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相对定量参数及时间-相对强度曲线(time-relative-intensity curve,TRIC)在肝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9枚肝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获取良恶性病灶的相对造影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将TIC中每帧图像病灶声强减去肝实质声强得到相对强度,以时间为横坐标,相对强度为纵坐标,绘制TRIC,对比良恶性病灶TRIC形态特征.结果 相对达峰时间、相对达峰强度、相对增强时间及相对下降斜率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TRIC上升支及下降支均较陡直,在平均(28.24±8.14)s时达基线0值,并继续下降至基线下-8 dB附近小幅波动.良性病灶TRIC上升支及下降支均较平缓,且下降支下降至基线上4 dB附近小幅波动.结论 超声造影相对定量参数和TRIC为肝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参数图像处理在卵巢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0例卵巢肿瘤的患者,根据其后期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以及各病例时间—强度曲线(TIC曲线),并结合参数图像处理定量分析TIC曲线各指标,最后判断超声造影结合参数图像处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50例患者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常规超声的良性肿瘤检出率为51.85%,恶性肿瘤检出率为39.13%;超声造影结合参数图像处理的良性符合率为77.78%,恶性符合率为73.91%,良恶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肿瘤造影的图像有差异,其定量分析良恶性肿瘤TIC曲线的指标:达峰强度(Imax)、始增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 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能较好显示卵巢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结合参数图像处理软件能进一步提高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细胞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曲线对肝细胞癌(HCC)与转移性肝癌(MHC)单发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单发性HCC和31例单发性MHC的超声造影图像,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各病灶的增强和消退模式,并对比二者的不同. 结果 HCC病灶动脉相多呈粗大紊乱的血管环绕或穿入病灶;MHC病灶动脉相多呈血流散点样充填病灶周边或病灶全部.与HCC相比,MHC的超声造影表现为更快达峰,更快消退,峰值强度稍低,延迟相强度更低;MHC病灶达峰后5、10、30、50和80 s强度均低于HCC;门脉相HCC增强强度消退较MHC慢,MHC于病灶达峰后0~5 s强度迅速下降,HCC则于病灶达峰后10~30 s强度下降较多. 结论 HCC与MHC的超声造影图像特点不同,应用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有助于鉴别单发HCC与MH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灶(focal liver lesions,FLL)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时间一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形态和声学定量参数变化特征。方法应用反向脉冲谐波显像(pulse inversion harmonic imaging,PIH)技术对94例FLL行实时CEUS检查,以声学定量分析软件绘制不同FLL的TIC,对比分析良恶性病灶的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良性病灶TIC形态呈慢上慢下型,恶性病灶呈快上快下型。恶性病灶的声学定量参数包括始增时间、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始消时间、降支减半时间均早于良性病灶,上升支斜率、50%清除斜率大于良性病灶(P〈0.05,P〈0.001)。动脉相早期恶性病灶呈高灌注型,良性病灶呈低灌注型,门脉相及延迟相恶性者呈低灌注型,良性者呈高灌注型。结论CEUS的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对FLL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脏良恶性肿瘤血流灌注的超声造影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参数评价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 方法应用反向脉冲谐波显像(PIHI)技术实时观察50例肝肿瘤CEUS动脉相血流灌注增强方式,并通过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参数对肝肿瘤血流灌注进行定量评估。 结果整体不均匀型、整体均匀型为30例肝脏恶性肿瘤动脉相主要灌注增强方式,周围向心型为20例肝血管瘤动脉相主要灌注增强方式。恶性病灶TIC形态快升快降,波峰尖锐;良性病灶TIC形态缓升慢降,波峰圆钝;恶性病灶较良性病灶增强时间(AT)明显缩短,TIC斜率(β)增大,A(峰值强度变化)·β值恶性病灶(55.01±42.36)较良性病灶(22.89±19.60)显著增高(P〈0.001)。 结论CEUS定量参数AT、β、A·β值能够反映肝肿瘤微小血管血流分布情况及灌注量特点,可用于肝良恶性肿瘤血流灌注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肝脏局灶性病灶诊断中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93个病灶)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予以比较,并采用时间-强度曲线对不同类型病灶增强时相、增强峰值时间、消退时间等予以记录,进一步实现对肝脏局灶性病灶的良恶性鉴别。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93个肝脏局灶性病变中有41个为恶性病灶,52个为良性病灶。