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519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采用进4047焊丝对2519铝合金进行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MIG),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19铝合金焊接性能较好,由于热循环的作用,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相对于基材发生了较大变化.2519铝合金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低于基材的性能,焊缝处是合金接头的最薄弱环节,其次是焊接热影响区内的软化区,强化相粒子发生过时效而粗化是形成软化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6005A铝合金型材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国产6005A铝合金进行焊接试验,并对焊接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检测及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6005A铝合金的焊接接头焊缝两侧离焊缝中心约10~15mm的地方存在一对对称分布的软化区,其原因是由于焊接热的影响使该部位发生了过时效,对进口的6005A大型多孔铝型材焊接接头进行分析,发现焊接接头上软化区硬度降低的程度明显较小,这是由于实际的多孔型材在该部位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有显著的散热作用,降低了焊接过程中该部位的温升,另一方面,加强筋增大了软化区的承载面积,有机构补强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强铝合金焊接接头SCC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6082铝合金MIG焊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拉伸、弯曲、硬度试验以及金相分析等对6082铝合金MIG焊接头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087焊丝焊接6082铝合金时,具有较好的抗拉性能,板厚8和4mm的焊接接头焊态的抗拉强度分别为母材的77.8%和73%;弯曲断裂集中在熔合线处,弯曲角度均较小;6082铝合金MIG焊接头焊缝中心组织为等轴晶,靠熔合线的焊缝晶粒沿散热方向呈柱状晶,熔合区晶粒粗大;软化区出现过时效效应,使Mg2Si长大,成为接头最薄弱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对高速列车车体用新型A6N01铝合金进行MIG焊接,使用光学金相(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显微硬度计和拉伸试验机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焊缝金属为等轴晶状的铸态组织,焊缝边缘的熔合区形成柱状晶组织。在热影响区(HAZ),过时效区的晶粒比淬火区的更为粗大,形成HAZ软化区。A6N01铝合金母材析出短棒状β′(Mg2Si)过渡强化相。HAZ析出粗大的短棒状稳定强化相β(Mg2Si)。焊缝显微硬度最低,约为65 HV。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为270 MPa,断后伸长率为6.0%。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6063铝合金焊接接头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6063铝合金焊接接头最佳热处理工艺为:500℃×1 h后水淬的固溶处理和175℃×8 h的时效处理,在上述工艺下的接头强度达到180.1 MPa,相比未热处理的接头强度提高了39.7%;实际生产中为提高效率,时效工艺可以考虑采用200℃×2 h代替175℃×8 h。  相似文献   

7.
浅析铝合金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简介了焊接对铝合金焊接接头机械性能的影响,综述了改善铝合金焊接接头机械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高强钢焊接接头组织遗传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A402焊接调质状态下的40CrNi2Mo钢和15MnMoV钢,焊后发现在焊缝40CrNi2Mo钢一侧的熔合区有仅股有细化反而出现了组织更为粗大的高碳马氏体,并且在高碳马氏体的晶界有细小的呈网状分布的碳化物颗粒析出。这一现象是焊接过程中组织遗传的典型特征,为此给出了组织遗传的定义,分析了接头产生组织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拉伸、弯曲、硬度试验和金相分析等,对ER 5356铝合金焊接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断口进行了SEM扫描分析,结果表明:ER 5356铝合金焊丝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和抗弯性能均符合要求;焊缝区显微组织主要为α(Al)相基体和其上分布的部分析出β(Mg2Si)相,焊缝晶粒形态为等轴树枝晶,焊缝中心最后冷却,焊缝中部冷却较慢为等轴晶粒,晶粒均匀细小;热影响区的焊接温度超过了原有的时效温度,但又未达到固溶温度。出现了过时效效应,从而产生了过析出的软化区。  相似文献   

