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中游陕、甘、宁、晋、豫等一些省、市、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是黄土主要的堆积区。解放前,居住在这里的劳动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甚至连吃水都成问题。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为解决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打井挖泉积极发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文启忠研究员等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黄河中游地区黄土地球化学演化”已提前完成了任务,并出版了目前国内外黄土地球化学研究的第一部综合性专著《中国黄土地球化学》,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好评。该论著资料丰富、内容充实,方法多样,论证翔实,在理论上有明显创新,提高了黄土地球化学研究在理论上和应用上的深度和广度,对推动本学科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其  相似文献   

3.
黄河中游地区马兰黄土微量元素分布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黄河中游地区约340块马兰黄土(和有关沉积物)样品中Zn、Cu、Mn、Co、Ni、Mo六个微量元素的分析资料,编制了该区黄土微量元素分布图。分布模式图清楚表明,各元素的含量均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并明显地呈带状分布。这分布规律除受黄土粒度成分的控制外,并与区域的矿物成分和黄土堆积时生物气候环境的差异有关。黄土微量元素分布图对黄土区农业利用和人类生存环境评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河中游全新世黄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洪汉 《地球化学》1984,(3):237-246
Holocene loess in the Middle Huanghe Valley can be subdivided into 3 formations which are composed commonly of upper loess and lower dark loessial soil (a kind of paleosol) : the Xifeng Formation of Late Holocene, the Longxi Formation of Middle Holocene and the Luochuan Formation of Early Holocene. The layers of dark loessial soil at similar stratigraphic levels in different localities show such a change in age that samples from south are older than those from north, indicating a northward shift of the climate, belt during pedogenesis.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我们把陕北陇东黄土区第四纪地层作了时代划分。本文对兰州、陇东、渭北、陕北等八个天然剖面和两个钻井剖面的古地磁测定的年代数据讨论黄河中游黄土形成的年代问题,仅是初步尝试。 一、黄河中游黄土剖面简介 黄河中游的黄土未测古地磁以前的划分情况如下(图1)。 早更新世黄土 色淡肉红,胶结硬,含17—18层密集钙质结核层,结核层厚一般小于1.0米,其间的  相似文献   

6.
正 六十年代,我们把陕北陇东黄土区第四纪地层作了时代划分。本文对兰州、陇东、渭北、陕北等八个天然剖面和两个钻井剖面的古地磁测定的年代数据讨论黄河中游黄土形成的年代问题,仅是初步尝试。 一、黄河中游黄土剖面简介 黄河中游的黄土未测古地磁以前的划分情况如下(图1)。 早更新世黄土 色淡肉红,胶结硬,含17—18层密集钙质结核层,结核层厚一般小于1.0米,其间的  相似文献   

7.
黄河中游黄土钙质结核及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黄土钙质结核(Concretion)又称石灰质结核、砂薑、砂薑石、姜结人。中药用名姜石、异名(石羌)砺石及裂姜石,地质界通称为黄土钙质结核或黄土小僧。广泛赋存于黄河中游地区丰厚黄土地层中的各类钙质结核是一种土壤新生体。它是更新世以来,温湿与冷干气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笔者在做二十万分之一区域地厦测量过程中,对黄河中游黄土地层进行了综合观察研究,按照剖面层次逐层系統地采集了400余个黄土矿物样品、200多块黄土薄片样和1000余个其他的样品。  相似文献   

9.
利用RS与GIS等高新技术,通过生态环境分区、评价因子信息提取、评价因子分值权值确定、评价模型建立等步骤完成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中游地区广布着二叠系和三叠系红色砂,页岩地层。由于构造活动造成了一些软弱夹层,成为这些地区兴建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本文仅对小浪底、龙门(舌头岭)和军渡等地的软弱夹层进行一些粗浅的讨论。 一、软弱夹层的特征 黄河中游地区的夹混层,主要是构造层间错动而形成的泥,(照片1)其特征有下列几点: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中游地区岩溶发育,岩溶含水层拥有巨大的地下水调蓄空间,地面入渗条件极佳,洪水资源丰富,在有利的部位兴建人工促渗工程,加大岩溶水资源的人工调蓄力度,可极大地增加该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缓解黄河中游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1977年,我们在富平县华朱建立了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试验点。在当地水利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工作重点放在查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计算地下水资源、确定规划指标上。为此,先后开展了机井调查、动态观测、抽水试验等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华朱公社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为了与同行探讨黄土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问题,现将规划情况概略总结如下。一、公社概况及水利资源利用现状华朱公社位于富平县城东北约五公里处,有15个大队,93个小队,人口约两万五千人。土地面积45.6Km~2,现有耕地57257亩。公社内48%的地区属黄土台塬,46%的地区属洪积扇前缘洼地(俗称顺阳洼地),6%地区为河流阶地。黄土台塬区是开采浅于130m 的黄土中潜水及下伏的浅层承压水,洼地及  相似文献   

