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肝癌肝移植标准受者预后情况,评价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原发性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肝癌肝移植标准受者的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肝癌肝移植标准受者年龄、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和肿瘤最大直径,采用秩和检验比较AFP、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和出血量。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Child分级、肿瘤分化程度等指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根据肝移植术后病理结果,115例肝癌肝移植受者中符合米兰标准43例;符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49例,较米兰标准扩大14.0%;符合杭州标准91例,较米兰标准扩大111.6%,较UCSF标准扩大85.7%。截至2017年12月,115例受者平均随访(19±1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1.5个月(1.0~57.0个月)。除肿瘤最大直径和肿瘤数目外,3组不同肝癌肝移植标准受者均具有可比性(P均>0.05)。不同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1~4年总体和和无瘤生存曲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相较于米兰标准和UCSF标准而言,杭州标准安全地扩大了肝癌肝移植适用范围,使更多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2.
<正>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是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一个粗略估计,二期的界限很难划分,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轻重差异也很大。Child(1964年)将血清胆红素、腹水、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及一般状况等5个指标的不同程度,分为三个层次(1,2,3)进行计分,5个指标的最低分为5分,最高分为15分,根据计分的多少分为A、B、C三级。由于一般状况常不易计分,其后Pugh将肝性脑病的有无及其程度代替一般状况,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7例肝癌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MVI阳性组(64例)和MVI阴性组(113例)。比较MVI阴性组和MVI阳性组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预后及危险因素。结果  177例受者中,64例(36.2%)MVI阳性,113例(63.8%)MVI阴性。与MVI阴性受者相比,MVI阳性受者的肿瘤分化程度低、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高、肿瘤最大直径大、肿瘤数量多、伴卫星灶多、不符合米兰标准的例数多(均为P < 0.05)。肝癌肝移植受者1、3、5年累积生存率(OS)和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80.2%、62.1%、58.5%和66.3%、57.5%、51.2%。MVI阳性受者的1、3、5年OS和RFS分别为70%、39%、35%和53%、39%、33%,低于MVI阴性受者的86%、75%、72%和73%、68%、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8 cm、术前AFP水平≥20 ng/mL、肿瘤中低分化和MVI阳性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 0.05),MVI阳性、肿瘤中低分化以及术前未降期成功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 0.05)。结论  MVI对预测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前免疫治疗对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肝移植且术前接受过免疫治疗的19例肝癌受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受者移植术前免疫治疗方案、不良反应, 以及术后排斥反应、肿瘤复发转移等并发症情况。根据受者术前肿瘤影像学检查和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 通过mRECIST标准判断等待期间肿瘤是否稳定、进展或缓解。按肿瘤有无部分缓解, 将19例受者分为非缓解组(肿瘤稳定或进展)和缓解组(肿瘤部分缓解), 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 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受者术后1年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结果 19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前接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 非缓解组13例中, 9例受者肿瘤稳定, 4例出现肿瘤进展;缓解组6例受者均出现肿瘤部分缓解。非缓解组中2例受者术后经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证实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分别经糖皮质激素冲击+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好转。非缓解组13例中, 术后因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合并微血管侵犯(MVI)的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通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提取行肝移植术的3 447例肝癌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有否MVI分为MVI组(376例)和无MVI组(3 071例)。分析比较两组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情况,包括术后1、3、5年总生存率(OS)及肝癌特异生存率(LCSS)。纳入两组受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人种、病理分化、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MVI,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预测受者预后的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评价模型准确度。结果  无MVI组受者术后1、3、5年OS和LCSS分别为93.5%、82.1%、75.3%和98.3%、93.8%、90.7%,明显高于MVI组的88.8%、72.1%、68.4%和95.3%、83.1%、80.4%(均为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理分化、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以及MVI均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OS与LCS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 < 0.05)。列线图一致性指数为0.624(0.602~0.648)。