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睿  刘智华  黄敏  邬蒙  王小平 《实用癌症杂志》2004,19(6):597-597,600
2002年12月我们收治1例皮肤恶性淋巴瘤患者,采用全身电子束照射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全身电子束照射皮肤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刘正华,李洪祥,陆秉勋,王炳平,刘峰,陈立磊患者男性,46岁,双胫前皮肤搔痒,出现丘疹样病变反复发作2年,1990年8月病变波及全身皮肤,呈弥漫性红斑及肿块,浅表淋巴结肿大。经皮肤肿块及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为皮肤恶...  相似文献   

3.
全身小剂量照射治疗恶性淋巴瘤25例报告张伟京,俞受程,高沛泳,袁小潮,乔艳萍,李平全身小剂量照射(LD-TBI)作为治疗恶性淋巴瘤(ML)手段之一国外已有一段历史,但国内尚无报告。本院自1980~1988年对26例ML病人采用LD-TBI治疗,其中可...  相似文献   

4.
自1991年3月至1993年11月,用低剂量全身照射治疗恶性淋巴瘤10例,其中Ⅱ期2例,Ⅲ期7例,Ⅳ期1例。中平面总剂量80~220CGy,生存1年5/10,2年4/9,3年1/5。本文对并发症与预后进行了讨论,认为此种治疗方式对晚期恶性淋巴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对于表浅的恶性皮肤淋巴瘤等疾病,采用电子线全身照射能得到较好的疗效。从五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已发展多种照射技术。我们采用一种简单的病人卧位的全身照射方法,用4MeV能量的电子束照射病人,治疗中光阑开到最大而且不加任何限光筒,SSD=158cm。病人采用仰卧和俯卧两种体位,每种体位机架从45°和315°两个方向照射,人体从头侧到足侧按光野结合,根据病人身长用了3~4个照射野相接。治疗常规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发设计躺姿及旋转板电子线全身皮肤肿瘤照射新技术,可使患者从头至脚全身都给到足够且均匀剂量照射。方法 躺姿及旋转板电子线照射时直线加速器机头水平往上或水平往下照射,可合成一个可用的剂量剖面野的旋转角度,再求出绝对剂量及PDD跟加成因子后就可让患者得到足够且均匀的电子剂量以便做全身性电子线治疗。结果 躺姿及旋转板全身电子线照射方式结果显示,采取任一姿式做照射都可在患者治疗表面行成一个平坦的剂量剖面,此剖面剂量均匀度可控制在 ±10%的范围内。结论 躺姿及旋转板电子线照射方式可同时从头至脚在同一次治疗,并得到和全身其余区域相同且均匀的剂量。  相似文献   

7.
电子线全身皮肤照射的急性毒副反应及剂量实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 1999年 1月~ 1999年 4月采用美国斯坦福 (Stan ford)大学创定的双机架角多野照射法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蕈样霉菌病 ) 2例。治疗中为了了解某些特殊部位受照剂量 ,进行了剂量实测 ,现将剂量监测结果及放疗中患者的急性毒副反应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9年 1月~ 1999年 4月 ,我们利用Varin 2 30 0C/D加速器的高剂量率 6MV电子束全身皮肤治疗模式治疗 2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机在SSD =10 0cm时最大限光筒影 34cm× 34cm ,病人采用Stanford照射法 :源皮距 35 0cm ,采用双机架角 90°± …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2例骨髓未受浸犯的恶性淋巴瘤病例,为达到根治目的,将其自身骨髓细胞冷冻保存,于全身照射治疗后再行骨髓移植。例1,27岁男性,1979年6月右耳下淋巴结肿大,渐而扩散至全身,并有类白血病性反应。7月16日入院,经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淋巴瘤((?)期)。骨髓活检两处确认骨髓未受累。8月9日在全身麻醉下,采取5.7  相似文献   

10.
皮肤型恶性淋巴瘤,临床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垒身散在皮下结节,表面破溃、感染,长期不愈,健全身症状如高热等。临床上的治疗仍在探索中.目前多采用化疗和全身低剂量放疗。由于病程长,体质消耗大和皮肤溃烂坏死为全身性的.护理也较为复杂。1994年12月我科曾收治一位患者,我们在给予化疔和放疗的同时,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护理,取得了转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典型病。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性,6个月。生长发育良好。1个月前发现左腰部腹壁皮肤长一包块,逐渐增大,无畏寒发热史。患儿查体见左侧腰部皮肤有3×5×2cm包块,质硬,无压痛,与皮肤粘连,较固定。皮表见暗红色斑块。腋窝处有一核桃大肿块,质硬,可移动。行腰部肿块穿刺,吸出少许灰白组织。涂片,HE染色。镜下;见细胞成分丰富,其大小略有不同,细胞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胞浆少,弱嗜碱性,少数细胞有浆样分化现象,并有成熟的淋巴细胞。提示恶性淋巴瘤(B细胞系)可能性大。随即进行化疗。3周后,行腰部及腋下肿块切除送检。腰部肿块切面皮下呈灰白,均质,无明显界限。切开腋下肿块,发现肿块系由大小不等之数个结节融合而成。镜检主要见淋巴样细胞,小裂偏向中裂细胞,滤泡型向弥漫型转  相似文献   

