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胃癌患者对CA19-9、CEA、TSGF水平的影响,以及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二线治疗及二线以上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替吉奥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两组患者以4周为1个化疗周期,根据患者个人身体情况,最多接受3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化疗周期后的血清CA19-9、CEA、TSGF的水平,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组患者总缓解率为36.70%,疾病控制率为76.70%,明显高于只给予替吉奥组患者组的总缓解率23.33%,疾病控制率为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过后,试验组患者CA19-9、CEA、TS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显著减少,特别是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胃癌患者,可有效缓解病情的发展,不良反应轻微可控制,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吉奥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晚期结肠癌患者112例,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卡培他滨组和替吉奥组,每组各56例;给予卡培他滨组患者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进行化疗,给予替吉奥组患者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进行化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miRNA(miR-21)水平及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HFS)、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PLT及miR-2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C、PLT及miR-21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组间比较卡培他滨组患者的PLT高于替吉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卡培他滨组患者HFS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替吉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或替吉奥均可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起到明显治疗效果,两者均可作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28例,既往均接受过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模拟片,1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剂量均为850 mg,1次/天,早餐后服用.采用RECIST、NCI以及CTC标准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PR、SD、PD、RR以及DCR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OS和PFS相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AFP阳性胃癌患者OS和PFS显著高于AFP阴性胃癌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甲磺酸阿帕替尼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等血液毒性和手足综合征等非血液毒性,其中高血压发生率为64.3%、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8.6%,不良反应发生多为Ⅰ~Ⅱ级,无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正常上皮细胞特异性-1(NES1)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给予阿帕替尼+替吉奥治疗,对照组给予替吉奥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总生存时间,检测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NES1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ES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ES1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NES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95%CI:8.64~9.36),明显长于对照组的5个月(95%CI:4.51~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期胃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升高血清NES1水平.  相似文献   

5.
郭军  刘登湘  王娜 《肿瘤学杂志》2019,25(9):841-843
摘 要:[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二线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经病理确诊且一线治疗失败的7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观察并统计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 完全缓解0例(0%),部分缓解20例 (28.57%),疾病稳定34例(48.57%),疾病进展16例(22.86%),客观缓解率为28.57%,疾病控制率为77.14%,中位PFS为5.2个月。观察组疗效和PFS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22.86%(P<0.05)。[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用于二线晚期胃癌患者治疗有较好的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6.
吴天峰  林春丽  崔杰 《癌症进展》2021,19(23):2428-2431
目的 探讨替吉奥+奥沙利铂+阿帕替尼方案对Ⅳ期胃癌患者转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依据给药方案将112例Ⅳ期胃癌患者分为二联组(n=55)和三联组(n=57),二联组患者给予替吉奥+奥沙利铂方案治疗,三联组患者给予替吉奥+奥沙利铂+阿帕替尼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胃癌量表(QLICP-ST)]、不良反应、手术转化率、R0切除率和随访1年生存率.结果 三联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42.11%,明显高于二联组患者的18.18%(P﹤0.01),临床控制率为71.93%,高于二联组患者的49.09%(P﹤0.05).三联组患者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二联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QLICP-ST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三联组患者QLICP-ST量表评分及总分均高于二联组(P﹤0.05).三联组患者手术转化率和R0切除率均明显高于二联组(P﹤0.01),两组患者随访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替吉奥+奥沙利铂+阿帕替尼方案对Ⅳ期胃癌患者的转化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总缓解率、临床控制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手术转化率和R0切除率,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18年01月在我院接受二线或以上的单纯化疗或甲磺酸阿帕替尼单独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单纯化疗组56例作为对照组,甲磺酸阿帕替尼组3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和毒副反应。结果:对照组和甲磺酸阿帕替尼组患者在性别、年龄、ECOG评分、肿瘤位置、分化程度和是否手术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近期疗效:达到CR、PR和SD的患者分别为0例、5例和10例,甲磺酸阿帕替尼组患者近期疗效:达到CR、PR和SD的患者分别为1例、7例和9例。对照组ORR(8.9%)与甲磺酸阿帕替尼组ORR(2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对照组DCR(26.8%)显著低于甲磺酸阿帕替尼组DCR(50.0%)(P=0.026)。对照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低于甲磺酸阿帕替尼组(P=0.020)。对照组出现乏力和骨髓抑制的比例显著高于甲磺酸阿帕替尼组(P=0.009,P=0.000)。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癌与对照组相比近期疗效较好,无进展生存期较长,毒副反应较少,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6例二线及以上服用阿帕替尼或单纯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化疗组(n=35)为对照组,阿帕替尼单用(n=32)或联合替吉奥(n=29)为观察组。结果:单纯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3.4个月,与化疗组相比,单用阿帕替尼组mPFS为3.17个月(P=0.830),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组为4.8个月(P=0.015)。服用阿帕替尼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高血压、蛋白尿和手足综合征。大多数不良反应经积极治疗均可缓解,只有2例患者分别因严重肝损伤和严重的手足综合征停药。三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7/35)、15.62%(5/32)和17.24%(5/29),P=0.893。结论:阿帕替尼可用于晚期肺腺癌的二线及以上治疗,不良反应可控制,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在晚期肺腺癌患者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使患者在二线或以上继续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甲磺酸阿帕替尼对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取二线或二线以上化疗方案,观察组采取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二线或二线以上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不良反应、远期预后[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OS)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ORR、DCR分别为61.33%(46/75)、86.67%(65/75),均高于对照组的42.22%(19/45)、71.11%(3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OS为20.00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4.6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PFS为15.20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0.9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肿瘤部位转移数量、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晚期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转移部位数量﹥1个、临床分期为Ⅳ期、单纯化疗均是影响晚期宫颈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标准方案治疗失败后,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二线或三线化疗方案可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山东省泰安市肿瘤防治院就诊的14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给予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化疗,对照组仅给予替吉奥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及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阿帕替尼对比替吉奥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医学网自建库至2017年12月的全部文献,收集阿帕替尼与替吉奥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进展期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修改后的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文献质量,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资料,采用Rev