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分布情况.方法 采集沈阳市内各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按监测方案要求进行检测.结果 共采集腹泻标本66份.腹泻病原菌检出率为19.7%.其中副溶血弧菌占53.9%.结论 2010年沈阳地区引起腹泻病原菌以副溶血弧菌为主.建议将副溶血弧菌检测作为肠道门诊急性感染性腹泻细菌学...  相似文献   

2.
徐明玉  韩焱  万强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7(5):262-262,261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2011年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种类和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粪便培养方法,对分离菌做血清学分型,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对分离菌做生化鉴定。结果监测80例腹泻患者样本,检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12株,阳性率15%,其中志贺氏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副溶血弧菌。结论志贺氏菌是2011年大连地区感染性腹泻的首要病原菌,副溶血弧菌次之,应依据此监测结果做好2012年大连地区腹泻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监测5~10月份舟山海岛腹泻病患者的大便,以了解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特点,以及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病原菌分离鉴定参照文献方法结合API试剂条进行系统鉴定,药敏试验用K—B法。结果:从384例腹泻病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4属66株病原菌,检出率为17.18%。其中检出副溶血弧菌29株,沙门菌2株,志贺菌10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5株(EPEC15株,ETEC10株)。25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10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为80%。结论:副溶血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舟山海岛5~10月份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出现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4.
沈阳地区2005年腹泻患者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分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掌握沈阳地区副溶血弧菌的血清分布特征。方法:采集沈阳地区各大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93份,进行副溶血弧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并对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分群。结果:193份标本共检出副溶血弧菌43株,分离率22.28%,其血清分群结果是0:3血清群占60.47%(26/43),O:1血清群占23.26%(10/43),O:4血清群占13.95%(6/43),O:5血清群占2.33%(1/43)。结论:2005年沈阳地区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腹泻占细菌性腹泻的首位,且以O:3血清群为主。  相似文献   

5.
1995~2001年广西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我区感染性腹泻的流行规律,以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收集1995-2001年感染性腹泻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感染性腹泻年均发病率34.00/10万,病死率0.44‰。在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中可检出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摩根氏菌、气单胞菌、拟态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菌,暴发病例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部分病原菌对氟呱酸等抗生素敏感。结论:应更全面地了解我区感染性腹泻的流行规律,进一步加强该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莱州市腹泻症候群的细菌性病原谱构成情况。[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选择我市部分城区医院、镇(街道)医院以及村卫生室为腹泻症候群监测点,对送检标本按照"腹泻病原细菌检测标准程序"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共监测110例腹泻病人标本,分离阳性菌株24株。其中致泻性大肠杆菌8株、志贺氏菌6株、副溶血弧菌4株、沙门氏菌2株、嗜水气单胞菌、阪崎肠杆菌、类志贺氏菌、类志贺氏邻单胞菌各1株。[结论]莱州市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感染谱种类较多,但以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和副溶血弧菌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莱州市腹泻症候群的细菌性病原谱构成情况。[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选择我市部分城区医院、镇(街道)医院以及村卫生室为腹泻症候群监测点,对送检标本按照"腹泻病原细菌检测标准程序"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共监测110例腹泻病人标本,分离阳性菌株24株。其中致泻性大肠杆菌8株、志贺菌6株、副溶血弧菌4株、沙门菌2株、嗜水气单胞菌、阪崎肠杆菌、类志贺氏菌、类志贺氏邻单胞菌各1株。[结论]莱州市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感染谱种类较多,但以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和副溶血弧菌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莱州市腹泻症候群的细菌性病原谱构成情况。[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选择我市部分城区医院、镇(街道)医院以及村卫生室为腹泻症候群监测点,对送检标本按照“腹泻病原细菌检测标准程序”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共监测110例腹泻病人标本,分离阳性菌株24株。其中致泻性大肠杆菌8株、志贺菌6株、副溶血弧菌4株、沙门菌2株、嗜水气单胞菌、阪崎肠杆菌、类志贺氏菌、类志贺氏邻单胞菌各1株。[结论]莱州市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感染谱种类较多,但以致泻性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和副溶血弧菌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莱州市腹泻病原菌谱构成情况,为感染性腹泻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按GB/T 4789微生物学标准检验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共检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231份,分离病原菌63株。其中副溶血弧菌13株(20.6%)、志贺菌12株(19.0%)、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1株(17.5%)、气单胞菌10株(15.9%)、沙门菌6株(9.5%)、类志贺邻单胞菌3株(4.8%)、河弧菌、拟态弧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非脱羧莱克勒菌各2株(各3.2%)。结论莱州市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种类较多,除检测到常见腹泻病原菌外,还检测到2株罕见的腹泻病原菌非脱羧莱克勒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通州区腹泻病人的病原谱情况,为肠道传染病的防制工作和临床用药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通州区的部分二级医院采集未用抗生素的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和5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共采集303份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其中男性169例,女性134例,以幼儿和青年病例为主,20~39岁占48.5%,城市病例244例,占80.5%。共培养76株细菌,其中志贺氏菌13株(4.3%)、沙门氏菌17株(5.6%)、副溶血弧菌31株(10.2%)、产毒性大肠杆菌1株(0.3%)、其他肠道病原菌14株(4.6%),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产毒性大肠杆菌这4种主要肠道病原菌阳性率为20.5%,总肠道病原菌阳性率为25.1%。结论通州区腹泻病例肠道病原菌种类繁多,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顺义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构成、流行特征及主要致病菌的血清型分布,为本地区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顺义区2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的方法 进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66份标本中共分离到71株致病菌,检出率为19.13%,阳性率居首位的是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占47.89%,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分别占26.76%和25.35%。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以产毒大肠埃希氏菌(ETEC)为主,沙门氏菌血清型以肠炎沙门氏菌和山夫登堡沙门氏菌为主要流行血清型。