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主流类型之一,历 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皇家 园林的气势恢宏、私家园林的精致细腻不同,基于佛教文化 背景产生的寺庙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以宁波天 童寺为例,从整体布局、相地风水、植物配置、理景艺术等方 面对寺院的“匠心”布局进行分析,从视境、声境、嗅境、味 境和触境五境对寺庙园林造园“意境”进行阐述,总结寺庙园 林造园意匠特征,丰富传统园林文化理论,传承与弘扬我国传 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明末中国造园专著《园冶》中掇山篇的分类,并探求了其如此行为之目的及动机,挖掘如此方法之思路。计成对于假山之分类采用了2套体系:一者以假山所在之环境分类,即“宜”;另一为所构成假山本体之各个器官部分,即“体”。如此分类,可体现作者独特思路:一方面展现了作者立足于实际营造,利用深厚的实际营造设计经验反哺理论;另一方面可使得掇山的重点更加全面的被点明,而不会有偏颇之虞。  相似文献   

3.
社会在进步的同时,全球化的进程所带来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矛盾该如何处理,如何发展创造适合我们新时代景观作品是我们每个设计师所面临的课题。中国景观,从过去到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正经历着快速变革及重重考验。  相似文献   

4.
宁夏镇城(明代银川市旧称)位于古老的引黄灌区宁夏平原的中部,渠湖串联的区域水系为造园带来便利。聚焦于此,通过史料考证和位置复原,再现了镇城主要园林的空间分布,并系统研究其造园特征与园林风格。研究表明,宁夏镇城园林具有湖渠立园、环水塑景、水系多样与意境悠远的特征;园林风格集地域风景、贵族、文人和生产特质于一体,这与历史环境有关。填补了明代西北园林史研究的空白,挖掘了银川地区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郡斋”作为州郡衙署内长官住宅,多附有园林绿化。唐代后期江南郡斋园林生成于山川秀美、经济繁荣、充满文气的大背景下。以唐郡斋诗及后代方志为资料来源,对唐贞元四年(788年)后浙西、浙东观察使所辖13州郡斋园林的选址和景观要素进行考据。根据选址地形,将其分为山岳型和平原型2类:山岳型郡斋园林随山势高下,呈现出山林野趣的景观风貌;平原型郡斋园林追求在城市中营造闲适幽静的所在。最后通过对苏州郡斋园林进行考据,进一步充实对平原型郡斋园林的认知。唐后期江南郡斋园林的景观风貌持续影响着后世的江南治所园林。  相似文献   

