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镇泾油田长8油层组特低渗岩性油藏成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镇泾油田长8油层具低孔特低渗特征.在储层沉积、成岩作用和储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性圈闭形成条件、成藏动力、储层流体充注临界物性、圈闭形成和油气充注时间以及高产富集控制因素等方面对镇泾长8特低渗岩性油藏的形成机制开展了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①镇泾油田长8油层组具备形成大中型岩性油藏的有利条件;②储层沉积微相是岩性油藏形成的基本控制因素;③"三元成藏"(流体充注动力、储层临界物性和成藏窗口)构成镇泾长8岩性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④油藏的富集高产主要受有利储集相带控制,并受到天然裂缝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测井资料、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等资料,对合水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和孔喉特征及成岩作用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属低孔-特低孔、超低渗-特低渗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发育粒间孔和溶孔,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区内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对泾河油田延长组主要产油层组长6-长8油层组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泾河油田延长组的长6、长7和长8油层组均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延长组主要储集层;延长组储层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总体较低,随着埋深的增大,长8油层组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略低于长6和长7油层组;延长组储层物性特征为低孔一超低渗储层,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大,储层物性变差;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孔隙大小属于细孔级别,喉道属于微细喉和特小孔道,且孔喉连通性差,储层渗流能力较差;沉积环境、填隙物成分及含量、孔隙结构特征和成岩作用等是影响延长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综合应用岩心描述、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及压汞曲线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葫芦河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孔喉等特征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葫芦河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属于低孔-特低孔、超低渗-特低渗储层;沉积环境、骨架颗粒性质及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定边油田东仁沟区长2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平原体系,发育沉积微相包括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以及决口扇。研究区长2油层组储层砂岩类型主要是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为主,长2油层组储层物性较差,主要为低孔-低渗到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以Ia、Ib、其次为IIa、IIb。  相似文献   

