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经口内入路颌下腺切除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将20例颌下腺良性病损患者随机分为口内入路组(IOA组)和口外入路组(TCA组),均进行颌下腺良性病变切除.IOA组10例,在腔镜辅助下采用超声刀对颌下腺良性病变进行切除.TCA组10例,采用常规术式切除.比较两组在近期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口内径路内镜下摘除颌下腺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对2000~2005年间经口内径路在鼻内窥镜监视下摘除颌下腺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经验总结.结果 7例患者的颌下腺均能顺利摘除,全部病人口内创口愈合良好,无血肿,无继发出血或感染等情况发生,无面神经下颌缘支及舌下神经受损的表现,其中2例患者出现有不同程度的舌麻木,均于术后1个月内消失.结论 从口内径路内镜下摘除颌下腺,具有外观良好、颈部无瘢痕、不损伤面神经等优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口内入路摘除咽旁间隙良性肿瘤的疗效、技巧及适应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和湘潭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5例采用内镜辅助口内入路病历资料。结果15例咽旁间隙良性肿瘤均切除,随访0.5~3年,无复发。结论内镜辅助口内入路摘除咽旁间隙良性肿瘤时具有视野好、操作简便、能有效保护咽旁间隙重要的神经及血管、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术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肿瘤与颈动脉鞘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下颌骨的牙源性囊肿及骨折的治疗,多采用颌下入路,暴露下颌骨,作骨间固定或开窗行囊肿刮治,以达到治疗目的[1].我们考虑到部分患者对口外切口存在抵触态度,采用口内入路与传统的口外入路手术相比,它具有更多的优点[2-5].改用口内入路手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口内人路下颌骨整形术.方法:采用口内入路,分别对双侧下颌角、下颌体行长弧形截骨,同时联合采用带保护套的高速旋转锉磨削,以使截骨部位的下颌体线条更流畅.自2003年以来,共对180例下面部宽大的求美者行下颌骨整形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求美者术区均愈合良好,无血肿及切口裂开现象发生.随访了50例求美者6~12...  相似文献   

6.
下颌角肥大,俗称“方腮畸形”,是由于双侧下颌角过于后突或外翻而导致下面部宽大的一种特殊面型,有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大,在我国人群中非常常见,面部线条僵硬呆板,缺乏女性的妩媚动人的美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向往美,追求美,并不断在实现美。2003年2月~2007年9月,我科成功完成了口内入路方法治疗下颌角肥大23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口内入路下颌角肥大畸形矫正术55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下颌角肥大畸形矫正术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监护,饮食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结果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口内入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以及与其他方法的对照。方法 对30例单纯性或多发性下颌骨骨折均采取口内入路切开、复位、固定。术后半年行X线检查,评定骨折对位愈合情况、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恢复情况。结果 30例骨折病人除1例术后切口感染,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半年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线对位、愈合均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满意,张口度均≥35。结论 口内入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一种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9.
何全平  王隆洁  郑莹 《中外医疗》2008,34(34):173-174
目的 探讨采用口内入路的不同术式组合矫正下颌角嚼肌肥大畸形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 采取口内入路联合手术共矫治359例,男35例,女324例.基本术式:(1)嚼肌成形术;(2)颊脂垫取出术;(3)改良下颌角矢状劈开去骨术;(4)下颌角三角形或弧形去骨术;(5)頦成形术.分别将其组合矫正下颌角肥大.结果 所有患者面下部宽度均较术前明显减小,或外观视觉缩小,轮廓线流畅自然,容貌较术前明显改观.无面神经和下齿槽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根据患者畸形的程度采用口内入路的不同术式组合,可有效矫治各类下颌角嚼肌肥大畸形.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1987年至1998年6月,应用前入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病变患者1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20~53岁。腰椎滑脱7例,其中Ⅰ度滑脱3例,Ⅱ度滑脱4例,陈旧性腰椎骨折合并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11.
邵芳  田霞  艾峥  李芸  魏虹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6):100-102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咬肌剥离联合颊脂垫切除瘦脸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25例行口内入路咬肌剥离联合颊脂垫切除瘦脸术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证。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后随访12个月,分析本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得到有效随访;25例患者中,对面部正、侧面轮廓改善效果非常满意20例,基本满意5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为100.0%;术后平均软组织下颌角间距为(120.0±7.5)mm,明显小于术前的(130.5±9.7)mm,平均下面宽减少(9.2±2.2)mm;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远期并发症,咬肌咀嚼功能无明显改变4例,咬肌功能轻度下降21例。结论口内入路咬肌剥离联合颊脂垫切除瘦脸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对面部形态进行改善,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下颌下腺系三大唾液腺之一,其分泌的唾液占静止性唾液总量的60%~65%,在人体维持吞咽、消化、味觉、语言等口腔器官的功能以及口腔黏膜保护和龋齿预防等方面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往口腔颌面外科多种疾病的传统治疗过程常常牺牲下颌下腺,导致患者程度不等的口干及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探讨下颌下腺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技术,有效保存作为功能器官的下颌下腺,对于预防口干及相关口腔疾病至关重要。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唾液腺疾病研究中心历经15年,  相似文献   

