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为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某高校442名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对442名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采用问卷(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医科学生得分最高(74.82分),文科学生得分最低(6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得分方面,理科、医科、工科学生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文科学生仅基础知识项得分在干预后明显提高(P<0.01),而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得分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接受取向,采用不同的重点宣传手段,以强化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毒品是国际公约明文禁止的200余种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的总称,反复连续使用后能使人形成瘾癖[1].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毒品主要包括五大类:其一为阿片类,主要有阿片、海洛因、杜冷丁、吗啡等;其二为古柯类,包括可卡因、克赖克等;其三为大麻类,包括北美大麻、四氢大麻酚等;其四为中枢兴奋剂,包括冰毒、"摇头丸"等;其五为致幻剂,包括麦角酰二乙胺(LSD)、仙人球毒碱等.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需求,评价健康教育效果,为制定学校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健康教育开展前后对抽取的660余名大学生匿名进行相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大学生对蚊虫叮咬不能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从58.6%提高到74.8%。干预后,大学生对“及早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和“合理营养与运动,增加抵抗力不能避免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仍较低,分别为67.9%和33.9%。多因素结果显示,艾滋病知识得分与上大学前接受艾滋病知识教育,就读学校开展健康性观念教育和登陆色情网站呈正相关(P〈0.01),与共用针头或针管注射呈负相关。大学生现有知识来源主要是网络(64.6%),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学校健康教育(70.7%)。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力度应得到加强。广播、网络宣传等宣传媒介可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可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某重点中学预防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对结核病的认识、观念,以及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制定学校结核病健康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全校学生开展预防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干预。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分别于干预前后抽取浙江省某重点中学2 0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学生对结核病总体知识观念的知晓率从15.0%上升到97.0%,对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从34.0%上升到94.0%,对肺结核预防治疗情况知晓率从12.5%上升到84.5%。结论在中学阶段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应高度重视中学生的结核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淮安市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健康教育效果,为大学校园艾滋病宣传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以匿名的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健康教育宣传3个月后再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绝大部分学生对艾滋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了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应在大学校园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湛江市某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2007年世界艾滋病日开展大型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预防艾滋病认知水平,并评价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健康教育前后抽取大学一年级学生447名和637名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改善明显,艾滋病总知识知晓率从86.8%提高到91.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蚊子叮咬”及“共用浴缸、游泳池”答对率分别从71.6%和67.8%提高到80.8%和74.7%,对性病患者和同性恋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性认知,健康教育前后认知率分别从63.5%和73.4%提高到71.9%和84.9%,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态度方面改善有限,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有88.4%的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持同情、理解态度,只有22.5%学生支持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做好保密工作,愿意与艾滋病病人一同工作、学习的只有57.9%。有97.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却只有72.8%的学生愿意向其他人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除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外,他们希望通过讲座/会议和医生/护士等途径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结论本次大型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效果明显,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有一定幅度提高,但需要进一步做好相关态度转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煤矿企业职工预防、控制艾滋病方面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以自编艾滋病相关问卷,对安徽某煤矿企业2个矿区职工进行基线调查,并在干预1a后进行评估。干预方法包括在煤矿职工中开展艾滋病知识讲座、发放艾滋病宣传扑克等,播放艾滋病宣传片以及张贴宣传画等。结果通过对比干预前1180名和干预后522名煤矿职工的艾滋病相关情况,发现行为干预不同程度的改变了煤矿职工艾滋病知识、态度知晓率,并对煤矿职工的艾滋病相关行为产生了影响。结论行为干预是煤矿职工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但必须根据煤矿工人特点制定适宜的干预形式,并保证干预质量和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状况调查,评价干预措施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高校不同年级、专业在校学生1 131人,在健康教育综合措施前后进行相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干预前的16.3%(124/763)提高到干预后70.9%(261/368);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由干预前32.4%(36/111)上升至干预后58.6%(17/29);"输血途径传播"方式,干预前后的回答正确率均较高(87.0%和90.2%);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中的"蚊子叮咬"、"共同进餐"方式是否能传播HIV,知晓率由干预前11.9%、11.0%上升至干预后的55.2%和74.5%;干预前后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47.7%和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上干预后均有所改善;有12.4%(140/1 131)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男男同性性行为发生率8.6%(39/456);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57.7%)和网络(67.8%);89.4%的学生希望获得相关知识,88.6%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结论三明市此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水平仍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制定更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京某高校大学生干预前后性相关行为发生情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某高校662名大学生进行相同的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近期登陆色情网站、看色情影碟等与性有关的行为均有所降低(P<0.05)。97.5%的大学生希望获得性病/艾滋病相关信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发生性行为与年级有关。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并减少性相关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高校1027名大学生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相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大学生对生殖健康基本知识、避孕知识、预防知识的正确认知均有所提高。