检出率以6-10月份较高,青年组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结论 顺义区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以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为主,应在高发季节有针对性的加强主动监测,有效防控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致泻性病原菌组成和主要流行株的基因分型,探讨菌株的同源性,为追踪传染源提供依据。方法病原菌检测采用直接与增菌分离相结合的方法;细菌鉴定采用生化筛检和API等法;细菌分型采用诊断血清和PFGE分型。结果本组9 256份样本检出8类16种3 473株致泻性病原菌,检出率为37.52%,以副溶血性弧菌最高,与其他病原菌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分型发现副溶血性弧菌的O3群、沙门菌的甲型副伤寒、志贺菌的褔氏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19为各病原菌的优势菌;PFGE分型副溶血性弧菌分出19个,伤寒沙门菌分出3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出12个。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宁波地区感染性腹泻最主要的流行株,PFGE分型能显示菌株间的亲缘关系,PFGE分子分型可分析菌株的来源,为流行病学追踪传染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海安市腹泻病人致泻性弧菌的分布情况,掌握其流行规律,为致泻性弧菌引起的腹泻提供科学的防治依据。方法对海安市2013-2017年3个监测点肠道门诊采集的1 649份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结果检出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弧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气单胞菌等5个种类247株,检出率为14.98%,其中检出气单胞菌最多,占总检出弧菌的82.19%,其次为副溶血弧菌,占10.53%。结论气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是本地区腹泻病人致泻性弧菌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辖区内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通过病原谱监测,明确病原体流行趋势,为控制感染性腹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集辖区内2010年-2011年感染性腹泻病例,培养分离出优势菌株,监测目标菌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辖区内全年均有细菌感染性腹泻病例发生,婴幼儿及中青年为高发人群,病例地域分布有差异,所确立的监测菌不能完全揭示腹泻流行特征,需增加监测菌种类。结论: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是辖区内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沙门菌感染集中在婴幼儿,需要引起疾控机构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丰台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本地区细菌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4-10月丰台区2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87-2008、WS 271-2007和WS 289-2008进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常见肠道致病菌检测,按美国CLSI(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测定。结果 444份腹泻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140株致病菌,阳性率为31.53%。病原菌中副溶血性弧菌居首位,占55.71%,其次为沙门菌,占21.43%。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和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分别为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宋内志贺菌、山夫登堡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多数检出菌对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敏感性较高,志贺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结论丰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菌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为主,各种病原菌耐药性不同,应加强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感染性腹泻患者肠道致病菌的病原构成、流行特征及主要致病菌的血清型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2017年苍南县人民医院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分离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结果 821份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18株(14.37%),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86.44%),其次为沙门菌(13.56%);不同年龄组致泻病原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病原菌检出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季节性,8月-10月检出率较高;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以O4:K8为优势血清型,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结论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为细菌性腹泻主要致病菌,季节高峰较明显,应在不同季节根据不同病原流行情况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崇明县2014年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流行病学特征和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监测医院肠道门诊的感染性腹泻患者按一定的抽样间隔进行调查,并采集患者的肛拭标本进行细菌分离检测,用K-B法对检出的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14年监测点医院共监测到腹泻标本108例,检出病原菌株13例,检出率为12.04%。检出的主要致病菌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46.15%,6/13)、副溶血性弧菌(30.77%,4/13)、沙门菌(15.38%,2/13)、空肠弯曲菌(7.69%,1/1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各菌属对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2014年崇明县监测医院腹泻患者中的病原菌以致泻性大肠杆菌为主,夏秋季节是细菌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各种病原菌耐药性不同,应加强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急性腹泻病原菌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探讨感染性腹泻的流行规律,搞好防治工作,方法:肠道病原菌常规分离鉴定方法,结果:从7940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共分离出致泻病原菌3741株,总检出率为47.1%,其中志贺菌属2947株,总检出率为37.1%,沙门菌属检出299株,检出率为3.8%,弧菌属275株,检出率为3.5%,气单胞菌属89株,检出率为1.1%,类志贺邻单胞菌属102株,检出率为1.3%;侵雄性大肠杆菌29株,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9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和腹泻患者监测分离株的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特征.方法 对95株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和15株腹泻患者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PCR检测以及选取不同血清型副溶血弧菌81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从监测腹泻患者分离的15株副溶血弧菌,血清型以O3:K6(46.67%)和O4:K8(33.33%)为主;从11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的95株菌,血清型以O3:K6(44.21%)和O4:K8(28.42%)居多;7株食品分离株都不是O3:K6血清型;93株(84.54%)为tdh+ trh-菌株,13株(11.81%)为tdh-trh菌株,3株(3.65%)为tdh+ trh+菌株.81株副溶血弧菌的PFGE相似值为57.7%~100.0%,被分为36种不同的PFGE型别,PFGE001型和029型为2009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优势PFGE型别.结论 2009年广东省引起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副溶血弧菌以O3:K6和O4:K8型为主要血清型,多数菌株携带tdh基因,存在优势PFGE型别菌株不断引起各地区的散发和暴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20年郑州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谱,为儿童腹泻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郑州市儿童医院腹泻门诊230份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采用分离培养法检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弯曲菌和气单胞菌等病原菌,并对沙门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耐药性检测.描述性分析儿童感染性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