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理状况及"双心"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的CHD患者128例,根据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筛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CI前2 d及PCI后30 d SCL-90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PCI后30 d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PCI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本研究128例CHD患者围术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60.9%(78/128)。两组患者PCI前SCL-90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PCI后SCL-90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PCI前LVEF、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PCI后LVEF高于对照组,BNP低于对照组(P0.05)。(3)干预组患者PCI后SAQ 5个维度评分及总分、CQQ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PCI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围术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60.9%,而"双心"护理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PCI围术期负性情绪,还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双心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9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8)与对照组(n=48),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92%、77.08%,且观察组(21.235.41)干预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5.297.81),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PCI患者术后行双心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前焦虑水平,提升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应用,并检验其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106例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及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出院6个月、12个月冠心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效果及再住院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压(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有氧活动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心电图(ECG)及再住院率与对照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BP、LDL-C、BMI、ECG、有氧活动达标率及再住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显著控制了PCI术后的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雷贝拉唑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1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年龄≥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雷贝拉唑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PCI,并于术前、术后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冠心病治疗药物,雷贝拉唑组患者在PCI术后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d。观察两组患者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PCI术后3、6个月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率,PCI术后6个月、1年主要复合终点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无一例失访,无一例死亡。雷贝拉唑组患者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PCI术后3、6个月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1年主要复合终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有助于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上消化道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且不增加其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冠心病介入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介入术后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却不断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远期预后。冠心病介入术因其风险大、费用高等缺点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情绪障碍,导致患者表现出双心异常现象。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双心效应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医领域针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双心"异常也开始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术后双心效应的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接受PCI的女性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合并出血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I的1020例冠心病患者(男性760例和女性260例)的临床特点及用药情况,进行出血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男性发生出血6例,出血发生率0.79%,女性发生出血8例,出血发生率3.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患者中3支(包括左主干)病变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3支(无左主干)病变(P0.05)。与男性比较,女性患者3支病变、应用低分子肝素和替罗非班更易发生出血(P0.05,P0.01)。女性患者应用替罗非班(OR=7.99,95% CI:1.07~59.66,P=0.043)和术前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OR=87.99,95% CI:3.95~1958.01,P=0.005)是发生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PCI术后女性患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应用替罗非班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女性患者PCI术后发生出血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689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发生原因进行登记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189例PCI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血管迷走反射46例、低血压40例、冠状动脉内膜撕裂28例、排尿困难22例、冠状动脉痉挛18例、造影剂过敏11 例、局部出血及皮下血肿8例、快速型心律失常7例、其他脏器出血5例、急性冠脉闭塞2例、心肌梗塞2例。护理干预结果除1例冠脉闭塞不治身亡外,其他合并症经医疗护理干预后均缓解、痊愈。结论:冠状动脉介入的围手术期及时发现、正确治疗和护理发生的并发症,可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家庭心脏康复运动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方法 纳入于三级医院行PCI术、在我社区居住的CHD患者92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PCI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家庭心脏康复运动,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心率、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及代谢当量(METs)。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BMI、心率、血压、LVEDD、LVEF、6min步行距离、METs及SAQ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MI、舒张压及LVEDD均低于治疗前,LVEF、6min步行距离、METs及SAQ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LVEDD低于治疗前,SAQ中的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低于对照组,LVEF、6min步行距离、METs及SAQ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心脏康复运动可降低CHD患者PCI术后的BMI,并调节血压,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受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配合综合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术后扰动脉感染发生率、局部出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运用于经皮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显著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并降低了术后桡动脉发生并发症的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118例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使用数字抽取法将这118例患者平均分成各有59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术后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术后空腹血糖值、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经皮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预后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成功行PCI治疗的青年女性(年龄<45岁)患者31例(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选取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诊断的青年女性22例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男性患者52例为性别对照组,选取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50例为年龄对照组.观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白细胞、血红蛋白、胆红素、尿酸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观察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PCI治疗效果.结果 ①与青年女性对照组相比,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性别对照组相比,女性高血压比例高于男性患者(P<0.05),而吸烟比例低于男性患者(P<0.05),两组间平均发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男性患者(P<0.05).