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婴儿喂养方式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探讨母乳喂养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儿童哮喘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本院儿科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儿766例(列入统计者520例),和随机选取本市相同年龄段的非支气管哮喘儿童2041例(列入统计者1368例),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率。结果支气管哮喘组母乳喂养率为38.27%,非支气管哮喘组母乳喂养率为59.65%,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婴儿母乳喂养6个月可以减少儿童哮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许德芳 《广西医学》2011,33(7):867-868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方法母乳喂养组55例,婴儿出生后4个月内给予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组137例,出生后即给予混合喂养。观察两组婴儿4个月6、个月、8个月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结果 4月龄时混合喂养组婴儿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48.9%(67/137),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组的32.7%(18/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8个月时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可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适时、适量、合理添加辅食是减少缺铁性贫血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同喂养方式对0~1岁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3种喂养方式对0~1岁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对比不同喂养方式超重及肥胖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选择在我院定期健康体检0~1岁的婴儿,采用前瞻性调查.以生后4个月内的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母乳和配方奶喂养)和人工喂养组;定期测量其体格生长指标.比较3组婴儿体格生长情况、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结果 男性婴儿身长和体质量1~3月均为母乳喂养组最大;从4月龄开始人工喂养有超过其余两组的趋势,体质量在10~12月龄时、身长在8~12月龄时大于母乳喂养组(P<0.05).女性婴儿体质量从2月龄开始人工喂养组最大,3~12月龄时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身长从3月龄开始人工喂养组最大,4~12月龄时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的总体发生率在前3个月为母乳喂养组最高,从4月龄开始以人工喂养组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的总体发生率除第2月以外,均是人工喂养组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喂养儿肥胖及超重总体发生率高于母乳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母乳喂养可能对预防肥胖的发生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婴儿缺铁性贫血与不同喂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婴儿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273例6个月健康婴儿,测定其末梢血血红蛋白,按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105人,部分母乳喂养组86人,人工喂养组82人,比较这三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结果 6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母乳喂养为12.38%,混合喂养为2.32%,人工喂养1.19%。结论母乳喂养组婴儿较部分母乳喂养组婴儿及人工喂养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张祥钦  李暖  胡静  郭霞  张红敏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79-1580,F0003
目的观察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自出生后即在长垣县人民医院系统管理的婴儿708例,其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318例,混合喂养266例,单纯人工喂养124例;于2,4,6,8,10和12个月测量其身高、体重,Kaup指数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①不同喂养方式婴儿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1,P=0.023,人工喂养儿体质量最大。②3种喂养方式婴儿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363,P=0.208。③生后2,4月龄时人工喂养婴儿的偏瘦发生率和12月龄时肥胖发生率均高于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P〈0.05。结论以母乳为主的喂养方法可以使婴儿体格均衡发育,单纯人工喂养增加4个月前的营养不良率,并可能潜在影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择健康婴儿246例,根据其生后前4个月的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在生后的42 d、3个月、6个月龄时分别测量其体重和身长及6个月时的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3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在42 d、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各组婴儿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婴儿体重低于混合喂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2,P<0.05);混合喂养组婴儿贫血发生率高于母乳和人工喂养组(P<0.05).结论: 母乳喂养的婴儿6个月时体重增长速度减慢,混合喂养和母乳喂养婴儿的生长模式可能存在差异;混合喂养组婴儿6个月时出现贫血,可能与生长过快及铁吸收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7.
用母乳喂养婴儿,是每个母亲的天职。母乳是婴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物质保证。但是,从四十年代起由于工业的发展,奶粉及代乳品的生产促使人工喂养逐步代替了母乳喂养。人们错误的认为:母乳喂养是过时的,不方便的方法。取而代之的则认为人工喂养是一种现代化的喂养方式。从而世界许多国家母乳喂养率普遍下降其结果曾有人统计过,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工喂养导致营养不良引起疾病,使每天有四万儿童死亡。在婴儿出生后4 6 个月内用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患病机会低于用人工喂养婴儿的2.5 倍。因此,母乳喂养被列为挽救儿童生存的四大战略技术。母乳喂…  相似文献   

8.
