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erbB2、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原癌基因C—erbB2蛋白、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卵巢上皮性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结果]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之问,C—erbB2蛋白的强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雌激素受体(ER)的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孕激素受体(PR)的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恶性程度较高,组织分化差,晚期的卵巢癌中C—erbB2蛋白的强阳性表达率高,其预后差;在组织分化好的卵巢癌中PR的表达率高,其预后好;ER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均无关。三者联合检测时C—erbB2蛋白无过度表达和雌、孕激素受体均阳性的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71.4%)最高,而C—erbB2蛋白过度表达和雌、孕激素受体均阴性的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0.0%)最低,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erbB2蛋白无过度表达和ER、PR均阳性的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71.4%)显著高于C—erbB2蛋白过度表达和ER、PR均阴性的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0,0%)(P〈0.05)。三者联合检测对卵巢癌患者预后的估计及临床治疗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卵巢恶性肿瘤中C-erbB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erbB3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9例恶性、21例良性卵巢肿瘤和19例正常卵巢中C-erbB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C—erbB3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及正常组(P〈0.05);临床期别晚和腹水〉500ml者C-erbB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临床期别早和腹水〈500ml者(P〈0.05);有大网膜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生存回归分析显示C—erbB3阳性者的累积生存率与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bB3的过度表达参与了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C—erbB3不能作为卵巢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3.
VEGF和EG-VEGF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分泌腺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为卵巢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形态定量学方法检测8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性25例,FIGOⅠ、Ⅱ期卵巢癌27例,FIGOⅢ、Ⅳ期卵巢癌33例)和20例正常卵巢(除外卵巢疾病的绝经前患者)组织中VEGF、EG-VEGF表达的阳性率及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VEGF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及IOD值恶性组明显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1),其中晚期(FIGOⅢ、Ⅳ期)卵巢癌明显高于早期(FIGOⅠ、Ⅱ期)(P〈0.05);EG—VEGF在正常卵巢组织表达的阳性率及IOD值明显高于卵巢上皮性肿瘤,其中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G-VEGF表达阳性率及IOD值高于良性上皮性肿瘤(P〈0.01),但晚期(FIGOⅢ、Ⅳ期)卵巢癌的EG-VEGF阳性表达率及IOD值低于早期(FIGOⅠ、Ⅱ期)卵巢癌(P〈0.05)。结论VEGF可作为衡量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判断其预后的一个指标。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G-VEGF在血管生成方面和VEGF互为补充,推测以EG-VEGF为靶位点的卵巢癌的治疗方法只在早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卵巢癌中C-erbB2和CD44v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C-erbB2、CD44v5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分析这些分子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相关性,旨在为卵巢癌的发病及转移机制的探讨提供理论依据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S-P连接法检测C-erbB2、CD44v520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及41例卵巢癌中的表达。结果 C-erbB2和CD44v5在卵巢癌中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卵巢上皮良性肿瘤,差异极为显著(P〈0.01),C-erbB2表达率与表达强度在中、低分化组织高于高分化组织,两者相比差异极为显著(P〈0.01),CD44v5表达率与表达强度在淋巴转移者高于无淋巴转移者,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C-erbB2和CD44v5表达率、表达强度和共表达率在卵巢癌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C-erbB2和CD44v5分子卵巢癌的发生有关;C—erbB2分子过表达的癌细胞增生活跃,预示着差的预后;CD44v5在卵巢癌的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C—erbB2和CD44v52种分子在功能上可能存在联系,共同在卵巢癌的转移、浸润过程中发挥作用。联合检测C—erbB2和CD44v5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对评价卵巢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2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60例卵巢癌中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C—abl和PDGFRα的表达。结果至少含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阳性率为79%;C—kit、C—abl和PDGFRα在卵巢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70%,73.3%,其中C—kit和PDGFR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高,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C—abl在卵巢癌中表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kit和PDGFRα与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仵妍  马德花  赵淑萍 《河北医学》2009,15(5):508-511
