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6)
在12、15、18、21、24、27℃水温下观察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5龄)的胚胎发育速度,计算其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224℃下牙鲆可以正常孵化,其中15℃下孵化率为86.2%,24℃下孵化率低于50%;在27℃下胚胎发育到原肠晚期全部死亡;在1224℃下牙鲆可以正常孵化,其中15℃下孵化率为86.2%,24℃下孵化率低于50%;在27℃下胚胎发育到原肠晚期全部死亡;在1224℃下,随水温的升高,牙鲆心跳期、克氏囊期、尾芽期和原肠期的发育速度加快,孵化时间缩短;牙鲆最适孵化温度为15℃,孵化上限温度为24℃;牙鲆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7.41℃,有效积温为534.32℃.h。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5)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口虾蛄从产卵到初孵假溞状幼体,需要经历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无节幼体期、膜内溞状幼体期6个主要时期;水温为(21±1)℃、盐度为29时,口虾蛄胚胎发育历时18 d;水温、洞穴、光周期、饵料等因素均能影响亲虾蛄抱卵和幼体孵化。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6)
对泰国斗鱼Betta splendens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法,取泰国斗鱼的肾和鳃分别制备雌、雄染色体滴片,分析其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泰国斗鱼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其中有2条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8条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其余32条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染色体组型公式为2sm+8st+32t,臂数NF=44,雌、雄染色体组型无差异,也未发现异型的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1)
为掌握舌鰕虎鱼Glossogobius giuris的人工繁殖技术及其胚胎发育特点,进行了舌鰕虎鱼人工繁殖试验和胚胎发育观察,研究了舌鰕虎鱼亲鱼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产卵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并描述了胚胎各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性腺成熟的舌鰕虎鱼亲鱼经两次激素注射催熟催产,催产率为60%80%,受精率为73.4%80%,受精率为73.4%81.2%,孵化率为63.8%81.2%,孵化率为63.8%77.2%;舌鰕虎鱼受精卵为纺锤形,呈黏性且半透明;胚胎发育分为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以及26个发育时期;在2577.2%;舌鰕虎鱼受精卵为纺锤形,呈黏性且半透明;胚胎发育分为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以及26个发育时期;在2527℃条件下需要108 h完成孵化过程,初孵仔鱼体长为2.527℃条件下需要108 h完成孵化过程,初孵仔鱼体长为2.53.5 mm,全长为2.73.5 mm,全长为2.73.8 mm,肌节为263.8 mm,肌节为2628对,心跳为5028对,心跳为5055次/min。本研究结果可为舌鰕虎鱼资源的保护和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5)
采用Pixera Penguin 600CL数码照像机对大银鱼ProtosaIartx hyalocranius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及仔鱼的开口饵料、仔鱼养殖过程中的摄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银鱼受精卵在4~9℃下孵化全程约需852 h,胚胎发育经历了9个生理阶段共30个发育期;出膜后仔鱼平均体长为4.76 mm,全长为4.86mm;出膜后约20 d卵黄完全吸收;平游期鱼苗平均体长为5.85 mm,全长为6.09 mm。在显微镜下对不投饵养殖条件下的仔鱼进行观察,发现仔鱼早期(10~20 d)以浮游植物为开口饵料,20~40 d时可主动摄取轮虫,仔鱼对轮虫壳及休眠卵无法消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6)
为了解达氏鳇Huso dauricus养殖群体的胚胎发育过程,采用人工半干法受精获取受精卵,研究了在水温为(16.0±0.2)℃条件下达氏鳇养殖群体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达氏鳇成熟卵呈圆球形,为黄褐色或灰褐色,不透明,平均卵径为3.19 mm,属沉性黏性卵;达氏鳇受精卵历时136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148~2592℃·h;达氏鳇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为特殊的辐射状卵裂;原肠中期时动物极细胞覆盖胚胎2/3,心跳期心脏呈"c"型,尾末端到达间脑或中脑时大量仔鱼出膜;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达氏鳇胚胎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形成、心跳和出膜期8个发育阶段,共36个时期。研究表明,达氏鳇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积温略高于鲟科其他鱼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1)