6.
“园外园”一期两山片区处于皇家园林群中,其田园景观的营造既要有皇家——御苑的特征,更要体现农耕文化的田园意趣。全园种植设计主要借鉴中国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的理念和手法,参考明清时期皇家园林常用植物,如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桧柏(Sabina chinensis)、垂柳(Salix babylonica)、杏(Prunus vulgaris)、水稻(Oryza sativa)等,来营造御苑、田园景观。御苑的体现主要通过主题景观如“幽林晚钟”“御道夕峰”等,配植如高杆型油松、蜡梅等观赏价值高且有美好寓意的植物,“以景达意”。农耕文化区,以大面积的稻田景观突出主题,结合乡土植物的自然配植,体现田园景观的生境美、自然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7.
乡村景观是景观科学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在中国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规划实践势在必行,乡村景 观特质成为乡村健康持续发展的加速器。为此,以鲁中山区西 营镇的5个自然乡村为调查研究对象,以乡村景观的分类为依 据,运用德尔菲法结合专家意见和论证构建了由总目标层、要 素指标层和功能指标层组成的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体系,并 以此为依据分析探讨调研区域内5个乡村景观的个性特质,并 总结提炼个性特质评价的规律,为乡村景观个性特质确定提供 方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日本枯山水可谓之精神庭园,其形成和发展不仅与中 国文化的渗入有关,同时也与日本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相关。通过 梳理与归纳相关文献与古籍,可得三方面结论:其一,枯山水原 型可溯至日本古代,其造型以模拟自然、写实为主;其二,镰仓 时代由于政治、禅宗等因素,枯山水被赋予“禅意”色彩,表现 为筑山写意之特征;其三,室町时代受宋代山水画、军事,以及 山水河原者介入造园等因素影响,枯山水最终表现为平庭写意之 样式。中国现阶段仿建的平庭写意类枯山水与禅意无关,未来应 结合中国自然和社会等因素进行演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概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较少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概况,首先从中国、古埃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发展概况,接着从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西方近现代园林、现代景观设计等四个方面来介绍了园林与景观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较少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概况,首先从中国、古埃及、古罗马、欧洲中世纪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发展概况,接着从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西方近现代园林、现代景观设计等四个方面来介绍了园林与景观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史》写作的缘起,总结了学科史的特征、结构和内容,划分了世界和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阶段。世界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可划分为5个阶段:造园阶段(1828年以前)、孕育和创立阶段(1828—1900年)、现代主义运动阶段(1900年—1960s)、生态运动阶段(1960s—1980s)、多元发展阶段(1980s—)。与此相对,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也可分为5个阶段:中国风景园林知行传统(1912年以前)、孕育和萌芽(1912—1949年)、创立和艰辛曲折发展(1949—1978年)、蓬勃发展(1978—2011年)、全面规范发展(2011年以后)。重点阐述了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外部条件和内生动力,总结归纳了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形成与发展具有“知行一体”的特点和内涵。“山水形胜”“人本思想”和“人与天调”构成的思想体系,以及“山水名胜”“园林”和“大型工程风景营建”构成的实践活动,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精神追求,以及空间艺术和技术上的营建智慧。“知”“行”关系建立在反复循环的过程中,使得中国风景园林的价值与特征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延绵不断,历久弥新。以独立一级学科发展的视野认识和梳理,对我国生态文明与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价值观和理论知识体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风景中的建筑不仅为人提供服务,亦不可破坏风景,最好是融入风景,或成为风景中的一部分,甚至自成一景,为风景添上一笔,或成为风景中的焦点。提出本土设计的主张,以若干实践为基础,总结出消隐、分合、顺形、透空、地材、乡土、观望和掩映8个关键词作为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犟  吴和成 《技术经济》2020,39(7):54-62
基于2013—2017年中国28个省市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非导向ERM模型测度了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和指标无效程度,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和K-W检验对效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上不佳且区域内部效率分布差异显著,多地区工业企业劳动、经费等创新要素边际收益递减;2015年以后,部分低效率地区逐渐向高效率转移;研究还发现,引进技术经费投入强度与新产品出口比例的无效程度最为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完善工业创新资源管理体制、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加快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是效率提升值得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建筑是风景中一种独特的存在。“风景”在建筑学语境中应被拓展为更广义的“景观”,当代建筑和城市研究与景观已形成多重维度的互动,中外建筑师与艺术家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表达出不同的自然建造观念和思考,既有对自然哲学的追求,也有对自然资源和风景的利用。景观与建筑、城市之间形成了一种共构的复杂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与自然关系的双重关照出发,尝试论述将一种更深入的自然观作为价值的维度引领当代设计的可能性。 关 键 词:风景园林;自然;建造;建筑  相似文献   

16.
1951—1953年创办的造园组对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和教育影响深远。基于档案文件,以时间为序,描述造园组成立的背景、沿革和办学情况,讨论造园组停办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造园组隶属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清华大学营建学系合办,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协办;汪菊渊、吴良镛、陈有民以及梁思成等先生在造园组成立和建设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造园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和行政组织;造园组的成立依赖于一系列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19世纪的西方还是20世纪初的中国,公共 园林伴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公共环境卫生问题 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在城市 规模更大、人的物质与精神双重需求更多样化的背景下发生 的。它不可避免地推动了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由 此,城市绿地系统的提升、郊区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由联系 城郊的纽带系统提供的安全性、生态性、参与性的综合性生活 保障等人居公共环境建设策略都将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热点话 题。未来的城市与郊区的发展需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建设以 人行系统、自然系统为第一系统的复合型链接体系,满足未来 人们忘情于天然之趣的生活需求,为人居环境带来质的飞跃。 而面对转变,风景园林需要以竖向整合设计为核心技术进行跨 专业整合,创造未来新的风景园林核心技术体系,并前瞻性地 思考疫情推动下凸显的人类宏观问题。  相似文献   

18.
山地环境的生态敏感性与空间特殊性使得景观建筑选址成为规划设计的一个难点。运用参数化、定量化的数字景观技术,采用ArcGIS软件,通过构建景观建筑与场地之间的耦合关联,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参数化调控景观建筑选址,以提升山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精准性与科学性,统筹实现景观环境保护与建筑功能诉求。  相似文献   

19.
追溯了奥德姆“妥协环境”概念原型、莱尔的“人文生态系统”妥协景观思想雏形以及中国语境的“天人不相胜”思想,认为妥协景观既是一种自然-人工生态系统类型,也是一种人与自然交互型的土地利用类型,还是一种指导风景园林规划实践的思想方法。基于此认识,进一步探讨了“妥协景观”思想对当代中国国土空间区划以及风景园林生态规划实践范式的启迪,最终通过案例分析“妥协景观”思想的具体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20.
1980—2010年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市化建设全面发展,为各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风景园林学学科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得以恢复并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风景园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3个时期进行梳理,总结这一阶段学科发展的4个特征:1)风景园林行业体系逐步规范化;2)风景园林建设项目从传统到现代;3)风景园林设计单位由单一到多元;4)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蓬勃发展。该时期风景园林学学科发展的影响为2011年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