目的:探讨sYK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40例卵巢癌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SYKmRNA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中SYK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YKrnRNA的表达水平在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异(t=0.21,P〉0.05)SYKmRNA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淋巴转移均高度相关(P〈0.01)。浆液性卵巢癌中SYK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在粘液性卵巢癌中的表达率(X^2=4.57,P〈0.05)。结论:SYKmRNA表达缺失或减少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浸润、转移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是一潜在肿瘤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1(Glil)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E一钙黏蛋白(E—cadheri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50例卵巢癌及50例良性卵巢组织中GIil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Glil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卵巢组织(t=2.284,P=0.035),而E—cadheri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良性卵巢组织(t=4.460,P=0.001)。Glil和E—cadherin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r=-0.571,P=0.029)。结论:卵巢癌组织中Glil表达升高,且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GIil可能作为卵巢癌的治疗靶点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枢纽分子β-连环素(β-catenin)及其下游靶基因c—Myc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卵巢癌、24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以及26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β-catenin在卵巢癌组织的异位表达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与卵巢癌的组织学分型以及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c-Myc在卵巢上皮癌中表达分别与卵巢上皮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上皮组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与卵巢癌分化程度相关(P〈0.05);在卵巢癌组织中,β-catenin的异位表达与c—Myc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是卵巢癌的发生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癌上皮性组织中Wilms瘤基因蛋白(WT1)表达以及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囊腺瘤)、4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交界性囊腺瘤)及80例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上皮性卵巢癌)标本中WT1蛋白的表达。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卵巢交界性囊腺瘤组织中wT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囊腺瘤组织;在上皮性卵巢癌中,浆液性囊腺癌W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低分化组的WT1蛋白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久(均P〈0.05);W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FIGO分期的进展升高(P〈0.05),但与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WT1可能对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着一定的作用,有可能成为上皮性卵巢癌鉴别诊断的客观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Survivin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卵巢浆液性腺癌、19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16例正常卵巢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卵巢浆液性腺癌中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5),Survivin蛋白与卵巢浆液性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Survivin蛋白可作为反映卵巢浆液性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Survivin检测有助于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同时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CL)及其组织抑制剂C(Cystatin C,CC)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47例卵巢恶性肿瘤、21例良性卵巢肿瘤、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L及CC的表达情况,行阳性率及半定量的比较并将其结果与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L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P〈0.05)。CL半定量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C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P〈0.01)。CC半定量表达在病理分级、肝转移、大网膜转移、腹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CC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可能与卵巢恶性肿瘤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2.
卢红鲜  陈亚侠  周彩云  程琪 《浙江医学》2011,33(7):971-973,1007
目的 探讨Aurora-A在原发性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 方法测定61例原发性卵巢浆液性癌组织、22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2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Aurora-A的表达,分析Aurora-A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卵巢浆液性癌组织Aurora-A蛋白高表达率为39.34%(24/61);良性上皮性卵巢、正常卵巢组织高表达率分别为4.55%(1/22)、5.00%(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1985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手术分期为III~IV期患者的Aurora-A蛋白高表达率高于I~II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级高分化者Aurora-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者(P<0.05).Aurora-A蛋白低、中、高表达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是54、50、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⑴原发性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Aurora-A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⑵原发性卵巢浆液性癌组织Aurora-A蛋白的表达与其病理分级、临床手术分期具有相关性.⑶原发性卵巢浆液性癌组织Aurora-A蛋白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有相关性,Aurora-A蛋白的表达可能是观察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lusterin、Livin、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和10例乳腺癌旁组织(距癌组织≥4cm,组织学结构正常)标本中Clusterin、Livin、Caspase-3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Clusterin、Livin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和64.3%,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旁组织的20%、25%(P<0.05)和0%、10%(P<0.05),且Clusterin蛋白与L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Caspase-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7%,明显低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旁组织中的75%和80%(P<0.05),且Clusterin、L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Cluster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且与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增加显著升高(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lusterin、Livin蛋白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P<0.05),与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Caspase-3蛋白与ER、PR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与C-erbB-2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Clusterin、Livin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二者可能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重要标志物和评估预后的潜在指标;Clusterin与Livin的联合靶向治疗,有望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治疗的新方法。