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炜  陈何国  杨振  张瑞  陈俊 《印染》2022,(8):40-43
通过一甲胺与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反应得到氨基封端树脂,再与端环氧硅油反应,制备环氧树脂改性聚硅氧烷。优化的工艺为:一甲胺和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物质的量比为6∶1,氨基封端树脂与端环氧硅油物质的量比为7∶9,端环氧硅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000,反应12 h。结果表明:用合成的环氧树脂改性的聚硅氧烷处理后,涤塔夫的拒水性能达到90分,接触角为135.6°;棉针织物的手感风格达到4级;涤针织物的手感风格达到3~4级。  相似文献   

2.
《印染》2018,(19)
以聚醚端环氧硅油、异丙醇、聚醚胺ED-900、聚乙烯亚胺为原料,经反应得到超蓬松嵌段硅油M-5512B。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探讨了聚醚端环氧硅油、聚醚胺ED-900和聚乙烯亚胺的反应物质的量比对产物性能的影响。优化后的嵌段硅油M-5512B合成工艺条件为:聚醚端环氧硅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聚醚端环氧硅油、聚醚胺ED-900和聚乙烯亚胺的反应物质的量比为7.5∶1∶1.2,反应时间为5 h。将该嵌段硅油应用在涤、棉织物的整理上,发现乳液通用性强,对织物颜色和色牢度影响小,整理织物的柔软性和蓬松性优异。  相似文献   

3.
以聚乙二醇200、己二酸、聚醚胺D230、端环氧硅油等为原料,逐步合成了中间体Ⅰ、中间体Ⅱ、超滑爽嵌段硅油M-5128B,探讨了原料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物性能的影响。优化后的工艺为:聚乙二醇200与己二酸物质的量比为1∶2.2,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140℃,得到中间体Ⅰ;中间体Ⅰ与聚醚胺D230物质的量之比为1∶2.2,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230℃,得到中间体Ⅱ;相对分子质量为15 000的端环氧硅油,与中间体Ⅱ物质的量之比为1∶2.5,80℃反应12 h,得到M-5128B嵌段硅油。将该嵌段硅油应用在尼龙织物上,其对织物颜色和色牢度影响小,整理后织物滑爽度优异。  相似文献   

4.
以端含氢硅油与烯丙基聚醚为原料制备端羟基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再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改性,制备异氰酸酯基封端聚醚改性聚硅氧烷,并以此作为抗皱整理剂应用于真丝织物抗皱整理。研究端氢聚硅氧烷和烯丙基聚醚的摩尔质量对整理剂表面活性及抗皱性能的影响,优化整理工艺条件,测定整理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端氢硅油摩尔质量为1 321 g/mol,烯丙基聚醚的摩尔质量为400 g/mol时,整理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抗皱效果。整理真丝织物干、湿折皱回复角分别为308°和214°,与环氧改性聚硅氧烷等整理剂整理的织物相比,其抗皱效果更好,强力损伤明显减小,且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柔软性。  相似文献   

5.
以端氨基聚醚和端环氧基聚醚硅油为反应原料、异丙醇为溶剂,在80℃下反应7~8 h合成三元共聚硅油,测定了其理化性能,并对羊绒针织物进行浸渍柔软整理,以织物手感和增深黄变效果为评判标准,对整理剂的用量、浸渍时间和浸渍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端氨基聚醚与端环氧基聚醚硅油质量比为1∶10.5时所合成的三元共聚硅油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且经其处理后的羊绒织物手感最好。并得出最佳整理工艺为整理剂用量2%(owf),浸渍时间40 min,浸渍温度50℃,浴比1∶20。  相似文献   

