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淮安市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患者血压控制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10月通过筛查并建立高血压专项档案的18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管理,截至2009年4月共陆续管理高血压患者17559名。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管理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886例高血压现患病人,管理前患者的平均收缩压(SBP)为(155.99±16.00)mmHg,舒张压(DBP)为(94.57±9.63)mmHg,管理后SBP、DBP平均值分别为(138.08±12.15)mmHg、(84.81±7.66)mmHg,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患者经社区规范化管理后的血压控制率为43.84%(3457/7886)。其中,男性血压控制率为43.41%,女性为44.26%,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压控制率受年龄(OR=1.070,95%CI:1.023~1.120)、体质指数(超重OR=1.156,95%CI:1.047~1.276;肥胖OR=1.342,95%CI:1.155~1.560)、血压级别(OR=1.366,95%CI:1.281~1.456)、吸烟(OR=3.446,95%CI:1.093~10.868)、口味(OR=7.188,95%CI:3.472~14.885)、甘油三酯(OR=9.631,95%CI:4.161~22.289)的影响。结论社区规范化管理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社区基层医生应结合体重、血压水平、生活方式、血脂等相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和汉族儿童青少年血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宁夏回族汉族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3年9月在银川市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学校共9所,在学生监护人及本人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开展调查,对抽取的整个班级学生的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情况进行调查,并测定血糖、血脂。对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2 623人,男生1 298人(49.5%),女生1 325人(50.5%)。高血压检出率为18.3%,高值血压检出率为11.9%。不同性别间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2,P〉0.05),不同年龄组间高血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14,P〈0.01)。高血压检出率以11岁年龄组最高,回族高血压检出率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3,P〈0.05)。调查人群平均收缩压(SBP)为(106±12)mm Hg,平均舒张压(DBP)为(71±10)mm Hg。男生SBP为(108±12)mm Hg、女生为(105±12)mm Hg;男生DBP为(72±10)mm Hg,女生为(70±10)mm Hg。回族SBP为(106±12)mm Hg,DBP为(70±10)mm Hg,汉族SBP为(107±12)mm Hg,DBP为(71±10)mm Hg。BMI与SBP(r=0.365,P〈0.05)及DBP(r=0.269,P〈0.05)呈正相关,腰围身高比(WHt R)与SBP(r=0.241,P〈0.05)及DBP(r=0.188,P〈0.05)呈正相关,WHR与SBP(r=0.113,P〈0.05)及DBP(r=0.091,P〈0.05)呈正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0.779,95%CI:0.705~0.860)、BMI(OR=1.162,95%CI:1.049~1.287)、血糖(OR=0.694,95%CI:0.606~0.794)与高血压相关。结论加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进食,以防止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多水平分析模型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23个社区的92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水平线性多层模型分别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的平均血压水平为SBP(139.2±11.7)mm Hg、DBP(85.6±8.6)mm Hg(I mm Hg=0.133 kPa).在社区水平上,辖区高血压患者/站点医师数(医患比)"高"的社区较医患比"低"的社区患者的SBP低3.86 mm Hg、DBP低2.51 mm Hg.在个体水平上,年龄、性别、超重/肥胖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规律服药、限盐、疾病管理自我效能的提高可降低血压,特别是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后仅限盐1项就可降低SBP 2.44 mm Hg、DBP 2.03 mm Hg.结论 多水平分析模型可以灵活有效地处理具有层次结构的数据,社区因素和个体因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城市和农村高血压患者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长期管理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控制率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精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抽取云南4个城市和4个农村为调查点,35岁及以上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收集基线人口学信息、血压、身高、体重、吸烟等信息。2018—2022年管理随访并收集相同信息。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将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测量值作为连续变量进行分析,拟合二分类logistic回归探讨血压控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 254例高血压患者中,农村及城市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分别降低了16.56 mm Hg及16.49 mm Hg;舒张压降低了5.65 mm Hg及2.97 mm Hg;经调整后,居住在城市(OR=2.155,95%CI:1.915~2.425)、初中及以上(OR=1.231,95%CI:1.072~1.414)、服用降压药(OR=2.351,95%CI:2.083~2.655)是血压控制的保护因素(P<0.05)。农村及城市患者血压控制率从基线16.3%、23.1%分别增加至47.2...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并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2013年社区内建档管理的136例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1年后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患者的血压均值从151.1±6.1/92.8±5.0 mm Hg下降到136.3±3.1/86.1±2.6 mm Hg(P0.05)。血压控制率、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由干预前的45.6%、35.3%和65.4%上升到78.7%、72.1%和88.2%(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提高社区高血压的控制率、知晓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迁安市某乡镇卫生院在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中推行的免费药物干预项目的效果。