞因子递增。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存在分泌调节紊乱,其改变对患者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价以及协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由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患者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状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有基础肝病的肺结核患者其DILI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合并基础肝病者(P<0.05)。慢性HBV感染者与慢性HCV感染者的DILI发生率高于其他肝病者(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肺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引发药物性肝损害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密切监测,以便尽早发现肝损害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GF-β、TNF-a、IL-6的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87例慢性肝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TGF-β、TNF-a、IL-6的水平。结果:慢性肝病感染者血清中TGF-β、TNF-a、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肝病加重,上述细胞因子递增。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存在分泌调节紊乱,其改变对患者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价以及协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一般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尤以乙肝、丙肝为多见,随着病程的延长,其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不可避免出现的。慢性肝病病程较长,其治疗困难,缠绵难愈。因此,在对慢性肝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学者们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发现有许多久治不愈的症状,经加用活血化瘀药后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反复不断的应用,确定了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慢性肝病并原发性腹膜炎既往常用氨基苷类抗生素治疗。因其存在肾毒性、耳毒性等毒副作用,现已少用或不用。1997年,采用新一代氨基苷类抗生素奈替米星治疗20例慢性肝病并原发性腹膜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l一般资料20例慢性肝病并原发性腹膜炎患者皆于1997年3~11月在本院传染科住院,其中16例由外院转入。男18例,女2例。年龄17~53岁。1.2临床资料20例中10例为肝炎肝硬化,8例为慢性重症肝炎,2例为慢性重度乙型肝炎。诊断均符合1988年我国腹水会议制定的标准。其中,13例患者有发热,体温37.8C~40“…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病一般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尤以乙肝、丙肝为多见,随着病程的延长,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不可避免出现。慢性肝病病程较长,其治疗困难,缠绵难愈。因此,在对慢性肝病的治疗过程中,中医学者们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发现有许多久治不愈的症状,经加用活血化瘀药后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反复不断的应用,确定了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许多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病等,均可由于免疫损伤或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肾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衰竭。为了防止肾功能改变,在临床上作到早期诊断,以便早期治疗,尿微量蛋白检测就是早期肾损伤指标。现检测不同慢性肝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及血清β2-微球蛋白,以了解其在慢性肝病伴肾损伤早期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素E系列(PGE)正在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肝病患者。前列腺素是细胞保护因子,已显示对各种急性和慢性肝病患者有益。然而很少有关于前列腺素对这些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的资料,作者进行了一项研究,以调查在这些患者中PGE治疗的副作用发生率和性质以及总的安全性。1病N与方法作者回顾性研究了105例静脉注射或口服PGE治疗的肝病患者。44例最初肝功能衰竭而行肝移植的患者和36例暴发性肝衰竭患者分别接受静脉注射PGE。4.5土2.6和12.民主[10.9天。fo例复发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肝移植后口服PGEAOS土94天或P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慢性肝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中选择94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依据入院依次顺序分为甲组(47例)和乙组(47例)。甲组患者通过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乙组患者通过常规护肝药物进行治疗。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实验室指标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PA水平、TBIL水平、ALT水平以及AST水平均优于乙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肝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很好,治疗有效率比较高,且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 48例慢性肝病患者、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50例门诊健康体检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患者治疗前后EGF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GF的含量随着患者肝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各种肝病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与治疗前相比,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EGF含量均明显增加。结论 血清中EGF水平的改变对肝病严重程度的衡量及预后情况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早期肝癌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大部分慢性肝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消极治疗等不同的心理问题,这种消极的心理问题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导致病情的加重。通过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绝望、悲观等心理的影响。方法在专业人员的辅助下进行测试评分,收集慢性肝病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慢性肝病自评量表。将6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①恐惧焦虑组;②失望无助组;③冷漠愤怒组;④绝望轻生组;⑤其他。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并随访,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慢性肝病患者在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后,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绝望、悲观等心理的影响。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小组明显优于对照小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降低或消除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以及后续的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配合临床药物治疗,能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 甲硝唑(灭滴灵)、吲哚美辛(消炎痛)、维生素E等常用药物,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又不断发现和总结出了其他新用途,从而丰富了临床治疗学和临床药理学的内容。现将1989年内部分医学期刊发表的老药新用归纳如下: 一、甲硝唑治疗慢性肝病牙龈出血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1.用于治疗慢性肝病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是慢性肝病患者的常见症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caloriemalnu—trition,PCM)是慢性肝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导致慢性肝病患者发生PCM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饮食中蛋白摄人的限制。在慢性肝病中,PCM被认为与一些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相关。营养不良特别是PCM能够影响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athy,HE)患者的预后,正确认识肝性脑病的蛋白质摄入问题对于HE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本文就近年肝病患者的营养不良、HE患者蛋白质摄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李军生 《河北医药》2009,31(1):71-72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特征的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早期阶段,是肝硬化的主要病理基础。我们应用苦参素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55例,并与应用复方丹参滴丸55例对照比较,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与慢性肝病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9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在乙型肝炎患者中为8.9%(91/1027),其中慢性肝炎患者中为6.4%(50/778),慢性重型肝炎中为8.0%(7,87);肝硬化中为21.0%(34/162),与慢性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多发生于肝硬化患者。在合理饮食、保肝、抗病毒和胰岛素治疗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工作中,慢性肝病患者多由乙肝病毒携带者发展而来,2002年以来,收治了慢性肝炎患者136例,在药物治疗同时对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心态进行评估心理分析,发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合并肝病的患者临床上并不少见,两病并存,使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由于肝病和糖尿病相互影响,病情复杂多变,治疗有些矛盾,糖尿病的药物对肝病有损害,治疗肝病的药物有些可诱发糖尿病。治疗上尽早控制糖尿病,改善肝功能。护理上不是单纯两种疾病护理的简单相加。本研究总结了我们院近年来糖尿病合并肝病患者的护理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DSG—I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DSG—Ⅰ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12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SGⅠ型(生物信息)电脑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L)-2、IL-6、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肝纤维化指标显著降低,自蛋白、MG和T4/T8比值显著升高,而治疗前增高的血清IL-2、IL-6、IL-8,随病情恢复而下降.同时失眠、肝区不适症状明显好转。结论DSGⅠ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治疗能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且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肝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李瑞麟  杨芳 《安徽医药》2012,16(5):689-692
生长激素不但能在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碳水化合物,脂类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慢性肝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生长激素抵抗现象,其表现为血清中生长激素的浓度较高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水平降低。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慢性肝病,可提高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升高,改善患者的生长激素抵抗现象,改善肝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该文就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慢性肝病和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研究肝病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出最佳临床治疗方法,以此来提高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入住本院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400例,采取肝病伴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选取100例患者,回顾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400例患者中,肝硬化280例,慢性乙型肝炎120例;52例肝硬化伴肝源性DM,占18.6%,43例肝硬化伴肝源性LGT,占15.4%,3例慢性乙型肝炎伴肝源性DM,占2.5%,2例慢性乙型肝炎伴肝源性LGT,占1.7%。治疗后,5例慢性乙型肝炎伴糖代谢异常患者肝功能基本恢复,95例肝硬化伴糖代谢异常患者,84例患者肝功无显著变化,11例因并发症而发生死亡。结论临床上采用纠正血糖水平等方法对原发性肝病进行治疗,同时也要对诊断出的肝源性糖代谢异常患者进行及时治疗,以此促进原发性肝病的治疗与恢复,对提高临床治疗水平与患者生命质量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