6.
基于传统3步法工艺制备聚醚氨基嵌段共聚硅油存在的问题,开发了一种直接制备双端环氧硅油后胺化制备聚醚氨基嵌段共聚硅油新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双端环氧硅油的合成工艺,测试了双端环氧硅油与聚醚胺聚合得到的聚醚氨基嵌段共聚硅油的稳定性,并将其用于涤纶拉毛针织物的柔软整理。结果表明,优化后合成工艺为聚合温度为110℃、聚合时间为2 h,引发剂用量0.20%,此时制备出的双端环氧硅油环氧率为96%;将制备的双端环氧硅油与聚醚胺在异丙醇作为溶剂下聚合,产物即为聚醚氨基嵌段共聚硅油,缩短了合成工艺流程;制备出的聚醚氨基嵌段共聚硅油耐碱和耐高温稳定性较好;整理后涤纶拉毛针织物滑爽性、柔软性和蓬松性获得一定程度提高,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以端氢硅油、烯丙基环氧聚醚(JM501)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得端环氧聚醚硅油;以端氢硅油、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得端环氧硅油;以环氧双封头扩链体GH-1 000、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原料,通过开环扩链制得端环氧硅油。将3种工艺制得的端环氧硅油分别与聚醚胺和改性剂反应制得三元共聚亲水硅油,比较不同亲水硅油整理织物的手感、亲水性、耐洗性以及亲水硅油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以端氢硅油、烯丙基环氧聚醚为原料,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得的端环氧聚醚硅油更适合合成亲水硅油,其整理的织物手感软滑、亲水性好、耐洗性好。  相似文献   

8.
以双端环氧基聚硅氧烷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通过环氧基的开环反应,合成超支化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制备改性聚硅氧烷乳液。研究了合成工艺因素对环氧基转化率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探究了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对改性聚硅氧烷乳液及其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并测定了改性聚硅氧烷乳液和整理织物性能。结果表明:当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00,双端环氧基聚硅氧烷与二乙烯三胺物质的量的比为1.5:1,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3 h,溶剂异丙醇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0%时,环氧基转化率为93.25%;合成产物乳液稳定、不漂油,平均粒径为56 nm;相对氨基硅油与嵌段型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改性聚硅氧烷整理织物黄变性低,柔软性和亲水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印染》2016,(16)
以相对分子质量为7 000的端环氧硅油、数均分子质量为900的聚醚二胺及聚合度为12的环氧聚醚为原料,异丙醇为溶剂,以适当比例进行三元共聚,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改性三元共聚嵌段硅油,并制得相应的乳液,应用于棉织物柔软整理。结果表明,经自制的改性三元嵌段硅油整理的棉织物,其抗黄变性能及亲水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分子量为7 000的端环氧硅油、分子量为900的聚醚二胺及聚合度为12的环氧聚醚为原料,异丙醇为溶剂,以适当比例进行三元共聚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改性三元嵌段硅油,并制得相应的乳液。将制得的改性三元嵌段硅油应用于棉织物柔软整理并与柔软剂OFX-7700整理织物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改性三元嵌段硅油整理的织物,其抗黄变性能及亲水性能均好于经OFX-7700整理的织物。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氨基硅油乳液漂油及其整理织物易黄变和疏水等问题,以双端环氧基聚硅氧烷和聚醚胺(ED-600)为原料,通过环氧基与胺基的亲核开环反应,合成一种嵌段型聚醚胺改性聚硅氧烷。研究了双端环氧基聚硅氧烷分子中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对环氧基转化率、乳液性能及整理织物性能的影响,优化了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测定了改性聚硅氧烷乳液及其整理棉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当聚硅氧烷链段相对分子质量为4300时,环氧基转化率高;产物数均分子质量为1.73×104,分子质量分布较窄;改性聚硅氧烷乳液稳定不漂油,平均粒径为54 nm;相对氨基硅油及侧链型聚醚改性氨基硅油,改性聚硅氧烷整理织物具有良好的柔软性、亲水性以及较低的黄变性。  相似文献   

12.
伍成凤  宁琳  沈聪  陈焜 《印染》2023,(5):37-40
将第一代树枝状酰胺PAMAM与端环氧硅油DHY-545反应,合成酰胺嵌段改性蓬松型硅油5518浓,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并测定了硅油乳液整理织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当双端环氧硅油的数均分子质量为8 000,n(DHY-545)∶n(PAMAM)=4∶1.5,80℃保温反应5 h,异丙醇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0%时,环氧基的转化率为92.86%;合成产物乳液稳定,平均粒径为43.86 nm;经自制酰胺嵌段改性硅油整理后的织物蓬松性能优异,且低黄变。  相似文献   

