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慎柔养真汤治疗老年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肠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性便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2组各52例。治疗组予慎柔养真汤煎剂口服每日1剂,对照组予麻仁丸6 g口服每日3次,疗程8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浆P物质(SP)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SP及VIP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对照组仅SP明显升高(P<0.05)。2组血浆SP及VI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慎柔养真汤治疗老年性便秘患者临床疗效优于麻仁丸,可能与提高血浆SP及VIP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腹安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安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用腹安汤,对照组用匹维溴胺,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VIP、SP水平。另选20例体检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VIP、SP水平在治疗组用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组用药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安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VIP、SP的分泌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不同中医证型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患者94例,按中医分型标准分为肝郁脾虚组42例,脾胃虚弱组30例,脾胃阴虚组22例,采用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胰高糖素(Glu)的含量。结果:肝郁脾虚组患者血浆VIP、Glu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增高,NPY、S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NPY含量明显高于脾胃阴虚组,SP含量则显著低于脾胃阴虚组;脾胃虚弱组患者血浆VIP、Glu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SP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脾胃阴虚组,NPY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脾胃阴虚组患者血浆SP、Glu较健康对照组增高,NPY则低于健康对照组,而VIP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不同中医证型IBS患者血浆胃肠激素有一定的变化。其中NPY和SP的变化有证型的特异性,而VIP、Glu的变化无明显的证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理气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并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组。治疗组给予疏肝健脾理气方(柴胡、白芍、枳壳、白术、茯苓、山药、木香、佛手、浙贝母、陈皮、炙甘草)治疗,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VIP含量的变化情况,并与正常组做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血浆VIP含量方面,治疗组的VI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疏肝健脾理气方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可调节患者的VIP水平,具有降低血浆VIP含量,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结肠传输功能、血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青岛市黄岛中医院、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STC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对结肠传输功能、SP、VIP 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便秘评分量表(CCS)评分为(13.52±3.93)分、治疗后为(8.15±3.77)分;对照组治疗前为(14.11±4.24)分、治疗后为(9.01±2.93)分,两组治疗后 CCS 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SP、VIP水平[治疗组分别为(46.73±1.50)ng/L、(206.10±12.14)ng/L,对照组分别为(40.92±6.25)ng/L、(214.73±7.62)ng/L]均较同组治疗前[治疗组分别为(26.66±0.88)ng/L、(332.68±17.84)ng/L,对照组分别为(23.32±1.75)ng/L、(306.22±20.01)ng/L]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比较,血浆SP、VI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改善STC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结肠传输功能,并可能通过调节血SP、VIP水平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穿山龙提取物薯蓣皂苷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IBS-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番泻叶灌胃法制作IBS-D大鼠模型,治疗3周后,检测大鼠血清5-HT、血浆SP、血浆VIP含量变化。结果:造模后大鼠血清5-HT、血浆SP、血浆VIP含量显著升高,薯蓣皂苷治疗后,大鼠血清5-HT、血浆SP、血浆VIP含量均下降,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结论:薯蓣皂苷可能通过调整5-HT、SP、VIP等胃肠激素的分泌、释放,进而调整肠道运动、增强肠道黏膜免疫、降低肠道敏感性,从而起到治疗IBS-D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穴配合口服麻子仁丸治疗老年肠燥津亏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肠燥津亏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天枢穴配合口服麻子仁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麻子仁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量表(PAC-QOL)评分、Bristol大便分型量表(BSFS)评分及Knowles-Eccersley-Scott症状(KESS)评分的变化情况,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C-QOL、BSFS、KESS评分及血清SP与VIP含量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AC-QOL、BSFS、KESS评分及血清SP与VI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天枢穴配合口服麻子仁丸是一种治疗老年肠燥津亏型便秘的有效方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SP、VIP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每次1 g,每日3次),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结肠镜变化,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血清细胞因子IL-10、TNF-α及血浆神经递质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 58%(31/38),高于对照组[56. 