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鼻内镜手术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围拔管期应用的最佳剂量.方法 100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D1、D2、D3组和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15 min D1、D2、D3组分别泵注右美托咪定0.3、0.6、0.9μg/kg,C组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15 min内泵注完毕.记录给予右美托咪定前即刻(T1)、手术结束时(T2)、患者可唤醒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1 min(T5)、5 min(T6)、10 min(T7)的HR、MAP、RPP和心脏指数(CI);检测T1、T2、T4、T6时血浆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Glu)和皮质醇(Cor)的浓度.记录四组患者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并记录T4时拔管质量评分及T6时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与T1时比较,T2~T6时D1组和C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RPP、CI均明显增加(P<0.05),T7时D2组,T6、T7时D3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RPP、CI明显减少(P<0.05).与C组和D1组比较,T2~T7时D2组、D3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CI、RPP明显减少(P<0.05).D3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长于D1、D2组和C组(P<0.05).与C组和D1组比较,D2组、D3组拔管质量评分明显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D2组比较,D3组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四组患者拔管后未发生呼吸抑制不良反应.与T1时比较,T2、T4、T6时D1组、C组血浆中E、NE、Glu、Cor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2、T4、T6时D2组、D3组血浆中E、NE、Glu、Cor明显降低(P<0.05).与D1组比较,T4、T6时D2组、D3组血浆中E、NE、Glu、Cor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毕前15 min给予0.6μg/kg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全麻手术拔管期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不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F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经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D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经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DF组手术结束前30min经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同时经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5μg/kg;C组静脉注射与D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四组患者拔管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MAP、HR的变化;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前Riker镇静躁动评分、拔管后5min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T1、T2时F组、C组MA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0时(P0.05或P0.01);D组、DF组MA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C组(P0.01)。D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D组、DF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D组、DF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0.25μg/kg复合氟比洛芬酯50mg可有效降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并能降低患者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不会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子宫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40例,年龄42~58岁,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右美托咪定0.2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4μg/ml),麻醉诱导前10min开始以10ml/h持续泵注到子宫标本切下为止,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丙泊酚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麻醉维持:静脉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记录给右美托咪定前(T0)、打开腹膜子宫操作开始时(T1)、子宫操作开始10min(T2)、20min(T3)、30min(T4)、子宫切下时(T5)和后腹膜缝合完毕时(T6)的SBP、DBP、HR和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结果 C组T1~T5时的SBP、D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0时(P0.05),且SBP、D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D组(P0.05)。C组T1~T5时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T0时(P0.05),且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子宫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降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预先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全麻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诱导前1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C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T1)、麻醉诱导前(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3min(T5)、拔管后即刻(T6)、拔管后3min(T7)的BIS、MAP、H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变化;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麻醉恢复情况,随访术后延迟性呼吸抑制、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T2时D组BIS明显低于T1时和C组(P<0.01);与D组比较,T2、T4、T6时C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或P<0.01);T4、T6时C组的E、NE浓度明显高于T3时和D组(P<0.01),而D组则无明显变化;D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D组拔管期间体动、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预先静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可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经鼻腔给药对妇科全麻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并探讨最佳剂量。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组(D1组、D2组、D3组)。手术结束前30 min,D1、D2、D3组分别经鼻滴注右美托咪定0.6、1.2、1.8μg/kg,C组用生理盐水滴鼻。记录给药前即刻(T_1)、手术结束时(T_2)、患者可唤醒时(T_3)、拔管时(T_4)、拔管后1min(T_5)、5min(T_6)、10min(T_7)的HR、MAP、SBP与HR乘积(RPP);检测T_1、T_2、T_4、T_6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浓度。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T_3~T_5时D1组、T_2~T_7时D2、D3组MAP和RPP均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T_4、T_6时D1组、T_2、T_4和T6时D2、D3组血浆NE、Cor浓度明显降低(P0.05)。