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矫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拔牙矫正患者3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实验组使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关闭间隙,对照组使用常规滑动法关闭间隙.通过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所有病例通过矫治后,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得到改善,拔牙间隙均关闭.矫治后上下切牙内收明显,实验组UI-SN平均减少9.13°,L1-NB平均减少6.55°,UI-LI平均增加34.42°.上唇突点-H线平均减少0.16 mm,下唇突点-H线平均减少0.26 mm.实验组治疗前后上下颌磨牙无明显前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避免了上下颌磨牙的近中移动,能为安氏Ⅰ类双颌前突病例的矫正提供稳定的支抗来源.  相似文献   

2.
张子扬 《广东牙病防治》2007,15(11):494-495
目的 比较微型种植体和上颌横腭杆支抗用于成人正畸的效果.方法 选择20例成人上颌前突或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部病例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并采用标准MBT技术矫正,分别使用微型种植体和上颌横腭杆加强支抗. 20例患者治疗前和拔牙间隙关闭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比较两组磨牙在矢状向和垂直向的稳定性.结果 微型种植体组的磨牙前移量少,和上颌横腭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垂直方向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单独提供临床所需的最强支抗.  相似文献   

3.
两种支抗配合MBT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J钩和种植体支抗配合MBT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病例的矫治效果,以及支抗对磨牙的控制作用.方法 30例需最大支抗的双颌前突病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分别配合J钩(15例,A组)和种植体支抗(15例,B组)控制磨牙,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虽然矫治前A组和B组U6C-PP分别为(12.4±0.2)mm和(12.5±0.1)mm,治疗后两组U6C-PP分别为(12.6±0.1)mm和(12.8±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矫治结果临床差异不显著;两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J钩和种植体支抗配合MBT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病例,均能控制支抗磨牙,且在支抗控制上两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微种植体支抗与上颌横腭杆加Nance弓支抗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及上颌横腭杆(TPA)+Nance弓正畸支抗治疗双颌前突及上颌单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例双颌前突或上颌单颌前突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和TPA+Nance弓加强支抗,通过治疗前、后X线投影测量评价两种支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矫治结束,两组病例面型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种植体支抗组上下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了4.1mm和5mm,磨牙平均前移1.03mm,TPA+Nance支抗组上下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4.55mm和3.56mm,磨牙平均前移2.35mm。结论:微型种植体及TPA+Nance弓用作正畸支抗治疗双颌前突或上颌单颌前突均可提供临床所需的最大支抗。  相似文献   

5.
倪密  陈文静 《口腔医学》2014,(4):241-244
目的探讨双颌前突患者微型种植体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规律,评估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双颌前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治双颌前突患者15例。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前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性。设计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矫正结束,患者面型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上切牙内收(3.12±0.90)mm,下切牙内收(2.63±0.83)mm,上下唇突度分别减少了(3.45±1.19)mm和(2.18±0.38)mm,且鼻唇角增大。软硬组织的变化存在相关性,其中上下唇突度、鼻唇角大小的改变与前牙突度的改变呈高度相关。93.3%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使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使上下前牙得以有效内收,同时改善面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研究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与常规口内加强支抗矫正双颌前突的侧位头影测量及软组织美学分析结果变化,回顾性评价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 研究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成年双颌前突拔牙矫治患者62例,其中38例应用双颌后牙区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种植支抗组),24例应用常规口内加强支抗(常规支抗组)。通过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美学分析和疗程疗效比较,明确不同支抗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两种支抗方式的疗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62例患者在矢状向上均出现牙列、牙槽突及上下唇软组织的位置改变,种植支抗组患者上下颌切牙切端平均内收7.23、5.89 mm,上下牙槽突点平均内收3.61、2.78 mm,上下唇突点平均内收3.21、2.24 mm;常规支抗组患者上下颌切牙切端平均内收4.62、4.17 mm,上下牙槽突点平均内收1.93、1.67 mm,上下唇突点平均内收2.13、1.82 mm,种植支抗组内收效果优于常规支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骨基点在矢状向的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在内收前牙、矫正双颌前突及改善面部美学效果方面优于传统常规支抗,但对颌骨并无矫形作用。  相似文献   

