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群既是构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要求,也是推动区域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地理集聚与文化整合均为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路径,共同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与协同创新。地理集聚是当前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具有规模经济与外部效应的双重优势。文化整合是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思路,拓展了区域文化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2.
安徽工业外贸产品出口呈现较快增长的局面,但在经济规模、产业组织、产品品牌和技术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制约其竞争优势的因素.强化特色、铸造品牌、拓展市场才能巩固传统产品的竞争优势;引导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技术外溢等效应,才能培育区域工业竞争优势;引导大型生产、贸易企业联合、改组、兼并,才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跨国性企业集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业品出口的技术含量,才能强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产业协同集聚是产业发展至高级阶段的产业关联表现形态。对单一产业集聚的研究表明集聚对区域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试图探讨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溢出作用。研究选取了粤港澳大湾区2003—2019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面板数据,从多空间尺度运用EG修正指数和DCL指数测度了产业协同集聚的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邻近地区创新的溢出效应,以期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益的思路。研究发现:(1)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存在产业协同集聚现象,但水平仍然较低;(2)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度高于大湾区,其中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最高;(3)都市圈尺度下的比较发现,广州和深圳两大都市圈的产业协同集聚度居于大湾区领先水平;(4)港澳生产性服务业与珠三角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低于珠三角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显示出生产要素未能高效便捷流动导致港澳近年来与珠三角制造业的经济关联度不及珠三角内部各地之间的经济关联度;(5)粤港澳大湾区尺度下的协同集聚度与区域创新水平均不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珠三角地区尺度下两个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显著,对珠三角...  相似文献   

4.
集聚效应: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已成为现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增长点。在集聚效应的指引下,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在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区位品牌、要素整合、信息外溢、技术创新、规模经济、生态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等方面互为因果,循环累积,耦合发展,最终爆发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推进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必须改善宏观调控,消除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制度壁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引导中小企业向城镇集聚,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注重资源整合,完善集群要素,发挥工业园区的辐射和集聚功能;培育促进集聚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创新经济地理研究,反思贸易格局变化和金融危机冲击下比较优势战略面临的现实困境,揭示创新型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拥有异质性生产能力的人才;空间集聚是发挥人才优势的最佳组织形式,人才集聚基于空间临近、制度邻近、关系邻近促进了隐含知识的生产和共享,牵引需求、相关产业或企业、政府服务等不同元素进行网络化集结,进而通过强化创新激励和提高创新绩效启动区域整体创新和发展转型,因此,后金融危机阶段必须有效集聚和利用全球高级创新要素——人才,服务我国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转型升级进程,重建地区或国家的竞争优势:一是以企业或产业发展拓展人才需求空间;二是创新引才模式,利用互补性机制和探索人才“虚拟同盟体”,促进人才及其知识跨越地区或国界流动与传播;三是以政策打造人才流向的区位优势:四是强化人才进一步集聚的人才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6.
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是实现要素空间组合与集成的过程,是推动毗邻区域间实现增长传递的重要渠道。江苏宁镇扬地区封闭系统下的科教优势向开放系统中的创新优势的转化,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宁镇扬创新要素在空间、部门分布呈现不对称集聚特征,并形成组织间、区域间创新要素的扩散。宁镇扬创新要素的集聚及扩散产生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集聚与区间创新扩散对宁镇扬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强化宁镇扬创新分工下的集群化发展,将进一步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型工业化是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区域新型工业化的模式也不相同。区域经济具有开放性、倾斜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区域新型工业化的一般特征是拓展区域集群经济效应;发展区域主导产业,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用信息化带动区域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及区域制度环境的建设。我国区域经济可划分为能矿资源富集区、成熟区、成长区和贫穷落后区四种类型,针对各个区域的特点提出新型工业化的四种发展模式:信息技术提升模式、信息技术密集模式、信息产业———经济带波及模式和新型工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重的增长极模式。  相似文献   

8.