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灶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1%、85.4%、88.5%,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诊断(P0.05),统计学有意义;恶性组病灶开始增强、增强峰值以及消退时间均较良性组短(P0.05),且峰值强度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灶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可获得病灶时间-强度曲线,用于对病灶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高回声小病灶(HSFLLs)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75例HSFLLs患者(共107个病灶)的超声造影图像资料,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并与增强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良性HSFLLs造影模式以"动脉相高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高或等增强"或"三相等增强"为主,恶性HSFLLs造影模式以"动脉相高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低增强或等增强"为主。良性HSFLLs造影剂灌注的达峰时间、始退时间分别为(42.5±17.3)s、(183.7±66.6)s,较恶性HSFLLs[(24.2±10.6)s、(77.9±46.0)s]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超声造影对HSFLLs的诊断准确率为89.71%,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为88.79%;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增生结节和小肝癌的诊断准确率为92.86%,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为90.48%。结论超声造影可有效动态地评估肝脏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在对HSFLLs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在乳腺肿物鉴别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在乳腺肿物鉴别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 176例患者(共181个病灶)在术前1~2 d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动态存贮病灶超声造影图像180 s,以备分析.运用QLAB软件的ROI功能,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获得相关指标.结果 181个病灶均经病理确诊,良性病灶121个,恶性病灶60个.对时间-强度曲线的分析,良恶性肿瘤组间,病灶增强达峰差值时间Tp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病灶峰值强度,病灶峰值减半差值时间Th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对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个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5分评分法进行良、恶性诊断及ROC曲线分析,比较超声造影前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98.2%恶性病灶(56/57)超声造影动脉相表现为弥漫或环状增强,诊断敏感性98.2%,特异性82.6%;延迟相,82.5%(47/57)恶性病灶增强信号廓清,诊断敏感性82.5%,特异性84.8%。良性病灶中17.4%(8/46)动脉相弥漫增强;84.8%(39/46)延迟相持续增强。血管瘤呈向心性增强,诊断敏感性81.8%,特异性100%。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动脉相放射状增强,诊断敏感性66.7%,特异性99.0%。根据诊断评分,超声造影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91.3%,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其ROC曲线下面积(0.948)大于常规超声诊断者(0.811,P=0.000)。结论超声造影肝局灶性良恶性病变具有特征性表现,其诊断应用价值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10.
应用超声造影剂声诺维提高肝脏恶性肿瘤检出率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及实时灰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nTI)对肝脏恶性肿瘤的灌注过程及其回声变化规律,探讨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超声不能完全明确诊断或漏诊的肝脏恶性占位患者,采用超声造影检查观察造影剂灌注时相、回声变化规律及肿瘤的检出状况,并与常规超声及增强CT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HCC)32例均发生早期动脉相明显强化,29例实质期呈快速消退,即"快进快出"型;另3例肿瘤直径≤2 cm的小肝癌则消退缓慢.肝转移瘤5例表现多样,呈动脉期或门静脉期环状强化或不同程度强化,消退快慢不一.超声造影后显示新病灶数目较常规超声增加29个,其中肿瘤直径≤10 mm的微小病灶23个.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在定性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显示肿瘤数目及发现微小病灶方面灵敏而有效,提高了超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使用造影剂SonoVue分析卵巢病变的超声造影特点,评估其对卵巢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观察卵巢病变,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6例卵巢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点。结果 36例卵巢病变患者中良性病变22例,恶性病变14例。22例良性病变中,常规超声检出19例为混合性病变,1例为囊性病变,2例无明显病变;超声造影检出6例为混合性病变,14例为囊性或类囊性病变,2例无明显病变。14例恶性病变中,常规超声检出9例为实性病变,5例为混合性病变;超声造影检出5例为实性病变,9例为混合性病变。时间强度曲线显示良性病变呈缓升缓降型,恶性病变呈速升速降型。与良性病变比较,恶性病变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始增强度及峰值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增强时间、增强强度及增强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能准确判断病变的囊实性,分析卵巢良恶性病变的灰阶造影增强方式、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及各参数值,能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对3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检查,并比较不同病变的肝脏超声造影增强特点.