10.
铝合金焊接接头碾压强化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铝合金焊接接头碾压强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提高铝合金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钛合金/纯铝异种金属摩擦焊接工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建红  傅莉  杜随更 《焊接学报》2006,27(11):50-52
进行了TC4钛合金与L5纯铝异种金属的摩擦焊接工艺及其焊后回火热处理工艺研究,利用光学金相分析、扫描电镜EDX线扫描、拉伸性能及硬度的测试,探讨了TC4钛合金与L5纯铝异种焊接接头焊合区的微观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表明,T℃4钛合金与L5纯铝间具有良好的摩擦焊接性,焊合区无金属间化合物相生成,焊接接头强度等于或高于铝基材.经焊后回火热处理,摩擦焊接头两侧主要合金元素的扩散区宽度增大,焊合区钛合金侧的硬度值因时效作用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李妙珍 《轻金属》2007,(9):66-69
随着铝及其合金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化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工业生产中,焊接结构不可避免,为了更好的解决铝、尤其铝合金的焊接工艺问题,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一些系统的、比较成熟的工艺路线。并从理论上作了具体的论证,从而较好的解决了焊接铝合金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铝合金在用于焊接结构时,由于焊接热循环的作用,出现了因过时效而导致接头热影响区的软化(即沉淀相分解析出)现象,不仅使得接头强度性能降低,同时由于组织的不均匀性和贫铜区的形成,易产生电化学腐蚀破坏,也使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SCC)敏感性显著增大,这是长期以来一直未获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在此阐述了铝铜系合金焊接接头开裂的机理、接头应力腐蚀开裂的特点以及与焊接工艺的相关性。采用慢应变速率试验和金相观测辅助技术,得到了该类铝合金在不同焊接方法下的焊接接头和母材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对比。  相似文献   

14.
铝合金的现代焊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宗辉  孙孝纯 《电焊机》2003,33(12):1-5
讲述了近年来世界各国新研制的和已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现代铝合金焊接技术,并从基本概念、原理、特点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方面对各项铝合金焊接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铝合金焊接时存在许多问题——表面易氧化、易产生气孔和裂纹等.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型焊接电源和一些新型工业手段得到应用,大大促进了铝合金焊接技术的发展.在此详细描述了目前针对铝合金焊接的先进工艺:TIG焊、MIG焊、电子束焊、激光焊、激光电弧焊、搅拌焊等,并对比这几种技术的特点,预测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激光辅助TIG电弧的焊接方法对2014高强铝合金进行了焊接。通过分析焊接过程所采集的电流、电压信号和焊接接头的抗应力腐蚀试验数据,研究了低功率激光对TIG电弧功率和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500 W激光后,EN时段电弧两极间的电压下降明显,而EP时段的电压未发生明显改变;TIG电弧的脉冲峰值功率和脉冲基值功率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与TIG焊相比,激光辅助TIG焊的焊缝熔深变大,熔宽变小,焊缝表面更加平整,热影响区变窄,焊缝中心区晶粒有一定的细化,提高了抗应力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薄板铝合金变极性等离子弧平焊工艺稳定性机理。试验采用自行研制的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电源,对1060铝合金薄板采用变极性等离子弧平焊工艺,分析了在变极性等离子弧焊接过程中,焊接电流、离子气流量、送丝速度等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获得了良好的焊缝质量。  相似文献   

18.
搅拌摩擦焊是一种在异种合金的焊接方面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新型固态塑性连接方法.采用这种技术实现了喷射沉积Al-Fe-V-Si合金(AA8009)和2618合金的焊接,并对其塑性连接时的焊缝成形、焊缝组织形态及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搅拌摩擦焊方法焊接板厚3 mm的AA8009合金和2618合金,当焊接工艺参数合适时,可获得外形美观的平板对接接头.从显微组织角度看,焊接接头可分为3个区域,即焊核区、热机械影响区和热影响区,各区域的组织有明显的特征.接头的力学性能试验表明,接头的抗拉强度可达到母材的88%.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铝合金车体单丝和双丝MIG自动焊的焊接方法,通过焊接对比试验,分析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总结出两种焊接方法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双丝MIG自动焊接具有焊接速度快、热输入小、焊缝组织晶粒细小均匀、接头力学性能良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铝合金车体批量焊接生产.  相似文献   

20.
针对2 mm厚6082-T6铝合金搭接搅拌摩擦点焊进行工艺研究,以转速、下扎时间、回填时间、下扎深度为变量,进行不同试验,通过测量不同参数下的剪切强度、观察金相组织,获得了2 mm厚6082-T6铝合金搭接点焊的优化工艺参数。试验表明,最佳转速为2 100 rpm,最佳下扎时间为3 s,最佳回填时间为3 s,最佳下扎深度为2.7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