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脾功能亢进伴血小板增多症误治1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女,17岁,因巨脾于2003年2月10日8:30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一月余无明显原因出现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偶有腹部胀落感,进食后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秘;无黄染现象及全身发痒;无胸闷、心慌、气短,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5 1岁 ,因左上腹部不适伴食欲下降 15天 ,为明确诊治入我院。病程中无恶心、呕吐、查体 :T :36 .5℃ ,BP16 /10kPa,营养中度 ,发育正常 ,心肺无异常。腹部柔软 ,肝脾未触及 ,剑突下及左肋缘下压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脾脏厚 4 4mm ,其内布满强回声光团 ,最大的为 2 4mm× 2 1mm。CDFI显示 ,未见异常血流。超声诊断 :脾脏占位性病变 (血管瘤 )。手术所见 :脾脏增大 ,表面不光滑 ,但不硬 ,行脾切除。病理诊断 :脾海绵状血管。2 讨论脾内占位病变较少见 ,脾血管瘤尸体检出率为 0 .3%~14 % [1] 。脾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5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充进患者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28例,分别行肝肿瘤联合脾切除术及单纯肝肿瘤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常规改变.手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及术后5a无瘤生存率,判断手术安全性及病例选择对手术影响.结果:肝癌切除+脾切除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一期肿瘤联合脾切除术可促进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正常,改善患者免疫机能,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姚瑛 《现代护理》1998,4(4):42-42
1病例介绍患者男,36岁,以左上腹胀满,乏力、低热5个月余干199o年6月7日上午八院。患者曾于1年前患过结核性胸膜炎,经抗疫治疗好转。近五个多月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左上腹胀满而再次来院诊治。经B超检查示为“肝脾肿大,巨牌症,脾亢”。门诊以“巨脾症,脾亢”收住人院。查体:T:37.3℃,P82次/分,几:15/9kPa,盆血貌,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稍膨隆,腹壁静脉无怒张,肝助下2cm,剑下3cm,质地中等。脾肋下10cm,腹水症(+)。化验:Hb66g/dl,WBC30X109/L,中性70%,淋巴30%,血小板70X10g/L。肝功能: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手术前后的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84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2周分别采取周围静脉血测血常规;术前、术后1周、术后1~2月分别采取周围静脉血测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C3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术后3 d、1周、2周患者的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3项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79、11.67、5.85、5.21、9.92、8.37、8.58、7.49、11.44,P均<0.05).术后1周患者CD64+、自然杀伤细胞、IgG及补体C3较术前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1、3.91、2.97、3.16,P均<0.05),1~2月后其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93、6.11、3.89、3.27,P均<0.05).结论 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能改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脾功能亢进复发行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脾动脉部分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者实施脾切除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见脾脏与周围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粘连;手术时间(167.83±50.27)min;术中出血量(847.81±210.77)mL;切除脾脏重量(376.65±107.76)g;术后患者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提高(P〈0.01)。结论脾切除术用于治疗脾动脉栓塞后脾功能亢进复发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7.
脾脏内皮囊肿伴脾血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 ,2 2岁 ,因左季肋部不适 4个月就诊。查体 :腹软 ,脾脏肋下未扪及。B超所见 :脾厚度 7cm,平卧位肋下 2 cm,包膜光滑 ,实质内见三个不同回声的占位性病变。最大者位于脾下极。形态不规则 ,为多房囊性占位 ,约 6 .0 cm× 4.3cm,壁薄 ,暗区透声性好 ;另两个靠近膈面包膜 ,一个呈稍增强的均匀回声 ,直径约 1.5 cm,另一个呈稍减弱的均匀回声 ,直径约 1.8cm。其余部分脾实质回声正常 (图 1)。彩色多普勒探查各病变均无明显血流信号。提示 :脾肿大 ,脾内多发占位病变 ,性质待定。手术所见 :脾体积增大 ,脏面包膜局部外突约 4cm× 3cm,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例晚期血吸虫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患者采用部分脾栓塞术进行治疗,经一年来多次随访复查,疗效巩固,证实此方法对治疗晚血脾肿大伴脾亢有明显疗效。本文还着重介绍了部分脾栓塞术的操作方法及栓塞术后脾动脉造影的即时变化,以及术后7~10个月脾动脉造影复查时残余脾脏趋向球形、肝静脉和门静脉内径明显缩小等变化。  相似文献   

9.
10.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的重要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传统的手术脾切除治疗因创伤大、术后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暴发性感染机会增加等危险,近年来已逐渐被介入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cembolization PSE)替代。PSE由于其微创,并发症少,同时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23例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部分脾栓塞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脾血管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主因发现左上腹包块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上腹一包快,当时较小,约8 cm×6 cm,无疼痛、发热等不适,未诊治.近3个月左上腹包块逐渐增大,伴有腹部胀痛而来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无消瘦及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无隆起,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左上腹肋缘下至脐上3 cm可触及一大小约12 cm× 10 cm包块,质韧,无压痛,与周围分界清楚.入院后行CT:脾脏内可见大小为15 cm×11 cm×15 cm类圆形不均匀密度灶,增强后呈渐进不均匀强化,部分无强化[1].经讨论,考虑脾脏占位病变,脾血管瘤可能性大,不能除外脾脏恶性肿瘤可能.决定先行脾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同时可行脾动脉栓塞治疗,阻断病变血运,减小术中出血及脾肿瘤体积,为后期行脾切除创造条件.在脾动脉栓塞后第2天,于全麻下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脾脏明显增大,约19 cm×16 cm×10.5 cm,肿瘤表面呈灰褐色,手术顺利,无出血.术后病理回报:切开脾脏,见一灰褐色肿物大小约18 cm×13.5 cm×10cm,散在灰白色区,考虑脾脏巨大血管瘤改变.  相似文献   

