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亚里斯多德的政体分类标准和政体蜕变思想进行了详细具体的阐述,并在亚里士多德与孟德斯鸠不同政体思想的比较中阐述了两的区别.从而肯定了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观对后世理论的演进与现实发展的重要影响和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论述中,论还指出了亚里士多德政体观中关于政体蜕变因素的缺陷,因而对研究政体静态结构和动态变化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的奠基人.本文全面分析了他关于政体、理想政体、理想城邦的组织原则以及保持城邦稳定的思想,并比较、评析了这些论述的长处与不足.文章最后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上述思想至今依然给人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关于古希腊美学中的整体观念,目前人们一般认为只存在于亚里士多德的美学中,且仅仅视之为亚氏美学思想的一个部分、一个方面。而实际上,整体观念是古希腊美学的最初出发点,并作为一条根本线索贯穿在古希腊美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之中。到了亚里士多德那里,则成为其全部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亚氏之所以能肩负起集古希腊美学之大成的使命,其得力处,或许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李鑫 《科技信息》2009,(36):I0168-I0168,I0170
本文论述了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的内涵,以及中道思想在亚氏的政治哲学中的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中道"之道何以可能,以及在政治正义、优良城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按照罗斯等人的观点,亚里士多德在分析实践智慧的形式时运用了"实践三段论"。为了把握实践行动中的逻各斯,亚里士多德提出目标和手段相宜性的"搜索"算法,在现代逻辑中可以用问题求解程序实现。以BDI模型为代表的智能体行动逻辑分析继承了亚氏关于欲望、理性和行动间关系的思想,是亚氏实践性推理的一种现代阐释。但BDI对信念、目标、意图的形式化中存在副作用和冗余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对意向性行动的理解不够全面。无论是人类还是人工智能体的行动,情境性、交互性和整体性是其推理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庸"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儒家视域下的"中庸"是道,是富有情感色彩的道,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是取其中问的折中方法;儒学中的"中庸"最终指向的是一种"自如境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最终指向的是德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三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在概念、内容、命题的表述以及规则的作用等方面都有区别,传统三段论发展了亚氏三段论的部分理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维护中庸的方式是"节",它将个人私德与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节"建立在维护统治秩序的基础之上,构成了自下而上的纵深式联系。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将"中庸"上升为理性范围内的"中道"并贯穿于道德、政治与美学之中,它在具体要求与规范上表现出与东方中庸相似的特点,结构上则显示出左右制衡的联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始终将中庸作为实现统治的工具和手段,西方世界则将"中庸"作为根本目的和原则。  相似文献   

9.
如果我们用心阅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物理学》,就会发现这两部著作的开篇所论都是作者的认识论基本观点。如此布局,绝非偶然,它说明亚氏的全部哲学和科学研究,都是在认识论的自觉指导下进行的。不仅如此,亚氏还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撰写了认识论专著的哲学家。被后人归入逻辑著作类(《工具论》)的《分析后篇》,其实是“科学  相似文献   

10.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集大成者和先贤。从苏氏到亚氏,互为师徒的他们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科学、逻辑学、神学等方面颇有造诣。就教育理论而言,和谐发展、理性指导欲望、白板说、问答法、学园,都是长久不衰的话题。本文将从比较视角出发,对三者的教育思想进行理论梳理和哲学观探讨,以求达到与教育同仁相互交流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以下简称"亚氏")宇宙结构一般被描述为月上界与月下界,但亚氏宇宙结构还可以被描述为月上界与"两间"(或"空际")。月上界与月下界(土—水—气—火)的分层宇宙结构,以自然目的论为基础;但亚氏在《两间论》(或《空际论》)(以前翻译为《天象论》)中对两间诸象的解释却缺乏目的因,并试图建立起某种天地间的连续性。本文通过亚氏对流星、彗星及银河成因的解释,阐释读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原则及目的。亚氏通过一系列技术性的处理,将流星、彗星与银河归为一类,并让它们扮演向上与星天关联、向下与冷凝类现象关联的双重角色。亚氏人为地将流星成因一分为二:第一类是由于月上界圆周运动,点燃干热嘘气所致,因为更高的彗星与这类流星成因相似,彗星与银河相似,而银河又与月上星天现象相似,银河相当于月亮的对应物,因此这类流星现象的成因就有助于建立起两间上层与星天的连续性;流星的第二类成因是由于湿的嘘气包围干热嘘气,将其压缩点燃,并向下掷出,这类成因则与较低的冷凝现象(特别是冰雹和暴雨)有着相同的冷起主动作用的冷热交换机制(即antiperistasis),这样便有助于建立起两间上层与地上第一层现象间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黄英明 《科技信息》2010,(34):154-154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著名爱情悲剧。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基础,从故事梗概入手,概述了亚氏理论的核心悲剧题材、悲剧情节及悲剧技巧和效用,进而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探索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蕴含着技术哲学思想。本文试从技术哲学这一视角出发来评述亚里士多德的技术思想体系。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即:一、"技术是制作的智慧";二、亚里士多德的技术目的论思想;三、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中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通过批判地继承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正义概念的内涵及其种类,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实现正义的问题。在他看来,正义是人的一种守法且讲究平等的完满德性,其实现需要两个途径:一是个体的德性涵育,即个体应该做公正之事,培养公正、大度、友爱德性,过城邦生活;二是社会的政治建构,即社会应该建构一个体现公共利益的优良政体,实行法治,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理想政体的阶级构成以及治国之道等方面考察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模式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论证了这种差异的方法论基础,从阶级实质而言都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而进行的种种设计,因此都未能解救当时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共和城邦时认为它是最适宜的,因为它最接近理想化的贵族城邦,又很有可能实现,但这样的城邦良性运转须有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出现,因为这个阶级的特殊的道德性能保证共和城邦的稳定繁荣.这种古典时代的政体观念虽然和我们现代的政体有些类似但却是小同大异,其间有着根本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在建构理想政体的过程中,作为神学家的阿奎那以基督教信仰为前提,通过对世俗社会和王权的有限肯定而最终将其置于对上帝的信仰服从之下,从而在信仰与理性两个极端之间建立了微妙的平衡,使得基督教信仰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有机地调和在一起。他肯定世俗社会和王权的本意是维护基督教信仰,但是这种调和却在不经意间充当了世俗社会增强王权的宗教武器,客观上为日后西欧世俗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作了述评,亚里士多德充分揭示了“法治”的含义,指出法治的理由和法治的具体实行,并进一步评价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历史功绩,以及形成这一思想的原因和历史影响,最后指出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研究中《形而上学》Λ卷是最重要的,因为唯有在本卷中,亚氏才兑现了他对不可感实体进行形而上学研究的承诺.亚氏在本卷以回溯的方式达成了他的研究计划,即从可消灭的可感实体回溯到永恒的可感实体,再回溯到永恒的不可感实体.永恒可感的实体是中介性.正是它们才使得不可感实体能够对于地上万物来说同时是超越的和内在的,也正是它们所具备的那些天球运动,才推动了地上可感实体的生成.也正是基于它们的存在,宇宙才成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作了述评,亚里士多德充分揭示了“法治”的含义,指出法治的理由和法治的具体实行,并进一步评价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历史功绩,以及形成这一思想的原因和历史影响,最后指出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