Man 5.3版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研究,合计4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 显示,与替吉奥比较,阿帕替尼能显著提高客观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0.12,95%CI:0.03~0.20,P=0.008);阿帕替尼和替吉奥在疾病控制率(RD=0.05,95%CI:-0.03~0.13,P =0.23)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RD=0.11,95%CI:-0.00~0.22,P =0.2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阿帕替尼组高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替吉奥组(OR=15.27,95%CI:2.79~83.76,P =0.002),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替吉奥组(OR=0.38,95%CI:0.18~0.82,P =0.01),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蛋白尿、手足综合征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帕替尼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进展期胃癌较替吉奥能更好地提高客观缓解率,且两药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用于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后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分析。方法:按照制定的患者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自2016 年3 月至2017 年4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72 例胃癌晚期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阿帕替尼单药组、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单纯化疗组、阿帕替尼单药组、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8.3%、61.1%和72.0%(P>0.05),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13.8%、16.7%和28.0%(P>0.05)。3~4 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16.8%和24.0%(P>0.05)。以单纯化疗组为对照,其他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93、117(P>0.05)、160 d(P=0.001)。经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发现,有无腹水(P=0.041)、TNM分期(P=0.036)及治疗方案(P=0.001)是m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用于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的缓解率较高,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较好,有可观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3.
童斯浩  汪超 《现代肿瘤医学》2022,(16):2956-2960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对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20年0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生活质量(EORTC-QLQ-C30)评分、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ORR为34.55%,DCR为63.64%,均高于对照组的14.55%和30.91%(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S和OS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蛋白尿和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及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对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疗效较好,可延伸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但对于血压控制不佳和合并肾功能障碍的晚期胃癌患者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tegio,S-1)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再生基因蛋白Ⅳ(regenerated gene protein Ⅳ,REGⅣ)和反应因子(serum response factor,SR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01月至2018年04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10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58),观察组给予阿帕替尼联合S-1治疗,对照组给予S-1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生存时间、不良反应等,检测血清MMP-2、REGⅣ和SR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总有效率为69.39%;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MP-2、REGⅣ和SRF分别为(3 454.49±283.39)ng/L、(2.01±0.72)ng/L和(33.38±9.2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9.00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S-1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血清MMP-2、REGⅣ和SRF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试验组)对比替吉奥(对照组)治疗晚期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止于2019年8月2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地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后,主要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合计1 150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2.02,95%CI(1.56,2.63),P<0.000 01]、疾病控制率[OR=3.10,95%CI(2.30,4.17),P<0.000 01]、中位总生存期[MD=3.99,95%CI(3.56,4.43),P<0.000 01]均高于替吉奥组,两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MD=1.24,95%CI(-1.19,3.67),P=0.32],不良反应中仅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组的高血压发生率[OR=6.19,95%CI(1.89,20.23),P=0.003]及蛋白尿发生率[OR=4.02,95%CI(1.11,14.62),P=0.03]高于替吉奥组,其余不良反应间亦无显著性差异,另外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组的IFN-γ、TNF-α水平高于替吉奥组,IL-10、IL-4、TSGF、CA199、CEA水平则低于替吉奥组。结论:当前证据显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较单药替吉奥可获得更高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中位总生存期,不良反应较少,免疫功能有所提高,能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以下简称白紫)对比阿帕替尼联合白紫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一步探讨胃癌后线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06月至2021年05月我院局部进展/远处转移胃癌一线应用L-OHP+卡培他滨/替吉奥,或者FOLFOX方案治疗进展后的112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55例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紫,对照组57例予白紫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观察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2.8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的ORR为45.5%、26.3%,DCR为76.4%、57.9%(P<0.05);mPFS为5.6个月、4.4个月(P<0.05),mOS为13.1个月、11.6个月(P<0.05)。ECOG PS评分=0、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对比单药紫杉醇二线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经一线(氟尿嘧啶类联合铂类)治疗后进展的HER-2阴性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单药组给予单药紫杉醇化疗,联合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的主要终点为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安全性。  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PFS优于单药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联合组DCR、ORR均高于单药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单药组(P < 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紫杉醇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对比单药紫杉醇二线治疗胃癌,联合组PFS、DCR、ORR均优于单药组,虽然联合组DCR、ORR较单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组组患者的PFS较单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联合组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