结果 恶性病变患者增强开始时间、峰值时间、减退时间、持续时间均早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良恶性患者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增强方式也有所不同.结论 超声造影能反映组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直径≤2.0cm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于术前检测57例乳腺小肿块患者,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时间-强度曲线类型、肿块增强模式,并分析上述结果在良恶性肿块间的差异。结果乳腺良恶性病例在肿块的大小、基础强度、峰值强度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恶性肿块在强化强度、上升斜率、强化强度指数以及曲线类型、增强模式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超声造影后乳腺肿块的强化强度、强化强度指数,以及曲线类型可作为鉴别良、恶性乳腺小肿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TIC)在鉴别胰腺局灶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疑有胰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作TIC分析,获得以下定量参数: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及梯度.结果:良性组中胰腺病灶与病灶周围胰腺实质的达峰时间、梯度、曲线下面积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中胰腺病灶与病灶周围胰腺实质的达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线下面积、梯度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胰腺局灶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存在差异,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可以对胰腺局灶性占位性病变进行量化分析,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灰阶超声影像组学与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2例FLLs患者,其中恶性86例,良性76例,均行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者声像图表现的差异。162例FLLs患者随机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组113例和验证组49例,比较两组灰阶超声影像组学参数,包括形态学特征、直方图特征、灰度区域大小矩阵特征、Haralick特征、灰度共生矩阵特征、灰度游程矩阵特征,筛选有意义的非冗余特征,选择最优特征子集构建灰阶超声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鉴别诊断FLLs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恶性病灶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动脉相病灶呈高增强,门脉相病灶呈低增强,且两者间存在明显分界(67例);良性病灶超声造影均表现为动脉相病灶呈等增强或稍高增强,造影剂从病灶周边缓慢向中心灌注,门脉相及延迟相病灶均呈等增强或高增强,未见明显的造影剂消退现象。训练组和验证组良恶性病灶直方图特征、灰度共生矩阵特征、灰度游程矩阵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终纳入1个直方图特征、1个灰度共生矩阵特征、1个灰阶游程矩阵特征构建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头颈部淋巴结病变超声造影(CEUS)特点。方法对38例(89枚)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CEUS检查,观察淋巴结的强化分布类型并对其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89枚淋巴结中,穿刺或手术后病理证实33枚(37.1%)为良性淋巴结,56枚(62.9%)为转移性淋巴结。良性淋巴结表现以均匀强化为主(26/33,78.8%,P=0.000),转移性淋巴结以不均匀强化为主(32/56,57.1%,P=0.000)。良性淋巴结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以快退为主(19/33,57.6%,P=0.000),转移性淋巴结以慢退为主(50/56,89.3%,P=0.000)。CEUS鉴别诊断良恶(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9%、72.7%,常规超声为82.1%、69.7%,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9,P=0.239);两种手段结合应用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8.2%、84.8%,与常规超声比较,仅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 CEUS可以对颈部淋巴结进行良恶性鉴别,能够在强化分布、灌注模式(进退方式)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与常规超声结合使用,则可明显提高其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curve,TIC)的形态和声学定量参数变化特征。方法对189例患者的213个甲状腺结节(良性结节145个,恶性68个,均经术后组织病理证实)进行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增强,以声学定量软件绘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TIC,分析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结果超声造影TIC形态表现:甲状腺癌表现为缓慢进人,上升支较平坦,峰值较周边甲状腺组织低;结节性甲状腺肿表现为迅速进入,上升支较陡峭,峰值与周边甲状腺组织一致;甲状腺腺瘤表现为迅速进人,上升支较陡峭,峰值较周边甲状腺组织高。TIC定量参数比较: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腺瘤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峰值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超声造影的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