大学生"宿舍留宿异性"、"多性伴"、"交易性行为"正向态度分别上升到68.6%、82.8%和86.0%(P<0.05或P<0.01),29.4%的大学生认可在校发生性行为。干预后,登陆色情网站(33.4%)、看色情书籍(36.6%)、看色情影碟(44.3%)等与性有关的行为均有所降低。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广播宣传、网络宣传、展板展示、发放宣传资料等综合干预,是有效的健康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大学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脂影响效果,为有效防控大学生高血压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以枣庄学院2006年入校新生体检检出的184例大学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未经抗高血压治疗,且无糖尿病,肝、肾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1 a,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健康教育后,184例大学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健康教育对大学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脂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四川省某高校大学生病毒性肝炎健康教育效果,为探索以学校为中心普及病毒性肝炎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为制定有效的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某高校一年级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讲座、标语、主题班会、墙报、肝炎促进活动作品创作攻关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问卷法对目标人群进行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及信息获取情况的调查,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健康教育后,学生对病毒性肝炎基本知识的知晓率有所提高,但是对其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仍较低,尤其是甲(戊)型肝炎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前的2.1%上升为教育后的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介意与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进餐和愿意接种乙肝疫苗的比例上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乙肝疫苗的接种率由教育前的60.1%提高到了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对传播肝炎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特别是有效提高了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知识和有关信念,但对效果不明显的内容今后应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季文琦  刘红霞  靳祎  刘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5):2840-2842
目的 对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参与式综合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社会实验研究设计,以保定市四所高校2 00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参与式综合干预,而对照组不进行参与式综合干预.干预前、后两组统一进行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高校的社会支持环境明显改善,目标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及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与式综合干预是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某城市高中毕业生毒品防范教育即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励 《中国学校卫生》2002,23(2):149-150
目的 探讨毒品防范教育地高中毕业生毒品防范,态度的影响。方法 以某大城市主城区7所中学高三毕业生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的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毒品防范教育,于教育前后对学生进行有关毒品防范知识和态度方面的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教育后学生有关毒品的基本知识平均得分由教育前的5.26分提高到9.78分,两差异有显意义。教育后学生对毒品及相关问题的正向态度率均显高于教育前。同伴教育,宣传展览,字教育是学生最希望获得毒品防范知识的方式。结论 在高中毕业生中开展防范毒品的健康教育不但必要而且可行和有效,对增加学生防范毒品的基本知识,树立拒绝毒品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毒品预防教育教学干预效果,增强学生对毒品的防范意识。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设置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干预试验,探索毒品预防教育对学生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结果高职护理女生对止咳水、天使尘、可卡因、氯胺酮、杜冷丁等毒品的知晓率偏低(50%)。20%的学生不了解什么是新型毒品;学生关于毒品分类、传播疾病及法律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欠佳;对待吸毒问题的正向态度模糊。经过毒品知识健康教育后,学生毒品预防知识掌握情况有明显改善,对待吸毒问题的正向态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毒品预防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毒品预防知识,以及对毒品正向态度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赋能理论的教育方法开展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并与传统健康教育方法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以江西省某高校2018和2019年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对照组(223名)和实验组(226名),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赋能理论教育方法分别对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1个学期后,比较不...  相似文献   

17.
姜峰 《中国校医》2021,35(2):135-137
目的 比较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在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的效果,为探索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将1 287名河南省某高校2014级新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专题讲座、自主学习、同伴教育3种模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所有研究对象于健康教育前后,对艾滋病认知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18.
评价辅导员参与模式对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预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促进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提供有效干预方式.方法 运用类实验设计方法,选取20名大同大学医学院大二、大三辅导员,每位辅导员从所带班级中选取1个班,共627名女大学生作为实验组;选取同年级同专业共635名女大学生作为对照组.由培训合格的辅导员对实验组学生实施为期5个月的生殖健康教育,对照组学生未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态度得分和高危行为发生率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生殖健康知识(29.6±4.1)、态度得分(25.3±4.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9±6.2,21.9±7.3),实验组最近3个月有性行为、拥有2个以上性伴侣、有性行为时从不用安全套的高危行为发生率(4.3%,0.2%,6.1%)明显低于对照组(7.1%,2.1%,11.5%)(P值均<0.05);而定期清洗外阴、曾经参加过性病/艾滋病预防宣传活动的行为发生率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辅导员参与女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可以积极促进全校联动局面的形成,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生殖健康水平,是一种值得在各专业推广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AIDS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井冈山学院非医学专业6个班共357名学生进行AIDS相关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实施健康教育后再进行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大学生的AIDS相关知识水平有明显提高。[结论]利用学校的组织、教学特点,在大学生中开展AIDS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可推动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自我身体形象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3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276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45人、对照组131人.对照组给予常规体育锻炼教育,实验组联合应用基于微信主导的多元化体育锻炼健康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