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按蚊叮咬传播,曾经在中国广泛流行,近20年来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疟疾仍然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全球疟疾报告报道[1],2008年全球有2.43亿临床病例,86.3万人因疟疾死亡.  相似文献   

2.
非洲大陆是全球疟疾的最主要流行区,全球半数以上疟疾发病在非洲。目前,非洲人口死亡第一位病因仍是疟疾,非洲疟疾传播可发生在整年或仅在几个月,或者发生在不同年份间同一地区。按蚊是非洲疟疾的传播媒介。临床症状不明显的、不典型、轻度感染或无症状疟原虫携带者发生率明显升高。绝大部分非洲人红细胞表面缺乏Duffy血型抗原,没有间日疟原虫结合受体,对间日疟原虫具有天然免疫力,非洲主要流行恶性疟原虫。非洲已成为中国输入性疟疾主要疫源地,输入性疟疾已成为中国疫情防控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疟疾是一种由蚊媒传播的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其病原为疟原虫,寄生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恶性疟、闻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我国仅有前三种,且主要为问日疟和恶性疟。 疟疾主要流行于非洲的东南部、中部和东南亚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1年统计,生活在仍有疟疾流行但采取了稳定防治措施地区人口为17.5亿;没有大规模组织防治活动、且流  相似文献   

4.
马里疟疾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疟疾(malaria.)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愈200万人。高度流行主要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本文就马里疟疾的临床和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和春桐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70-4671
[目的]摸清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河谷地带主要传疟媒介,制订科学有效的防疟措施。[方法]于1994~1995年在不同场所以定时定点的方式对独龙江河谷地带按蚊相、人房成蚊密度及季节消长、按蚊幼虫密度及季节消长、人房按蚊栖息习性、按蚊幼虫孳生习性、传疟作用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按蚊2亚属5种,多斑按蚊为优势按蚊种,占按蚊捕(捞)获总数的91.5%;疟原虫自然感染率为0.05%;间日疟、恶性疟原虫人工感染率分别为53%和60%;密度与当地(独龙江河谷地带)疟疾流行程度呈正比。[结论]经过较全面系统的检查研究证实多斑按蚊是独龙江河谷地带的主要传疟媒介,并提示了有效控制当地多斑按蚊传疟机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GIS空间分析技术在疟疾研究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疟疾(Malaria)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经按蚊叮咬而传播的重要寄生虫病.蚊媒是疟疾流行的必要条件,而蚊媒的存在、孳生繁殖及其消长均与自然地理、生态景观、气象条件等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1].  相似文献   

7.
正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1],也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常见的热带虫媒传染病之一[2]。疟疾的临床特点为周期性、规律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和出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致贫血和脾肿大,其中恶性疟病程凶险,病死率较高。大约80%的疟疾病例发生在非洲。随着外出务工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我国疟疾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确诊病例也主要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据夏志贵等[3]报告,2011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8.
复杂多变的疟疾文/乔富渠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引起,通过带虫的按蚊叮咬而传播的传染病。疟疾是一个古老的传染病,殷墟甲骨文里就有“疟”字,距今已两千多年的《内经》对疟疾的症状也有逼真的记载:“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但穴及作,寒栗鼓...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永胜县疟疾流行区媒介的全面监测、开展人群血涂片检查及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探讨输入性疟疾(恶性疟)对该县的影响程度,为今后制定疟疾防治中长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捕蚊灯诱捕法",每月在各个监测点开展疟疾媒介监测1次;并对监测点开展人群血涂片检查及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捕获按蚊5775只(以中华按蚊为主,其次为微小按蚊和库型按蚊);共采集血涂片3822份,通过染色、镜检,均未查到疟原虫;通过开展线索调查,对缅甸等疟区务工回乡人员34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查到8例外地感染疟原虫病例(均为间日疟)。[结论]永胜县疟疾传播媒介客观存在,传播媒介昆虫以中华按蚊为主;目前尚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发病以外地感染病例为主,均为输入性疟疾。[建议]应进一步扩大疟疾媒介监测范围,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的监测管理及媒介控制工作,关注输入性疟疾对该县群众健康的影响,防止二代病例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杭州市余杭区疟疾监测情况及实现国家消除疟疾目标的可行性。方法2008-2012年按总人口2‰要求开展疟疾监测工作,疟原虫感染者和疟疾现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理、治疗和休止期抗复发治疗。采用诱蚊灯法进行成蚊监测,对捕获的蚊虫进行分类和密度监测。结果疟疾血检覆盖率100.00%,血检率3.93‰,其中流动人口占55.2%;血检阳性19人,均为输入性病例,感染率0.04/10万。按要求处置疫情和病例,未发生复发、续发病例。区内优势蚊种为库蚊,占97.18%;传疟按蚊较少,为中华按蚊,占2.82%;未检获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结论余杭区属于疟疾低输入性和低接受性地区,重新成为疟疾流行区的可能性较小,国家消除疟疾目标是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广西疟疾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法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疟疾流行区的传疟媒介进行研究,同时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西有78个县(市)发现微小按蚊,15个县发现嗜人按蚊,中华按蚊是全区广泛分布的蚊种;人血指数:微小按蚊在0.0458~0.1390之间,嗜人按蚊在0.2912~0.6330之间。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微小按蚊为0.08%~8.11%,嗜人按蚊为0.25%~1.85%,中华按蚊为0.005%~0.32%,日月潭按蚊为0.06%~3.22%。结论广西传疟媒介有4种,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分别是山区和低山丘陵区疟疾的主要媒介,中华按蚊是平原区的媒介,日月潭按蚊是山区疟疾的次要媒介。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近10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掌握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治成果。方法收集近10年来湖北省疟疾疫情,分析全省疟疾流行现状和变化规律。结果近10年来,湖北省的疟疾疫情不断出现波动起伏,每年疟疾病人数在2000~6000例之间徘徊,难以持续下降,时有局部暴发点出现,80%以上的疟疾病例集中在占全省总人口28.41%的嗜人按蚊疟区,且嗜人按蚊疟区有逐渐向外扩张的态势。结论全省疟区分布及流行态势发生重大变化,嗜人按蚊疟区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难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赴尼日利亚归国人员疟疾患病率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勇  贾业平 《职业与健康》2002,18(11):128-129
疟疾是经蚊传播、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它广泛分布在北纬60°至南纬40°之间的14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107个国家和地区有本病流行,我国除海南、两广一带属中疟区外,其他省区均属无疟区或低疟区。本次归国人员均来自无疟或低疟区,出国前全部在天津空港卫生检疫局  相似文献   