7.
双颌前突是以上下前牙前突和上下唇前突为特征的常见错(牙合)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正畸临床通过使用最大支抗设计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对1例双颌前突患者在使用固定矫治器的同时采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进行矫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利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关闭间隙对拔牙矫治病例的垂直向控制情况.方法:回顾研究2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或安氏Ⅰ类伴双颌前突,拔除4颗前磨牙矫治的病例.根据采用不同的支抗方式,把所选病例分为A、B两组,每组13例.A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B组采用Nance托+横腭杆(TPA)增强支抗,两组病例均利用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变化.结果:经T检验显示两组病例SN-MP、OP-SN、ANS-Me、U 1-PP、U6-PP、Yaxis之间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Nance托联合TPA作为支抗相比,微型种植体支抗关闭拔牙间隙,能对患者的垂直向支抗提供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矫治双颌前突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因双颌前突畸形进行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根据所选择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组(A组,27例)以及口外支抗组(B组,35例),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的治疗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上唇突度、下唇突度、上唇?E线、下唇?E线以及唇间隙治疗前后变化差值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上切牙突度、下切牙突度、上中切牙角、下中切牙角、上牙槽突度以及下牙槽突度治疗前后变化差值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可为双颌前突畸形患者的矫治提供满意的支抗作用,其临床效果较口外支抗更好。  相似文献   

10.
微种植体支抗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正angleⅠ类双颌前突和kngleⅡ上颌前突错袷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例AngleⅠ类错[牙合]双颌前突和10例AngleⅡ错[牙合]上颌前突患者,前者拔除上下颌第一双尖牙,后者拔出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微型种植体从颊部牙槽嵴分别植入上下颌骨,以此作为支抗矫正错验畸形。拍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比较治疗前后的覆[牙合]、覆盖、磨牙关系和前牙内收程度。结果:除1名患者因2枚种植体松动再次手术植入,2名患者因4枚种植体脱落拒绝再次植入而改用传统支抗外,其他病例均获得了磨牙强支抗;建立了正常的前牙复袷、覆盖关系,患者面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错[牙合]畸形矫治过程中位置稳定,减少了口内矫治器附件,易于患者接受,疗效肯定,是某些严重错验畸形治疗中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1.
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增强磨牙支抗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目的 介绍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用于正畸支抗的临床经验 ,评价该型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的有效性。方法 在 6 7例采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的临床病例中 ,选择 5例II类骨型、上牙弓前突或双牙弓前突患者 ,矫治设计上颌均为减数双侧第一前磨牙 ,支抗设计为磨牙强支抗。内收前牙阶段的治疗应用自攻型微钛钉支抗种植体 ,种植体植入上颌第一恒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部之间的牙槽间隔 ,以每侧 15 0~ 2 0 0g力滑动法内收前牙。比较内收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 ,测量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  5例牙弓突度均得到明显改善 ,切牙切缘平均内收 6 4mm ,支抗磨牙平均前移 0 3mm ,均获得磨牙强支抗的效果。治疗过程中种植体均保持了稳定 ,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 自攻微型钛钉种植体能作为稳定的骨性正畸支抗 ,代替口外力的使用 ,起到磨牙强支抗的效能。该型种植体具有操作简单灵活 ,可即刻加力 ,不依赖患者合作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epholemetric and soft-tissue results of 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age and TPA??Nance orthodontic anchorage in the treatment of bimaxillary protrusion??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age. Methods The 62 adult patients with bimaxillary protrus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8 patients were reinforced with microscrew and 24 patients with TPA??Nance orthodontic anchorage respectively. The cephalometric and soft-tissue results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two measure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time of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ll the facial profile in the sagittal direction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e 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age group??the edge of upper and lower incisors was retracted 7.23 and 5.89 mm??the points of prosthion and infradental were retracted 3.61 and 2.78 mm??the points of Labrale superior and Labrale inferior were retracted 3.21 and 2.24 mm respectively. In the TPA??Nance orthodontic anchorage group??the edge of upper and lower incisors was retracted 4.62 and 4.17 mm??the points of prosthion and infradental were retracted 1.93 and 1.67 mm??the points of Labrale superior and Labrale inferior were retracted 2.13 and 1.82 mm respectively. The retraction results in the 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age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e TPA??Nance orthodontic anchorage group??P??0.01??.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nchorage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retraction results of the dental arch??lips and alveolar in the microscrew implant anchorage group are superior to the TPA??Nance orthodontic anchorage group in the treatment of bimaxillary protrusion.  相似文献   

