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通痹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P0.05);治疗后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提高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1、IL-6、TNF-α明显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痹胶囊可以有效降低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对于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中的"痹症"范畴。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以湿热痹阻型为主,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就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中药治疗方面做了如下整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郭剑华腰痹舒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痛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服腰痹舒汤,对照组服双氯芬酸钠片,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7%、对照组7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痹舒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腰痛能够有效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痹胶囊。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中医临床症状积分、DAS28、IL-1、IL-6、TNF-α的变化,同时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结果通痹胶囊能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P0.05),尤其以改善麻木、怕凉等症状作用显著;还能显著降低IL-1、IL-6、TNF-α含量(P均0.05),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P均0.05)。2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改善畏寒、麻木等中医证候有良好效果,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冠心宣痹汤治疗胸阳痹阻型冠心病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俐 《吉林中医药》2007,27(12):21-21
目的:观察冠心宣痹汤治疗胸阳痹阻型冠心病的疗效。方法:以冠心宣痹汤辨证加减水煎服。结果:治疗50例中临床治愈28例,显效17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结论:冠心宣痹汤治疗胸阳痹阻型冠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蠲痹颗粒对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型)病例72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6例,予蠲痹颗粒每次15 g,每日3次。对照组36例予附桂骨痛颗粒每次5 g,每日3次,4周为1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ESR、CRP、X线,并记录副反应的发生。结果 2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有关积分明显降低,试验组对所观察主要项目的改善及积分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降低ESR、CRP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2组膝部X线改善尚不明显(P0.05)。结论蠲痹颗粒对膝骨关节炎辨证属寒湿痹阻型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1999年11月至2002年8月,运用《伤寒论》名方葛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5例。2组均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同时服用通痹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2组临床疗效、安全性、疼痛模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类风湿关节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得分观察组于治疗结束时小于2.6分,2组分差每个月治疗后分差均大于0.6分。DAS28得分及分差治疗1、2、3个月时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各出现1例轻度不良反应,但未影响治疗。VAS评分治疗后1、2、3个月时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肩周围刺联合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辽宁省沈阳市沈阳中大骨科医院中医科就诊的80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采取肩周围刺联合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提供传统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及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围刺联合自拟寒湿痹阻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抗风湿汤治疗寒湿阻络型痹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抗风湿汤治疗寒湿阻络型痹病疗效研究 ;方法 :内服中药治疗 12 0例寒湿阻络型痹病 ;结果 :治愈 2 6例 ,显效 78例 ,有效 12例 ,无效 4例 ,有效率为 96.7%。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94例IgA肾病血瘀证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94例IgA肾病患者中,血瘀证占61.70%,非血瘀证占38.30%。血瘀证组中医宏观辨证以舌质紫暗最常见;临床多表现为蛋白尿伴血尿,常伴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血肌酐、甘油三酯、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尿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明显低于非血瘀证组;Lee’s分级多见于Ⅲ~Ⅴ级者;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总积分、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和血管积分均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结论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指标及肾组织病变程度有关,中医宏观辨证与现代医学微观辨证相结合更有利于揭示IgA肾病血瘀证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3种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血清微量元素、病程、饮食、便秘、失眠等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心脾积热型、阴虚火旺型、气血亏虚型3组,检测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及血清铁等指标,同时调查患者的病程、饮食习惯、有无失眠、有无便秘等情况,分析相关因素在3种中医证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复发性口腔溃疡气血亏虚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心脾积热组及阴虚火旺组(P﹤0.05);心脾积热组患者血清IgA水平明显高于阴虚火旺组及气血亏虚组(P﹤0.05);心脾积热组患者血清C3水平明显低于气血亏虚组(P﹤0.05);气血亏虚组患者血清Fe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心脾积热组(P﹤0.05);心脾积热组及阴虚火旺组患者饮食失调情况较气血亏虚组明显严重(P﹤0.05);心脾积热组患者便秘病例数明显多于阴虚火旺组及气血亏虚组(P﹤0.05);3组患者血清IgG、IgM、C4水平无明显差异;3组患者失眠病例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282)。