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城市空间环境的环境特征影响空间环境的防卫安全性能,继而影响环境参与者的被害恐惧感.被害恐惧感是一种害怕自己成为犯罪侵害对象的心理感知.空间环境的可见性、领域性和意象性等特性是影响被害恐惧感的环境特性.文章以"CPTED"和城市"易犯罪空间"理论为支撑,对长春市代表性封闭式住区进行调研,运用SPSS软件数理分析工具对调研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梳理住区环境中影响被害恐惧感的防卫安全问题,以及环境特性如何影响环境参与者的被害恐惧感,同时对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改善封闭式住区环境特性的设计策略,减弱环境参与者的被害恐惧感.  相似文献   

2.
由彼得·艾森曼设计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馆是柏林城市建筑中颇具争议的作品,本文通过对该建筑设计、建造过程的阐释,社会争论焦点与建筑师解决办法的剖析及个人体验,讲述了一个曲折的建筑故事。  相似文献   

3.
生活性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引发环境参与者"被害恐惧感"的空间环境要素的载体.彩织街是长春市一条典型的生活性街道,存在易引发"被害恐惧感"的消极病态的空间环境因素.利用SPSS数理分析工具对调研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被害恐惧感"的空间环境影响因素模型,从诸多环境影响因素中梳理出主导影响因素,确定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活动组织、领域性、监视性和接近控制.借鉴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中的自然监视、活动支持、领域强化、意象维护、接近控制等策略,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在改善街道环境品质的同时,减弱环境参与者的"被害恐惧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4):25-28
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袁、王被害事件会有不同的认识。如对袁、王持反对态度的人,对杀袁、王一事立场鲜明,蓄谋已久,且毫无悔意;对袁、王持同情的人,既有对"左"倾滥杀无辜的批评,也有对袁、王的深深同情;对袁、王持中立态度的人,认为湘赣边界特委要负主要责任。国民党及反动地主豪绅的反应则是弹冠相庆,大做文章,借机挑拨井冈山的军民关系。毛泽东认为袁、王对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杀错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6)
当前社会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体现在故意伤害、盗窃和网络犯罪方面,这一现象使得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降低。与此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频频突破道德底线,触犯法律?如何减少大学生犯罪?社会各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以便找出减少犯罪的好的办法。本文从经济学中的良币驱逐劣币理论去探讨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当社会充斥着良币,劣币将无处藏身,犯罪率将降低。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
药品安全犯罪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将其分为一般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一般社会原因主要是指经济因素、法治现状和社会文化等,个体原因包括被害人和犯罪人两类个体的生理弱势、心理因素和无知状态等。针对药品安全犯罪的原因提出三大方面的预防对策:改善药品安全犯罪预防的法治现状;健全药品安全犯罪预防的社会机能;拟建药品安全犯罪被害预防系统。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7)
随着我国彩票业的发展,彩票销售站点和彩民数量不断增多。而以彩票为犯罪对象的盗窃犯罪案件屡有发生。无论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对盗窃彩票犯罪存在不同认识。分歧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彩票的法律性质如何;其二,如何计算彩票盗窃金额;其三,盗窃彩票金额的既遂、未遂问题。正确认识彩票的法律性质,根据盗窃彩票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是正确适用法律、准确计算盗窃犯罪金额,进而精准打击盗窃彩票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3)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现象逐渐增多,不仅影响了社会稳定,还影响了高校声誉,为了消除大学生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高校要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普及,同时加强校园管理制度,对大学生犯罪起到有效监督和预防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犯罪现状以及大学生犯罪心理特点,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应对大学生犯罪的方法,从建立应对大学生犯罪防御机制、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加强对学生心理引导作用几方面进行预防,有效减少大学生犯罪机会,为学生构建健康安全的校园。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5)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杀人犯罪的报道层出不穷,每一次都引起了轰动全国的关注。通过研究大学生杀人犯罪的特点和原因,有助于我们有效地预防大学生杀人犯罪,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安全性是人们对环境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安全的建筑外环境是人们进行休闲娱乐、邻里交往的基本前提,病态的物质环境会增加人们的被害恐惧感。文章以CPTED理论为基础,以长春市街区式居住建筑外环境为调研对象,试图通过对居住建筑外环境的设计与改善,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从心理层面上减弱居民的被害恐惧感,为居民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行为环境。  相似文献   

