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护理干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例行气管插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擦洗法进行口腔护理,研究组采取改良口腔护理干预法。评价两组治疗3、7 d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3、7 d时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1%、9%,对照组分别为27%、15%,两组治疗3、7 d时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口腔护理干预法对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美罗培南静脉注射联合吸入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这一阶段我院收治的90例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美罗培南静脉注射联合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生1例胃肠道性出血,1例肝酶升高、1例尿素类肌酐升高,1例真菌感染,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美罗培南静脉注射联合吸入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美罗培南静脉注射联合吸入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美罗培南静脉注射,同时每日4次美罗培南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5%(35/40);对照组总有效率75.5%(30/40),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使用美罗培南静脉注射联合吸入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安全系数高,值得广泛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合并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其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252例合并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ACEI组和对照组,降压治疗方案中ACEI组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照组应用其它类型降压药,观察两组在住院期间卒中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CEI组有6例患者(4.6%)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而对照组有15例患者(12.5%)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I组共有9例(6.8%)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其中3例因持续性干咳而停用ACEI类药物。结论合并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降低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预防途径。方法125例行呼吸机治疗的患儿,其中将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54例设为对照组,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71例设为研究组,分析其危险因素与预防途径。结果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6.80%,两组孕周、出生体重、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孕周、出生体重、插管次数、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其临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5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1%,高于对照组的86.0%(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用药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退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以期对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进行及时有效预防和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了解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对患者机体功能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临床诊疗措施,及时预防和治疗。结果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好转出院52例,死亡8例,死亡率13.3%。结论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诊治,与卒中后机体的功能障碍关系密切。临床工作中及时发现并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减少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依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抗生素的用量与方法。而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采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退热时间、C反应蛋白、动脉氧分压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0%(47/50)、76.00%(38/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退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以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动脉氧分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彭荣华 《海峡药学》2013,25(5):225-226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将16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80例/组。对照组用4000U糜蛋白酶+30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1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缓慢静脉注射20mg盐酸氨溴索+30mL生理盐水,1日3次。两组均8d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分析祛痰效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祛痰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2.50%和92.5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分别是50.00%和27.50%,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氨溴索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中具有显著的祛痰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年龄在60岁至89岁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223例的病历资料,其中SAP患者45例,无SAP患者178例,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危险因素。结果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0.2%,其中53.3%为早发性肺炎,肺炎组死亡14例(31.1%),无肺炎组死亡10例(5.6%),肺炎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肺炎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0岁、吸烟、NIHSS≥11分、糖尿病、吞咽障碍、鼻胃管鼻饲、辅助机械通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长期卧床是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P<0.05)。结论卒中相关性肺炎是老年脑卒中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直接导致病死率增加,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小儿肺炎患儿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处理,研究组按照综合性护理干预处理,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康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24/25),对照组为84.00%(21/25, P<0.05)。研究组康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康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指导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抗菌药物选择以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72例儿童CAP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血清PCT指导抗菌药物选择组(观察组)和临床指导标准选择组(对照组)各86例,比较两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两种抗菌药物联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儿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血清PCT指导CAP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能显著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缩短使用时间且不影响临床疗效,有助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血必净注射液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治疗作用以及血浆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并发肺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 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WBC、中性粒细胞和CRP分别为(36.92&#177;0.31)℃、(8.01&#177;0.60)&#215;109/L、(60.99&#177;3.01)%、(21.78&#177;2.02)mg/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9.99、24.09、12.44、43.98,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T、WBC、中性粒细胞和CRP分别为(37.05&#177;0.16)℃、(10.53&#177;0.54)&#215;109/L、(72.76&#177;1.56)%、(33.31&#177;3.40)mg/L,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15.95、20.12、4.14、16.53,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观察除T外,其余三项指标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6.15、7.93,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协同抗生素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效果显著,比单纯抗生素治疗更有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文才  郭茂华 《中国药业》2008,17(13):64-65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21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n=61)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对照组(n=60)给予乳糖红霉素20mg/(kg·d),静脉滴注,1次/d,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88.52%和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红霉素(P〈0.01)。结论阿奇霉素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疗程短,患儿依从性好,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60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咳嗽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76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00%(56例),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不仅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也能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布拉酵母菌预防小儿重症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进行治疗的150例重症肺炎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其中,预防组75例,自住院使用抗生素起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对照组75例,出现继发性腹泻后再加用布拉酵母菌散剂,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继发腹泻发生率、止泻时间、总疗程等。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的发生率为17.3%,对照组为3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的止泻时间和总疗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布拉酵母菌预防小儿重症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继发腹泻的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痰热清联合头孢菌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社区获得性肺炎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抗生素治疗,治疗组除使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外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时间为7d。结果 7d治疗观察结束后判断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其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联合头孢菌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头孢菌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欣母沛运用于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中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纳入的330例高危剖宫产孕妇,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165例。研究组采取欣母沛,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产后出血量相比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总有效率90.30%,高于对照组78.79%(P<0.05);研究组术中、术后2h及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5%,与对照组6.06%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欣母沛运用于高危剖宫产孕妇中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率,同时降低出血量,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保障患者身心安全。  相似文献   

19.
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13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每次110—115mg/kg,3次/d,口服,7d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肺部哆音消失天数、平均住院天数、需人工吸痰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分别为[(2.8±0.8)d和(5.6±1.3)d、(6.3±1.1)d和(7.6±1.9)d、(3.7±1.6)次和(6.2±1.9)次],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79、4.77、8.11,均t9〈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76.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1,P〈0.05);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与氨溴索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CPAP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入的7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5例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CPAP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另对照组35例采用CPAP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探讨实施不同预防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情况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学氧分压(PaO2)上比显著对照组高(t=5.234,P<0.05),在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上相比对照组显著低(t=5.246,P<0.05),且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2.86%)比对照组(17.14%)低(χ^2=3.968,P<0.05)。结论:将肺表面活性物质+CPAP预防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时,能显著提升肺功能,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