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频经颅磁刺激(TMS)对癫痫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方法:对50只大鼠进行TMS,根据不同刺激频率将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0只):0Hz组(假刺激组)、0.3Hz组、0.5Hz组、0.8Hz组、1.0Hz组,分组进行低频重复TMS预处理后,制作氯化锂一匹罗卡品癫痫模型,观察各组造模后70min内痼性发作的潜伏期和痫性发作行为表现。结果:0.3Hz组、0.5Hz组、0.8Hz组及1.0Hz组的痫性发作潜伏期[分别为(16.30±3.10)min、(18.60±3.50)min、(16.40±3.60)min和(15.90±4.10)mini,均比0Hz组[(12.80±3.20)mini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0.5Hz组最长;0.5Hz组大鼠出现的痫性行为表现为点头和(或)甩尾、须动和(或)头面抽动、前肢和(或)后肢抽动、全身抽动、窜动的次数均比0.3Hz组、0.8Hz组、1.0Hz组少,整体发作程度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的低频的TMS可延缓癫痫发作潜伏期、减少癫痫发作次数以及减轻癫痫发作程度,具有抗痢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耐丙戊酸钠(VPA)、耐卡马西平(CBZ)大鼠惊厥模型探讨癫痫耐药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腹腔注射戊四氮(PTz)21d的点燃方法,建立大鼠惊厥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以CBZ及VPA灌胃14d,建立耐CBZ及耐VPA大鼠惊厥模型。实验分4组:正常对照组、惊厥对照组、耐CBZ组及耐VPA组,每组8只鼠。以惊厥潜伏期和Racine行为学分级作为评定药效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P-糖蛋白(Pgp)的表达变化;统计分析各组大鼠脑内Pgp表达量,探索癫痫大鼠的耐药机制。结果:①24只大鼠在连续腹腔注射PTZ21d达点燃标准,成功建立惊厥模型;②取16只惊厥大鼠分两组各灌胃CBZ及VPA14d后,两组大鼠惊厥潜伏期(5.84士2.94和6.23土2.57min)较惊厥对照组的惊厥潜伏期(3.32±1.83min)显著延长(P〈0.01),提示耐CBZ及耐VPA模型制备成功;③惊厥对照组PgP的表达(12.40±10.35)比正常对照组(1.62±0.85)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CBZ组(38.67±17.28)及耐VPA组大鼠的PgP的表达(42.33±15.54)较惊厥对照组(12.40±10.35)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耐CBZ组与耐VPA组之间PgP的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①大鼠腹腔注射PTz21d,建立惊厥模型,再进一步分别灌胃CBZ及VPA14d,成功建立耐CBZ及耐VPA模型;②CBZ和VPA可显著诱导Pgp的表达,而长期惊厥发作对其表达也可能有一定的诱导Pgp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锂-匹罗卡品建立小鼠颞叶癫痫(EP)模型方法及其行为学改变与苔藓纤维出芽的关系。方法小鼠腹腔注射锂-匹罗卡品建立颞叶EP模型,应用ZnSe金属自显影技术(AMG)检测3d、7d、15d、30d及60d的苔藓纤维出芽情况。结果锂-匹罗卡品注射后,约40%的小鼠呈现癫痫持续状态,并出现慢性自发发作。形态学检查发现海马齿状回分子层苔藓纤维出芽,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苔藓纤维出芽逐渐增多。结论腹腔注射锂-匹罗卡品小鼠模型是一种理想的颞叶EP动物模型,苔藓纤维出芽可作为判断SE模型是否成功的形态学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在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中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分成对照组(control)和癫痫组(epilepsy),利用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方法制备癫痫模型,分别在1、2、3、7、14 d和28 d,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利用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GPER1在海马的表达。结果:水迷宫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造模14 d的大鼠逃逸潜伏时间明显延长(P 0. 05),穿越目标象限区域的次数较Control组显著降低(P 0. 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造模1 d和2 d的大鼠CA1及CA3区锥体细胞层细胞及DG区颗粒细胞层细胞体积缩小,细胞间距增加,尼氏染色减弱;造模3和7 d的大鼠细胞体积明显缩小,细胞间隙明显增大,尼氏染色加深,CA1及CA3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造模14 d和28 d的大鼠神经元体积逐渐向正常恢复,但仍较Control组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ER1免疫阳性细胞以海马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为主,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与Control组相比,造模2 d和3 d的大鼠海马CA1及CA3区GPER1表达增加(P 0. 05),7 d后增加最明显(P 0. 01),14、28 d后表达下降;在DG区,造模3 d及7 d的大鼠GPER1表达增加(P 0. 05),14 d后表达下降(P 0. 05),28 d大鼠无显著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造模2 d和3 d的大鼠GPER1相对表达量开始增高,7 d后明显增高(P 0. 05),14 d及28 d的大鼠表达降低。结论:GPER1在海马神经元的表达随着神经元损伤的加重而增高,随着神经元损伤的恢复逐渐降低,提示其表达变化与神经元的损伤与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脑内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海仁酸注射以建立难治性癫痫模型,随机分为4个造模组:单纯rTMS组、假性rTMS组、丙戊酸钠组和丙戊酸钠+rTMS联合治疗组,每组6只;另有6只不造模作对照组,只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以作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和比较各组动物脑内P—gP的表达。