C组、D1组和D2组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及PACU留观时间均明显短于D3组(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2μg/kg滴鼻可有效抑制全麻手术拔管期的应激反应,同时不影响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麻术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Ossermann Ⅰ~Ⅱb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然后静脉泵注0.5 μg·kg-1·h-1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在同一时段静脉泵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1)、插管时(T2)、切皮时(T3)、劈胸骨时(T4)及拔管时(T5)的MAP、HR、单位时间内全麻药的用量;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意识完全清醒时间及Steward苏醒评分.结果 与T1时比较,T2~T5时两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C组全麻药用量明显高于D组(P<0.05);C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长于D组,Steward苏醒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 全麻术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能够保证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全麻药用量、缩短拔管时间,改善了患者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连续输注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PB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CPB心内直视矫治手术患儿3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接受初始剂量为1.0μg/kg的右美托咪定(给药时间大于10min),随后以0.5~1.0μg·kg-1·h-1的速度维持直至手术结束,C组则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10min(T1)及15min(T2)、切皮后(T3)、锯胸骨后(T4)、停CPB后(T5)、手术结束时(T6)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别于T0、T4~T6时检测血糖(Glu)、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T1~T6时D组HR减慢,SBP、DBP及MAP明显降低,以T2时降低最为显著(P<0.05)。与T0时比较,T4~T6时两组的Glu、Cor、NE及E浓度显著增加(P<0.05),并以T5时升高最为显著,但与C相比较,D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连续输注能够缓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PB心内直视手术时的血流动力学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减轻心内直视手术和CPB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腰-硬联合麻醉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手术开始前15min,A组静注咪达唑仑0.03mg/kg,B组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C组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记录术中MAP和HR的变化,并抽取颈内静脉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和白细胞介素(IL)-6浓度。结果与切皮前15min比较,切皮时C组MAP明显降低(P<0.05),手术结束时A组MAP显著升高,HR明显增快(P<0.05)。各时点B组MAP和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切皮前30min比较,切皮后30min和手术结束时A组NE、Cor和IL-6均显著升高(P<0.05),而B组和C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右美托咪定0.5或1.0μg/kg均可降低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但临床应用中需注意右美托咪定1.0μg/kg可能导致的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全麻鼻内镜手术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围拔管期应用的最佳剂量。方法 100例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D1、D2、D3组和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15min D1、D2、D3组分别泵注右美托咪定0.3、0.6、0.9μg/kg,C组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15min内泵注完毕。记录给予右美托咪定前即刻(T1)、手术结束时(T2)、患者可唤醒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1min(T5)、5min(T6)、10min(T7)的HR、MAP、RPP和心脏指数(CI);检测T1、T2、T4、T6时血浆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糖(Glu)和皮质醇(Cor)的浓度。记录四组患者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并记录T4时拔管质量评分及T6时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与T1时比较,T2~T6时D1组和C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RPP、CI均明显增加(P0.05),T7时D2组,T6、T7时D3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RPP、CI明显减少(P0.05)。与C组和D1组比较,T2~T7时D2组、D3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CI、RPP明显减少(P0.05)。D3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长于D1、D2组和C组(P0.05)。与C组和D1组比较,D2组、D3组拔管质量评分明显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D2组比较,D3组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四组患者拔管后未发生呼吸抑制不良反应。与T1时比较,T2、T4、T6时D1组、C组血浆中E、NE、Glu、Cor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2、T4、T6时D2组、D3组血浆中E、NE、Glu、Cor明显降低(P0.05)。与D1组比较,T4、T6时D2组、D3组血浆中E、NE、Glu、Cor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毕前15min给予0.6μg/kg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全麻手术拔管期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不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D1、D2组术毕前30 min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4、0.8μg/kg,C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患者入室时(T0)、苏醒时(T1)、拔管时(T2)和离开PACU时(T3)的HR和MAP.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PACU时间,以及苏醒和拔管时Ramsay镇静评分和Riker躁动评分,术后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追加芬太尼的例数.结果 D1、D2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D2组患者恢复期追加芬太尼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苏醒时D2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组和D1组(P<0.05),Riker评分明显低于C组和D1组(P<0.05).与T0时比较,T1、T2时C组HR明显增快(P<0.05);T2时D1组HR明显增快(P<0.05);D2组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C组MAP显著升高(P<0.05),且C组和D1组明显高于D2组(P<0.05);D2组MA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8μg/kg可减少术后躁动,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影响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