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多品种紫花苜蓿豫西地区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引进的12个紫花苜蓿品种.在2002~2003年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返青较早的有牧歌、全能 z、WL324、WL323 ml、国产苜蓿;全能 z、三得利、国产苜蓿、牧歌茎叶比在1:1~1.2:1,相对较小;第一生长年WL 324、牧歌、国产苜蓿、三得利青干草产量在550kg以上,产量相对较高,第二生长年全能 z、三得利、牧歌、WL 323ml青干草产量在1000kg以上.WL324青干草产量达到990kg,产量相对较高。经综合衡量,牧歌、WL324、全能 z、三得利等品种表现比其它品种好.生长快,产量高,草质优,适宜在豫西地区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筛选出适宜密云县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于2000-2004年对引自国内外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通过分枝数、株高、产量、干鲜比、茎叶比等性状的试验观察得出:WL232产量最高、赛特与WL323次之;茎叶比WL323和WL232最高,敖汉最低;WL232的经济效益最高,赛特与WL323次之,宁夏最低;综合评价:8个紫花苜蓿品种WL232与赛特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且稳定,适宜密云县及同等自然条件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品种在河北低平原区的引进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河北低平原区对引进的11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三年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保定苜蓿鲜草产量最高,其次是中苜1号、WL323ML;中苜1号干草产量最高,其次是WL323ML、保定苜蓿;WL323ML粗蛋白质产量最高,其次是顶点、中苜1号。保定苜蓿、中苜1号株高、鲜干比、茎叶比明显较低。保定苜蓿、中苜1号抗涝性较强,但抗倒性较差。各品种抗寒性、抗旱性均较强,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WL323ML表现最优,宜作为河北低平原区进行推广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4.
川北地区紫花苜蓿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川北丘陵低山区的生产性能(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株高、分枝数、主根长、再生速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各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在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权重顺序为株高>分枝数>主根长>鲜草产量>茎叶比=再生速度>干草产量;在川北地区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紫花苜蓿品种是猎人河、霍普兰德和WL323等,爱菲尼特、特瑞和农宝等品种生产性能较差,苜蓿王和胜利两个品种虽然鲜草产量较高,但其再生速度慢,且苜蓿王茎叶比低,胜利干物质含量低,因而综合评价较差。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应洛阳当地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以提高紫花苜蓿种植效益,对引进的17个紫花苜蓿品种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株高、茎叶比以及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等反映其生产性能和品质特性的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7个品种之间的产草量、株高、茎叶比、各类营养成分含量均存在差异,经过综合评价,表现良好的品种为中苜2号、WL324、WL323HQ,可在洛阳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绿洲区不同苜蓿品种生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各茬的株高、干草产量、叶茎比以及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苜蓿品种株高和干草产量随着茬次的增加而降低,但品种间各茬次存在差异;生长季内3茬的苜蓿株高和干草产量WL 323和三得利表现最好。各品种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第2、3茬高于第1茬,尤其是第2茬明显高于第1茬、第3茬,而粗纤维含量则相反;而品种间在主要营养物质含量方面则是三得利和WL 323表现最好。综合几项指标,三得利和WL 323在绿洲区表现特征最好,阿尔冈金表现不佳。从不同品种各茬次生产经济性状综合来看,第2茬的效应最好,可见,第2茬苜蓿是获得理想苜蓿干草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兴安盟地区旱作条件下适宜引进栽培的优良苜蓿品种,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呼和马场种植1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通过连续2年观测参试品种的越冬率、株高、产量、茎叶比及营养成分等指标,对旱作条件下11个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饲用价值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图牧2号、敖汉苜蓿和呼伦贝尔杂花苜蓿两年的平均越冬率较高;SK3010、呼伦贝尔杂花苜蓿和敖汉苜蓿在株高、生长速度和干草产量方面表现较好;图牧2号的茎叶比均最大,其次是呼伦贝尔杂花苜蓿、SK3010和敖汉苜蓿;WL168HQ、斯普雷德和呼伦贝尔杂花苜蓿两年的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18%;巨能2和斯贝德的粗纤维含量较高;WL168HQ、呼伦贝尔杂花苜蓿、WL343HQ、SK3010和WL319HQ的粗灰分含量均高于10%。对11个苜蓿品种的越冬率、产量特性和饲用品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呼伦贝尔杂花苜蓿的综合表现最优,适合在该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8.