方法 从卫生院免费药物管理系统中调取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的全部高血压患者数据,并结合2011年至2015年新农合报销系统中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数据,以血压控制率和住院率为主要指标,对免费药物干预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患者累计血压控制率为55.38%,干预时间、首诊收缩压(SBP)与首诊舒张压(DBP)是影响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干预时间的OR值为1.012(1.004~1.019);首诊SBP的OR值为0.964(0.958~0.970);首诊DBP的OR值为0.986(0.976~0.997)。干预后患者SBP累计下降了(25.05±20.47)mm Hg,DBP累计下降了(13.58±12.15)mm Hg。近5年推行免费药物干预乡镇的高血压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率低于其余乡镇,且在2015年出现明显下降,提示该免费药物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结论 该农村社区推行的免费药物干预项目对高血压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坚持推行可以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贵阳市瑞华社区高血压患者行规范化管理的价值。方法选择贵阳市瑞华社区高血压患者500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疾病的控制率、治疗率及规范化管理前后患者血压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为100.00%,高血压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66.00%,疾病的控制率为50.00%,高血压的治疗率为55.00%;规范化管理患者知晓率81.82%高于未规范化管理患者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化管理后患者收缩压(83.56±8.80)mm Hg、舒张压(133.36±11.25)mm Hg低于规范化管理前[(95.37±8.94)、(152.22±17.7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贵阳市瑞华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疾病的控制率、高血压治疗率偏低,规范管理后患者知晓率增高,血压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男性不同吸烟暴露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压的关系,为预防男性吸烟人群血压的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二阶段抽样方法选择广西贵港10个社区的310名(22.6~92.9)岁男性居民,并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于非吸烟者BMI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均存在正向线性趋势(t1=2.58,P1=0.011;t2=3.21,P2=0.002),BMI百分位数四等分最高与最低相比,SBP和DBP分别增加9.7 mm Hg(95%CI:0.3~19.1)和6.2(95%CI:0.9~11.4)。吸烟指数为0~26包年时,BMI仅与DBP存在正向线性趋势(t=3.19,P趋势=0.002),其最高等分与最低等分比,DBP增高6.6 mm Hg(95%CI:1.4~11.9)。吸烟指数为26.5~111.6包年时,BMI则仅与SBP存在正向线性趋势(t=2.13,P趋势=0.036),其最高等分与最低等分比,SBP增高13....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象山县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效果。方法纳入象山县社区随访的1 500例≥35岁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接受情况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 597例高血压患者接受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率为39.80%;患者均接受了≥1次/年的血压测量和用药指导服务,分别有84.00%、84.47%、78.27%和77.67%的患者接受过膳食指导、身体活动指导、戒烟/限烟指导和戒酒/限酒指导。接受规范化管理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42.20%,高于非规范化管理患者的31.0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OR_(初中)=0.86,95%CI:0.78~0.95;OR_(高中及以上)=0.76,95%CI:0.68~0.85)、腰围超标(OR=0.93,95%CI:0.89~0.97)、肥胖(OR=0.66,95%CI:0.47~0.93)、接受膳食指导(OR=0.73,95%CI:0.56~0.95)、接受身体活动指导(OR=0.89,95%CI:0.81~0.98)和接受规范化管理(OR=0.74,95%CI:0.62~0.88)是血压得到控制的促进因素;年龄大(OR=1.29,95%CI:1.08~1.54)、男性(OR=1.12,95%CI:1.02~1.23)、居住在农村(OR=1.09,95%CI:1.03~1.15)和收入高(OR=2.01,95%CI:1.31~3.08)是血压得到控制的阻碍因素。结论为高血压患者提供规范化管理服务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长治市市区小学生及其家长有关高血压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探讨家庭减盐健康教育在控制血压中的作用,为高血压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长治市28所小学的五年级中各选取一个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班中再随机抽取10名学生及其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学生进行3.5个月的减盐健康教育,并将减盐相关知识传递给家长。然后对两组学生和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学生和家长健康教育后对食盐推荐摄入量的知晓率提高。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家长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较之前增加了(1.79±11.35) mm Hg,对照组增加了(4.73±13.24) mm Hg,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703,P=0.007);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家长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增加(1.37±9.50) mm Hg,对照组增加(3.09±10.23) mm Hg,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711,P=0.007)。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女性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越高,基线SBP越低,则家长的SBP差值越大;干预组BMI越高,基线DBP越低,则家长的DBP差值越大。结论 小学生家庭减盐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家长的血压水平,对高血压的防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社区参加慢性病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常规随访情况、时期血压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为完善社区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泸州市参加健康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况调查与回顾性随访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通过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时期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泸州市社区参加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随访达标率为52.1%,时期血压控制效果优良为55.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65~79岁(OR=2.822,95%CI:1.440~5.530)、退休人员(OR=1.350,95%CI:1.032~1.767)、参加健康管理超过2年(与<2年相比,≥5年OR =1.434,95%CI:1.087~1.893;2~4年OR=1.459 ,95%CI:1.107~1.923)、自我报告规律服药(OR=1.860,95%CI:1.234~2.803)以及随访达标(OR=1.444,95%CI:1.157~1.803)患者时期血压控制效果更优良。