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涉嫌走私船舶存在较高的检疫风险,我们以盐田口岸某涉嫌走私船舶入境检疫为例,深入分析检疫风险,探讨对策,以保障海港口岸卫生检疫安全。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在入境船舶上采集蚊类的成功实践经验,结合海港口岸卫生检疫实际工作需要,研究制定了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蚊类现场采集方法。该方法明确了现场操作程序,具有较高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规范我国海港口岸输入性蚊类监测和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口岸卫生检疫监管能力和工作效率,保障口岸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外贸经济的快速发展.方法 根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运用风险分析的原理,结合海港口岸卫生检疫监管特点,对相关风险因子进行评估、量化和分级管理,通过建立数学分析模型,搭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相关风险因子的综合分析和应用,建立新的海港口岸卫生检疫监管模式.结果 新模式的建立,以出入境船舶检疫监管模式为载体,把国际航行船舶卫生检疫风险、码头经营单位卫生监督风险,船舶代理公司信用管理风险进行综合研判,实现了在卫生检疫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提高船舶通关效率、缩短了船舶滞港时间,实现了“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的目的.结论 新的海港口岸卫生检疫监管模式及电子监管系统的建立,实现了海港口岸卫生检疫风险的有效管理及控制,提升卫生检疫监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近半年京唐港口岸入境国际船舶变化情况,分析其应对策略.方法 从口岸管理系统中提取相关信息,分析口岸入境国际船舶新变化.结果 近半年京唐港口岸国际船舶存在四个新变化,分别为入境国际船舶数量略有下降,船舶总吨明显提升,入境国际船舶来源大洲逐渐分散,远距离航行国际船舶增加明显,入境国际船舶来源国前五名变化显著,船舶数量呈现下降和分散态势,入境国际船舶来源国数量明显增加,船舶检疫面临疫情风险逐渐复杂.结论 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可有效防范国外疫情通过口岸传至我境内.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在一艘未经入境检疫停泊于港内的境外走私船舶上发现一霍乱病例的调查处理情况。作者认为,为防止检疫传染病传入,有关部门对所有入境的船舶(包括缉获的走私船舶,以及各种特殊情况入境的船舶)应依法及时向卫生检疫机关报告,以便实施检疫查验和传染病监测,以及卫生检疫机关应对停泊在国境口岸的交通工具加强卫生监督,对交通工具上的人员加强传染病监测。  相似文献   

6.
在日益严峻的国际卫生安全形势下,为了有效保卫国门卫生安全,应逐步重视风险分析在卫生检疫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卫生检疫风险分析首先要确定风险因子,在收集资料后,以Delphi等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进化神经网络等模型量化风险因子,以AHP等方法确定权重,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对口岸入境大型船舶等交通工具、出入境特殊物品监管等工作的风险分析,提高了查验的针对性;对疟疾等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等国际关注的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口岸截获媒介生物等的风险分析,有效降低了公共卫生风险。卫生检疫部门按照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风险管理并持续改进风险评估方法,结合风险评价和风险交流,有效保证了卫生检疫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日益严峻的国际卫生安全形势下,为了有效保卫国门卫生安全,应逐步重视风险分析在卫生检疫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卫生检疫风险分析首先要确定风险因子,在收集资料后,以Delphi等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进化神经网络等模型量化风险因子,以AHP等方法确定权重,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对口岸入境大型船舶等交通工具、出入境特殊物品监管等工作的风险分析,提高了查验的针对性;对疟疾等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等国际关注的公共突发卫生事件、口岸截获媒介生物等的风险分析,有效降低了公共卫生风险。卫生检疫部门按照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风险管理并持续改进风险评估方法,结合风险评价和风险交流,有效保证了卫生检疫工作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确认的输入性黄热病病例,从国家战略探索输入性疫情防控。当前,国境卫生检疫的主要形式及局限:国境口岸对前往黄热病疫区人员的查验规定;疫区国家口岸对入境未预防接种者查验存在疏漏;疫区国家口岸对出境归国者未预防接种者查验存在疏漏;中国口岸对来自疫区的入境人员查验存在疏漏。我国应采用主动干预的防控战略:必须明确外派劳务承包商和其管理部门主体责任义务;建立国家层面的境外疫情防控机制;政府主导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需要加强;提升易感人群和黄热病媒介伊蚊的检疫防控等级;深化入出境人员传染病预防教育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湖南口岸3年入境集装箱携带病媒生物及有害生物因子查获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阐述加强入出境集装箱检疫查验和卫生除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采用统一标准,印发调查表格,下发各国境口岸集装箱场站和有关单位填写,在规定时间统计,并作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湖南口岸出入境集装箱数量及入境集装箱携带病媒等有害生物因子的种类和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集装箱的报检率、查验率,出境箱适载检验一次检验合格率和入境箱熏蒸处理比率不断提高。〔结论〕针对出入境集装箱的数量逐年增加,入境集装箱携带有害生物因子的风险日益加大,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应加大对入出境集装箱尤其是来自疫区集装箱的检疫查验力度和卫生除害处理力度,及时发现有害生物因子,做到就地及时处理,迅速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舟山口岸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舟山口岸2009年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截获医学媒介生物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地区来源和船舶携带媒介等情况特征,评估各风险因子危害性,进而提出防控措施和建议。〔结果〕2009年舟山口岸截获143批次8种媒介生物,德国小蠊为主要截获种类,媒介生物的截获没有明显季节消长规律,携带医学媒介生物的船舶以东南亚国家来源为主,修理船携带媒介生物风险高于其他船舶。〔结论〕不同种类与来源地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医学媒介生物差别较大,应根据风险因子不同,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的监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青岛口岸“联检”制度改革以来,船舶入境电讯检疫新旧管理模式的对照分析,总结了青岛口岸卫生检疫机关开展船舶入境电讯检疫管理的经验和体会,同时可反映口岸效能实际的指标和数据,充分展现了新的管理模式给港口生产所带来的变化以及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浙江口岸2007—2009年入境船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总结出与携带医学媒介生物风险性相关的一系列指标,从而为入境船舶携带医学媒介生物风险评估系统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入境的船舶实施卫生检疫及监督后填写统一编制的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有:船舶及集装箱一般情况、来源国、医学媒介生物截获情况、集装箱调查载货种类。