12.
58例未经治疗的晚期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作全身照射。男女氏为26:32,年龄28~69岁,平均52岁。分期检查包括体检、胸相、静脉肾盂道影、淋巴管造影(大部病例)、骨髓活检、肝功能等,一般不作开腹探查。40例有膈上或膈下异常淋巴结定为Ⅲ,18例因骨髓或内脏侵犯属Ⅳ期。43例为结节性,15例为弥漫性。使用4 MeV直线加速器,坐位,靶皮距306厘米。每次从两侧作水平方向照射,次量15拉德,每周二次至总量150拉德。剂量以骨盆正中平面为准。颈部接受量比他处高40%。24例因局部肿瘤残存而补行局部射野照射1000~2000拉德。40%病人因血小板减少而中断或缩短疗程。单程实际照射量105~210拉德,4例作了第二程全身照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扩大切除联合电子线照射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肿瘤扩大切除术,术后1个月开始接受局部放疗,采用8 MeV电子线行单野垂直照射,200 cGy/次,5次/周,同时加用0.5 cm补偿块,照射至总量为50 Gy后缩野行局部加量照射10 Gy。对治疗中、治疗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对5年无复发生存率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患者电子线照射治疗中、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术后随访5年以上,无失访者。15例中仅1例在术后4年时出现局部复发,再次行扩大切除术及术后放疗,无远处转移复发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3.3%,复发率为6.7%。结论扩大切除联合电子线照射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交替半身照射清除体内残留肿瘤细胞的设想和动物研究基础,探讨一种不同不同骨髓移植而达到根治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新治疗方法。方法:先用大剂量环磷酰胺预处理及动员造血干细胞,然后以700和800cGy先后照射上半身和下半身。治疗5例患者,未输血和血小板,未用造血生长因子。结果:5例患者造血在1个月内均获重建,无严重副作用,治疗后不需再化疗,随访25-56个月,除1例急淋治疗后25个月复发死亡外,余4例患者均完全缓解。结论:交替半身照射治疗设计新颖,方法简单,有一定疗效,但例数不多又缺少长期观察,其远期结果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5.
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相对罕见的主要表现在皮肤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其常见的亚型是蕈样肉芽肿(俗称蕈样霉菌病)。电子线全身照射作为重要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却存在着剂量分布不均、体位重复差、治疗时间过长等诸多缺点,从而影响疗效及患者预后。近年随着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的出现与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单位凭借其能治疗超长靶区和实现剂量雕刻式分布的特点,正逐步扩展其在全身皮肤照射治疗中的应用,以便进一步探讨其优劣并确认是否能取代传统电子线全身照射。本文对螺旋断层全身皮肤照射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介绍其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治疗效果及目前存在的顾虑和争议。  相似文献   

16.
例1,男性,38岁,左眼球进行性外突伴头痛两年,眼红胀痛视力下降3个月。曾以“左眶内炎性假瘤”抗炎治疗无效于1995年3月20日收住院。入院检查:右眼视力1.5,左眼视力0.6,左眼上睑下垂,达瞳孔上1/2,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略突,向上运动受限,眼压Tn,眼球计测量:右12  相似文献   

17.
治疗晚期恶性淋巴瘤常规采用联合化疗或化疗加局部放射治疗,但缓解率低,且易复发。反复治疗者又常因耐药或造血功能抑制而被迫中断治疗。近年来,虽然用化疗加自身骨髓移植治疗晚期淋巴瘤获得再度缓解,但缓解期短,仅2~3周。我们采用全淋巴结照射与冲击性化疗配合自身骨髓移植治疗14例复发的晚期恶性淋巴瘤,使病情再次获得较长的缓解。本文重点介绍全淋巴结放射治疗技术、近期效应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例1患者女,54岁,主诉右乳无痛性肿块4d。查体示右乳内上象限及乳头上方分别可扪及一3.0cm×2.0cm和2.0cm×1.5cm肿块,质稍硬。彩超示:右侧乳腺10~11点间距乳头2cm见21.0cm×12.0mm不规则低回声区,彩色血流丰富。乳腺钼靶:右侧乳腺内上象限及上方各见一肿块影,大小约3.3cm×2.8cm、2.2cm×2.3cm,边缘不光整,周围血管增粗,提示良性病变可能。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报告:右乳小细胞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不能排除,仅行肿块切除。术后全身PET检查示:双侧乳腺多发软组织结节,FDG代谢  相似文献   

19.
赵海兴  宾丽华 《癌症》1994,13(4):384-385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二例赵海兴,宾丽华解放军三二四医院病理科(重庆630020〕恶性淋巴瘤原发于乳腺少见。1880年Gross报告首例,当时诊断为“淋巴结样肉瘤”,70年代后国内外虽陆续有报道,但为数不多,1979年至今国内共报道19例。我们现报告2...  相似文献   

20.
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虽较少见,但却被公认是一种独立性疾病,文献中报告病例逐渐增加。此瘤目前尚较少见,组织学分型的意见尚不一致,故对此瘤的生物学特性缺乏深刻认识。本文报告2例,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例1、女,26岁。右乳房肿物6月余,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