13.
自攻型微螺钉支抗在上颌前突正畸矫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螺钉作为正畸强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前突患者50例,上牙弓均拔除2颗第一前磨牙,采用自攻型微螺钉加强支抗,微螺钉均植入到上颌双侧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部的牙槽间隔处,植入后以每侧加0.98 N的力滑动内收上前牙,关闭间隙。于治疗前后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1)治疗过程中所有微螺钉均稳固;2)所有病例矫治后拔牙间隙均关闭,牙弓突度得到明显改善,上颌切牙明显直立和内收,平均内收7.57 mm,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SN)相交的下内角平均减少13.40°,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至上牙槽座点(NA)平面之间的上交角平均减少12.82°,上、下中切牙长轴的后交角平均增大20.56°,前牙覆盖平均减少7.94 mm,上唇突点至审美平面的线距平均减少5.52 mm,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颌第一磨牙矢状向、垂直向的位移分别为0.01、0.09 mm,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所有病例矫治后均获得理想的侧貌改变,前牙覆覆盖正常,后牙尖窝锁结关系良好。结论自攻型微螺钉是一种稳固、舒适、高效的支抗,可即刻受力,能使支抗磨牙处于稳定状态,最大限度地内收上颌前牙,有效矫治上颌前突畸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螺钉作为正畸强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前突患者50例,上牙弓均拔除2颗第一前磨牙,采用自攻型微螺钉加强支抗,微螺钉均植入到上颌双侧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颊侧根尖部的牙槽间隔处,植入后以每侧加0.98N的力滑动内收上前牙,关闭间隙。于治疗前后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治疗过程中所有微螺钉均稳固;2)所有病例矫治后拔牙间隙均关闭,牙弓突度得到明显改善,上颌切牙明显直立和内收,平均内收7.57mm,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SN)相交的下内角平均减少13.40°,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至上牙槽座点(NA)平面之间的上交角平均减少12.82°,上、下中切牙长轴的后交角平均增大20.56°,前牙覆盖平均减少7.94mm,上唇突点至审美平面的线距平均减少5.52mm,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上颌第一磨牙矢状向、垂直向的位移分别为0.01、0.09mm,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所有病例矫治后均获得理想的侧貌改变,前牙覆衿覆盖正常,后牙尖窝锁结关系良好。结论自攻型微螺钉是一种稳固、舒适、高效的支抗,可即刻受力,能使支抗磨牙处于稳定状态,最大限度地内收上颌前牙,有效矫治上颌前突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ASS生理支抗技术治疗双牙弓前突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双牙弓前突病例20例,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19.7岁,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应用PASS生理支抗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与牙齿、软组织有关的测量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上下切牙切缘分别向远中移动5.32mm和4.76mm,上下磨牙近中移动2.02mm和2.67mm,鼻唇角增大,上下唇至审美平面距离明显减少(P <0.05),而骨性测量指标 SNA,SNB,MP/SN 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 >0.05).结论 PASS矫治器在没有额外支抗的条件下可以有效矫治双牙弓前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微种植支抗矫治成人骨性Ⅱ类突面型,观察矫治前后矢状向牙齿突度和唇突度变化.方法 选取36例治疗结束的成人骨性Ⅱ类突面型患者,所有患者均是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使用自攻型微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36例患者的切牙、软组织等测量指标发生显著性变化,上切牙内收(5.98±3.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性双牙弓前突患者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颌面部硬组织、软组织在矢状方向上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临床矫治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临床选择10例安氏Ⅰ类重度骨性双牙弓前突符合正颌手术的患者,术前正畸矫治完成后实施上、下前颌部截骨后退术(术中去除上下第一前磨牙牙骨块),术后进一步正畸治疗以改善咬合关系。通过手术前后头影测量分析,比较颌面部硬组织,软组织在矢状方向上后退量及其相互关系。结果10例重度骨性双牙弓前突患者,经正畸一正颌联合矫治后,效果非常显著。上颌切牙平均后退7.13mm,上颌牙槽骨平均后退6.48mm,上颌软组织唇突点平均后移5.66nm。上颌硬、软组织后退的比例为1:0.87;下颌切牙平均后退6.62mm,下颌牙槽骨平均后退6.91mm,下颌软组织唇突点平均后移5.89mm。硬软组织后移的比值为1:0.85。结论重度骨性的双牙弓前突患者,应首选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彻底纠正前突的面型,上、下颌的硬软组织显著的内收,达到十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微小种植体在成人双颌前突矫治尖牙远移中的支抗应用 ,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支抗相比较。方法 :2 4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试验组尖牙远移时应用微小种植体做为支抗 ,对照组远移尖牙时则利用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支抗 ,通过尖牙远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变化来判断 2支抗丧失情况并做组间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 3~ 6个月后远移尖牙到位 ,试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 0 .85mm ,上切牙腭侧移动 1.82mm ;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 0 .91mm ,上切牙腭侧移动 2 .0 2mm。方差分析可见 2组间无差异。结论 :微小种植体是一种具有稳固、生物相容性好、舒适等特点的支抗 ,完全可以代替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强支抗 ,在尖牙远移过程中发挥强大的支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