将基础数据导入SPSS后按不同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按不同变量进行χ2检验进行总体比较,两两比较则采用Step-up Hommel法。结果夏秋季检出外来媒介生物的可能性较高;媒介检出率超过平均值的来源国家与地区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东南亚,但是,东亚地区日本与韩国的阳性批次绝对值占了阳性批次总数的51.10%;集装箱装载动植物产品及食品检出外来媒介的可能性更高,而装载废物原料虽然检出率低于平均,但其阳性检出批次数却是最多的;入境船舶查验媒介截获阳性率最高的是温州口岸,集装箱查验阳性数最高的是嘉兴口岸。结论检验检疫机构应重点关注与携带医学媒介生物风险性相关的一系列因素,进而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对医学媒介生物携带风险性高的船舶加强检疫与后续卫生监督管理,以达到降低医学媒介生物传入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海港口岸入境集装箱船舶的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控制工作是整个口岸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入境集装箱船舶具有航线相对固定,在港停留时间较短,入境人员以交通员工(船员)为主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流行期间对入境集装箱船舶不能完全引用陆路口岸、空港口岸对入境旅客所采用的卫生检疫模式。为此,根据国务院、卫生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对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总体要求,按照传染病防治的基本原则,结合海港口岸入境集装箱船舶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卫生检疫模式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施和检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霍乱是我国口岸重点防控的传染病。2022年,全球霍乱疫情影响范围广,病例数量显著超过去年。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我国检疫传染病管理,取消了对入境旅客的相关检疫要求。在此情况下,评估霍乱病例输入我国并进一步引起本土传播的风险,为口岸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霍乱疫情信息、影响霍乱传播的影响因素,以及既往病例输入情况,定性评估病例输入我国并进一步引起本土传播的风险。结果 受自然灾害、医疗物资匮乏和人道主义危机等因素影响,霍乱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的风险极高。有症状的病例在入境我国时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处置,但不排除轻症病例和带菌者输入的可能性。结论霍乱病例输入我国并进一步引起本土传播的风险高。口岸需加强疫情监测,做好入境人员卫生检疫及口岸区域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监督,防止疫情输入和输入后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对自1992年5月至1995年4月从洋浦口岸入境的168艘国内外船舶的卫生监督和卫生处理情况。结果表明:入境的中国籍船舶比入境的外国籍船舶的一般卫生状况好,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 05)。入境的中国籍船舶蟑螂侵害率(27.1%)较入境的外国籍船舶蟑螂侵害率(43.4%)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入境的中国籍船舶鼠息率(24.7%)与入境的外国籍船舶鼠患率(18.1%)比较,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卫生检查结果分别对13艘入境的外国籍船舶、6艘入境的中国籍船舶和450吨压舱水实施卫生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和探讨热带病卫生检疫联防联控体系在国境口岸热带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方法〕全面回顾热带病联防组成立12年来在国境口岸热带病防控中所取得的工作成效。〔结果〕联防联控体系在口岸传染病防控、媒介生物监测、检疫查验模式创新、科研攻关等方面成绩显著,共在入境人群中检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97例、疟疾病例96例、基孔肯雅热病例7例。〔结论〕热带病联防联控体系适合我国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实际情况,其工作模式行之有效;在国境口岸热带病卫生检疫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为保卫祖国南大门的卫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珠海口岸入境船舶上饮用水中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以及其与船舶卫生管理和卫生处理措施等方面的关系,为检验检疫执法工作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珠海港入境船舶饮用水,对水样进行弧菌科的分离鉴定,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入境船舶上的饮用水34份,9份检出致病性弧菌,检出率26.47%;检出6种致病性弧菌;船舶卫生状况不同时,其饮用水中致病性弧菌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入境船舶上的饮用水被致病性弧菌污染较严重。有“海水化淡”设备的船舶,可能对降低其饮用水中致病性弧菌检出率有一定作用。建议对入境船舶饮用水的排放加强管理,制定有效的检疫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回顾了汕头口岸近几年来在入境卫生检疫中发现的1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情况,认为今后该口岸艾滋病卫生检疫主要对策应当是加强入境卫生检疫查验、监测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甲流)在我国出现社区局部爆发前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口岸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5月10日~2009年6月10日公开发布的的我国甲流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甲流确诊病例111例,年龄分布及临床表现与其他国家相似,96例输入性病例中海外中国籍人员和美籍华人占63.1%,70.2%出发地为美国,入境口岸有北京等11个;7例发病者主动申报病情,20例在入境检疫现场被动发现,非入境检疫现场的输入性病例中29 2%、39.6%的发病时间分别为入境后第2、3天,80.0%二代病例由于社交活动被传染。结论依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和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境卫生检疫可以有效地履行防控职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非洲脑膜炎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为口岸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学术文献等报道的脑膜炎疾病特征资料、非洲脑膜炎带疫情信息、病原学监测结果和疫苗接种情况等,定性评估脑膜炎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结果 脑膜炎病例输入我国的风险高,输入后可能进一步引起本土聚集性疫情。结论 为防范疫情输入风险,口岸需加强疾病监测和风险评估,强化入境人员卫生检疫和国际旅行者健康宣教,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