9个苜蓿品种引种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畜牧业发展的要求,选育出适宜哈密地区两县一市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2005~2007年对引自国内外的9种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引种对比试验,通过物候期、株高、产量、干鲜比、茎叶比等各个指标的观测得出:甘农三号苜蓿、新牧一号杂花苜蓿、敖汉苜蓿产量较高,美国金皇后苜蓿、三得利苜蓿、美国WL232苜蓿次之,中牧一号苜蓿最低;三得利和美国WL232苜蓿茎叶比较高,甘农三号苜蓿最低;综合评价:9个苜蓿品种中,甘农三号苜蓿、新牧一号杂花苜蓿、敖汉苜蓿、美国金皇后苜蓿、三得利苜蓿、美国WL232苜蓿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且稳定,草质好,适宜哈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陇东地区的种植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2004-2006年对陇东地区的半干旱区(环县)和半湿润区(宁县和西峰)1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tiva品种干草产量与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得出,降水是影响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增加的关键因子,其次是平均气温,而日照时间和≥0 ℃积温能满足紫花苜蓿生长需求.同时,引进品种在半湿润区以两年生最佳,第3年产量开始下降.在半干旱区随着种植年代的增加,产量逐年增加.分析得出,适宜宁县种植的品种有:甘农1号、新疆苜蓿、苜蓿王、皇冠、金皇后、大富豪、三得利、牧歌401、巨人201、赛特;适宜西峰种植的品种有:巨人201、金皇后、甘农1号、苜蓿王、新疆苜蓿、赛特、三得利、牧歌401、皇冠、阿尔冈金;适宜环县种植的品种有:牧歌401、金皇后、三得利、皇冠、阿尔冈金、新疆苜蓿、甘农1号、苜蓿王、大富豪、赛特.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适合沧州市的几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干草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分枝数>粗纤维含量>单株产量>株高>茎叶比>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各性状对蛋白质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株高>分枝数>粗纤维含量>粗脂肪含量>茎叶比>干草产量>单株产量;各性状对粗纤维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干草产量>株高>分枝数>茎叶比>粗蛋白>单株产量>粗脂肪.试验结果为优质高产苜蓿品种的引种与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试验园区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播量(15.0,22.5,30.0kg/hm2)为主区,8个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为副区,研究其对植株数量动态、干物质产量、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苜蓿生产确定最佳播量和适宜品种,发展精准苜蓿产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3种播量的越冬率无显著性变化(P0.01);但不同苜蓿品种的越冬率有差异,在85.53%~98.24%之间,其中秋眠和半秋眠苜蓿品种的越冬率都显著高于非秋眠品种,从安全越冬考虑,在河南省宜栽培秋眠和半秋眠品种。(2)播种量对植株数量动态变化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植株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变化趋势在第一生长年非常明显,但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3种播种量的植株数量均呈现出第一生长年急剧下降、第二生长年缓慢下降、第三生长年趋于平稳一致的变化态势;植株数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尤其是在年际间变化的规律不因品种而改变。(3)播种量对年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影响(P0.01),但干物质产量有随播种量增加不断提高的趋势;播种量对营养品质有一定影响,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其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和粗脂肪(ether extract,EE)含量、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有上升的趋势,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含量有下降趋势。(4)不同品种对干物质产量和营养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从高产和品质综合考虑,以先行者最适合在郑州地区种植;播量在22.5~30.0kg/hm2情况下,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综上,在河南以种植半秋眠品种为宜,不同播量的苜蓿品种其植株数都有随生长期的延长而减少最后恒定的趋势,在适宜播量范围内,有利于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生产目的和播种量选择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12.
10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及持久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外引进的10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产草量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探讨引进紫花苜蓿品种在昆明地区的生产性能和持久性,为我国南方地区紫花苜蓿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生长第2年、第6年,10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产草量、株高、叶茎比、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以GT13R、射手2号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而粗纤维(CF)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2)随着生长年限由第2年延长至第6年,10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均呈下降趋势,以品种爱林+2和超级13R下降最为显著;3)灰色关联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品种GT13R和射手2号生产性能和持久性最好,是最适宜在昆明地区种植的品种;品种射手、爱博、爱林+2和超级13R的生产性能和持久性较差,不适宜在云南省北亚热带气候条件建植多年生栽培草地。  相似文献   

13.