结论  MVI是肝癌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受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可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碱性亮氨酸拉链和W2结构域2(BZW2)及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IVD)在肝细胞癌(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肝癌肝移植受者的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分析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ZW2和IVD的表达情况,分析BZW2和IVD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和受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87例受者中,共有31例肿瘤复发,复发率为36%,复发时间为术后2~49个月,复发时间中位数为7个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肝癌组织的BZW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肝组织(76%比30%),IVD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肝组织(51%比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1)。BZW2表达与肿瘤直径、有否肿瘤包膜有关(均为P < 0.05),IVD表达与肿瘤直径,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否血管侵犯有关(均为P < 0.05)。BZW2高表达组受者肿瘤累积复发率高于BZW2低表达组,累积生存率低于BZW2低表达组;IVD低表达组患者肿瘤累积复发率高于IVD高表达组,累积生存率低于IVD高表达组(均为P < 0.05)。结论  在肝癌组织中,BZW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IVD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且BZW2高表达和IVD低表达的肝移植受者的累积复发率较高,累积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供者来源性感染对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75例行肝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器官灌洗液培养结果,将受者分为阳性组(26例)和阴性组(49例)。观察阳性组和阴性组受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对肝移植受者痰液、腹腔引流液进行培养,观察受者术后感染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受者术后1.5年的生存曲线。结果  阳性组受者门静脉狭窄和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受者(P < 0.05)。75例肝移植受者中,发生术后感染者33例(44%),受者发生感染的部位以肺部和腹腔为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感染率分别为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阳性组中,痰液、腹腔引流液培养阳性分别为10例、11例,其中4例受者痰培养结果与其供者器官灌洗液培养结果一致,6例受者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与其供者器官灌洗液培养结果一致。经过抗感染治疗后,阳性组中2例受者分别于术后5、12 d死亡,其余受者的培养结果均转阴。阴性组中,痰液、腹腔引流液培养阳性分别为7例、6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培养结果均转阴,2例受者因移植物肝衰竭分别于术后1个月、1年死亡。阳性组和阴性组受者移植术后1.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供者来源性感染对肝移植受者早期预后的影响不可忽视,但对中晚期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但肝移植术后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严重制约了肝移植治疗的效果.如何降低移植术后肝癌的复发率和提高长期生存率成为各个移植中心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选择,世界上各个肝移植中心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肝癌接受肝移植术的适应症,围手术期的处理,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不同分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美国移植受者科学登记处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因ACLF接受肝移植的1 144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患有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n=927)和糖尿病组(n=217)。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用于比较组间差异。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受者年龄、体质指数(BMI)、基础肝脏疾病、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ACLF分级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χ2=-6.290、-3.592、76.451、-2.959、8.150和-2.542,P均<0.05)。两组供者ABO血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3,P<0.05)。非糖尿病组受者肝移植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比例(1.54%)低于糖尿病组受者(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3,P<0.05)。两组受者死于移植物功能衰竭、心脑血管疾病、出血、感染、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截至2021年9月1日,非糖尿病组ACLF 1级肝移植受者术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3.1%、90.5%和88.7%,糖尿病组分别为93.8%、92.2%和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1,P>0.05)。非糖尿病组ACLF 2级肝移植受者术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3.6%、89.8%和88.4%,糖尿病组分别为96.8%、95.7%和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0,P>0.05)。非糖尿病组ACLF 3级肝移植受者术后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1.5%、89.2%和87.5%,糖尿病组分别为80.0%、71.7%和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4,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者术前糖尿病、族裔(非裔)和BMI是影响ACLF 3级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HR=2.31、2.13和1.04,P均<0.05)。 结论糖尿病显著降低ACLF 3级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但对于ACLF 1、2级受者无明显影响。因此在进行肝移植受者术前评估时,应该重视ACLF 3级受者是否合并糖尿病,以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肝癌接受肝移植术的适应症,围手术期的处理,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2例原位肝移植受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观察受者术后肝功能和存活情况,并分析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对肝功能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肝移植受者术前TT3和TT4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且受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随肝功能水平降低而显著下降.