41%(22/39),χ2=4. 5703,P 0. 05)];治疗组0级、Ⅰ级例数均多于对照组,两组肠镜总体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均升高(P 0. 05);血清IgA、IgG、TNF-α及血浆SP含量降低,血清IL-10及血浆VIP含量升高(P 0. 05);血清IgM含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情感功能评分及总评分均升高,血清IgA、IgG含量降低,血清IL-10及血浆VIP含量升高(P 0. 05);社会功能评分、血清IgM、TNF-α及血浆S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化浊解毒方能够有效缓解UC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镜下病理变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神经递质,进而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竹黄颗粒剂Ⅱ号治疗肝气郁结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竹黄颗粒剂Ⅱ号对肝气郁结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竹黄颗粒Ⅱ号治疗组(简称实验组,34例)和复方青黛胶囊对照组(简称对照组,33例),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主要症状、皮损评估。对15例银屑病患者与13名健康人血浆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进行放射免疫测定。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78.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竹黄颗粒剂Ⅱ号能降低肝气郁结型银屑病患者的SP、VIP的含量(P<0.01)。结论:竹黄颗粒剂Ⅱ号治疗肝气郁结型银屑病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枳术丸治疗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糖尿病患者血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并设健康对照组。治疗组以枳术丸治疗; 对照组以西沙必利治疗,疗程均为1月。观察枳术丸疗效及其对糖尿病患者血清胃动素(MTL),P物质(SP), 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排便自觉症状以及大便的频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组糖尿病便秘患者,在降糖及促进肠动力药物综合治疗后,MTL治疗前后变化不大, 但是均可升高血浆SP的水平,降低血浆VIP的水平。其中治疗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1日收录的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文献,建立文献信息数据库,对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归纳腧穴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264篇临床文献,获得373条组方,涉及腧穴120个、耳穴18个、眼针穴8个、头针刺激区2个。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应用频次最高,选穴部位主要在面部,特定穴以交会穴和五输穴为主;聚类分析得到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太溪-风池、攒竹-四白-太阳、睛明-合谷-承泣-丝竹空3类腧穴配伍;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攒竹→睛明、攒竹→太阳、攒竹→三阴交等12个强关联腧穴组合。针刺、针刺+中药、针刺+西药滴眼液为主要治疗方法,3种方法对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不良事件以针刺后皮下淤血最多。结论针灸治疗干眼常用腧穴为攒竹、睛明、太阳等,常用耳穴为肝、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思路、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探讨近年来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处方选穴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近10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WF)、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ongqing VIP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 Database,VIP)针灸治疗BPH的所有相关文献,筛选出针灸治疗BPH的临床研究,采用Excel提取数据并导入R软件,对临床针灸治疗BPH的选穴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所有步骤均有两名研究员同时进行,交叉核对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共入102篇文献,共计59穴,单穴使用频率前五的依次为关元(66次)、中极(65次)、三阴交(43次)、肾俞(33次)和气海(30次)。聚类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穴位分为4类较好。关联规则(支持度5、支持度80%)显示:2穴关联中气海、关元穴组以25.49%的支持度排第一,水道、中极穴组以19.61%支持度排第二,所有两穴关联的置信度均在80%以上;在3穴关联规则中,三阴交-阴陵泉-关元和三阴交-水道-中极以12.75%的支持度排第一、气海-中极-关元11.76%的支持度排第二;4穴关联规则中,关元-三阴交-水道-中极支持度8.82%排第一;5穴关联规则所有支持度均为5.88%。所有关联规则中提升度前三的是次髎-中髎-下髎(17.0)、关元-曲骨-中极-横骨(12.7)、下髎-中髎(11.3)和次髎-下髎-中髎(11.3)。结论 采用针灸治疗BPH时,以三阴交、关元、肾俞、中极、气海、水道和秩边关联使用为最常用穴,但仍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以辩经络为主、辨证为辅的原则选取穴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主穴取百会、神门、三阴交.配穴取印堂、安眠、中脉、照海、内关、厥阴俞、心俞、脾俞、胃俞、胆俞.采用针刺配合灸法治疗,主穴用艾条悬灸,配穴常规针刺;对照组主穴取百会、神门、三阴交、印堂、安眠、申脉、照海.配穴取厥阴俞、心俞、脾俞、胃俞、胆俞.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从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改变、疗效、疗程三方面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睡眠质量指数(PSQI)改变、疗效、疗程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灸法治疗失眠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时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三伏天灸与日常天灸、“庚”日天灸与“辛”日天灸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方法:将1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三伏组和日常组,以甘遂、白芥子、麻黄、细辛等药物各等分,上加0.3g麝香制成的1cm×1cm大小药膏在肺俞、定喘等穴位进行贴敷治疗。日常组每隔10d贴药1次,3次为1疗程;三伏组分别于初伏、中伏、末伏贴药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血清IgE含量、淋巴细胞转换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变化并对比。另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庚”日和“辛”日贴药组治疗并比较其疗效。结果:①三伏组与日常组治疗后的疗效及血清IgE含量、淋巴细胞转换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②“庚”日天灸组与“辛”日天灸组疗效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天灸疗法主要通过经穴及药物双重作用起效,适宜全年开展此项治疗。  相似文献   

15.
