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花生害虫严重危害青岛花生生产。本研究对该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多样性及主要害虫和天敌发生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地区昆虫种类丰富,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天敌种类较为丰富。花生田主要地上害虫为花生蚜、西花蓟马、花生须峭麦蛾、斜纹夜蛾;主要天敌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大灰优蚜蝇、东亚小花蝽、卷叶蛾绒茧蜂等共48种;三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花生蚜与其天敌昆虫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西花蓟马天敌昆虫对西花蓟马的控制力不强,天敌昆虫对花生须峭麦蛾和斜纹夜蛾具有一定的控制力。该结果可为田间害虫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摸清花生田种级昆虫群落结构,阐明主要害虫及天敌种间对应关系,明确主要害虫及潜在天敌种类,为花生害虫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奠定基础,通过采用传统形态、解剖和DNA条形码三种鉴定方法,对2016-2017年辽宁阜新花生田昆虫进行种级分类鉴定,解析昆虫群落结构,并对害虫优势种、常见种与天敌的发生动态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阜新花生田昆虫种类丰富,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害虫优势种为双斑萤叶甲(2 793±3头)和小绿叶蝉(1 725±341头),收集到对应天敌7种(1 477±184头)和19种(2 116±353头);害虫常见种花生蚜(826±110头),收集到天敌23种(2 656±353头),天敌种类丰富。天敌与害虫发生动态及相关性分析表明,与双斑萤叶甲显著相关的天敌是黑背毛瓢虫,与小绿叶蝉显著相关的天敌种类是龟纹瓢虫、叶色草蛉、大草蛉、异色瓢虫、大灰食蚜蝇、黑食蚜盲蝽和黑头叉胸花蝽;与花生蚜显著相关的是大灰食蚜蝇、烟蚜茧蜂、窄腹食蚜蝇、烟盲蝽和斜斑鼓额食蚜蝇。本研究阐明了阜新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稳定,天敌资源丰富;明确了双斑萤叶甲、小绿叶蝉和花生蚜的田间潜在控害天敌种类,在生产中...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芒果树害虫天敌昆虫复合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录了海南岛芒果树害虫的天敌昆虫25种。它们是捕食性天敌广腹螳螂、中华螳螂、叉角厉蝽、锥盾菱猎蝽、黄带犀猎蝽、南盲猎蝽、细缘唇瓢虫、六斑月瓢虫、丽草蛉、中华草蛉、亚非草蛉;寄生性天敌黄足大腿蜂、刺蛾广肩小蜂、粘虫广肩小蜂、黑褐金小蜂、夜蛾啮小蜂、尾夜蛾跳小蜂、叶蝉柄翅小蜂、刺蛾隆缘姬蜂、食蚜蝇姬蜂、刺蛾绒茧蜂、毒蛾绒茧蜂、黑斑茧蜂、善飞狭颊寄蝇及印度栉(虫扇)。对这些天敌的捕食或寄生对象、采集地及3种发生数量较多的寄生性天敌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亦作了记述。  相似文献   

4.
茶树害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我国茶树害虫的天敌资源异常丰富,每一种害虫通常都有数种天敌同时对其起着有效的抑制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茶树害虫的天敌约500种,其中许多是某类害虫的优势种。如七星瓢虫、黄斑盘瓢虫、异色瓢虫、中华草蛉、狭带食蚜蝇等是捕食茶蚜的优势种,红点唇瓢虫、台湾小瓢虫等是捕食长白蚧、椰圆蚧等的优势种,单白绒茧蜂和茶尺蠖绒茧蜂是寄生茶尺蠖幼  相似文献   

5.
茶蚜生态学和防治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成松  韩宝瑜 《茶叶》2002,28(1):8-11
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广泛分布于我国茶区,近年来在江苏、浙江和安徽茶区为害较重,每年4-6月、9-10月形成虫口高峰。已鉴定50余种天敌,重要天故为七星瓢虫Cocciltella septempunctata L.、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的各种变种(变型),大草蛉Chrysopa seplempunctata Wcsmeal,中华草蛉C.sinica Tjedea、门氏食蚜蝇Shaerophoria menthastri L.、黑带食蚜蝇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大灰食蚜蝇S.corollae F.、四条食蚜蝇Paragus guadifasciatus Meigcn和蚜茧蜂Aphidius sp.,以及虫疫霉Erynia sp.。该蚜虫趋嫩危害嫩梢,采摘对其种群有一定抑制效应;通常施药治蚜,但易造成名优茶中的农药残留。近年关于茶蚜化学生态学的研究发现,茶蚜蜜露、蚜害茶梢释放的互利素强烈地引诱瓢虫、草蛉和蚜茧蜂,调节它们的搜索行为。茶蚜体表含有的苯甲醛和多种烃类也有一定的引诱效应。  相似文献   

