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主体功能准确识别与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构建,对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国土空间规划传导机制展开研究,梳理了主体功能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围绕主体功能战略区识别与主体功能区优化进行分析,提出传导架构并进一步细分为引导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传导实现方法,包括对主体功能区定位进行精细化分类、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围绕“三区三线”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健全相关战略配套政策体系以及落实完善的考核制度等.  相似文献   

2.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主体功能区细化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永庆  张婷  曾鹏 《城市规划》2021,45(4):9-15,23
尽管主体功能区规划被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中,但由于主体功能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尚未理顺,导致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细化主体功能区的方向仍不清晰.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性制度,主体功能区应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多规合一的逻辑起点.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通过分析现行主体功能区的制度设计不足和未来发展导向,提出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核心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框架,并探索一种基于人地关系而形成的主体功能细分方式,以此为基础,提出形成差异化的空间指引、精细化的要素配置、精益化的政策导向方法,以期为完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4.
"双评价"是保证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的有效抓手,如何客观、科学地开展评价工作,并有效支撑国土空间规划,是本轮规划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结合宁夏、三亚等地的"双评价"实践,探讨"双评价"的理论基础、内涵及实践中的技术难点,为"双评价"工作的优化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淑琳 《规划师》2013,29(8):92-97
研究探讨了荆州市国土空间划分的基本思路和主导因素,设定"县域"为分析评价单元,通过定性分析判定一部分区域的国土功能区的类型划分,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判法最终形成国土功能区划方案,并对不同功能分区发展的政策导向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对于荆州市这样自然环境条件区域分异明显、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市域内交通指向主导经济布局的地区,在划分国土功能区时,应综合考虑应用市域单元、乡镇单元两种尺度,避免"一刀切"。  相似文献   

6.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国土空间规划必须兼顾资源的保护、开发与配置,注重基础性、约束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的平衡,在协调保护和发展之间保持刚性与弹性的平衡。"三条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的统一划定和管控是国家自然资源部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抓手,开展覆盖全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即"双评价")则是"三条控制线"划定的技术基础。文章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从学术和实践层面分析现行"双评价"在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语境下面临的约束作用不强、指标体系不科学等问题。学术界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业已达成新的共识-在新语境下实现从总量调控向空间约束指引转变,更加注重引导形成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协调发展。因此,文章进一步聚焦地域特色的"双评价"概念内涵、指标体系、划定方法和传导机制等关键问题,将深化基础研究、固化技术流程、优化技术方法等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7.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体系构建及广东省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文章首先梳理"双评价"方面的学术争论及规划领域"双评价"的发展历程;其次明晰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技术方法,提出构建"一个目标、两个评价、三类功能、四个维度、五个重点"的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体系;最后以广东省为例介绍实践经验,以期为正确认识"双评价"和科学开展"双评价"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改革过程中很多关键性的节点,当时看得并不清楚,往往是多年后回过头去,才会发现当时面临的是转变历史进程的大抉择。国土空间规划是否能成为中国改革史上又一个现象级的历史抉择,取决于我们怎样理解国土空间规划的任务以及设计怎样的规划架构去实现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9.
自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以来,各级政府相继启动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科学有序地统筹布局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双评价"工作的不断推进,其面临的问题也逐步浮现。为更好地支撑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必要对现有的"双评价"工作进行重新审视与再认识。文章从国家层面对国土空间"双评价"工作要求入手,通过梳理和总结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优化和政策配套角度探讨"双评价"工作优化路径,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保护农业生产格局、细化农业空间、落实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当前,“双评价”指南主要应用于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其适宜性评价侧重于自然地理特征,未考虑地方农业生产结构、现状条件等因素,造成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适宜区高度重叠,农业生产适宜区面积过大、精度不足,对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缺乏指导意义。本文将“优势农业空间”概念引入镇级国土空间规划适宜性评价,在镇域尺度上明确其定义、内容和特征,创新提出镇级“优势农业空间”的评价方法体系,并以成都市白头镇、隆兴镇国土空间规划为例,探索“优势农业空间”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方法及成效,以期为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李娜 《城乡规划》2021,(1):82-89
乡村空间处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终端,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本文从空间治理理论的视角,分析乡村空间的治理转型,同时结合乡村空间的"三重模型",构建物质空间规划与社会治理"互嵌"的乡村空间治理模式;提出蓝图导向式的物质空间治理、干预式的空间生产过程治理、反馈式的社会再生产治理三层实践机制;此外,在县域和...  相似文献   

