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BP)介入时机对出现肾功能不全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MODSE患者因肾功能不全行BP治疗的临床资料,按BP治疗介入时机分为早期血透组与晚期血透组。探讨不同时期开始BP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及转归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开始BP治疗时除年龄、性别外的临床资料间差异存在显著性;(2)23例早期血透组患者中肾功能指标改善、停止血透、中断血透情况优于晚期血透组。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早期行BP治疗有利于肾脏功能的恢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王佳  陈光远  唐文富 《华西医学》2009,24(3):634-637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益活清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35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并接受益活清下法治疗的SAP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按发病后入院时间分为早期组(3d内入院接受治疗,24例)和晚期组(3~7d内入院接受治疗,11例),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各并发症的持续时间、病程、手术中转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入院48小时Ranson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PACHEⅡ)评分及CT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的持续时间低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和晚期组中转手术率分别12.5%(3/24例)和18.18%(2/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早期组和晚期组分别为8.33%(2/24例)和9.09%(1/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和晚期组住院病程分别为(20.40±18.25)d和(34.92±12.62)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益活清下法对SAP合并肾功能不全可以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部感染诱发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E)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肺部感染诱发MODSE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好转20例,死亡15例:80岁以上死亡8例;衰竭器官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老年人肺部感染容易诱发MODSE,认识其临床特点,及时诊断,及早采取综合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肾功能不全头孢菌素脑病的诊治经验,指导肾功不全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6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时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使用头孢菌素到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间间隔(4.26±1.85)天(2~6天),临床表现为神志恍惚、谵妄、幻觉、嗜睡、口齿不清、记忆力障碍、肌肉震颤、抽搐等。所有患者停药并血液净化治疗后好转。结论 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常规剂量的头孢菌素可造成神经毒性,因此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一旦出现症状需立即停药。  相似文献   

5.
边疆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是近年来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危重患者安全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但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应用少有报道,我们对1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伴危重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了泵辅助CVVH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发肾功能不全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一综合性ICU中 6 0例MODS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比较了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sequentialorganfailureassessment,SOFA)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6 0例MODS患者中发生肾功能不全 4 5例 (75 % ) ,未发生肾功能不全 15例 (2 5 % ) ,二组比较病死率无差异 ,但发生肾功能不全组器官衰竭个数、最大SOFA评分明显高于未发生肾功能不全组 (P <0 0 1)。在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特征比较显示 ,两组在少尿、休克的存在、行机械通气治疗、器官衰竭的个数、入院后肾功能不全出现的时间、入院肾SOFA评分、肾最大SOFA评分及总最大SOFA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少尿组与非少尿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显示少尿组患者病死率、器官衰谒个数、总最大SOAF评分、肾最大SOFA评分明显高于非少尿组 (P <0 0 1)。结论 在MODS中肾脏损害较普遍。伴发肾功能不全的MODS患者中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少尿、休克的存在、行机械通气治疗、器官衰竭的个数、迟发的肾功能衰竭。SOAF评分对估计MODS患者的病情及预测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滤过对挤压综合征所致急性肾功能不全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7例挤压综合征患者分别测定24h内的血肌红蛋白(MYO)及肌酸激酶(CK)浓度,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 (AIS-ISS) 及血肌红蛋白浓度分为3组:Ⅰ组11例,AIS-ISS<16,MYO<1 000ng/mL;Ⅱ组10例,AIS-ISS>16,MYO>1 000ng/mL,未行血液滤过治疗;Ⅲ组6例,AIS-ISS>16,MYO>1 000ng/mL ,创伤后48h内即行血液滤过治疗.动态监测每位患者的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肌酐(Cr)指标.结果Ⅰ组无一例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全部治愈;Ⅱ组均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全部死亡;Ⅲ组均未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除一人死于迟发性脑出血外全部治愈.结论血肌红蛋白浓度可以作为挤压综合征所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预测指标;早期血液滤过可以避免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在外科术后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疗 效。方法 13例外科术后伴MODS〔平均功能不全器官(4.15±1.14)个〕的患者,予以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以连 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为主,根据病情需要加做血浆置换(PE)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监测血 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等生命征,定时复查体温、血气、血常规、血清电解质、肾功能及血糖浓度等,治疗前后查 肝功能。结果 13例患者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生命体征稳定,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和APACHEII、 MODS、SOFA评分均有改善。13例患者中痊愈5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2例。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是较好的 治疗外科术后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血液净化方法,在外科术后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的抢救中取得 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探讨肌酐(Cr)水平的变化及与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384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计算各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探讨Cr水平的变化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F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9.06%,并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肾功能不全患病率也在升高;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血清Cr浓度在升高,且3组间有统计学差别(P〈0.05);Cr与LVEF负相关(r=-0.37,P〈0.01)。