筛选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探讨苜蓿秋眠等级与生产性能及越冬的关系,为建植苜蓿人工草地提供优良品种。收集国内外8个不同秋眠等级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5-2017年每年初花期进行刈割,调查越冬率,测定株高、再生性、茎叶比、干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干物质(dry matter,DM)、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计算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评价筛选出最优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中苜2号、草原3号和驯鹿苜蓿越冬率(>95%)与金皇后苜蓿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与其他苜蓿品种(P<0.05)。秋眠等级与越冬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为-0.984,而秋眠等级与苜蓿干草产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2015年,秋眠型苜蓿中苜2号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苜蓿材料(P<0.05);2016年,中苜2号和金皇后苜蓿干草产量较高,二者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P<0.05),而WL525和驯鹿苜蓿干草产量较低;2017年,中苜2号苜蓿干草产量最高,其次是金皇后和草原3号,以上3个苜蓿品种显著高于其他苜蓿品种(P<0.05)。通过3年试验发现,中苜2号苜蓿的干草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均为最高,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苜蓿纤维含量越低,饲用价值越好。草原3号、中苜2号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均大于20%,粗蛋白含量越高,营养价值越好。运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确定中苜2号、金皇后和草原3号属于最佳苜蓿品种。苜蓿秋眠等级与越冬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秋眠等级对苜蓿干草产量、营养成分等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中苜2号、金皇后和草原3号苜蓿品种在3年干草产量、越冬性及营养品质方面均表现较好,较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河套灌区23个紫花苜蓿品种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套灌区是我国传统的农牧业区,牧草产量低,品种单一,品质较差,不能满足该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要求。为改善和加速该地区牧草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本研究对引自国内外23个优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河套灌区3年的抗寒性、生产力和营养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苜蓿品种间越冬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公农1号和大富豪越冬率较高,凉苜1号最低,越冬率仅为55%;2)苜蓿不同茬次的株高呈现第1茬高于第2茬和第3茬的趋势;干草产量呈现第1茬高于第2茬和第3茬的变化规律;3)苜蓿的产草量随着株高的增加而增加;茎叶比越低,蛋白质含量越高;4)通过对苜蓿各项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可得,23个苜蓿品种在河套灌区的生长中大富豪、WL353LH和赛特的适应性、丰产性和营养品质优于其它品种,可以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及相类似的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对几个引进苜蓿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在该地均可安全越冬,其中Alfaqueen、32IQ、WL-232HG鲜草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2013-2016年通过田间试验,在中国农业大学涿州教学实验场对2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性能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河北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苜蓿年干草产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建植当年各苜蓿品种平均年产量最低,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中苜5号’的4年总干草产量最高,‘SR4030’等6个品种的总产量低于对照品种‘中苜1号’,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第1茬产量最高,随着茬次的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第1茬与年产量之间的关联度最高;秋眠性3~6级的品种丰产性和产量稳定性综合评价较高。综合4年试验结果,‘中苜5号’、‘中苜1号’、‘SR4030’、‘巨能551’、‘BR4010’、‘MF4020’、‘SK3010’和‘WL363HQ’产草量高,具有潜在的推广价值,适宜在河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引种的6个紫花苜蓿(金皇后、阿尔冈金、朝阳、神龙、农宝、得金)生产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紫花苜蓿均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除神龙越冬率为86%外,其余品种越冬率都在95%以上;引种的6个紫花苜蓿品种中,农宝、神农表现出较高的产草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在甘肃河西灌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在试验地的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高于小麦玉米,并有利于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引进的紫花苜蓿新品种能维持2~5年的高产,第5年产草量开始下降,因此利用年限以4~5年为好。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用7个秋眠、半秋眠和非秋眠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南京地区进行春播仅刈割两茬的短期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秋眠型紫花苜蓿品种产量的差异及与分枝生长和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春播第一茬,非秋眠型紫花苜蓿的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秋眠型紫花苜蓿;第二茬品种间的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两茬来看,秋眠级高的品种其干物质产量依然存在优势。根颈分枝是决定紫花苜蓿产量的主要分枝类型。第一茬中,根颈分枝对产量的贡献率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达到94.41%~96.01%;第二茬中,茎分枝的比重有大幅上升,但仍未能成为决定第二茬产量的主要分枝类型。分枝重对紫花苜蓿产草量的影响大于分枝数,在选育紫花苜蓿品种时,分枝重应作为首要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