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报导了1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脾炎性假瘤。患者女性49岁,有轻度贫血表现。腹平片发现左上腹蛋壳状钙化。US发现占据脾大部的高回声肿块,有厚的高回声环及部分钙化。平扫CT发现有外围环形钙化之低密度肿块,动态增强扫描发现肿块逐渐增强,但中心有一低密度区持续存在(经病理对照为纤维化)。脾切除发现脾外观无异常,切面为  相似文献   

2.
脾原发肿瘤非常罕见,作者报到10例脾原发性肿瘤,其中先天性脾囊肿1例、脾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脾海绵状血管瘤2例,脾错构瘤1例,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及脾囊肿4例。前6例经病理诊断证实。其主要影像如下:先天性脾囊肿US可见回声增强,其内部为均一的无回声团。血管造影可见压迫正常组织的无血管结构肿块。脾海绵状淋巴管瘤为无造影效果的多发性囊肿性病变,US可见境界模糊的多发性低回声改变,血管造影呈典型的瑞士奶酪状改变。脾血管瘤US呈境界清晰的高回声,CT为低密度,血管造影呈棉花样少血管性病变。脾错构瘤US呈境界清晰的低回声,CT为低密度,血管造影为多血管改变,但有1例为少血管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1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B 超、CT 及手术病理资料。指出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无特征性表现;B 超表现为不均匀强回声肿块;CT 表现为平扫含脂肪组织的不均匀肿块,增强扫描软组织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强化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典型表现。指出B 超与CT 有同样的定性诊断价值。同时根据手术病理结果,探讨了B 超与CT 征象的形成原理。提出了该肿瘤与肾癌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4.
作者观察了40例患卵巢囊性畸胎瘤的病人(13,5~60岁,平均32岁),单侧发病37例,双侧者3例,良性畸胎瘤38例,恶性间变者2例。病人可无症状,也可表现为盆腔包块、月经不调、下腹部疼痛、卵巢扭转,恶性变者可有体重下降。所有CT 阳性发现均与盆腔平片、手术与病理结果及 US、MR 比较。盆腔平片可表现有牙齿、钙化和脂肪密度的肿块。44%病例 US 表现为伴声影的光团—囊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25例局限性脾脏病变进行了超声和CT检查。见到:一、囊肿(5例)CT:4例囊为低密度,囊值小于10HU,边缘锐利,大小不等,清楚显示囊壁钙化,但US 不能显示。一例10cm 大小上皮样囊肿,壁不规则,内有间隔,CT 值30HU。US:3例单发囊肿为无回声病变,2例为完全性无回声,边缘锐利。二、脓肿(5例)CT:3例单发脾内脓肿,为密度低而不均匀的肿块,边界不清,一例清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道3例脉络膜骨瘤。2例女性,1例男性,均通过眼部US、FA、CT、X线片以及MR检查。此病罕见。脉络膜骨瘤可见于一眼或双眼的眼底后极,女性多见,临床呈良性经过。病变呈进展性的非肿瘤性的肿瘤样肿块,组织发源与病变处组织无关。病理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组织学上是由成熟的骨细胞组成。特征性表现为:①眼底镜观察在黄斑或视盘周围可见苍白色的盘状脉络膜肿块,位于眼底后极。②US检查时,肿块呈强回声性。A型扫描显示一掩盖了正常眼球回声的高峰值回声,并伴有快速消减的回声。B型扫描显示一致密的、回声性肿块,其后方有声影。③FA早期摄  相似文献   

7.
肝脏炎性假瘤罕见,1953年由Pack和Baker首先报道,作者报道2例肝脏炎性假瘤放射学表现。例1,男性,50岁,持续发热、寒战20天。4年前因胆石症作胆囊切除术,由于总胆管结石作了胆管空肠吻合术。体检右上腹压痛,体温38℃~39℃。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碱性磷酸酶值升高。US及CT发现左肝叶一8.5cm×7.0cm×6.5cm的境界模糊肿块,其结构不均匀。US检查有高回声区和无回声区,CT扫描在肿块中心有小的和中等大小的低密度区,未见钙化。血管造影表现为少血管肿块,肿瘤染色不明  相似文献   