6.
花生是辽宁省主要油料作物,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花生田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昆虫群落结构。为阐明辽宁阜新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于2014年6月-2015年9月采用马来氏网对阜新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共获得昆虫样本30958头,分属于14目、129科。其中膜翅目以姬蜂科为主,鞘翅目以叶甲科为主,半翅目以叶蝉科为主,双翅目以潜蝇科为主,鳞翅目以菜蛾科为主,缨翅目以蓟马科为主。危害花生的主要有蚜科、叶蝉科、潜蝇科、夜蛾科。从多样性分析结果来看,该地区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基本保持稳定,丰富度和丰盛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阜新花生田昆虫群落具有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黄冈市花生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马来氏网收集法,2014年5月-2016年7月开展了黄冈市花生田昆虫系统调查,阐明当地花生田的昆虫群落结构及相关群体指数动态规律。结果表明:黄冈市花生田昆虫58112头,隶属于14目150科,以膜翅目(24.67%)、鞘翅目(17.33%)、双翅目(16.67%)、半翅目21科(14.0%)、鳞翅目(12.0%)为优势类群;群落结构丰富度峰值出现在2014年6月(171)和2015年8月(168);丰盛度峰值出现在2014年10月(22468);多样性指数在1.67~5.32之间,峰值出现在2014年10月(5.32);均匀度指数在0.4~0.8之间;优势集中指数在0.0771~0.6556之间。从科级水平来看,主要花生害虫有叶蝉科、潜蝇科和蚜科;主要天敌有姬蜂科、瓢甲科和金小蜂科。  相似文献   

8.
2018和2019年7~9月在齐齐哈尔地区通过在玉米田间悬挂黄板(40 cm×25 cm),设距地面1.0 m和玉米雌穗上2种悬挂高度,每7 d更换,调查其对双斑萤叶甲、蚜虫诱杀作用及对主要天敌昆虫的诱集影响。结果表明,黄板对双斑萤叶甲成虫具有显著的诱杀作用,高峰期周平均最多诱杀188头/板。平均单板诱虫量变化反映出双斑萤叶甲7月初始发,8月中旬为盛发期,9月上旬为盛发末期。黄板对有翅蚜有一定的诱杀效果,平均单板诱集有翅蚜量与田间单株玉米上无翅蚜种群密度呈显著线性相关。蚜虫种群密度高峰期,黄板诱杀区单株平均蚜量比不挂黄板(对照区)显著减低44.8%~45.3%(2018)和21.0%~28.3%(2019)。黄板对瓢虫有一定的诱集作用,对草蛉、食蚜蝇等天敌基本无显著诱集作用。在齐齐哈尔地区黄板既可以用于田间监测玉米田双斑萤叶甲和蚜虫的种群发生动态,又具有诱杀和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 Poir)作为功能植物对花生田苗期害虫的控制作用,本研究调查了花生苗期的主要害虫以及天敌种类,并通过比对花生单作区(对照)与婆婆纳-花生邻作区的主要天敌和苗期害虫花生蚜、蓟马的发生数量,评价婆婆纳在花生田苗期害虫控制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花生苗期的天敌以食蚜蝇、小花蝽、蚜...  相似文献   

10.
花生田蚜虫天敌初步调查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蚜虫是花生开花下针期的主要害虫,发生严重时可减产10%-15%,其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在莱西市以瓢虫为主。防治蚜虫应搞好"两查三定",以充分发挥天敌作用。实践证明,花生蚜防治指标可掌握在百墩蚜量千头左右,瓢蚜比为1∶100-150以下。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用于花生白绢病防控的生防菌,本研究通过培养皿对峙培养和田间防效试验,进行生防菌株的筛选。结果表明:从土壤中筛选的花生白绢病生防菌为木霉菌和芽孢杆菌,经形态学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棘孢木霉菌( Trichoderma asperellum)、拟康宁木霉菌(T.koningiopsis)、钩状木霉菌(T. hamatum)、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芽孢杆菌和木霉菌对花生白绢病均有一定的防控作用。生理生化测定结果显示,生防菌能提高花生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防御酶的活性,表明获得的生防菌木霉菌株及芽孢杆菌株能提高花生植株抗病性。  相似文献   

12.
明确江西省油菜根肿病病菌类型及油菜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对指导油菜生产及景区观光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明油菜根肿病的分布及其病菌的致病性分化,于2011年至2016年持续对江西省油菜根肿病的地理分布进行调查,并对病区油菜根肿病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江西油菜根肿病主要分布在赣东北局部区域,致病菌为4号和9号生理小种,其中4号小种仅发现在赣东北区域分布。在4号和9号小种的病区分别设置田间病圃进行200余个油菜品种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测试的全部油菜品种对9号小种表现抗病,而94.74%油菜品种对4号小种表现感病;萝卜籽花和59-013等12个品种对4号小种具中抗以上水平。本研究筛选到生理小种特异性的抗病资源或品种,可为油菜抗根肿病育种提供抗源。  相似文献   