14.
正疟疾是发生于热带、亚热带的一种由蚊叮咬传播疟原虫而引起的,以寒战、高热、大汗为特点的寄生虫疾病。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疟疾仍然是威胁人们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疟疾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降低疟疾发病率,减轻疟疾疾病负担已列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劳务人员前往非洲、东南亚地区,劳务人员感染蚊媒传染病甚至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尤以恶性疟疾、登革热等居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湖北省疟疾流行态势,巩固其防治成果。方法收集1994--2007年湖北省疟疾疫情,分析疟疾流行现状和变化规律。结果疟疾发病例数从1994年的4527例下降至2007年的1769例,下降了60.92%,但14年间疟疾疫情出现不断的波动起伏,时有局部暴发点出现,中华按蚊疟区平均年发病率0.13/万,嗜人按蚊疟区平均年发病率1.991万,80%以上的疟疾病例集中在占全省总人口26.37%的嗜人按蚊疟区。结论湖北省疟区分布及流行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嗜人按蚊疟区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难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的监测方案. [方法] 病原监测开展四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者进行个案调查.媒介监测每年开展蚊相调查,发现嗜人按蚊及时扑灭. [结果] 四热病人血检351 873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73例(0.08%),从疟区回归的人群阳性率为最高(2=6 723.18,P<0.01),病例主要感染于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分布区.外地输入病例是当地感染病例的21.0倍.1992年后未捕获到嗜人按蚊.[结论] 三明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疟防成果巩固.今后还应继续加强对原嗜人按蚊分布区和流动人群的监测,巩固和发展抗疟成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三明市疟疾发病动态,评价防治效果并进行消除疟疾可行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发热病人血检、传疟媒介调查资料。结果2001—2010年10年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136243人,检出疟原虫感染者17人,感染率0.12‰,年均发病率〈0.1%,70%为输入性病例;Io年间共捕获按蚊18799只,未发现主要的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中华按蚊。结论随着人们卫生行为的改变、农药的施用和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传疟媒介孳生环境发生变化,疟原虫感染者大幅下降,为消除疟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眉山市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后期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眉山市2006-2011年疟疾疫情报告和防治工作年报表材料;对全市发热居民进行疟原虫血检;监测点采用IFA检测人群疟疾抗体水平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按常规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2006-2011年血检发热居民320 948人,检出疟疾患者130例,年发病率为0.01% ~0.06%.46例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以东坡区最多,占全市的80.43%,彭山和洪雅县无本地感染病例,全市已连续2年未检出本地感染病例;84例输人性病例,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分别为38、44和2例,以青神县最多,占全市的48.81%.外出人员以到云南省疟区的感染数最高.监测点人群抗体水平均为阴性;中华按蚊为当地传疟媒介的优势蚊种.结论 眉山市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对降低本地疟疾发病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疫情逐步稳定和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加强疟疾监测,特别是外出返乡人员的管理和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是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同时要尽快建立“早期诊断,迅速治疗和减少人蚊接触”的疟防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三明市人群疟疾感染现状,评价防治效果。[方法]统计分析发热病人血检和传疟媒介调查资料。[结果]2001—2008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检出率0.015%(17/116 387),年平均发病率小于1/100万,70%为输入性病例;8年间共捕获按蚊15 693只,未发现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结论]随着群众卫生习惯的改变、农药的广泛施用、综合性防治措施的实施,传疟媒介栖息场所生态改变,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基本灭绝,疟原虫感染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996—2015年杭州市西湖区疟疾疫情流行特征。方法对西湖区1996—2015年疟疾报告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6—2015年西湖区报告疟疾58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53/10万,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其中间日疟38例、恶性疟17例、卵形疟2例、三日疟1例;男性占87.93%;发病年龄集中在20~50岁,占82.76%;职业以学生、境外务工和民工为主,占67.24%。蚊媒监测发现存在传播疟原虫的中华按蚊,6—8月为蚊密度高峰季节。本地病例7例(12.07%),均为间日疟;输入病例51例(87.93%)。除1999年和2005年外,其余每年均有发病报告,主要集中在5—10月。自2009年后全区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2011年后无省外输入病例报告,所有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结论 1996-2015年西湖区4种疟疾均有报告,以境外输入感染为主,应加强对境外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