结果:单纯rTMS组大鼠脑内梨状皮层和丘脑区P—gP的表达与假性rTMS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5);丙戊酸钠组大鼠脑内P—gP表达在海马CA3区、梨状皮层和丘脑区明显升高,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3,P=0.001)。结论:低频rTMS可以降低难治性癫痫大鼠脑内P—gP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海人酸致痫大鼠脑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癫痫组(EP组,n=12)、地塞米松干预癫痫组(DEX组,n=12).后两组采用海马注射海人酸方法制作癫痫模型,DEX组癫痫造模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4 mg/kg.分别记录各组大鼠达到Ⅲ级和Ⅴ级发作时所需的时间(潜伏期),初次至第6次≥Ⅳ级发作的间隔时间作为评价癫痫发作严重程度的指标;大鼠术后24 h处死,使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各组海马CA3区、齿状回、杏仁核复合体区P-gp表达及脑损伤情况.结果:①Sham 组未见癫痫发作;DEX组与EP组达到Ⅲ级发作的潜伏期分别为(87.92±45.80)min和(67.50±22.91)min,达到Ⅴ级发作的潜伏期分别为(103.33±51.27 )min和(75.60±22.10)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P组相比,DEX组样发作严重程度降低(P=0.004);②与EP组相比,DEX组于所观察的脑区损伤均减轻,以海马CA3区和杏仁核复合体区较为显著;③与Sham组比较,EP组各观察脑区P-gp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EP组相比,DEX组海马CA3区和杏仁核复合体区P-gp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在齿状回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结论:地塞米松可降低海人酸致痫大鼠发作严重程度和脑损伤,抑制P-gp表达上调,其中以海马CA3区和杏仁核区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榄香烯(β-elemene)对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阿霉素(ADM)的耐药逆转及其对该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药敏性及耐药逆转,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电镜观察P-g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进行定量分析,应用SPSS(10.0 production pacility)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非细胞毒性浓度的β-elemene(4.0mg/L)可显著降低ADM对K562/ADM细胞的IC50(P〈0.01),逆转倍数为2.18倍;2.P-gp在耐药细胞株K562/ADM中呈高表达,而在敏感细胞株K562中表达很低,进一步定位研究结果表明,P-gp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3.非细胞毒性浓度的β-elemene(4.0mg/L)能够显著降低耐药细胞P-gp的表达。结论β-elemene能够明显逆转K562/ADM细胞对ADM的耐药性,降低该细胞P-gp的表达是其主要逆转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姜黄素对K562/A02细胞上P-gp的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cumin, Cur)对人红白血病多药耐药(mμLtidrugresistance, MDR)细胞系K562 /A02细胞上P gp蛋白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MTT比色法测定Cu作用后K562 /A02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ur对K562 /A02细胞内柔红霉素 (DNR)潴留的影响; 用RT PCR法检测Cur作用后K562 /A02细胞中mdr 1mRNA的表达。结果: Cur能增强多种化疗药物对K562 /A02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提高K562 /A02细胞内DNR的浓度(P<0. 01)。不同浓度的Cur作用后, K562 /A02细胞中mdr -1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 其中 2. 5mg/LCur处理组与未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 01)。结论: Cur能部分逆转K562 /A02细胞的耐药性, 且呈浓度依赖性。Cur的作用机制主要与下调mdr- 1mRNA的表达, 导致细胞膜P gp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一种新化合物 2 [(4 甲基 反 丙烯酸酯 ) ] 4,5 二 (4 N ,N 甲基异丙基 氨基苯基 ) 1 (H) 咪唑 (FG0 2 0 3 2 6)对人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株 (MCF 7/adr)多药耐药性 (Multidrugresistance ,MDR)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药物细胞毒性作用 ,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该化合物对MCF 7/adr细胞及MCF 7细胞内ADM积累的影响。结果 :MCF F/adr较其相应敏感株对ADM耐药 99倍FG0 2 0 3 2 6对MCF 7/adr细胞及MCF 7细胞的IC50均大于 5 0 μm ,在≤ 1 0 μM浓度时对上述细胞无细胞毒作用 ,细胞存活大于…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神经诱向因子蛋白质netrin-1在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苔藓纤维出芽(MFS)中的作用。方法: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大鼠颞叶癫痫(TLE)模型,采用Timm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MFS和netrin-1在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LE组大鼠在模型形成的第2周和第4周,海马齿状回内netrin-1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并可见到MFS,穿越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到达内分子层,并形成一条致密的层状带。