13.
黑河中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多次转化利用,且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发利用量的增加,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状态,但2001年以后,部分区域下降幅度减小,个别地方止降回升,并引发了一定的地质灾害。通过甘州区地下水三十多年监测资料,全面分析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其规律,探讨了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的成因,提出了地下水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省黄河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中As、Ba、Be、Ca、Cd、Co、Cu、Fe、Hg、Mo、Ni、Pb、Se、Zn、F^-、C1^-、Cr(VI)、NO2^-、COD、pH等33项指标进行分析测试;通过研究这些指标在浅层地下水中的背景含量变化规律,认为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中As、Be、Ca、Cd、Co、Cu、Fe、Hg、Mo、Nj、Pb、Se、zn、F^-、Cl^-、Cr(VI)、N02^-、COD、pH等大部分指标背景值含量低于国家Ⅲ类水标准;但由于各指标分布不均匀,且富集程度相对较高,局部地段某些指标可达到Ⅳ类、V类水标准,水质变差,不能直接饮用。统计了调查区内各地市和不同地质单元中浅层地下水各指标的背景含量,分析研究各指标在不同行政区和地质单元中的含量变化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发现的旧石器和黄土堆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6~2007年在东秦岭南洛河中游地区河南省卢氏和洛宁两县发现的8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的160余件石制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产出石制品的黄土堆积剖面进行了地层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初步结果表明,南洛河中游地区的旧石器工业很丰富,石制品的加工技术与上游洛南盆地一致,同样采取硬锤直接打击法;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河流堆积物中的石英岩和石英砾石等;石制品中有相当数量的小型石片和由小型石片二次加工修理而成的工具,还有直接由砾石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如手镐等;除此之外,大型石片以及以大型石片加工而成的重型工具,如重型刮削器也多有所见。由于工作范围和力度的局限,南洛河中游地区目前尚未发现上游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中广泛存在的手斧、三棱手镐、薄刃斧和大型石刀等Acheulian类型两面加工技术生产的工具。新发现的南洛河中游旧石器地点分布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河流阶地和黄土地层中。地层分析和光释光年代测试表明,南洛河中游地区的黄土堆积至少从中更新世便已经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全新世,至少在黄土剖面中S1,S3和S4的3个层位有石器分布;其黄土-古土壤旋回不仅可以用于石制品产出层位的准确定年,还指示了早期人类石器工业演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张抗 《第四纪研究》1989,9(1):185-193
涉及黄河中游河道发育史的意见, 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1)认为从早第三纪开始孕育(1), 或在上新世晋陕间的黄河已具雏形, 并开始发育它的支流。笔者称这类意见为“早成说”;(2)张伯声认为本区唐县期侵蚀面是东南高西北低。“婴年黄河”在形成“红色黄土”(早、中更新世)沉积后才得以形成而进人华北平原。  相似文献   

17.
洛川黄土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及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川黄土地区是我国典型的黄土塬之一——洛川塬的所在地。黄土塬区历来是黄土高原中的主要农业基地。在较干旱缺水的洛川黄土地区对地下水的需求尤为突出。 该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553.7毫米,年降水量50%以上集中于7—9月,以暴雨为  相似文献   

18.
渭北黄土旱塬地处关中冲积平原和陕北丘陵山区之间。其范围南自渭河北岸黄土台塬,北抵富县交道塬,东临黄河岸边,西至陇山。面积约3.85万 Km~2。一、地下水形成的地质条件区内气候干旱少雨,平均年降水量583.5mm。水系具有含泥沙量高,流量随季节变化显著的特点。以北山为界,北部属于陕甘宁盆地的东南缘,以中抵山和黄土梁峁为主;南部属于渭河断陷盆地的北侧,由山前洪积平原和黄土台塬组成。在构造上处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秦岭纬向构造、陇西系旋扭构造和新华夏构造的复合部位。但自中、新生代以来,其构造形迹主要受祁吕贺山字型构造所控制。区内地层,除下元古界、志留系、泥盆系缺失外,其他各时代地层均有分布。前新生界  相似文献   

19.
1843年8月黄河中游洪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文》1985,(3)
一、概述 1843年8月(清道光二十三年七月)黄河中游发生一场大暴雨,黄河干流潼关至小浪底河段出现了千年来的最高洪水位。两岸居民遭受了该次洪水袭击,灾情严重。据现场调查和历史文献记载,结合该年洪水淤积物的鉴定结果,这次洪水是由西南东北向切变线型暴雨造成的。雨区主要处在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两侧支流特别是西侧支流,以及泾河支流马连河、洛河上游区。  相似文献   

20.
1933年8月黄河中游洪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1933年8月上旬,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陕县间,发生了一次陕县站自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造成该次洪水的暴雨,面积广,强度大,雨区呈西南东北向分布,西自渭河上游,东至汾河上游,雨区还波及到黄河上游的庄浪河、大夏河和清水河等支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