6.
延安三角洲延长组下组合长8储层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储集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8.2%,平均渗透率0.35×10-3μm2,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储集层性能主要控制因素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在宏观上控制着砂体类型、形态、厚度、规模及空间分布,在微观上决定着岩石碎屑颗粒大小、填隙物的多少,对储层起到先天性的控制作用;成岩作用主要表现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碳酸盐岩胶结、黏土矿物胶结和硅质胶结等使储层物性变差,早期绿泥石环边胶结和溶蚀作用等改善储集性能。将研究区划分为4种类型储层,其中II类储层为研究区主要储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子长油田芽坪区长6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目的层长6油层组储层属于特低孔-特低渗、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但是整个数据点的裙带相对分散,体现出该区物性受多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压汞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的成岩相特征和优质储层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长8油层组储层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储层表现为低-特低孔、特低渗特征,压实作用和方解石胶结作用是导致该储层物性较差的主要因素.根据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岩心、测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相关资料,对马岭油田延长组长8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岭油田长8储集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储层孔隙类型多样,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物性特征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性质明显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沉积厚度大、粒度较粗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储集物性最优,其次为河口坝,三角洲内前缘席状砂最差;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目前已经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富县地区油藏类型主要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基于研究区长8油层组露头、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压汞等资料,同时结合测井资料等,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储集孔隙结构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次之,孔喉结构特征以微孔喉类型为主,储集层物性较差,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储层物性特征主要受沉积及成岩作用双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华池油田H152井区取心井岩性、电性和沉积构造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共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和前缘席状砂5个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坝相互叠置构成了研究区主要的储集砂体。储层岩性为灰色、灰褐色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和溶孔为主,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由水下分流河道主砂体带向边缘部位递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在低孔低渗的背景下局部发育高孔高渗带,这些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压汞分析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主产油层长6、长8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储集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少量长石砂岩。储层颗粒分选性中等-好,磨圆度为次棱角-棱角、次棱角-次圆,其中次棱角占绝大多数,孔隙式胶结。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孔、粒内溶孔、长石溶孔、铸模孔及微裂隙等。总体上镇泾地区储层由于受岩性、成岩等作用影响表现出低孔低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陈小梅 《河南石油》2007,21(6):29-32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压汞分析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主产油层长6、长8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储集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少量长石砂岩。储层颗粒分选性中等-好,磨圆度为次棱角-棱角、次棱角-次圆,其中次棱角占绝大多数,孔隙式胶结。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孔、粒内溶孔、长石溶孔、铸模孔及微裂隙等。总体上镇泾地区储层由于受岩性、成岩等作用影响表现出低孔低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城壕油田西259井区长3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测井资料、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分析和压汞等化验分析资料,综合分析了城壕油田西259区块长3特低渗透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它们的影响因素,评价了该储层的储集性能。长3油藏的储层物性总体较差,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等孔隙发育,孔隙结构属小孔隙、微细喉道类型。长3油藏的特低渗透特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特征,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明显好于水下分流间湾,而且成分成熟度低和粒度偏细也是造成特低渗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成岩压实、胶结作用使储层的孔隙度、渗透性进一步减小、变差,而溶蚀作用和成岩缝的产生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特低渗透特征。将长3油藏储集岩分为3类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是主要储层分布相带。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储层由三角洲—湖泊沉积形成,其岩性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岩屑含量整体较高.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02%,平均渗透率为0.37 mD,属典型的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及粒内溶孔,孔隙结构以细—小孔微细喉型为主,分选与连通性较差.纵向上,长4+51小层储层物性好于长4+52小层;平面上,西南部储层物性整体优于东北部.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致密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和溶蚀等成岩作用.致密储层的形成主要受沉积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沉积作用是形成致密储层的基础,成岩作用则是形成致密储层的关键因素,强烈的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陇东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有利储层多发育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中,特别是主砂体中心部位储层物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常规物性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梅塔地区长2油层组的储层属于中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该储集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以泥质和黑云母在压实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假杂基为主,溶孔和粒间孔是储层的主要储层空间类型。对长221和长213储层各井测井解释的含油性进行统计,重新建立了长221和长213储层的含油性解释标准。梅塔地区长2油层组油藏类型受岩性和构造双重控制,建立了研究区油藏成藏模式:砂岩上倾方向泥岩相变岩性圈闭油藏、砂岩上倾方向物性致密岩性圈闭油藏、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油藏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为明确其成岩储集相类型和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资料分析,对其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储集相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长3油层组成岩后生作用复杂多变,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压溶作用及各类自生矿物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破裂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途径;长3油层组发育4种类型的成岩储集相,其中浊沸石溶蚀次生—原生孔储集相是最有利的成岩储集相,其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及前缘截削式分流河道中;浊沸石次生孔隙的发育和沉积砂体的分布特征及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大量的岩性、物性、岩石薄片等资料,从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含油气性3个方面分析了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高邮凹陷阜三段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储层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受成岩作用影响储层主要具有中-低孔、低-特低渗的特征;沉积微相控制砂体的形成与演化,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分布区是物性条件相对较好的有利砂体分布区;有利砂体储层受油气早期充注影响,孔隙在深层得以较好保存。  相似文献   

19.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测试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气2-延128井区盒8段储层的沉积特征和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气2-延128井区盒8段气藏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砂体,含气有效砂体受沉积微相展布的显著控制,不受局部构造控制,属于岩性气藏。该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粗粒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孔隙度平均5.85%,渗透率平均为0.47×10-3μm2,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和晶间孔为主;喉道类型主要为孔隙缩小型喉道、缩颈型喉道以及片状或弯片状喉道,管束状喉道较为少见;孔隙结构分选中等,喉道分布略显粗歪度为主,排驱压力总体较高。  相似文献   

20.
致密油主控因素研究一直是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的核心内容。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西区长8油层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录井、岩心、薄片、压汞以及试油成果等资料,分析了储层砂体厚度、岩性、储集空间和物性等特征,弄清了长8油藏类型,揭示了储层条件对长8致密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富县西区长8砂体厚度平均约4 m,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细粒度的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为主,其孔隙度平均为8.04%,中值为7.5%,渗透率平均为0.36 mD,中值为0.23 mD,属于致密储层。长8油藏类型主要为透镜状岩性致密油藏,具有纵向多层叠置、平面连片分布的准连续型分布特征,不受区域构造控制。长8致密油的分布受砂体厚度、砂岩泥质含量、储层岩性和储层物性的控制。砂体厚度大、泥质含量低、物性好的中、细砂岩有利于形成致密油的富集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