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任 平在《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撰文指出,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了五大成就,已经进入了大创新、大发展的前沿。21世纪,必将是理论创新的轴心时代:将从个别观点、个别结论的创新转换到整体理论、方法创新和基础理论的创新;从单一学科、单一视野的创新转换到综合创新、交叉创新和新学科群的崛起;从无序竞争转换到规范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应当强化“国家意识”、建立“国家目标”、设立“国家工程”。创新发展,走向世界:这就是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基本走向。创新发展 走向世界──关于21世纪…  相似文献   

2.
走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等教育走向21世纪,除继续协调市场经济法则与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的矛盾外,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主要有,高科技与低素质的矛盾;信息高速公路进入高等学校与传统教学过程的矛盾;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政府投入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中国史学的理论知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的中国史学复兴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目标 :首先是实现历史观的创新 ,研究人类社会整体的全面的历史 ,从经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等各个领域全面认识历史 ;其次是在新的历史观指导下实现史学理论知识来源的开放式 ,研究者队伍不断扩大 ,专史研究的综合性和史学功能的多样性等史学理论知识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进入 2 1世纪 ,学报进入了第二个一百年的发展时期。展望 2 1世纪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的发展前景 ,其成果必将超过上一百年。面对充满各种矛盾、机遇和挑战的 2 1世纪 ,如何做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工作 ,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本文仅围绕如何坚持办刊宗旨、编辑主体现代化和编辑手段现代化三个方面问题进行思考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面向21世纪中国的发展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根据邓小平提出的 “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 的奋斗目标, 确定了中国面向21 世纪的发展战略。实现这一跨世纪的伟大目标, 必须冷静分析我们所面临的发展态势, 坚持明确的发展思路。本文从我国的社会整合能力、已有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及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追赶 “中等发达国家”之优长; 又从我国发展的起点、社会劳动生产率、资源禀赋、支撑经济发展的实力、国民整体素质诸方面与国际的比较中剖析了中国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之不足, 说明了中国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比较文学的特点 ,在于面对中国的现实 ,解决今日中国文学与中国人生存现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从中国的文学事实出发来研究比较文学 ,是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做学问的底线 ;对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规律探讨 ,丝毫没有否定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都可能对比较文学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生"等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中国高等师范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高师教育的现状表现为“非师范化’或“淡化师范教育”的倾向。与此同时,21世纪申国高师教育的必然走向表现出非师范专业渗入高师院校,新老综合大学重现师范教育,对所培养教师的规格要求越来越高等基本特征。基于此,中国高师教育的改革应着重建立“开放型”大师范办学格局,探求新世纪高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适应新的办学体制、人才培养的科学的教学改革方案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分析我院图书馆的现状,并针对我院五年内扩招为万人规模,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世纪的高校信息服务,提出了树立创新意识,搞好知识管理;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扩大用户群体,深化服务内容;注重人才培养,做到合理使用等观点。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使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发挥最大效益,核心是知识共享和人尽其才;在服务的质量、领域、内容和用户群体方面,提出了多数据库、网络、咨询、调研、代理检索和成果转化等服务形式及扩大用户群体的服务思想;讨论了人才的第一要素功能及培养人才,优化团体知识结构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经历了"五四"、新中国、新时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在80年代之后借助改革开放真正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改革,从而准确为中国批评在世界批评格局、民族批评发展传统和现代社会中定位,明确中国批评发展思路,认清现代批评发展趋向:一方面朝"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形势下,以"双百"为指针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21世纪高师地理教育教学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我国高师地理教育的实际 ,从高师地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地理教育课程的设置几方面 ,探讨了 2 1世纪高师地理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包括经济转型、政治转型和文化转型,三者相互作用、依次推进、螺旋上升。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最新一轮的社会转型,它意味着经济上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政治上由人治社会转向法治社会,文化上由封闭状态转向开放状态。社会转型期存在诸多道德问题,"道德滑坡"和"道德爬坡"都是道德转型和重建的必然表现。瞻望未来,我国伦理道德的发展趋向将显示出三个特征:发展模式将是民族开放型的,发展速度将是渐进型的,发展途径将是综合创新型的。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图书馆人力资源呈现出受传统的人事管理制约,内外不利环境影响,人力资源大量流失等现状,笔者旨在分析阻碍图书馆人力资源发展的各种因素,提出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必要性及合理使用人才,引入全员激励创新机制,重视非智力因素的调动等对策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概括地论述19世纪、20世纪世界历史与文明走向的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作者指出,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以及社会文明的伟大飞跃,将成为21世纪世界历史、人类文化与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指出21世纪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原则有社会保障水平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管理体制和政策相统一的原则;政事分开和执行监督分设的原则;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原则。其发展趋势是社会保障地位将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将多元化;社会保障制度将法制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将统一化;社会保障结构将多元化;社会保障覆盖面将全面化。其发展的重点是养老保险,难点是失业保险。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不朽的旗帜.中国共产党面对21世纪的创新使命,内容包括理论创新、治国方略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党自身建设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论21世纪大陆新武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大陆新武侠"简称"大陆新武侠",这-概念于2004年正式提出.大陆新武侠具有鲜明的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特点:一是大陆新武侠的"江湖"表现了后现代语境下的现代追求;二是女性武侠小说作为一个突出的现象改变了武侠小说性别政治的固有格局;三是强调学养与智慧的武侠智性写作,丰富和提升了武侠小说的类型界域与文体品位;四是大陆新武侠的广域叙事,从知识立场上拓展了武侠小说的文体类型.上述特点,共同形成了短短几年来大陆新武侠创作的繁荣,表现着大陆新武侠巨大的类型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中国法治瞻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回顾了 2 0世纪中国法治经历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重要进展 ,从宪政、立法、司法、环保、科技、全球化等八个方面指出了 2 1世纪中国法治面临的主要任务 ,展望了未来中国法治发展的基本趋向 ,提出了回应挑战的主要法律对策。作者认为 ,经过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 ,中国将在 2 1世纪实现法治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