黄美兴  刘敏  王虹 《吉林医学》2009,30(7):602-603
目的:了解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血锌浓度的影响。方法:由专人对儿保门诊392例6-12个月锌缺乏症婴儿的母亲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确认其喂养方式。结果:392例锌缺乏症中,纯母乳喂养占32.14%,混合喂养占32.14%,人工喂养占35.71%,纯母乳喂养的血锌值明显高于另外两组,三组的锌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纯母乳喂养能够使婴儿获取更多的锌,加强纯母乳喂养是预防婴儿锌缺乏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喂养方式对6个月内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150例在本院出生的满6个月婴儿的喂养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母乳喂养组体格生长优于人工喂养组,母乳喂养组婴儿患贫血、肺炎、肠炎、营养不良、肥胖症疾病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结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其中的免疫物质是婴儿6个月前抵抗疾病的重要因素,母子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6个月婴儿体格、运动以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将76例婴儿根据喂养方式分为母乳喂养组(37例)和人工为喂养组(39例),分析2组3个月、6个月时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净增值,比较2组智力发育指数(MDI)以及运动发育指数(PDI)及贫血情况。结果母乳组2个月~3个月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净增值均明显大于人工喂养组(P<0.05),但是在3个月~6个月期间除身长外,2组体重和头围净增值差别不大(P>0.05)。6个月时母乳喂养组MDI、PDI、贫血率均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体格、智力以及运动等多个方面的生长发育,但是仍然要注意提高母乳营养水平以及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宁波市象山县婴儿肥胖检出率及喂养状况。方法对本地区478名12月龄婴儿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肥胖情况和喂养方式。结果肥胖率为9.83%。出生后至12月龄单纯母乳喂养构成比逐渐下降,混合喂养和单纯人工喂养的构成比逐渐上升,9个月后混合喂养构成比下降,人工喂养构成比最高。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婴儿肥胖率越低,而在4~6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儿肥胖率较低。单纯母乳喂养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最低。不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添加辅食时间的婴儿肥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时间长对婴儿肥胖有保护作用。结论早期添加配方奶粉及辅食喂养导致婴儿早期肥胖可能性增加,母乳喂养及母乳喂养时间长可降低婴儿的肥胖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45-147+15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住院的93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实施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07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基础上实施母乳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及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与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的集束化护理,可以促使母乳喂养科学化、体系化、标准化,确保安全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促进策略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制定母乳喂养促进策略,包括建立多学科母乳喂养指导小组、母乳喂养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参与式护理、袋鼠式护理、捐赠母乳库等。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入住重庆市妇幼保健院NICU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胎龄<32周早产儿根据策略实施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两组早产儿母乳喂养相关指标(开奶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达完全母乳喂养时间、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母乳喂养率)、体格发育指标(宫外生长迟缓)、并发症等。结果: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共123例,对照组61例,干预组62例,两组间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生长迟缓、入院疾病状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开奶时间[15.37 (10.00, 22.13) h vs. 20.25 (12.88, 26.33) h,P<0.01]、达完全母乳喂养时间[91.00 (69.75, 103.00) h vs. 94.00 (80.37, 118.75) h,P=0.04]、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12 (11, 15) d vs. 14 (12, 18) d,P<0.01]均显著提前;两组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体质量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母乳喂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是对常规母乳喂养策略的质量改进,可显著提前NICU早产儿的开奶时间、达完全母乳喂养时间和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但其是否对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NEC、BPD、ROP等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益处,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沙市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8月龄规范 化血常规检测明确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105例婴儿纳入病例组,按1:4个体匹配,发生1个新病例的同时选取4例同 一街道、同一性别按相同标准诊断未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婴儿作入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运用χ2检验、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长沙市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为14.7%。