8.
肺癌有无胸壁浸润对选择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都很重要。作者回顾分析120例与胸壁相邻的肺癌的US及CT,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并于术前2周内行CT和US。先用平片和CT确定肿块位置,然后行US检查。US扫描经肋间入路,探头给一定角度,并利用呼吸运动避免肋骨干扰。胸壁受累的US诊断标准:①胸膜结构破坏。②肿块穿经胸壁向外蔓延。③肿块固定不随呼吸运动。CT诊断标准:①肿块与胸膜接触面呈钝角。②肿块与胸膜接触面  相似文献   

9.
胰腺囊性肿瘤属少见肿瘤,据病理改变、病程及预后可分为浆液囊性肿瘤(SCT)和粘液囊性肿瘤(MCT),前者为良性肿瘤,后者常为恶性或存在恶变的危险。作者报道30例胰囊性肿瘤着重评价US和CT的优势和限度,结果表明:①SCT(12例),8例的US和CT均显示蜂窝状表现,增强CT能更好地显示小囊间的富血管结缔组织带,更易分辨病灶边界。2例为实性肿块(超声表现为低回声,CT示低密度),但其周围均有小的液性区被误为坏死,其中1例经US导向穿刺正确诊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39例经影像学诊断、病理证实的小于3cm肾细胞癌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男30例,女9例。年龄24~79岁。用不同的标准估价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效果。IVU体层片识别出肿块时为真阳性,然后推荐用US、动脉造影和CT检查。当US为实质性或复杂性肿块及其与单纯性囊肿表现不符时为真阳性。CT显示下列表现之一者为真阳性,①肾脏软组织肿块在静注造影剂前或后衰减值>20HU,②增强的病变,③囊性肿块有厚壁或壁不规则,边缘模糊,④实质性或复杂性肿块伴有钙化。作者见到,2/3的病人(25/39)无症状,为在IVU、CT、US或因外周血管疾病行腹主动脉造影以及妇科手  相似文献   