结论 CHF患者中肾功能不全相当普遍,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肾功能在恶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经治疗和精心护理,存活89例,死亡9例;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分期与肾功能不全分期具有相关性(r=0.470,P<0.01);随着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加重,患者血清BNP水平逐步升高,其病死率明显升高;重症心功能不全患者通过血液超滤治疗可改善症状。结论: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与病情及预后相关,通过医护联动模式进行积极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症状缓解率及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总结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救治重症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用PRISMA床旁血滤机对10例重症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生化指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注意有无水肿、心衰现象发生.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不宜进行全身肝素化,注意有无喉头水肿及休克发生.10例患者,死亡4例,痊愈出院6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肾功能不全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100例,根据血清肌酐水平分为A组(肾功能正常组)和B组(轻度功能不全组)二组,比较二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A组与B组比较,性别比、年龄≥65岁、以及心功能IIII级以上例数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院平均年龄、住院平均天数和住院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住院病死率高,肾功能不全是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的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疗效及预后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7年12月我科治疗的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需血液净化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与IHD组比较,CBP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很快下降,并能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电解质、碳酸氢根、血pH水平较稳定。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低。CBP组12例存活,7例)死亡;IHD组9例存活,7例死亡,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BP能明显改善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疗效优于IH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SCAP)并发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临床特征与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入选82例SCAP并发MODSE的患者,分析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发生MODSE的首发脏器均为肺脏;影响预后的因素: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基础疾病、受累器官越多,病死率越高;营养支持可以提高生存率。结论:SCAP并发MODSE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应加强对SCAP的监测,预测MODSE的发生,阻断MODSE的序贯性过程,使病程得以逆转,从而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田娟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8):801-803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91年12月间收治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对其进行心功能分级,取Ⅲ级、Ⅳ级的患者进行分组,分别观察比较其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心功能Ⅳ级并发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预后明显比心功能Ⅲ级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与心力衰竭的预后密切相关,心力衰竭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时要合理选择适当的药物,全面综合性治疗,在药物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预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纠正心力衰竭的同时要积极监测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技术对6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肾脏形态及血流的观察,对肾内各级动脉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肾脏体积缩小、皮质变薄、实质回声增强,肾血流明显减少,速度减低,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增高。结论超声能显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肾脏形态的改变,早期反映肾脏血流灌注情况,对临床诊断、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其预后评估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血液流变学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圣宝  张景湖 《临床荟萃》1996,11(18):842-843
近年来,中药大黄或含大黄的复方,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方面占有重要位置,我们用以大黄为主的协定处方(暂称中药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药的疗效机制,我们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出发,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中药灌肠治疗前后血液沉变学的变化、肾功能的改善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88~1990年住院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共20例,其中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38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期的疗效。方法将76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期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治疗,治疗8周,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空腹血糖、24h尿白蛋白、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在临床症状、肾功能的改善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中药灌肠是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肾功能不全对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对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肾功能将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心肾综合征组70例和单纯心力衰竭组131例,观察其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心肾综合征组与单纯心力衰竭组相比,年龄、血肌酐、水肿发生率,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及住院天数显著增高(P〈0.05或0.01),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1);而2组间性别、心力衰竭时间、心功能、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随访心肾综合征组生存率明显低于单纯心力衰竭组(P〈0.001),在成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中也有类似关联。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射血分数、血肌酐水平和血红蛋白浓度与心力衰竭死亡独立相关。结论肾功能不全明显增加心力衰竭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肾衰宁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2例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口服肾衰宁片,45 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5 d后,治疗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Scr、BUN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肾衰宁能显著降低患者尿素氮、肌酐水平,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