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我院近年来诊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343例为观察组,以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159例为对照组,进行HbA1c及空腹血糖(FPG)测定,对比分析HbA1c与FPG水平的关系.结果 FPG及HbA1c的最高值均出现在糖尿病组中的男性,分别为12.3 mmol/L和9.8%;糖尿病组进行组内男性和女性比较发现,男性的FPG及HbA1c高于女性,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FPG及HbA1c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的FPG与HbA1c分别为(6.54±2.42)mmol/L、(6.55±1.78)%,正常对照组的FPG与HbA 1c分别为(5.4 1±0.42)mmol/L、(4.50±0.63)%,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HbA1c与FPG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r=0.759,P<0.01).结论 HbA1c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糖尿病人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的同时,也应定期监测HbA1c.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降糖玉液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和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0.25~0.5g,po,tid和格列美脲片1~2mg,po,q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复方降糖玉液10ml,po,tid。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及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显效率为47.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降糖玉液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糖,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脾虚湿盛证型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8月收治的脾虚湿盛证糖尿病前期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水平,并对其安全性和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糖水平(FPG,HbA1c和OGTT 2 h血糖)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安全性和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脾虚湿盛证型糖尿病前期患者,可有效降低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功能,逆转糖尿病前期症状,减少糖尿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相关性分析,探讨其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同时测定150例门诊就诊者FPG、HbA1c、2hPG,将HbA1c按不同切点分组计算各自对DM诊断的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150例就诊患者中确诊109例DM患者,其FPG、HbA1c、2hPG与非DM患者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DM组中,HbA1c与FPG、2hPG正相关;HbA1c对DM诊断的灵敏性较FPG好;HbA1c对DM诊断的最佳切点为6.5%。结论:FBG的波动性较大,2hPG检查繁琐,HbA1c测定对DM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及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瑞格列奈治疗,研究组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肝肾功能、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PG、2hFPG以及HbA1c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检查患者的肝肾功能显示为正常,对照组1例低血糖,研究组出现2例低血糖。结论给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门冬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安全有效,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治疗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抗抑郁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疼痛评分,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抑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剂在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抑郁患者中治疗可减轻患者疼痛、抑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脂平对血瘀脉络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使用口服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糖脂平,疗程均为四周。观察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及中医证候;观察心电图ST-T变化。并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测FPG、2hPG、HbA1c。结果: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FPG、2hPG、HbA1c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糖脂平治疗血瘀脉络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探讨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抗抑郁药物。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临海市白水洋中心卫生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均予糖尿病常规药物治疗,除此之外,观察组每日早饭后加服氟西汀20mg,共治疗8周。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三酰甘油(T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SA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HbA1c及T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FPG、2hPG及HbA1c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西汀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与降糖药物合用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的因素。方法:555例病人据HbA1c水平分为A组(4%~6%),B组(6%~7%),C组(7%~8%),D组(8%~9%),E组(>9%);SPSS 13.0统计分析HbA1c水平影响因素。结果:年龄、腰臀比、BMI、收缩压、舒张压、TC、TG、HDL-C、LDL-C、FPG均是HbA1c的影响因素(P<0.01)。以HbA1c控制与否研究显示,TG、FPG对HbA1c影响最大(P<0.01)。结论:HbA1c水平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受FPG及TG水平影响最大,调节FPG水平及控制TG水平是阻止2型糖尿病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徐珂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75-77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98例2型糖尿病确诊者(2型糖尿病组)、110例空腹血糖受损者(空腹血糖受损组)及118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FPG、2hPG及HbA1c测定,对检测结果 进行计量资料统计学分析和各项诊断指标诊断糖尿病的确诊率及漏诊率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FPG、2hPG、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5)。空腹血糖受损组的FPG和HbA1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P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8例糖尿病患者中FPG确诊率为48.0%,2hPG确诊率为91.4%,HbA1c确诊率为89.9%,三者联合检测确诊率为98.5%,明显高于任一单项指标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G、2hPG及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有其自身的诊断特点,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在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风险评估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基层医药》2014,(6):892-89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糖尿病肾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98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98例2型糖尿病不伴有肾病的患者做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MI、冠心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CRP等因素是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危险因素(均P <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CRP、HbA1c、FPG是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CRP、HbA1c、FPG是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75例为观察组,无眼底病变的糖尿病患者7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HbA1c、mALB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HbA1c、mAL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同时还应监测HbA1c、mALB,其对于预防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特别是肾脏早期微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虹  景素芬  潘华 《上海医药》2014,(10):46-48
