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洛索洛芬钠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氟桂利嗪及洛索洛芬钠口服,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再给予养血清脑颗粒。疗程2周。比较两组头痛改善情况及TCD检查脑血管供血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6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胶囊、芬必得治疗偏头痛,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并能改善脑血管痉挛和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紧张性头痛患者接受养血清脑颗粒与氟桂利嗪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以紧张性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0月-2017年12月,例数为126例,采取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氟桂利嗪治疗,实验组则接受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分析两组紧张性头痛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紧张性头痛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06%)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实验组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紧张性头痛患者接受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可有效促进其头痛症状的缓解,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予川芎清脑颗粒+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下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未下降至正常水平。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25/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单用氟桂利嗪,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NKI、维普及万方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与会议论文,纳入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共1 4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有效率,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组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组、养血清脑颗粒、麦角胺咖啡因组比较,有效率的RR及其95%CI分别为3.72(2.47,5.60)、2.11(0.97,4.59)和3.40(1.55,7.47)。结论现有研究表明,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组,且安全性高。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证据强度不高,且样本量小,故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予养血清脑颗粒、氯桂利嗪口服;对照组50例口服麦角胺咖啡因片、谷维素、维生素B_1。2组均治疗2周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74.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定风活血镇痛饮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偏头痛患者实施此次研究,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5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定风活血镇痛饮治疗,对照组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 50%,低于对照组的12. 50%(P 0. 05)。2组治疗前疼痛程度及头痛发作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及头痛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 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 00%(P 0. 05)。结论在偏头痛患者中应用定风活血镇痛饮及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头痛症状,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偏头痛患者共60例,根据电脑机选随机化分段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患者34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26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方法。分析两组疼痛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VAS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比对照组的73.08%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比对照组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疼痛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运用养血清脑颗粒的效果要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升偏头痛治疗效果,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建议采纳。  相似文献   

9.
观察电项针疗法配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项针疗法及内服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采用内服西药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项针疗法配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后循环缺血引起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后循环缺血引起的头晕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氟桂利嗪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候积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后循环缺血引起头晕患者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片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CC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2组患者均依据病情给予相关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口服,每晚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1袋/次,3次/d,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总体疗效、脑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的胃肠道不适症状,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氟桂利嗪单药相比,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可更为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脑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马小董  詹佩娟  黄萍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2042-2042
目的观察天舒胶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天舒胶囊和养血清脑颗粒,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均以1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天舒胶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血平肝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加用养血平肝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临床指征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均比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比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养血平肝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可有效缓解头痛程度,降低头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治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散偏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先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散偏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0%,对照组为82. 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散偏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改善眩晕程度、提高综合疗效等方面优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龙娜 《陕西中医》2014,(11):1473-1474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中风后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的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为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味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中风后头痛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赵军 《陕西中医》2013,(11):1475-1476
目的:探讨中药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93例急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观察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起效时间、完全止痛维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54%,显著高于对照组(81.5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8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9.345,P<0.05),而完全止痛持续时间则长于对照组(t=4.149,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可以提高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使用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痛安胶囊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血瘀肝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头痛安胶囊口服,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VAS评分、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停药1个月后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低于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平肝通络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肝风血瘀型的疗效。方法: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加用平肝通络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肝通络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肝风血瘀型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味配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风寒兼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17例患者按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应用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组应用川芎茶调散加味配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均连用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发作天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头痛发作天数减半率63.79%和头痛发作天数减半率63.79%均分别优于对照组的47.46%和49.15%(均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疼痛程度积分、伴随症状积分、头痛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服药后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味与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治疗偏头痛(风寒兼瘀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孙健  李巧兰 《山西中医》2011,27(4):24-2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脑组织供血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组(对照组)和通心络胶囊组(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头颅C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通心络胶囊对改善脑供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改善脑组织供血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