11.
“Self-help” precautionary measures taken at the individual or household level are widely used by citizens to confront the problems of crime and fear. In this article, we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cautionary behavior as it varies naturally within a general population sample. Using data from a two-wave panel study of victims and nonvictims in Kentucky, and controlling for the effects of nine other “vulnerability factors” in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es,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Precaution in the first year did not prevent victimization in the second year. Compared to nonvictims, victim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victimized in the second year and were also more fearful Compared to other victims, victims who practiced high precaution after the first incident were no less likely to be revictimized and were no less fearful. From these findings, the policy of promoting precaution independently of other crime-prevention tactics would appear to be an insufficient strategy for both general and victim populations. Implications of findings for urban policies on crime prevention are discussed Co-production policies through which governments share responsibility for crime prevention with citizens (e.g., block watches) are distinguished from policies that transfer the responsibility to individual citizens (e.g., “target hardening”).  相似文献   

12.
对于人居环境设计来说,防卫安全主要体现在通过物质环境设计来预防犯罪,强调借助于物质空间环境的改善,增加潜在犯罪者实施犯罪的难度,增大发现和阻止犯罪的可能性,减小潜在犯罪者实施犯罪的机会,进而加大潜在犯罪受害者的安全保障。文章以CPTED理论作为基础,探讨了建筑外环境与犯罪的关系,并以长春市高科技广场为例,分析了该广场在防卫安全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危害及高校学生工作之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从各个方面越来越深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这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作用日渐显现,不少大学生因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荒废学业,给学校、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身心健康.面对知识经济和网络的迅猛来势,如何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对待网络,并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攻坚任务.  相似文献   

14.
莫天伟 《新建筑》2000,(1):18-19
在建筑学科的意义层面和技术层面之间,有必要建立一个形态操作的层面。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建筑基本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对一些亲的提法宜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5.
刘伟鹏 《城市建筑》2014,(32):191-191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校人数不断增多,学生公寓成为高校内人员最密集的场所,自然就成为了消防监督检查的重点。鉴于此,本文对社会管理下的高校学生公寓消防安全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同行业者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郑尹  李晶源 《山西建筑》2009,35(11):8-9
分析了大学生的行为特点,探讨了大学生公寓室内环境现状对学生行为模式的影响,指出学生公寓设计应以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学生公寓设计之初应对大学生行为模式予以调查研究,从而使大学生公寓设计更合理。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了高校培养的人才素质的高低。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师德的状况,提出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应该利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激发教师遵守教师道德的内在动力;建立师德教育机制,增强教师履行教师道德的自觉性;完善师德建设的管理机制,提高师德在教书育人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围绕着大学生创新科研的导向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科研活动导向政策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大学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结合作者参加大学生科研和指导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实践体会,提出应以培养创新科研方法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创新科研活动的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大学教育的专业性决定了大学教师具有高学历、专业对口等较高的入职门槛;大学教学具有更为鲜明的个性化;科研是彰显大学教师职业特性的标志性要素;大学教师的育人职责体现在"导"而不是"管";服务社会成为大学教师履行大学使命的新方向;大学教师对学科的归属感强于大学本身;大学教师的工作需要宁静与自由等方面,阐述了大学教师的职业特性。  相似文献   

20.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current issues in planning systems i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are now being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effective crime prevention, given the importance that both politicians and the public worldwide attach to crime reduction. Recent British initiatives have opened up some of the debates surrounding this matter, and this paper examines key operational elements of these. In particular, the Crime and Disorder Act 1998, has placed a new duty upon British local planning authorities to exercise their functions with due regard both to the effect on, and the need to do all they can to prevent, crime and disorder. The government has subsequently reinforced this initiative by indicating in the Urban Policy White Paper (2000) its intention that crime prevention should become a key objective in planning. This article therefore takes as given the intention that the planning system in Britain should engage more effectively with these matters than it has done to date, noting in passing that there is extensive academic debate particularly around the concept of fear of crime, and begins to address some of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British planning system of actually doing th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