术后2周内有72例受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其中7例死亡,死亡率为9.7%;有10例甲状腺激素水平未恢复正常,其中5例死亡,死亡率为50%,两组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的降低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移植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各种术前肝功能评价系统及指标在肝癌肝移植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山医院近5年来289例肝癌肝移植病例,Kaplan-Meier生存率统计分析术前Child-Pugh-Turcotte(CPT)分级、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及其他肝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INR、肌酐、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汁酸与肝癌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不同CPT分级、MELD评分、血清总胆红素、INR、肌酐及白蛋白水平间在肝癌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前血清总胆汁酸(P=0.001)及前白蛋白水平(P=0.034)与肝癌肝移植术后生存率显著相关.结论 术前CPT分级及MELD评分系统不能作为肝癌肝移植预后判断的依据和术前病例筛选的指标;术前血清总胆汁酸>100 μmol/L和(或)前白蛋白<0.18mg/dl是肝癌肝移植危险因素,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移植的临床经验,分析影响HCC肝移植受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HCC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及Cox回归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对10项临床和病理指标数据进行比较,筛选出影响HCC肝移植受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75例受者术后半年、1年及2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85.33%、65.70%和45.44%;无瘤存活率分别为:76.00%、55.72%和40.92%。单因素分析显示:大血管侵犯、组织分化、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肿瘤数量及肿瘤分布是影响受者累积存活率和无瘤存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分化、大血管侵犯和术前AFP水平是影响受者累积存活率和无瘤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肝移植是治疗HCC的有效方法;组织分化、大血管侵犯和术前AFP水平是影响受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对受者预后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不同肝功能指标与清醒时BIS值的相关性。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65例,按照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n=27)肝功能正常;B组(n=21)轻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分级A级;C组(n=17)重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分级B~C级。记录术前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I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患者入室后静卧5 min的BIS值(BISwake)。结果B组和C组TBIL、DBIL、IBIL、ALT、AST、ALB明显高于A组(P0.05或P0.01),C组PT和APTT明显长于A组和B组(P0.01)。C组BISwake为94.1±3.0,明显低于A组的96.2±1.7(P0.01)和B组的95.6±0.8(P0.01)。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BISwake与TBIL呈负相关(r=-0.26,P=0.039)。结论终末期肝病患者清醒时的BIS值明显低于轻度肝功能不全及肝功能正常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清醒时BIS值的关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符合米兰标准和符合杭州标准的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行肝移植术后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验证杭州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肝移植注册登记的肝移植手术,并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两家肝移植中心接受随访调查受者的临床资料,196例肝癌肝移植受者纳入研究。将符合米兰标准的HCC患者作为米兰标准组,共90例(45.9%);超出米兰标准但符合杭州标准者作为杭州标准组,共40例(20.4%);肿瘤结节直径之和8 cm,术前AFP400 ng/m L且组织学分级为低度分化者作为超出杭州标准组,共66例(33.7%)。比较3组受者术后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并评判预后。结果米兰标准组受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和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9%、73.3%、60.0%和84.4%、66.7%、51.1%,杭州标准组受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和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0%、65.0%、50.0%和75.0%、55.0%、45.0%,超出杭州标准组受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和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6%、30.3%、18.1%和45.5%、27.3%、18.1%。对3组受者术后累积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进行比较,米兰标准组和杭州标准组受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和1、3、5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米兰标准组受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显著高于超出杭州标准组受者(P均0.05),杭州标准组受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和1、3、5年无瘤生存率均显著高于超出杭州标准组受者(P均0.05)。结论同米兰标准一样,杭州标准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能够显著拓展受益人群,让更多未符合米兰标准的患者能够施行肝移植术。同时杭州标准能有效预测肝移植受者预后,其创新性提出的生物学标准AFP水平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预后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肝移植术后给予含中/长链混合脂肪乳剂(MCT/LCT)与只含长链脂肪乳剂(LCT)的肠内和胃肠外营养制剂对受者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肝移植受者随机分为4组:MCT/LCT组(22例).