结论 泸州市社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常规随访达标率不高,时期血压控制效果也不太理想,亟需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及早将患者纳入到规范化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宁波市鄞州区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鄞州医疗大数据平台高血压管理系统,选取3042名新纳入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满5年的高血压患者,对实施管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主要指标为高血压控制率。结果纳入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5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达71.5%,吸烟率、饮酒率均降低,锻炼人群增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BMI、文化程度、吸烟情况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75岁组:OR=3.368,95%Cl:1.660~5.593)、低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2.988,95%Cl:1.573~5.245)、超重及肥胖(BMI≥24.0:OR=2.437,95%Cl:1.439~4.846)、缺乏锻炼(OR=1.673,95%Cl:1.195~3.168)、吸烟(OR=1.673,95%Cl:1.525~5.036)是血压控制的不利因素。结论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明显的帮助,社区医生应结合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和体质量指数分别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进一步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叶酸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心脑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4例高血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叶酸治疗,随访3个月后观察血压控制情况,长期随访,观察MACCE。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24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 h DBP)、24 h SBP标准差(24 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 h SSD)、24 h DBP标准差(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h DSD)、白天SBP标准差(daytim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d SSD)、夜间SBP标准差(nigh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n SSD)[(119.57±8.17)、(75.47±7.19)、(10.22±2.34)、(8.57±1.57)、(10.36±2.44)、(10.07±2.33)mm Hg(1 mm Hg=0.133 k 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1.56±8.73)、(84.63±7.34)、(11.29±2.58)、(9.41±1.66)、(11.48±2.38)、(11.22±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内,观察组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发生率(13.89%)低于对照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常规补充叶酸,可提高血压控制疗效,降低血压变异性,并有减少发生MACCE的趋势,建议临床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4.
社区高血压控制:血压管理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评价其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 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依据制定基层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方案,进而用此方案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要求受训医务人员按照方案要求管理患者,主要进行非药物和药物干预、分级管理,每例患者至少管理1年.主要指标为血压控制率,干预效果为1年后的率(均值)-基线的率(均值).结果到2008年底,资料齐全且规范化管理满1年的患者共29411例(男性47.2%,年龄61.4岁±10.9岁).其中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者分别占8.9%、50.8%、40.3%.规范化管理后,患者的吸烟率、饮酒率的干预效果分别为-7.1%和-7.3%(P<0.05),SBP、DBP分别为-14.8mm Hg和-8.3mm Hg(P<0.05);而超重肥胖率较基线高0.3%(P>0.05).1年后高血压控制率上升至74.7%,干预效果为53.1%(P<0.05),各亚组患者的控制率均有显著升高;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随管理时间延长而逐步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男性、基线血压水平较高是高血压控制的不利因素.结论 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对自愿加入综合干预组的无锡市华庄社区8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综合干预,开展问卷调查、持续强化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体格检查、个体化用药指导、定期血压监测以及血生化检查等指标,比较干预前后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结果:干预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5.93±11.63)mm Hg和(86.12±9.36)mm Hg,均低于干预前的(145.01±12.58)mm Hg和(93.16±8.38)mm Hg(P〈0.001);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81.71%、90.24%和84.15%,较干预前的62.20%、71.95%和63.41%提高(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血压水平控制良好,提高患者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促进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坚持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可使高血压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左旋氨氯地平给药时机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79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A组晚间用药、B组早间服药,均口服,2.5 mg/d,共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与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24 h动态监测平均值与血压达标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治疗前SBP、DBP的24 h动态监测平均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A组SBP、DBP的24 h动态监测平均值分别为(125.4±6.9)、(64.4±4.6)mm Hg(1 mm Hg=0.133k Pa),均低于B组(128.6±7.0)、(69.3±4.4)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白天血压达标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夜间与全天血压达标率分别为62.5%、42.5%,高于B组的30.8%、2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晚间应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可更有效恢复血压昼夜节律,利于血压控制,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得以降低,具有较大临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海南省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纳入海南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1 01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户籍、民族、医疗保险形式和并发症情况,测量血压,了解血压控制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总体血压控制率为46.