结论:3种中医证型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在病程、血清IgA、C3、Fe、饮食习惯、便秘史等方面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影像学角度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关节功能分级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 对150例RA患者进行关节功能分级、X线分期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X线分期与关节功能分级的关系以及中医证候与关节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 RA关节功能分级与X线分期呈正相关(P<0.01).湿热痹阻证与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寒湿痹阻证与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患者关节功能多为Ⅰ、Ⅱ级;肾气虚寒证与肝肾阴虚证患者关节功能多为Ⅱ、Ⅲ级. 结论 RA患者X线分期越高,关节功能分级也越高;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关节功能Ⅲ级分布最少,而肾气虚寒证、肝肾阴虚证则以关节功能Ⅲ级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内毒素(LPS)所致小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研究参数注射液对SIRS,MOD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5-7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LPS模型组和参麦注射淮加LPS组,根据SIRS和MODS监诊断标准,检查小鼠肛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液生化及肺脏和肝脏病理学,并测定血浆内毒素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腹腔注射LPS可致内毒素血症和高TNFα血症,可使小鼠体温明显降低,外周血细胞数减少,能明显降低血糖水平,增加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病理结果显示,LPS可致肺和肝脏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参麦注射液机明显升高LPS所致小鼠的低体温和低外周血白细胞数,可改善内毒素所致小鼠低血糖状态和减轻LPS所致的各脏器病理改变,可明显降低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结论:参麦注射液对LPS所上鼠SIRS和MODS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内毒素水平和减少TNFa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病证结合模型。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正常组10只、NAFLD组30只及血瘀型NAFLD组30只,正常组以大鼠标准饲料喂养,其余两组以高脂饲料喂养,同时,血瘀型NAFLD组联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NE)加小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复合造模,在4、8、12周末3个时相点处理大鼠。观察大鼠血瘀体征,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检测皮肤微循环,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和炎症程度。结果:血瘀型NAFLD大鼠出现舌下静脉曲张、舌质青紫有瘀斑、眼球暗红、尾部瘀斑等血瘀证候以及皮肤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血脂紊乱、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细胞浸润等;血瘀型NAFLD大鼠血瘀体征积分及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NAFLD组明显增高。结论:高脂饮食、NE及BSA复合因素可成功建立血瘀型NAFLD模型,该模型既具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特征,又符合中医血瘀证的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气虚血瘀证患者外周血中肿瘤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HBV.DNA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2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查、血清HBV—DNA(定量)及PBMCs中HBV—DNA检测(PCR方法),经中医辨证确定205例患者的中医证型。结果研究发现各中医证型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高病毒栽量)患者比例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组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患者比例最高(占82.5%),与湿热中阻证组(占55.2%)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中医证型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湿热中阻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证组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最高(占77.2%),与肝肾阴虚证(占27.3%)、湿热中阻证(占34.3%)、瘀血阻络证(占53.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BV—DNA(定量)及PBMCs中HBV—DNA感染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关系,肝郁脾虚证组血清HBV.DNA(定量)≥1.0×10^5拷贝/mL患者比例及PBMCs中HBV—DNA感染患者比例最高,治疗应注重扶正祛邪。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瘀证积分及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117例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分析hs-CRP与血瘀证积分、血脂、空腹血糖(FDG)、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纤维蛋白原(Fg)、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结果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血清hs-CRP水平与血瘀证积分、甘油三酯(TG)、FDG、BMI、LVMI、Fg、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高血压病血瘀证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6 0例 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 10 6例 2型糖尿病非血瘀证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 ,观察其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 (% Fat)、空腹血糖 (FBS)、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三酰甘油 (TG)、内皮素 (ET)、血浆胰岛素 (INS)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年龄和HDL - C二项指标差异显著 (P<0 .0 1) ;多元线性相关结果显示瘦索与 ET、INS、TG呈正相关 ;在逐步回归分析中FBS、HDL - C、ET、TC最后进入方程。结论 :2型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变化不大 ;FBS、HDL - C、ET、TC、INS等是与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阳明热证、实证的发病过程中血浆内毒素(ET)水平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方法:选择具阳明热证患者25例,具阳明实证患者15例,在针对原发病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服白虎汤、复方大承气汤,并另设健康对照组12名,各组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ET、血清IL-6、TNF-α、IL-10等水平的变化。结果:入院时,阳明热证、实证血浆ET、血清IL-6、TNF-α、IL-10水平均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ET、IL-6、TNF-α、IL-10水平在阳明实证患者中高于阳明热证(P<0.05),经分别治疗3天后,阳明实证患者TNF-α、IL-6水平仍高于阳明热证(P<0.05),而ET、IL-10水平在两证型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阳明热证、实证与血浆ET水平及其介导的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