8月龄婴儿发生缺 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母亲孕晚期贫血(OR=3.540,95% CI:1.898~6.601)、6月龄内混合喂养(OR=1.682,95% CI:1.099~2.574)、6月龄内人工喂养(OR=4.162,95% CI:1.343~12.896)、6月龄前添加辅食(OR=1.423,95% CI: 1.022~1.982)、7月龄及以后添加辅食(OR=4.415,95% CI:2.150~9.064)、 8月龄内反复呼吸道感染(OR=2.878,95% CI:1.224~6.764)、8月龄内反复腹泻(OR=3.710,95% CI:1.533~8.980)。结论:长沙市8月龄婴儿缺铁性贫血仍有一定 的发生率,应改善母亲孕期贫血,提倡科学喂养,鼓励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并及时合理添加辅食,积极治疗罹患呼 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患儿,预防婴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三种喂养方式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种喂养方式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866例3个月~1岁婴幼儿体检标本,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纯母乳喂养组(380例)、混合喂养组(240例)和人工喂养组(246例),比较各组婴幼儿的贫血情况及缺铁情况。结果:纯母乳喂养组贫血率为7.89%,混合喂养组为19.58%,人工喂养组为27.64%,纯母乳喂养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纯母乳喂养组缺铁率为10.00%,混合喂养儿为23.75%,人工喂养组为31.30%,纯母乳喂养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倡母乳喂养能有效地降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孟珊  向娇  常青  邓青春 《西部医学》2014,(1):108-109,112
目的通过孕晚期合理乳房综合护理,减少产后母乳喂养导致的相关乳房问题,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将120例妊娠28~30周的孕妇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的孕妇在妊娠28周后每天进行乳房综合护理1~2次,妊娠37周后做乳头按摩。对照组不作乳房、乳头按摩。观察两组产后乳房并发症发生率和婴儿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研究组产后乳腺炎、乳头皲裂、奶胀等乳房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婴儿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孕晚期乳房综合护理可有效减少产后乳房并发症,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早期母乳喂养与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的影响,探讨早产儿合理的喂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12月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根据其喂养方式分成2组:母乳喂养组46例和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50例。比较2组早产儿院内感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并将2组胎便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以及生后14d的体重增长进行比较。结果母乳喂养组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配方奶喂养组低(分别为4.3%和18%,P〈0.05);母乳喂养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配方奶喂养组低(分别为8.7%和24%,P〈0.05);母乳喂养组胎便排尽的时间显著早于配方奶喂养组[分别为(73.7±10.1)h和(92.0±21.4)h,P〈0.01];母乳喂养组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较配方奶喂养组早[分别为(6.9±1.5)d和(8.0±1.9)d,P〈0.05);母乳喂养组达足量喂养的时间较配方奶喂养组早[分别为(9.8±1.6)d和(11.3±2.4)d,P〈0.05);母乳喂养组生后14d的体重增长优于配方奶喂养组[分别为(199±100)g和(147±75)g,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可降低院内感染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使其较早达到足量喂养,有利于早产儿早期体重增长,故应提倡早产儿早期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8.
日的探讨母乳喂养联合母乳强化制对板低体重早产儿出院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速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动保健院出生的198例极低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9)和对照(=99),对黑组采用常规母乳喂养,观察组采用常规母乳喂养联合母乳强化剂,比较两组早产儿体格生长情况.血钙和血红蛋白水平.用养不耐受及并发症.感染情况。结果纠正3个月后,观察组早产儿体格生长情况明显高于对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正胎黄足月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關组血钙,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0.05);纠正腧龄足月后生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直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005),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阴组(0001);纠正3个月后,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BP[J].NEC.ROP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9005),但既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墙论母:乳喷养联合母乳强化剂可促进极低体重早产儿快速生长发育,預防贫血.降低感朵风险,不会引发明养不耐受,可减少并发宜,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凌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16-3818
目的:了解内江市城区婴幼儿母乳喂养状况。方法:对内江市城区5所幼儿园小儿的母亲进行有关母乳喂养方面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最高;母乳喂养率为91.6%;阴道产的乳母母乳喂养率与剖宫产的母乳喂养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纯母乳喂养时间与母亲文化程度有相关性。结论:剖宫产降低母乳喂养率;母亲文化程度较低的纯母乳喂养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