12.
高超岩 《江西建材》2023,(12):191-192
合理的国土资源分析与评估,可在后续的建设活动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文中结合霞浦县下浒镇实际国土空间规划情况,阐述了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主体功能区是实施我国国土空间开 发保护制度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运用国土 空间的“区域”和“要素”特征认知,对我国 主体功能区的理念认知和规划实践发展进 行梳理,认为主体功能区无论是思想理念、 划分对象还是实施手段都紧密围绕“区域” 型国土空间的定位来展开。以“区域—要素” 统筹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规划实施过程存 在“区域—区域”衔接不足、“区域—要素” 传导不畅等问题。未来其制度的完善重点应 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现有区划、 加强绩效考核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双评价”是识别国土空间特征、预判发展方向和统筹谋划资源利用的科学手段,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鉴于上海市崇明区西沙生态区位的重要性,引入“双评价”模型来辅助西沙城镇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剖析城镇圈国土空间“双评价”的内涵和核心要点,从基础数据库构建、技术方法选择和评估框架搭建3个方面,提出城镇圈“双评价”模型的优化策略。通过分析西沙城镇圈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从生态、农业、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4个角度搭建城镇圈特色“双评价”模型,对其进行推演和场景应用,以期为西沙城镇圈“三镇一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农业空间规划的基本任务,剖析了我国现有各类农业空间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继而提出优化农业空间规划框架的策略。(1)依据“功能分区—用途单元—地块图斑”细分农业空间,理顺管控对象。(2)依据各级政府事权,市域规划应突出“结构管控、奠定格局”,县域规划应强调“用途管控、协调布局”,镇域规划应强调“要素管控、面向实施”,实现管控内容分级统筹。(3)依据农业各类空间的共性和差异性需求,分类传导由“规模、边界、地类、规则”组成的基础要素,分项叠加由“数量、质量、效率”组成的特色指标,形成刚弹结合的措施,实现管控手段的多维拓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市域—县域—镇域”的农业空间规划框架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6.
17.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科学国土空间开发,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自2012年福建省印发《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来,福建省充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主体功能区理论引领全省战略规划布局,有效促进了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但同时在制度建设、实施路径、发挥引领和支点作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为此,本文以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为基础,详细总结了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的基本情况,归纳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以问题导向给出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优化路径,以期推动福建省形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空间发展模式,也为其他地区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细化落实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征程中,以实现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新一轮机构整合与空间规划体系重构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规划体制改革的发展态势的基础上,重点对北京市"后总规时代"已经开展的分区规划(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特点进行总结,并以中心城区外平原地区土地供需矛盾最为集中的大兴区为例,结合本次分区规划在编制与实施中存在的难点,从"供给侧"提出空间治理的重点改革对策,力图为全国其他特大城市提供在紧缩式发展背景下可以借鉴的"北京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出发,以广安区大龙镇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分析方法探索村庄规划的"双评价"应用.文中选取自然地理要素类的高程、坡度、河流和植被覆盖度,以及属社会经济要素类的交通条件、用地类型和人口密度,共七项单因子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值,再利用GIS加权叠加法对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安区大...  相似文献   

20.
李如海 《城市规划》2021,45(2):58-64,72
中央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背景下,面对多年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积弊、地方政府及其部门间不合理的竞争与利益博弈等因素造成的规划乱序,亟需在“规划一衔接一体系”的分析框架下,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逻辑厘定,解构国土空间规划及其相关概念范畴,厘清国土空间规划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关系,从而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