1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女性,2例男性,发病年龄为17~46岁.3例行CT和US检查,1例行CT和MR检查,2例单独行CT检查,1例单独行US检查.分析其临床特征及CT、MR、US表现.结果: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1例诊断为恶性,6例诊断为未定性.6例未定性中,1例于术后半年复查发现肿瘤复发及肝转移.CT均表现为巨大的囊实性肿块,其中2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后,肿块囊壁与实性成分不均匀强化,出血坏死区无强化.MR可见肿块在T1WI、T2WI上呈不均匀混杂信号,能识别肿瘤内部的坏死囊变及出血等特异性征象.US可见肿块呈孤立性、囊实性结构,边界清楚锐利,有包膜回声.肿块周边及实质内可探及血流信号,以静脉血流为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对术前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肝结核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结核较少见,本文报告4例由影像学检查和病理证实.所见征象包括:1例腹部X线平片及超声表现为肝内钙化团块,2例超声检查分别表现为肝内弥漫粟粒结节状较强回声灶及低回声区,1例经CT 扫描呈现轻度强化低密度肿块。作者认为影像学检查必须与临床相结合,才能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36例Ewing肉瘤的X线平片、CT与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认为X线平片在Ewing肉瘤的病变部位、骨质破坏、瘤骨、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等方面有一定特殊性。CT对显示髓腔内及软组织肿块等方面较X线平片清晰,但X线平片与CT常常低估病变的范围,MRI对早期检出病变致确定病变范围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脾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附三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报道3例脾脏炎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复习3例脾脏炎性假瘤的超声、CT扫描和1例MRI表现,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B超表现为单发球形病变,回声不均匀、边界清楚,其中1例见环状强回声伴后方声影。3例CT平扫见脾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1例见周边蛋壳样环状钙化;2例作增强扫描,1例静脉期略有增强,另1例延迟扫描病变强化程度与脾实质接近;1例又作MR平扫,T1、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结论 脾脏炎性假瘤应列入脾单发肿物的鉴别诊断,其影像表现与肿块内纤维组织和炎性肉芽组织的多少有关。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回声不均的肿块;CT增强扫描以病变延迟强化为特点;MRT2WI常以低信号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筛窦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筛窦脑膜瘤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 CT表现3例呈巨大囊性肿块;2例呈巨大囊、实性肿块;1例呈巨大实质性肿块;囊性部分囊壁周围骨质硬化;实性部分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有钙化和囊变区,明显增强。MRI表现(1例)囊、实性肿块,囊性部分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部分T1WI与T2WI均为等信号,有增强。平片表现(3例)均见筛窦密度增高,体积变大,窦壁光整。结论 筛窦脑膜瘤CT表现颇具特征性;MRI对鉴别诊断有帮助;平片定性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16.
筛窦脑膜瘤影像诊断误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筛窦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筛窦脑膜瘤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CT表现:3例呈巨大囊性肿块;2例呈巨大囊、实性肿块;1例呈巨大实质性肿块;囊性部分囊壁周围骨质硬化;实性部分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有钙化和囊变区,明显增强。MRI表现(1例):囊、实性肿块,囊性部分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部分T1WI与T2WI均为等信号,有增强。平片表现(3例):均见筛窦密度增高,体积变大,窦壁光整。结论:筛窦脑膜瘤CT表现颇具特征性;MRI对鉴别诊断有帮助;平片定性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和比较平片和CT显示鼻咽癌(NPC)的状况和程度的能力,作者对100例NPC病人的平片和CT做了研究。平片检查位置包括侧位、颏顶位、半轴位、前倾位和枕颏位。CT扫描用GE8800,上部从筛板和垂体窝平面以上开始,3个间距为5mm和6个层面间距2.5mm最后5个层面间距为10mm覆盖到颈部上面。对每个病人的肿瘤用平片和CT评价后再进行比较。作者见到,100例病人中有3例平片及CT正常而经临床检查证实,平片显示鼻咽部软组织肿块89例,CT97例。8例CT显示有明显肿块而平片未能显示。14例平片和CT均显示肿瘤扩展周围有骨破坏;另有14例CT显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甲状旁腺肿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肿瘤的US、CT、ECT表现,评估各种检查方法对原发性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原发性甲状旁腺肿瘤患者的术前影像资料.结果:病变位于甲状腺区域5例,异位4例;B超检查9例发现病变8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晰之低回声肿块;CT检查5例发现4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结节,有明显强化;ECT检查3例发现3例,均表现为病变区域结节状核素浓聚影.结论:US、CT、ECT对大部分原发性甲状旁腺肿瘤均能作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恶性淋巴瘤脾浸润多为弥漫性浸润,CT及US对淋巴瘤脾病灶诊断困难。作者对18例恶性淋巴瘤超声导引下脾活检作了研究,其中非何杰金氏病15例,何杰金氏病3例。活检前脾影像诊断应用东芝SAL-77A超声装置。正常通过脾门的最大径线为11 cm、穿刺针用21号Surecut针。18例脾活检中4例在组织学上看到淋巴细胞浸润。此4例中的3例US检查内部回声无异常,其中诊断脾肿大1例。脾活检无浸润14例中13例内部回声无异常、但13例  相似文献   

20.
超声对于颈部肿块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但用于小儿者报道不多。作者报道了49例小儿颈部肿块之US表现。3周至18岁,用切面实时超声仪,探头为5或7.5MHZ。作者认为对以下四种病变US有其特征性表现。①甲状舌管囊肿(6例):在舌根到甲状腺峡部之间的中线或稍偏中处可见到典型的无回声、边界清晰、透声好的囊性肿块(4例),发现窦道更确诊无疑;合并感染时可呈不典型的混合性肿块(2例),一例囊壁回声增强,一例呈回声不均之实质性肿块。②胸锁乳突肌肿块(4例):3例新生儿斜颈,在胸锁乳突肌中见一比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