经肠内饲以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商品名:瑞高);LCT组(22例),经肠内饲以只含LCT的肠内营养制剂(商品名:能全力);全合一组(22例),经中心静脉给予全合一静脉营养制剂(商品名:卡文);对照组(20例),未给予正规营养支持.前三组受者术后10 d内的日平均热卡、脂肪及蛋白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检测各组受者术前1天、术后第1、4、7和10天蛋白质的代谢情况,观察指标包括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尿-3甲基组氨酸排m及术后1~7 d氮平衡.结果 肝移植后机体蛋白分解增加,血清蛋白水平下降;MCT/LCT组和LCT组受者血清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全合一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而M(MCT/LCT组又明显高于LCT组(P<0.05),全合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CT/LCT组和LCT组受者尿-3甲基组氨酸排出明显低于全合一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而MCT/LCT组又明显低于LCT组(P<0.05);术后第3天起,与对照组相比,MCT/LCT组、LCT组和全合一组受者每日氮平衡和累计氮平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5或P<0.01).结论 肝移植术后给予含MCT/LCT的肠内营养制剂较只含LCT的营养支持能更有效地减轻受者机体蛋白质分解,加快机体从分解代谢向合成代谢的转变,从而改善受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Zw10结合因子(Zwint)在原发性肝癌(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肝癌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50例肝癌肝移植受体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分别比较20例肝癌肝移植受体的20对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Zwint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情况和Zwint蛋白的表达水平;选取两个成功干扰Zwint表达的肝癌细胞系HepG-2(si-Zwint-1组和si-Zwint-2组),以空白对照作为si-NC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和细胞周期实验,比较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Zwint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一致性;以Zwint蛋白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分割点,将入组病例分高表达组(22例)和低表达组(28例),分析Zwint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肝移植受体临床特征、总体存活率及无复发存活率的关系。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肝癌组织中Zwint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3)。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提示肝癌组织中Zwint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均为P < 0.05)。干扰肝癌细胞系HepG-2的Zwint基因后,CCK-8及平板克隆实验显示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均为P < 0.01),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均为P < 0.05)。Zwint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和肿瘤、淋巴、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均为P < 0.05)。Zwint高表达组肝癌肝移植受体的总体存活率低于低表达组(P=0.02)。结论  Zwint高表达于肝癌组织,其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促进肝癌细胞增殖,且Zwint表达水平与肝癌肝移植后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前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的效果及其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有67例肝癌患者在施行肝移植前接受了TACE治疗,其中男性52例,女性15例,年龄34~67岁,平均48岁;符合米兰标准者61例,超出米兰标准6例.肝移植术式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62例,背驮式肝移植5例.术后免疫抑制方案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或西罗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根据术后病肝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判断TACE的治疗效果,并比较TACE治疗效果不同者间术后1年和2年肿瘤复发率及存活率.结果 肿瘤结节坏死50%以上者有50例,其中新生肿瘤结节者2例,经TACE治疗后肿瘤结节坏死率为73.77%.肿瘤结节坏死50%以下者有17例,其中新生肿瘤结节者7例.TACE治疗效果良好和无新生肿瘤结节者48例,其移植后1年和2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08%(1/48)和6.25%(3/48),存活率分别为97.92%(47/48)和95.83%(46/48);TACE治疗较差且发现新生肿瘤结节者19例,其移植后1年和2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6.84%(7/19),和57.89%(11/19),存活率分别为73.68%(14/19)和47.37%(9/19),二组各数据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可以较好的局部控制肝癌,但对于术前未发现的肿瘤结节影响有限.移植前接受TACE治疗效果较好者,其预后也较好,TACE治疗的效果可以作为判断肝移植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特利加压素对肝移植受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受者35例,术后16例接受特利加压素治疗(特利加压素组),术后立即给予特利加压素1mg,持续泵入,每天2次,持续使用3~4 d;19例接受多巴胺+普鲁卡因治疗(多巴胺组),术后立即给予多巴胺40 mg+普鲁卡因0.5 g,持续泵入,每天2次,持续使用3~5 d.两组受者术前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术后观察血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量等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第5天时血肌酐、尿素氮、β2-MG及尿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特利加压素组的血尿素氮和β2-MG均明显低于多巴胺组,而尿量多于多巴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利加压素组有3例(18.8%)而多巴胺组有10例(52.6%)发生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适时应用特利加压素,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能为术后发生肝移植相关性肾功能衰竭者提供良好的恢复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