目的:观察家庭医生制综合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社区内2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35例和对照组135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社区常规管理,观察组实行家庭医生制综合干预管理,两组患者均干预1年,干预前后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同时,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FB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仅FBG、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2 hPG、Hb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②观察组干预后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家庭医生制综合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有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值得在社区内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HbA1c、CysC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方法将246例在信宜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肾病分为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组118人,无合并肾病组128人;治疗后按照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分为HbA1c<7.0%组和HbA1c>7.0%组;取自愿来信宜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自愿者54名为对照组。对所有参加实验的人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胱抑素C的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和CysC水平要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有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组HbA1c和CysC水平要高于无肾病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组(P<0.05);经过治疗后,2型糖尿病合并有肾病的患者,HbA1c>7.0%组的CysC水平要明显高于HbA1c<7.0%组(P<0.05);治疗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HbA1c<7.0%组的CysC水平要明显高于无肾病患者(P<0.05)。结论 HbA1c与CysC联合检测可以动态的检测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损害程度,严格调整血糖浓度,改善代谢有助于延缓糖尿病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赵超  沈德蕾  许闯 《上海医药》2016,(10):52-54
目的:观察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3个月)自我管理效果。方法:2015年7月抽取糖尿病管理系统中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干预管理3个月,研究组采用糖尿病自我支持管理,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社区综合干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血压,体质指数(BMI)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评估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与干预前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压、BMI以及TC、LDL-C、HDL-C、HbA1c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和TC、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TC、LDL-C水平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自我管理总分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自我支持管理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明显提高部分指标控制达标率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江阴市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社区的糖尿病患者8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和常规组(40例),试验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常规组则不接受相关饮食指导。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在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G2h)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FPG、PG2h在干预后明显比干预前降低(P〈0.05),且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社区饮食干预护理对于糖尿病的控制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付阿丹  张文静  赵湜 《中国药房》2012,(14):1301-1303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9例接受口服降糖药后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39例)与胰岛素组(40例),治疗24周后观察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艾塞那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胰岛素组比较,艾塞那肽组FPG、体重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降低T2DM患者的FPG、P2hPG、HbA1c和体重;与胰岛素比较,减轻体重效果明显,但胃肠道反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PG)、血脂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对6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6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对照组)进行HbA1c、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测定,对HbA1c及FPG、血脂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bA1c,FPG,TC,TG,LDL-C,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HDL-C和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HbA1c与FPG,TC,TG,LDL-C,ApoB呈正相关,与HDL-C和ApoA1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c与FPG、血脂均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HbA1c,FPG和血脂水平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与血压、肥胖、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血脂异常分为高脂血症组和非高脂血症组,测定TG、LDL-C、HDL-C、TC、FPG、HbA1c、BP,计算BM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与非高脂血症组在收缩压、舒张压、BMI、载脂蛋白B(ApoB)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与血压、肥胖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五角场镇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因素,为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76名,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检测血糖、血脂、HbA1c等。依据HbA1c控制是否达到7.0%为标准,分为A组(〈7.0%)和B组(≥7.0%),回顾分析可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因素,采用SAS9.1.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受到空腹血糖和OGT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受到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OGTT、和HDL-C的影响。控制饮食、减轻体重、减小腰围及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监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