针刺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宇 《针刺研究》2007,32(2):132-135
目的:探讨针灸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64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7d膀胱功能恢复不良患者,随机分成3组:留置尿管组19例、针刺三阴交组23例、针刺八髎穴组22例。重新置管,治疗5d后,拔除尿管,比较3组间尿动力学的改变及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2d,留置尿管组有16例膀胱功能未恢复,占84.21%;三阴交组有18例膀胱功能未恢复,占78.26%;八髎穴组有7例膀胱功能未恢复,占31.82%。八髎穴组膀胱功能恢复评价与留置尿管组、三阴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留置尿管组残余尿(218.0±17.6)mL,膀胱容量(476.1±11.3)mL,平均尿流率(6.5±2.1)mL/s;三阴交组三项分别为(184.1±10.6)mL,(434.9±12.7)mL,(8.6±1.1)mL/s;八髎穴组三项分别为(47.6±13.6)mL,(475.6±14.3)mL,(9.5±0.8)mL/s。三阴交组和八髎穴组残余尿均显著低于留置尿管组(P<0.05),两针刺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阴交组和八髎穴组平均尿流率均显著高于留置尿管组(P<0.05),两针刺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组间膀胱容量比较差异不显著。术后12d尿路感染发生率(24例,37.5%)高于术后7d(5例,7.81%),差异显著。结论:针灸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尿动力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八髎穴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挖掘学龄前脑性瘫痪儿童的针刺治疗取穴规律。方法:基于西安中医脑病医院电子病历,通过结构化病历文本提取针刺治疗处方,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中医临床有效处方及分子机理分析系统V2.0中数据挖掘工具对针刺处方进行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1584个脑瘫患儿针刺治疗处方中含84个腧穴(穴区),使用率最高的3个穴位分别是足运感区、平衡区、三阴交。经聚类分析发现常配合使用的5个穴组:委中、外关;手三里、行间、悬钟、承扶;足运感区、平衡区、三阴交;血海、丰隆;脾俞、运动区、阳陵泉。经复杂网络核心处方分析获取13个核心腧穴,包含足运感区、平衡区、三阴交3个主要核心穴和太冲、运动区、血海、肝俞、脾俞、阳陵泉、四神聪、百会、风池、肾俞10个次要核心穴。结论:学龄前脑瘫儿童的针刺核心处方表里同治、阴阳同调,头、体针并用,体现脑、瘫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阳痿的取穴规律。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及PubMed数据库针灸治疗阳痿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并导入R 4.0.3软件,进行治疗方法、腧穴频次与归经、集合可视化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共纳入有效文献240篇,涉及516个针灸处方、145个腧穴;针灸治疗阳痿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针刺+灸法)、针刺、穴位注射(水针)、电针等;高频应用腧穴分别是关元、肾俞、三阴交、命门、足三里、中极、次髎、气海、太溪、太冲;应用频次较高的经脉分别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等;常用的腧穴组合为上髎、中髎、次髎、下髎和三阴交、肾俞、关元;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90%,支持度≥20%)共得到27个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的组穴为"肾俞,三阴交→关元"(支持度为46.7%),置信度最高的组穴为"三阴交,气海→关元"(置信度为98.0%);腧穴可分为5个有效聚类群。针灸治疗阳痿选穴遵循一定规律,可为现代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依...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回顾近10年发表的针灸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归纳选穴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近1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运用Excel 2016、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穴位频次、归经、分布,并对穴位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文献筛选后,共纳入350篇文献,涉及81个腧穴,腧穴总使用频次为1648次,文献研究共涵盖42种治疗方案,使用频率最多的方案为穴位贴敷,文献报道最多的疾病为“哮病”(217篇),以距离 ≥ 300为界,可将腧穴分为六组,通过复杂网络得出穴位核心处方为肺俞、定喘、大椎、天突、膻中、肾俞、脾俞。结论 针灸治疗肺系疾病选穴以选取临近部位的腧穴与具有调节肺系功能的腧穴为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治疗中,可选择肺俞、定喘、大椎、天突、膻中、肾俞、脾俞等腧穴,并根据分期特点进行临证加减。本研究结果可为针灸治疗肺系疾病与COVID-19选穴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为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庆霞  王少松  谢有良 《中医杂志》2011,22(21):1849-185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功能性便秘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72例,埋线组给予天枢、大肠俞、肾俞等穴位进行埋线治疗,2周埋线1次,共治疗8周;针刺组给予常规穴位针刺,每天1次,连续5天,休息2天,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评分。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94.44%,针刺组总有效率80.5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埋线组各项评分均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且较传统针刺方法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