为比较全雌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与自交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胚胎发育及仔幼鱼生长速度,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获得全雌翘嘴鳜和自交翘嘴鳜后代的受精卵,在水温为26~28℃条件下孵化,对全雌翘嘴鳜和自交翘嘴鳜后代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与比较,并详细记录了受精卵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连续发育阶段特征,结合胚胎发育特征进一步比较了二者在仔幼鱼阶段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水温、孵化方式等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全雌翘嘴鳜、自交翘嘴鳜的受精卵从受精到孵化出膜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39 h 12 min和38 h 44 min,各时期的胚胎发育特征基本一致;在仔幼鱼生长阶段,21日龄后全雌翘嘴鳜与自交翘嘴鳜的生长呈显著性差异(P<0.05);仔幼鱼全长-体质量生长结果显示,全雌翘嘴鳜的生长方程为W_(全雌鳜)=0.016L(2.971)(R(2.971)(R2=0.991),说明在仔幼鱼阶段全雌翘嘴鳜略呈匀速生长,自交翘嘴鳜的生长方程为W_(自交鳜)=0.020L2=0.991),说明在仔幼鱼阶段全雌翘嘴鳜略呈匀速生长,自交翘嘴鳜的生长方程为W_(自交鳜)=0.020L(3.008)(R(3.008)(R2=0.991),说明在该阶段自交翘嘴鳜体质量生长快于全长生长。研究表明,全雌翘嘴鳜与自交翘嘴鳜的胚胎发育时间及其特征基本一致,但全雌翘嘴鳜仔幼鱼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自交翘嘴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为了解欧洲舌齿鲈Dicentrarchus labrax胚胎及仔鱼发育特点,采用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在人工孵化条件下观察了欧洲舌齿鲈胚胎发育及仔鱼的形态变化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欧洲舌齿鲈受精卵呈圆形,浮性,卵径为(1.287±0.025)mm;在(13.0±0.5)℃水温条件下,胚胎发育分别历经了受精卵(0 h)、2细胞期(1.5 h)、4细胞期(2.0 h)、8胚叶期(2.5 h)、多细胞期(4.0 h)、桑椹胚期(4.5 h)、囊胚期(9.0 h)、原肠胚期(22 h)、胚胎轴出现期(37 h)、肌节及视囊出现期(48 h)、脑泡形成期(56 h)、心脏形成期(62 h)、尾芽期(68 h)、心脏跳动期(70 h)和孵出期(71 h)等阶段,历时72 h完成孵化过程;初孵仔鱼全长为(3.98±0.02)mm,在(13.0±0.5)℃水温下,0~9 d处于早期仔鱼阶段,孵化0~5 d的仔鱼游泳能力差,心脏、肠道、鳍等各器官继续发育,卵黄囊占身体较大比例;孵化5 d后的仔鱼,眼囊内晶体颜色变黑,体表黑色素聚集,卵黄囊明显变小;孵化后7 d的仔鱼,口裂和胸鳍鳍条形成,少数仔鱼开始平游,但无法摄食,仍靠卵黄囊提供营养;9 d后进入后期仔鱼阶段,孵化9 d的仔鱼几乎全部进入平游状态,肠道内可见食物,卵黄囊未完全消失,属混合营养期;孵化11 d的仔鱼卵黄囊彻底消失,营外源性营养;孵化13~17 d的仔鱼游泳能力增强,肠道充满食物,进入快速生长期;孵化17~19 d的仔鱼个体开始出现明显的大小差异;孵化19 d后鱼体变黑,各鳍基本形成,继续发育将进入稚鱼期;欧洲舌齿鲈仔鱼的混合营养期短,具有异速生长特性。本研究初步阐述了欧洲舌齿鲈的早期生活史特征,为欧洲舌齿鲈在中国的人工苗种繁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3)
为了解欧洲舌齿鲈Dicentrarchus labrax胚胎及仔鱼发育特点,采用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在人工孵化条件下观察了欧洲舌齿鲈胚胎发育及仔鱼的形态变化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欧洲舌齿鲈受精卵呈圆形,浮性,卵径为(1.287±0.025)mm;在(13.0±0.5)℃水温条件下,胚胎发育分别历经了受精卵(0 h)、2细胞期(1.5 h)、4细胞期(2.0 h)、8胚叶期(2.5 h)、多细胞期(4.0 h)、桑椹胚期(4.5 h)、囊胚期(9.0 h)、原肠胚期(22 h)、胚胎轴出现期(37 h)、肌节及视囊出现期(48 h)、脑泡形成期(56 h)、心脏形成期(62 h)、尾芽期(68 h)、心脏跳动期(70 h)和孵出期(71 h)等阶段,历时72 h完成孵化过程;初孵仔鱼全长为(3.98±0.02)mm,在(13.0±0.5)℃水温下,0~9 d处于早期仔鱼阶段,孵化0~5 d的仔鱼游泳能力差,心脏、肠道、鳍等各器官继续发育,卵黄囊占身体较大比例;孵化5 d后的仔鱼,眼囊内晶体颜色变黑,体表黑色素聚集,卵黄囊明显变小;孵化后7 d的仔鱼,口裂和胸鳍鳍条形成,少数仔鱼开始平游,但无法摄食,仍靠卵黄囊提供营养;9 d后进入后期仔鱼阶段,孵化9 d的仔鱼几乎全部进入平游状态,肠道内可见食物,卵黄囊未完全消失,属混合营养期;孵化11 d的仔鱼卵黄囊彻底消失,营外源性营养;孵化13~17 d的仔鱼游泳能力增强,肠道充满食物,进入快速生长期;孵化17~19 d的仔鱼个体开始出现明显的大小差异;孵化19 d后鱼体变黑,各鳍基本形成,继续发育将进入稚鱼期;欧洲舌齿鲈仔鱼的混合营养期短,具有异速生长特性。本研究初步阐述了欧洲舌齿鲈的早期生活史特征,为欧洲舌齿鲈在中国的人工苗种繁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4):239-242
研究了短角异剑水蚤Apocyclops royi的胚胎和胚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短角异剑水蚤在盐度为34±1,温度为(24±1)℃的情况下,胚胎发育的时间为4045 h,无节幼体发育时间为3.545 h,无节幼体发育时间为3.54 d,桡足幼体的发育时间为54 d,桡足幼体的发育时间为56 d,从受精卵到发育为成体累计需要116 d,从受精卵到发育为成体累计需要1112 d。短角异剑水蚤雌体在交配后可连续挂卵,并孵化出多胎幼体而无需再次受精。无节幼体孵出312 d。短角异剑水蚤雌体在交配后可连续挂卵,并孵化出多胎幼体而无需再次受精。无节幼体孵出34 h内即可摄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