13.
张明东  黄静  李顶夫 《海南医学》2013,24(23):3492-3493
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均为单侧。单发27例,多发1例。位于腺体内27例,腺体外1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5例,分叶状3例。病灶最大径1.2~5.8 cm,平均2.4 cm。平扫时病灶T1呈等或低信号25例,稍高信号3例。T2均呈等或高信号,信号均匀12例,不均匀16例。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强化较均匀9例,不均匀16例,环形强化2例,1例未做增强扫描。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颌下腺良性病变手术保留或切除颌外动脉、面前静脉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临床选择诊断为颌下腺良性肿瘤或慢性颌下腺炎的患者 2 6例 ,将其分为两组。Ⅰ组 :保留颌外动脉、面前静脉 ;Ⅱ组 :切除颌外动脉、面前静脉。其中Ⅰ组为 14例 ,Ⅱ组为 12例。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体温 ,局部组织反应 ,疼痛程度 ,创口愈合时间 ,平均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Ⅰ组术后体温低于Ⅱ组 ,局部组织和全身反应明显轻于Ⅱ组 ,且创口愈合时间及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Ⅱ组。结论 颌下腺手术保留颌外动脉、面前静脉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颌下腺导管癌的CT影像特征,提高颌下腺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颌下腺导管癌的CT征象并复习文献。结果 CT特征为颌下腺区平扫不规则低密度肿块,增强动脉期肿块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3例散在点状钙化。颈部淋巴结转移7例。结论 CT对颌下腺导管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腺体实体体外检测法测量正常下颌下腺的质量和体积,探讨影响下颌下腺质量和体积可能的相关因素,并与CT容积重建法测量值做比较,评估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因口腔癌接受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且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下颌下腺正常的患者,术前CT扫描图像通过CT容积...  相似文献   

17.
模拟失重降低大鼠血清和下颌下腺Ghrelin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状态下大鼠血清和下颌下腺内Ghrelin表达的变化,为探讨航天失重环境下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尾悬吊模拟失重模型,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周悬吊组(n=15)和正常对照组(n=15),用酶免疫分析(EIA)法测定动物血清和下颌下腺组织中Ghrelin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拟失重组大鼠血清和下颌下腺组织中Ghrelin水平均显著降低【(7.14±1.65)μg/Lus(5.72±1.42)μg/L,P〈0.05;(8.36±1.87)μg/gVS(6.45±2.06)μgg,P〈0.01)1。结论模拟失重环境可致大鼠血清和下颌下腺组织中Ghrelin水平下降。Ghrelin可能参与模拟失重环境下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切除颌下腺对大鼠睾丸膜联蛋白5(annexin 5)表达的影响.方法:切除大鼠颌下腺,分别于术后14、28和42d处死大鼠,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大鼠睾丸annexin 5表达及分布的改变.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切除颌下腺14d和28d后,实验组大鼠睾丸annexin 5的表达分别升高了27.5%和35.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切除颌下腺42d后,实验组大鼠睾丸annexin 5又恢复到与对照组几乎相同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nnexin 5在大鼠睾丸中的分布未见明显改变,但实验组annexin 5免疫组化显色较深,说明annexin 5的表达升高,这与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颌下腺切除影响大鼠睾丸annexin 5的表达,颌下腺切除早期(14、28 d)颌下腺分泌的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缺乏,而造成睾丸内annexin 5表达的升高.颌下腺切除后期(42 d),机体内因颌下腺切除而缺乏的某些物质在体内又重新得到了补偿,对睾丸annexin 5的影响消除,睾丸annexin 5的表达也恢复到正常水平.其内在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在大鼠颌下腺上皮细胞的表达及分布特征,探讨GABA与腺体合成和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技术,检测GABA、GABA-A和GABA-B受体在SD大鼠颌下腺中的表达,并比较GABA和受体在腺泡和导管系统中的表达强度和细胞分布特征。结果:GABA、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基(GABA-A α1)、GABA—BR1和GABA-BR2在SD大鼠颌下腺中均有阳性表达。GABA主要分布在颌下腺腺泡和闰管、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导管上皮强度大于腺泡上皮,且以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表达强度更明显,而分布特征比较一致,均位于细胞基底部。GABA-A α1表达于颌下腺小叶间导管、纹状管和部分腺泡上皮;GABA—BR1仅在纹状管上皮有散在表达。结论:大鼠颌下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中存在GABA及其受体,GABA系统可能通过GABA受体参与颌下腺分泌和排泄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与传统手术临床对照研究,评估颈部小切口电视内镜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其优点。方法术前评估为良性肿瘤的病例26例,手术于颈部皮纹内长2.O~2.5cm的小切13下,内镜辅助完成颌下腺切除术。与同期进行的传统手术病例65例,进行对照研究。对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91倒手术完成顺利,内镜组切1:2(2.3±0.2)cm;术中出血(9.4±4.2)mL;手术时间(74±12)min;术后总引流量平均(21.2±5.7)mL。1例术后出现同侧舌部麻木,2周后恢复。无面神经及舌下神经损伤病例。与传统手术比较,手术切口缩短(P〈0.01),出血减少(P〈0.01),术后引流量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手术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随访1~5年,平均29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颈部小切口颌下腺切除术手术切口明显缩小,术后美观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颌下腺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