枢纽经济是以枢纽为引擎推动区域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本质是通过增强枢纽的集聚辐射作用来优化经济要素时空配置、重塑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枢纽经济具有较强的要素流动性、时间增值性和规模经济性,发展过程遵循“枢纽集聚要素、要素形成产业、产业拓展空间、空间重塑枢纽”的特定逻辑。在技术与制度、市场与消费等多元动力机制的驱动下,枢纽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地理空间和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形态特征和经济效应。新阶段,我国枢纽经济发展呈现出开放性、融合性、多样性等特征,在新科技革命和新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朝着平台组织化、产业集群化、空间城市化、区域协同化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与现代增长极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国外早期的增长极理论及其沿不同方向发展了的各种形态都包含有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益的内容 ;新产业区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是伴随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增长极理论的重要前沿领域 ;国内增长极理论的创新成果对区域经济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迫切需要对增长极理论进行多方面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明显。但山西文化创意产业还停留在简单生产阶段,要成为山西经济发展的引擎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增长极理论和山西省实际,构建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增长极需要:加强政策规划和指引,构建适宜创意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发挥集聚效应,建设区域性文化产业群;重视创新,推动山西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了新的内涵。它包括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发展能力与形态的跨越;兼顾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并以改善民生和提高西藏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为最终目的。通过对西藏地区要素禀赋以及产业结构效益分析表明,必须降低西藏产业结构的外生性,形成内生性的产业结构,促进西藏形成相互支持的区域产业体系,建构经济发展的内部推进力量;应当利用要素集聚效应,构筑经济增长极,通过城镇体系带动整个经济区域发展,推进区域经济从非均衡到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如何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实现生产要素的集聚,促进区域优势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对"十五"期间福建劳动要素集聚的实证研究,分析福建劳动要素集聚的特点及问题,探讨进一步培育福建产业优势、提高劳动要素转移效率、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条件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珂 《中州学刊》2012,(4):53-55
推进产业集聚区向产业集群升级将大大提高其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层次,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区向产业集群升级关键在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发展方向和态势,有选择地走内生性、嵌入式或整合化成长路径,同时,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围绕主导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服务业,创新体制机制,培育集群文化.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支撑广东区域发展的战略依托。在全球化和世界金融危机后果的持续影响下,珠三角地区传统空间结构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深度影响改革发展事业的推进,制约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经济发展。面对来自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和转型升级任务带来的发展压力,必须着力推进再度空间极化,以顶层设计的创新精神,整合与优化珠三角空间结构与发展模式,赋予空间要素新的生命力,再度激活和提升区域增长极,建成对外部市场先进要素和资源具有强大引力效应的空间集聚场,促进现代先进产业经济发展,完成由传统珠三角到新型珠三角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产业园区与城市边缘区之间存在着支持——带动的作用机制,要充分发挥产业园区有效推动产业集聚,构建产业集聚协调效应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理顺产业园区与边缘区的关系,实现区域联动;强化产业园区对边缘区的辐射带动;提高边缘区的承载能力,发挥边缘区对产业园区建设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创新资源配置集聚效应及其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探讨了创新资源配置集聚效应及其特征,然后分析了集聚效应产生的原因,最后以增强区域创新资源集聚功能为目标,探讨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区域创新环境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探讨了创新资源配置集聚效应及其特征,然后分析了集聚效应产生的原因,最后以增强区域创新资源集聚功能为目标,探讨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中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区域创新环境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转型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转型,而转型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城市能级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空间的优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一种同时具有研究开发、信息交流与社会管理等功能的综合体,正在成为城市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带动城市现代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服务业集聚区的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创新效应正在引起城市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空间要素的优化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从而推动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着眼多样化集聚,优先促进生产者服务业在城市的集聚;从规模导向转变为创新导向,提升服务业集聚区创新产出能力;培育领军型企业,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引向高水平竞争与合作;加强城市制度与环境建设,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创造支撑条件;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各类服务业发展要素的集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产业集聚是以民营资本、外资资本和政府主导下的园区为主要动力,在循环累积、市场导向、规模报酬递增、知识溢出四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加快了经济中心区域的形成,促使产业向某些特定区域集中,通过配置生产要素、建设经济中心、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转移、增强知识信息溢出效应等途径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今后促进区域进一步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调整产业集聚的区域分布;加快区域产业集聚以促进中西部经济中心的形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2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山东省经济区位最优越、发展水平最高、产业基础最好、区域带动能力最强的龙头地区,近期在产业生命周期规律、产业集群升级、要素成本上升、区域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部分资源或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呈现集聚强化态势,部分消费导向型或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扩散趋势。工业集聚与扩散,促进了蓝色经济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区域工业一体化进程加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环境质量,但加重了大气环境污染;此外,工业集聚水平每下降1个百分点,导致蓝色经济区与区外的经济发展差距缩小1.3个百分点。未来,蓝色经济区应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