13.
分别使用8K、10K、13K、20K端氢硅油,与烯丙基环氧聚醚500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不同分子质量的聚醚环氧硅油,再将聚醚环氧硅油与聚醚胺进行胺化反应,生成三元共聚亲水硅油。从手感、亲水性、稳定性等多个维度系统研究应用性能,对比不同分子质量聚醚环氧硅油在同等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亲水硅油之间有何差异。结果表明:聚醚环氧硅油分子质量越小,手感越松软,亲水性越快,耐洗性越好;小分子聚醚环氧硅油更适合作为合成亲水硅油的原料。  相似文献   

14.
《印染》2017,(23)
以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乙胺、端环氧基硅油等为原料,合成了无溶剂型亲水嵌段硅油M-5175。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二乙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二乙胺物质的量比为1∶2,80℃下反应3 h,胺化率为95.41%;探讨了端环氧硅油相对分子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物性能的影响,优化工艺为:端环氧硅油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100℃下反应5 h。将合成的嵌段硅油应用在织物上,整理后织物在获得较好手感的同时,具有一定的亲水性,且色变小。  相似文献   

15.
李聪  安秋凤 《针织工业》2016,(10):52-56
以含氢硅油(PHMS)、1-十六碳烯(HDE)和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环氧聚醚(PGAGE)为原料,通过硅氢化加成反应,合成中间体长链烷基环氧聚醚硅油(PHP);再用N,N-二甲基乙二胺(DMEDA)对PHP进行胺解开环,合成一种季铵化长链烷基聚醚硅油(QPHPD),将QPHPD与氨基硅油(ASO-1-0.3)进行复配制得ASO-QPHPD硅乳。分别通过红外光谱、纳米粒度仪对QPHPD及其氨基硅乳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试其物化性能,并考察了ASO-QPHPD硅乳在织物上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当HDE与PGAGE摩尔比为7∶3、ASO-1-0.3和QPHPD质量比为6∶4、乳液用量为1.5%时,此时乳液整理的织物柔软性、滑感均有一定的提高且白度不变,并具有较好的耐洗性。  相似文献   

16.
GH-1000制备端环氧硅油的条件为100~110℃反应2~3 h,升温到135~140℃保温1 h后,制得相对分子质量为15 000的端环氧硅油,再与聚醚胺和改性剂反应生成亲水软滑型三元嵌段硅油GH-15。手感达5级,与市售柔软剂相比高0.5级以上,亲水性好、配伍性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7.
将端含氢硅油(PHMS)与烯丙基环氧基聚醚(APEE)在Pt催化下经硅氢加成反应制得端环氧基聚醚改性硅油(TEPES),再与乙二胺(EDA)进行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端氨基聚醚改性硅油(TAPES).用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TAPES在织物整理中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TAPES用量的增加,被整理棉织物的柔软效果增强,对吸湿性影响不大,但会使整理织物的白度下降.和市场上通用型氨基硅整理剂(ASO)相比,经TAPES整理后的织物柔软性稍差,白度相近,吸湿性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端氢硅油、烯丙基环氧聚醚和聚醚二胺等作为原料,合成聚醚改性亲水柔软整理剂,探讨了亲水柔软整理剂各方面的稳定性能,并与市场同类有机硅亲水柔软剂、聚氨酯亲水整理剂产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自制的亲水柔软整理剂的离心、耐酸、耐碱、耐盐、耐硬水稳定性良好,而且用在棉织物和涤纶织物上的手感、亲水性、白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含氢双封头(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和端环氧烯丙基聚醚为原料,通过氯铂酸的催化,以硅氢加成的方法制得聚醚嵌段双端环氧改性硅油封端剂(PESC),并将其应用于氨基硅油的改性中。研究加料顺序、物料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硅氢转化率和产物外观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n(含氢双封头)∶n(端环氧烯丙基聚醚)=1.0∶2.3、氯铂酸用量0.4%、90℃反应5 h的条件下,硅氢转化率达到90%。改性能显著提高氨基硅油的稳定性,且改性氨基硅油整理后的织物亲水性、白度都得到改善,手感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0.
刘瑞霞 《印染》2014,40(11):31-34
以端环氧聚醚硅油、聚醚胺、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异丙醇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多功能嵌段硅油,采用FT-IR对其结构表征。与普通嵌段硅油相比,多功能嵌段硅油乳液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整理后的织物手感良好,并且在亲水、抗静电、摩擦牢度和抗菌性能等方面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