③女性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单支病变2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2例.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无严重出血、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支架内再狭窄及死亡.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是青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多以单支病变为主,PCI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血运重建组(血运重建组)55例,无再次血运重建组(无血运重建组)223例,比较2组的病史、症状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对复发胸痛再次血运重建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与无血运重建组比较,血运重建组第一次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50.9%vs 14.3%,P=0.030)、心功能≥Ⅱ级(34.5%vs9.0%,P=0.020)、室壁运动异常(72.7%vs 26.9%,P=0.03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89.1%vs 40.4%,P=0.010)等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复发胸痛(OR:2.49,95%CI:1.16~5.00,P=0.020)、左心室舒张末内径(OR:1.12,95%CI:1.00~1.22,P=0.043)是血运重建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冠状动脉单支病变(OR:0.25,95%CI:0.15~0.90,P=0.040)和双支病变(OR:0.22,95%CI:0.07~0.53,P=0.006)较冠状动脉3支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治疗风险低。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年的随访提示,复发胸痛、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增大是再次血运重建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心力衰竭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方法选纳入105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后行PCI治疗,至少完成部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收集患者的临床和介入诊治资料,通过PCI术后6个月随访,对比PCI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依据本研究制定的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及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PCI治疗效果的预测因素。结果 105例患者中,经PCI治疗有效36例,无效69例,治疗有效率34.29%。研究共纳入18项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SYNTAX评分、术前是否有心绞痛症状、胸前导联是否有病理性Q波以及是否完全性血运重建方面存在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OR=1.117,95%CI:1.108~1.250,P=0.045)、合并糖尿病(OR=14.337,95%CI:2.677~76.797,P=0.002)、有心绞痛症状(OR=0.231,95%CI:0.183~0.294,P=0.037)、胸前导联有病理性Q波(OR=37.444,95%CI:5.954~235.459,P=0.000)是影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CI治疗效果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本研究获得的预测指标,术前预测患者是否能够获益的特异度为58.3%,灵敏度为95.7%,正确预测的百分率为82.9%。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年龄较轻、术前有心绞痛症状、不合并糖尿病、胸前导联无病理性Q波是PCI可能获益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1至2015-09期间我院心内科首次行PCI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0例,按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运动康复治疗组,各组65例。两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PCI术后常规知识教育,此外,给予运动康复治疗组为期3个月的不同阶段、不同强度的运动康复锻练,再对两组患者心功能[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min步行距离(6MWD)、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和比较。结果:常规治疗组和运动康复治疗组患者入选时的LVEF、LVEDD、6MWD、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术后1个月时:运动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LVEDD及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组术后1个月与入选时相比,6MWD、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术后1个月与入选时比较,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6个月时:运动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心功能的各项评价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治疗组术后3、6个月较入选时的各项评价心功能指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常规治疗组与入选时相比,LVEDD、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常规治疗组患者的6MWD与入选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可以使PCI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术后抗凝联合护理干预对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所有患者术后均予以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明显高于实验组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4,P0.05)。结论术后抗凝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预后因素. 方法 1981例经皮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被分为老年组(≥65岁)801例和对照组(非老年组,<65岁)1180例.术后随访12~84个月(平均36个月). 结果 老年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和2.3%,P<0.01);老年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明显高于对照组(18.9%和3.7%,P<0.01).影响介入治疗后死亡的因素为年龄65岁(OR=1.05,95% CI=1.02~1.10,P=0.014),左主干病变(OR=4.78,95% CI=2.36~17.22,P=0.027),冠状动脉3支病变(OR=5.68,95% CI=3.17~15.32,P=0.018),合并糖尿病(OR=6.24,95%CI=2.11~16.36,P=0.001);影响介入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因素为年龄65岁(OR=2.06,95%CI=2.23~4.32,P=0.007),左主干病变(OR=3.64,95%CI=1.86~15.34,P=0.001),冠状动脉3支病变(OR=4.35,95%CI=2.54~13.82,P=0.017),合并糖尿病(OR=5.35,95% CI=1.77~14.51,P=0.001).性别和高血压不是影响总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因素. 结论 年龄、糖尿病、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3支病变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性别和高血压对预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PCI术后患者150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指导)和运动训练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两组均接受干预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D)、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得分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12周后运动训练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MWD显著升高,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NYHA分级显著降低,P均0.01;两组干预后SAQ各项得分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运动训练组干预后LVEF [(54.19±7.75)%比(60.63±9.28)%]、6MWD [(437.49±21.37)m比(453.26±31.76)m]以及SAQ各项得分升高更显著,LVEDd[(5.24±0.83)cm比(4.72±0.78)cm]和NYHA分级[(1.78±0.72)级比(1.43±0.67)级]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运动训练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6.67%比18.67%),P=0.027。结论: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治疗术后患者的心功能、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因素行为干预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进行PCI术后首次复查的CHD患者172例,根据患者复查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患者首次复查后由心血管内科护士给予常规的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对照组相同的护士予以为期6个月的多因素行为干预。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分别通过国际体力活动量表(IPAQ)、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S)、心脏病生活质量量表(Mac-New HRQL)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并分别记录患者身高、体重及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值。结果干预前,两组各个评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IPAQ各项指标、ESES评分、MacNew HRQL各维度评分以及BMI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BM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超重、肥胖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因素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患者体力活动,改善CHD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对运动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改善机体组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塞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恢复冠状动脉血运,改善心肌缺血,挽救濒临死亡心肌是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冠心病血管重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