Caspase-3在Clusterin、Livin抗凋亡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陶锋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730-1732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蛋白(E-cad)、糖链抗原125(CA125)检测在卵巢上皮性肿瘤鉴别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患者、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卵巢上皮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E-cad、CA125水平,并分析卵巢肿瘤患者血清E-cad、CA125相关性。结果:卵巢肿瘤患者血清E-cad、CA12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血清E-cad、CA125水平明显高于交界组和良性组,交界组CA12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E-cad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界组、卵巢癌组患者中,晚期患者血清E-cad、CA125水平明显高于早期患者,卵巢癌组中复发或未控患者血清E-cad、CA125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卵巢肿瘤患者血清E-cad水平与CA125无明显相关性(r=0.057,P=0.673)。结论:E-cad可与CA125相互补充,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卵巢肿瘤恶性程度、分化程度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原癌基因C-erb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涎腺肿瘤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病理间关系。方法:(1)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图像分析系统对37例涎腺恶性肿瘤、31例涎腺多形性腺瘤、20例涎腺非肿瘤组织中C-erbB-2及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阳性细胞进行图像分析定量测定。(2)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涎腺良、恶性肿瘤及非肿瘤组织中HPV16、18型DNA。结果:涎腺恶性肿瘤组HPV16、18型DNA阳性率为27.0%,多形性腺瘤组阳性率为9.7%,而涎腺非肿瘤组织无1例阳性,3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性腺瘤中C-erbB-2及PCNA阳性率均低于涎腺恶性肿瘤,但仅C-erbB-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bB-2的过度表达可能在涎腺组织良性病变的恶性转化过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PCNA的异常表达在涎腺良、恶性病变存在一定差别,虽无统计学意义,却能反映其变化特点,有待增加更多病例加以证实。HPV16、18型感染与某些涎腺肿瘤的发生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TGF-β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巢式PCR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40例、卵巢良性肿瘤40例及正常卵巢20例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并通过凝胶图像系统分析其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组织中TGF-β1蛋白的定位和表达。结果:TGF-β1 mRNA表达率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为100%(40/40),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的70.0%(28/40)和正常卵巢组织55.0%(11/20)(P=0.0002;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且TGF-β1表达强度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腹水形成和肿瘤分期有关。结论:TGF-β1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在卵巢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表达,探讨HE4在卵巢癌发生发展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5例交界性肿瘤和55例恶性上皮性肿瘤中HE4表达。结果:HE4在卵巢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5%、53.3%和83.6%,HE4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和良性上皮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着临床分期增高,HE4蛋白阳性表达率亦逐渐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HE4主要在卵巢浆液性肿瘤和子宫内膜样癌中表达。结论:HE4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作为诊断卵巢癌的一种标记物,且肿瘤组织学类型可能为浆液性肿瘤和子宫内膜样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EGFR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卵巢癌组织中,EGFR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64.44%(29/45),相对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LA-G、HIF-1α在58例上皮性卵巢癌、30例卵巢良性肿瘤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与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相比,上皮性卵巢癌组织HLA-G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都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G和HIF-1α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69,P<0.05),HLA-G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病理分期相关(P<0.05)。结论:HLA-G和HIF-1α在卵巢癌生长、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可作为判断卵巢组织恶性程度及评估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王磊  杨澜  王旭芬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544-2545,2552
目的:探讨Ki-67和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4例乳腺癌组织中Ki-67和C-erbB-2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9.4%(100/144),且与乳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00),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无明显关系(P>0.05);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2.1%(75/144),且与乳腺癌肿瘤临床分期(P=0.003)及淋巴结转移(P=0.000)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Ki-67表达与C-erbB-2表达有关(P=0.001)。结论:Ki-67与C-erbB-2阳性表达可作为评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有助于乳腺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