12.
部分脾栓塞术在肝硬变伴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变所致的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Sledinger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结果 本组10例术后均有上腹轻微疼痛及发热,一般持续3—14天,术后外周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均回升;术后半个月临床症状好转,腹水消失,2例消化道出血停止,来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部分脾栓塞术相对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可部分替代外科切脾手术。  相似文献   

13.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患者,特别是脾亢极为明显者,可采用脾切除术治疗。但由于脾切除术对患者损伤较大,而且少数患者拒绝手术切脾,故1973年Maddison首先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splenicembolization,PSE)治疗1例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脾亢患者[1],以后许多作者进行了验证。我院于1997年用此法治疗3例肝硬化伴门脉高压、脾亢患者,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例患者一般资料及栓塞面积见表1。1.2 栓塞方法 栓塞前后用B超测脾厚度、门脉及脾静脉宽度。采用常规经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插管法,栓塞材…  相似文献   

14.
肝脾联合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85%~90%的肝细胞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传统上一般被视为手术禁忌,多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但效果很差.为探讨手术治疗对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作者对2001年1月~2007年6月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朱绍成 《临床医学》1997,17(11):15-16
应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21例,栓塞材料选用鱼肝油酸钠+明胶海棉+造影剂,栓塞范围在50 ̄70%之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般患者在术后2 ̄3周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逐渐升至正常,临床症状得以改善。结果表明:该疗法既保存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又治疗了脾功能亢进,疗效好,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笔者遇见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误诊为血液病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1岁。主因发现血小板减少6个月,黄疸、腹胀、双下肢水肿20 d于2008-05-20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007-12底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头痛、乏力,间断发热,T最高38.5℃,当地查血常规:W BC 4.4×109/L,Hb 111 g/L,PLT 34×109/L。骨髓象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强的松、氨肽素、复方皂凡丸等药物治疗。患者头痛症状很快改善,感染得到控制。之后经多家医院反复检查,仍诊断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纯巨再障。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疗。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T 36.9℃,P 80次/m in,R 19次/m in,BP125/75 mm Hg。皮肤黄染,无出血点、皮疹、色素沉着。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巩膜黄染,结膜红润。腹部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 cm,质中,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无包块,莫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指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W BC 9.5×109/L,RBC 5.04×1012/L,Hb 159 g/L,PLT 47×109/L,...  相似文献   

17.
肝癌病人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 (脾亢 )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1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的病人 ,8例行肝切除及脾切除 ,其中 4例附加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切断术 ;2例不能切除的肝癌行肝动脉、门静脉置管及脾切除。术后预防性或治疗性肝动脉栓塞化疗。结果 :术后脾亢症状基本消失 ,术后 1周Plt,WBC ,RBC分别由原来的 5 0 7× 10 9/L ,3 46× 10 9/L ,3 6 6× 10 9/L上升到 2 15 8× 10 9/L ,7 47× 10 9/L及 4 16× 10 9/L。无手术死亡 ,术后发热、黄疸及腹水等并发症在出院时消失。死亡 4例分别生存 1年 2个月 ,2年 ,2年 9个月 ,4年 4个月。 6例生存者已生存 8个月 ,1年 2个月 ,2年 4个月 ,2年半 ,3年及 6年半。结论 :肝癌合并脾亢行肝切除或肝动脉、门静脉置管的同时行脾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脾切除对肝癌的切除及后续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8.
19.
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 ,具有多种复杂的功能。主要为全身血液循环的过滤器 ,产生免疫细胞及抗体 ,参与调节骨髓活动。由于多种疾病所致之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人总结了8例脾动脉部分栓塞患者情况 ,成功率 1 0 0 %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1 .脾大患者 8例 ,其中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3 6~ 4 6岁。已知患有慢性乙肝、肝硬化者 6例 ,不明原因者 2例 ,经彩超或CT均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 ,门脉高压、脾大。 8例患者末梢血象检查血色素 8~ 1 0 g/L2例 ,6~ 7 9g/L 4例 ,低于 6g/L 2例。病程 1 0年以上者 …  相似文献   

20.
经皮穿刺送入导管对免疫性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脾内动脉作大部分栓塞治疗.可以取代外科切脾手术,并保留一定的免疫功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易被患者接受的特点,施术者只要掌握要领.完成操作并不很困难。在脾脏体积正常.脾动脉走行平直无迂曲时.导管比较容易送达脾门处面顺利完成脾动脉栓塞治疗的全过程。但是当脾脏体积增大同时伴有脾动脉的延长、迂曲、变细时,导管就很难送抵脾门.如果被迫在远离脾门的脾动脉主干推送栓塞物时,极易造成栓塞物聚积从而导致脾动脉主干的上位过早完全栓塞.不仅脾实质内的细小动脉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栓塞,而且,还有可能出现急性全脾梗死.被迫改作外科切脾手术,由此导致介入脾动脉栓塞治疗术的失败,若能掌握如下的技巧、则有助于提高脾动脉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