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民族、户籍、是否患有并发症和医疗保险形式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户籍(OR=1.94,95%CI:1.46~2.57)、男性(OR=1.43,95%CI:1.10~1.86)和患有并发症(OR=2.65,95%CI:1.95~3.61)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农村户籍、女性和无并发症的患者,汉族(OR=0.36,95%CI:0.22~0.58)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与少数民族相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南省社区高血压患者总体血压控制效果较好,但应加强农村、女性、无并发症和汉族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规范化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程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对社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2010年末新纳入社区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规范管理3年后,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前后的血压下降幅度、服药率、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收缩压管理前(141.6±10.1)mm Hg(1mm Hg=0.133 k Pa),管理后(137.5±7.4)mm Hg;舒张压管理前(87.3±7.6)mm Hg,管理后(84.5±5.4)mm Hg。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管理前及2011、2012、2013年管理后,服药率分别为38.0%(76/200)、51.0%(102/200)、89.0%(178/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1、2012、2013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了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H型高血压的特点并探讨其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7月门诊及住院部的30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的高血压患者为H型高血压组,30例血清Hcy浓度正常的高血压患者为普通高血压组,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ABPM)比较两组平均脉压差、高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及血压变化节律等指标,同时比较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组间数值变量资料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分类变量的比较用随机设计的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相关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型高血压组的脉压差、"非杓型"血压变化曲线的发生率[(67.1±16.9)mm Hg(1 mm Hg=0.133 k Pa)、36.7%]显著高于普通高血压组[(57.9±16.6)mm Hg、16.7%],而夜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下降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下降率[(11.2±9.0)%、(12.3±7.9)%]均显著低于普通高血压组[(15.9±8.7)%、(16.3±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型高血压组男、女患者的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119.0±19.0)、(106.4±22.2)g/m2]均较普通高血压组[(108.8±20.9)、(93.3±16.5)g/m2]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受试者LVMI与血浆Hcy浓度、24 h SBP、夜间SBP下降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832、0.360、-79.2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女性受试者LVMI只与血浆Hcy浓度、夜间SBP下降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873、-77.9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型高血压脉压差大,且夜间血压下降率低,导致血压波动呈"非杓型"样曲线,而高血浆Hcy浓度、24 h SBP升高、夜间SBP下降率低可能导致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开展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心脑血管病预后的效果,评价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1~3个前期参加全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项目的医疗机构及1~2个前期未参加过全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项目的医疗机构,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参加实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患者(管理组)2 000例,未参加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患者(非管理组)1 000例,并进行随访工作。结果患者的收缩压平均值为(132.05±9.77)mm Hg,低于非管理组(135.01±9.2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P=0.00)。管理组舒张压均值为(82.04±7.34)mm Hg,非管理组为(82.36±6.39)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P=0.24)。管理组血压控制率为72.13%,高于非管理组的6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0,P=0.00)。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除了30~49岁外,其他情况管理组血压控制率高于非管理组(P0.05)。管理组的服药率为79.50%,低于非管理组的8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P=0.00);管理组的心脑血管病发生率4.65%,低于非管理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P=0.00);而心脑血管死亡率管理组与非管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P=0.38)。结论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服药率、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提高高血压人群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