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嵌入式linux交叉编译环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嵌入式产品的大量应用和linux系统的日趋完善,使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开发得到广泛的重视。要进行嵌入式linux开发,软件方面的首要任务就是搭建适合自身开发平台的交叉编译环境。文章详细叙述了针对arm-i386硬件平台的嵌入式linux交叉编译环境构建方法,以及编译过程中一些错误的具体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构建交叉编译环境是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础,嵌入式开发的任何可执行程序都要使用交叉编译生成。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构建一套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交叉编译环境,通过仿真实验测试表明,能够使用x86平台的交叉编译工具开发ARM平台上运行的程序,具有可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Linux的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编译环境是嵌入式开发必不可少的工具,嵌入式系统的可执行文件都是通过交叉编译生成的.通过分步编译Binutils、GCC、glibc和GDB,最终成功完成了基于ARM S3C2410和嵌入式Linux的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并通过测试,具有可靠的稳定性.与普遍采用的利用Crosstool脚本工具集构建交叉编译环境相比,...  相似文献   

4.
构建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嵌入式产品的大量应用和linux系统的日趋完善,使嵌入式linux系统的开发得到广泛的重视.为了实现在Linux环境下编程,必须首先构建嵌入式Linux系统下的交叉编译开发环境.本文详细叙述了嵌入式Linux系统环境所要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及主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嵌入式Linux交叉开发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嵌入式软件交叉开发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利用开源软件在W indows操作系统下,构建了一个嵌入式Linux的交叉开发环境,开发了busybox等应用程序,为“龙芯gs32 i”开发板搭建了一个嵌入式Linux的运行平台。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基于80386微处理器保护模式下的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开发调试技术,例举了现有的主要工具,并以嵌入实时操作系统内核MERTOK为例,说明其交叉开发调试环境的建立及软件调试方法,本文对复杂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开发调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嵌入式系统及其开发领域典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了嵌入式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典型特征 ,提出了嵌入式系统的典型开发模式 ,描述了典型的宿主机软件交叉开发集成环境、目标机可执行映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随着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强,对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开发需要有集编辑、编译、连接、调试。仿真和评测等功能为一体的嵌入式开发环境支持。从80年代初期开始,国外推出了第一、二代实时嵌入式开发环境,实现了交叉编译和调试工具的集成,可提供较强的源码级调试,能对目标机上的实时操作系统(RTOS)进行系统监控;在宿主机和目标机间提供了基干网络的连接,加快系统下载速度。这些功能基本满足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系统体系结构上没对功能作…  相似文献   

9.
ARM Linux嵌入式系统开发是目前嵌入式开发的主流方向,文章详细介绍了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过程。以软件开发流程为主线,从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到能够简化软件开发过程的TFTP和NFS开发环境,再到应用程序的调试环境GDB的建立过程,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嵌入式Linux系统中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嵌入式开发板S3C2410F的模数转换驱动程序的开发,该文对Linux环境下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字符设备驱动程序的组成、实现、调试和发布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张和君  张跃 《计算机工程》2006,32(24):60-62
研究了嵌入式系统在Bootloader单支撑环境下的远程交叉调试问题,设计并实现了Bootloader远程交叉调试模型,并达到源码级别的调试。主机端采用DWARF调试规范,负责分析目标文件的调试信息,向目标机上的Bootloader发送机器级的调试命令;Booloader接收并处理调试命令。该模型为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调试手段。  相似文献   

12.
从单片机开发转到嵌入式系统开发,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难点就是嵌入式裸机程序的开发环境及其启动运行。文中首先介绍目前嵌入式裸机程序的两种开发环境,集成开发环境和交叉编译开发环境,并比较各自的特点及优势。然后分析以ARM9为内核的经典入门级芯片S3C2440的NAND FLASH启动和NOR FLASH启动的特点和原理,同时分析以Cotex-A8为内核的应用级芯片S5PV210的多种启动方式和原理。最后,分别详述S3C2440芯片集成开发环境下NOR FLASH启动运行裸机程序的过程;S5P6818芯片交叉编译下U-boot启动运行裸机程序的过程;以及S5PV210芯片交叉编译下SD卡启动运行裸机程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嵌入式系统、嵌入式产品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国防、消费、信息家电、网络通信、工业控制等各个领域。本文以在linux系统上针对目标机ARM为例,介绍了跨平台的交叉编译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如何自己建立基于ARM-linux的交叉编译环境,为嵌入式产品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嵌入式系统、嵌入式产品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国防、消费、信息家电、网络通信、工业控制等各个领域.本文以在linux系统上针对目标机ARM为例,介绍了跨平台的交叉编译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如何自己建立基于ARM-linux的交叉编译环境,为嵌入式产品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建华科技经过多年研发,成功推出SldView嵌入式Linux集成开发环境。SldView运行于Windows系统中,支持μC/OS—Ⅱ、μClinux和Linux三种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开发;支持编辑代码、交叉编译和交叉调试的开发全过程;支持Linux内核、驱动、任务级、模块等动态调试;支持内核、驱动、任务、模块等同步调试。  相似文献   

16.
在嵌入式开发工作中,交叉编译是很常用的方法,而交叉编译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制作交叉编译工具是整个开发工作的起点。详细阐述如何制作完整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及如何使用这一工具进行开发对整个开发工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吴娴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1):5190-5192
Qtopia的出现为使用嵌入式Linux作为操作系统的手持设备提供了开发图形应用程序的便捷手段.介绍了在Linux操作系统中构建Qtopia环境的过程.以"贪吃蛇游戏"为例,描述了使用Qtopia程序库开发嵌入式应用的过程.以Motorola A780手机为目标平台,阐述了构建交叉编译环境和交叉编译应用程序的步骤.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设计了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的层次结构:给出GCC重定向的一般方法并设计了通用交叉编译接口;给出GDB移植的一般方法并设计了通用调试接口.在此基础上.实现了PLAEmbeddedIDE v1.0嵌入式软件集成开发环境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日前越来越多嵌入式系统的飞速发展,必须快速有效地为之开发合适的交叉编译器。因为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是非常优秀的交叉编译器而且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所以移植GCC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方法。以交叉编译系统ZLTCG的开发为背景,详细分析了交叉编译系统GCC的体系结构,对其高度可移植性所依赖的中间表示和机器描述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基于GCC构造用于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交叉编译器。介绍了GCC的内核和工作机制,特别是RTL(Register Transfer Language)代码和汇编代码的生成以及解释GCC的移植方法和移植实例,对测试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当前业界常见软件性能分析方法和常用性能分析工具技术特点的分析,根据嵌入式系统交叉开发方法的特点,以GNU性能分析工具gprof为切入点,针对其在性能数据采集和处理方面的不足,设计并实现一个面向嵌入式领域交叉开发环境的嵌入式性能分析工具Cross-Profiler。该工具能够针对以GCC作为交叉编译器,运行在嵌入式交叉环境下的应用软件进行性能分析,统计软件中各函数的执行时间、被调用次数、调用关系链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函数堆栈开销等性能信息,从而有效帮助定位嵌入式软件的执行热点与性能瓶颈,为改善软件性能提供依据。同时,对Cross-Profiler的处理结果进行了可视化的输出设计,增强了易用性、可移植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