结论:癫痫状态后在海马齿状回netrin-1的表达上调,证明其可能参与了癫痫后MFS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在癫痫患者停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停药后3年以上无癫痫发作的患者139例进行24hV—EEG监测观察其脑电图变化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并随访4-5年。结果:本组139例患者中接受单药治疗97例,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0例,3种药物联合治疗22例,治疗中均无临床癫痫发作。V—EEG监测发现有痫样放电39例(28.1%)。在此39例痼样放电患者中,活动性痫样发作史〈6个月8例、7~12个月9例、〉12个月22例。癫痫样放电出现时间:清醒期6例(15.4%),睡眠期30例(76.9%),清醒期与睡眠期均有痫样放电3例(7.7%),睡眠期痢样放电发生率明显高于清醒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随后的3~4年随访期中,39例脑电图异常者继续口服抗癫痫药物,停药后9例复发,复发率为23.1%;100例脑电图正常者,49例病人坚持继续服药,停药后2例复发,复发率为4.1%;另51例患者逐渐减停抗癫痫药,停药后8例复发,复发率为10.0%,明显低于脑电图异常者(P〈0.05)。结论:VEEG的监测结果可以用来指导3年无发作癫痫患者是否适合停药,可作为评价药物疗效及选择停药时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i比较抗癫痫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反射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脑电图改变。方法i将27例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反射性癫痫伴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1~4次/24h),未用抗癫痫药者;第2组:反射性癫痫伴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1~4次/24h),使用抗癫痫药者;第3组为反射性癫痫伴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5次/24h),使用抗癫痫药者。各组均需避开诱因。根据患者既往最长癫痫发作间期的3倍时间随访其癫痫发作次数和视频脑电图表现。结果:各组无1例临床加重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63%~100%,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3个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脑电图异常(痫样放电1~4次/24h)病人用药与否脑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各组反射性癫痫预后良好,伴脑电图异常的反射性癫痫建议给予抗癫痫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癫痫发作与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CBZ)对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给雌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海人酸(KA)或PBS,成模后再口服CBZ。成模或给药后3、5、7、14、21和28d灌杀大鼠取脑,用免疫组化和双标免疫染色对脑中P-gp进行半定量及定位分析。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模型大鼠脑电图及行为变化与人类癫痫相似,CBZ对癫痫发作没有作用。癫痫发作后第5天脑P-gp表达水平增加,7d时最高,21d后恢复到正常水平。阳性产物主要位于海马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也见于皮层的毛细血管及神经元。CBZ对正常大鼠P-gp的表达没有影响。CBZ KA组动物海马P-gp的表达与KA组动物相似,但7d时其表达明显增强。结论癫痫发作可诱导P-gp的表达;卡马西平在癫痫发作中也参与了P-gp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5.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与靶基因mRNA3’端非编码区结合,抑制mRNA的翻译,促进靶基因降解。而这种调控机制与很多肿瘤细胞中P型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有着密切的联系。p-gp是与耐药相关的跨膜蛋白,过表达可导致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就miRNA的生物学特性、p-gP的功能进行综述,关系。肿瘤MDR是临床化学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并重点介绍其调控肿瘤细胞中P-gP表达和MDR的  相似文献   

16.
苯妥英钠耐药鼠神经元保护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神经元自身保护基因在苯妥英钠耐药鼠和非耐药鼠中的差异表达。方法:选择成年Wistar大鼠用电刺激杏仁核方法建立耐PHT和非耐药癫痢大鼠模型,应用含有4096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检测耐药与非耐药组神经元保护基因表达谱的差异。结果:发现10条神经元自身保护基因的表达在两组间存在差异。结论:神经元自我保护机制的降低可能是难治性癫痫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颞叶内侧癫痫(MTLE)及颞叶外侧癫痫(颞叶新皮层癫痫,NCTLE)蝶骨电极长程视频脑电(V-EEG)的特点。方法:根据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癫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从发作类型、临床特征以及解剖部位、病因等方面,将112例难治性颞叶癫痫分为MTLE89例,NCTLE23例,对其蝶骨电极长程V—EEG监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TLE组和NCTLE组均具有高先兆出现率,蝶骨电极发作间期EEG棘波、棘慢波、尖波、尖慢波总检出率分别为83.1%和30.4%,其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发作期蝶骨电极EEG定位准确率较高,MTLE定侧率为70.8%(63/89),临床发作形式以手口自动症为主。结论:MTLE与NCTLE具有相应EEG及临床发作特征,蝶骨电极长程V—EEG监测能有效鉴别诊断MTLE与NCTLE,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准确定位致痫灶提供可靠依据,进而有利于指导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