13.
甬优12抽穗动态调查及稻曲病预防适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水稻生产危害严重,不但影响产量还降低其品质。稻曲病发生后(出现稻曲球)就很难防治,只能预防不能治疗。适时打药是高效预防稻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而言,在破口前10~13 d用专化杀菌剂预防1次、破口期再预防1次的处理防治效果最好,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59%和98.33%;仅在破口前10 d或13 d喷1次药预防的处理,穗防效分别为86.95%和87.36%,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98%和95.99%。鉴于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准确确定具体哪一天是破口前的第10 d或第13 d,本研究采用水稻生理学性状"叶枕平"(剑叶叶枕与倒数第2叶叶枕持平,或叶枕距为零)界定为最佳打药期,即稻田中1/3~1/2水稻植株处于叶枕平为第1次打药预防稻曲病的适期,第2次打药适期为破口前。  相似文献   

14.
野生稻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种到水稻上,可以诱导水稻产生对稻瘟病的抗性。为了明确该内生菌田间不同时期施药对直播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2017年在浙江省桐庐县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稻镰状瓶霉不同时期施药对直播稻稻瘟病的防效与春雷霉素和芽孢杆菌相当,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施用菌剂的处理对叶瘟的防效均达到70%以上;稻镰状瓶霉播后7d、14d施药处理对穗颈瘟的防效亦达70%以上。由此可见,稻镰状瓶霉可用于直播稻稻瘟病防治,拌种或播后撒施1次即可有效防治稻瘟病。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新型吡啶类和环己烯酮类除草剂复配制剂对油菜田杂草的防控效果,指导新型除草剂在油菜田的合理使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油菜田主要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杂草防除后对田间光照和杂草氮、磷、钾及水分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防除油菜田杂草效果显著,对菵草、大巢菜、看麦娘、牛繁缕等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良好防效,总草鲜重防效可达88. 7%~98. 0%,显著优于两种对照药剂。杂草防除后,显著降低了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消耗,有效地改善了田间光照和水肥条件。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的油菜产量达到2 626. 26~2 836. 26kg/hm^2,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8. 2%~27. 9%,增收2 173. 5~3 307. 5元/hm^2。研究结果表明,20%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烯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油菜田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推荐剂量为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225~300g。  相似文献   

16.
将不同类型化控类物质保护酶SOD、钙化合物、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等作用于水稻上进行耐冷性筛选试验,通过降低空瘪粒、提高结实率来提高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应用各种抗寒化控物质在水稻孕穗期喷施对水稻安全。益普90 g/667 m^2、芸苔素4 000倍液、爱密挺10 ml/hm^2、15 ml/hm^2的处理结实率高于空白对照且均高于2%以上。大多数处理产量高于空白对照,产量最高的是益普90 g/667 m^2的处理,为429.27 g/m^2。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通过了解海南岛芒果园施肥现状及对应的土壤养分状况,综合分析施肥管理现状,为芒果种植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芒果主产区肥料投入平均水平为 N 334.01 kg/hm2、P2O5 177.10 hm2、K2O 184.21 hm2,其中 N∶P2O5∶K2O 为 1∶0.53∶0.55,芒果化肥消耗系数为 0.059 01 kg/kg,纯氮消耗系数为 0.020 7 kg/kg,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为 76.92%,有机肥平均施用量低于 333.33 kg/hm2。海南岛芒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范围为 11.16~17.22 g/kg;碱解氮含量偏高,范围为 278.86~859.10 mg/kg;速效磷含量差异较大,为 21.74~81.73 mg/kg;速效钾含量在96.56~97.19 mg/kg。综上所述,海南岛芒果园氮磷钾肥料投入比例不科学,钾肥投入量偏低,建议增施钾肥;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建议提高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增大有机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8.
病原菌侵染引发植株防卫基因表达的信号传导途径水杨酸途径(SA)与虫害(机械损伤)诱发的植物防御信号传导途径茉莉酸途径(JA)会同时存在,且两种信号途径间存在着相互抑制的拮抗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受到纹枯病菌侵染之后,褐飞虱在RH的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中明显倾向于选择感染纹枯病菌的RH水稻植株;但在不同水稻品种上的取食行为以及蜜露排泄量及蜜露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均未发现褐飞虱对于感染纹枯病的抗、感水稻品种有显著的取食趋性。说明抗、感褐飞虱的水稻品种感染纹枯病之后并未显现出更易感虫的性状。  相似文献   

19.
油质蛋白作为贮藏蛋白的一种,特异性表达在油料种子中。本研究从花生中克隆得到3个Oleosin22基因,分别命名为AhOleosin22a,AhOleosin22b,AhOleosin22c。AhOleosin22a基因全长为630bp,编码210个氨基酸;AhOleosin22b基因全长为636bp,编码212个氨基酸;AhOleosin22c基因全长为582bp,编码194个氨基酸,均属于Oleosin蛋白质家族。通过荧光定量PCR对Oleosin22基因在花生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hOleosin22基因在种子中的表达量最高。本研究为阐明Oleosin22基因在花生油脂合成的生理生化机制中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了花生品质改良育种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