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注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灌注磁共振成像(PW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外科治疗患者术前、术后均行PWI检查,以比较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单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9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8例,颅内、外动脉系统多发性狭窄或闭塞5例,烟雾病2例。术前PWI显示局部脑血流量(rCBF)正常、平均通过时间(MTY)升高15例,rCBF降低、MTT升高8例,rCBF和MTT均正常1例。23例接受外科治疗,其中13例行支架血管成形术,4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6例颞浅动脉一大脑中动脉(STA—MCA)动脉吻合术;术后PWI改善19例(82.6%),其中支架血管成形术12例(92.3%),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例(100%),STA—MCA吻合术3例(50%)。结论PWI可以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及外科治疗后有效地改善脑血流灌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重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总结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传统药物治疗的疗效。指出引入新的治疗方法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支架置入的临床应用,最后呼呈重视应用外科与血管内治疗方法预防中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CT灌注成像在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 (CTPI)在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 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 6h内先行普通头颅CT平扫 ,再进行CTPI检查。结果 普通CT平扫显示 :4 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 6h内 ,显示低密度灶者 5例 ,诊断为脑梗死。未见异常者 4 1例 ,经临床追踪和复查CT证实 ,12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2 9例为脑梗死。 4 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 6h内的患者在CTPI显示 :①灌注正常者 16例 ,其中 12例临床诊断为TIA ,4例小体积脑梗死。②灌注异常者 30例 ,其中 2 5例普通CT未显示病灶 ,5例在CTPI显示的病灶范围较普通CT显示的病灶范围增大。CTPI异常的 30例患者rCBF、TP、MTT改变明显 ,病灶侧与健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CTPI能够超早期诊断脑梗死 ,并可鉴别诊断TIA。通过分析病灶内的血流灌注状态 ,明确病灶的部位、大小及范围 ,显示了半暗带的存在 ,对于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CT灌注成像通过显示缺血病灶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能够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指导溶栓治疗;能够评估梗死脑组织的预后及溶栓疗效、预测出血性转化。还能够通过显示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脑梗死进行预警;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提高脑血管狭窄、闭塞患者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对176例病人进行观察。方法:我们对经体检及CT或MRI证实为该病的176例病人进行了MRA检测,部分做MRI检测。结果:其中87例TIA中69例发现腔隙梗死、58例血管狭窄;89例脑梗死中82例血管明显狭窄。结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选择介入治疗的初步筛选方法。明显优于普通CT检测。安全、方便、较可靠。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血管病早期正确的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MRI弥散成像(DWI),使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成为可能。现将我院子2003—02~2003—12收治的1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磁共振弥散成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工作在我国尚未普及,主要原因是对于高压氧治疗脑血管病还没有被广大义务工作及人民群众所认识,并且由于对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还有尚未清楚的地方,一些方面还存在模糊认识,所以本对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现状,如对于盗血与反盗血的研究,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血液流变学、疗效观察等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灌注及弥散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估磁共振 (MRI)弥散加权成像 (DWI)及灌注加权成像 (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指导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4例急性 (≤ 6h)缺血性卒中患者行DWI、PWI扫描 ,DWI及PWI的不匹配区为缺血半暗带 ,根据半暗带是否存在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结果 脑梗死患者 33例 ,其中 2 3例 (52 3 % )有明显半暗带存在 (PWI >DWI) ;1 0例 (2 2 7% )无明显半暗带 (PWI=DWI)。临床表现为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者 1 1例 (2 5 0 % )。结论 PWI及DWI对照研究有助于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半暗带 ,指导溶栓治疗 ;临床表现结合DWI有助于除外TIA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十分引人关注,如溶栓、神经保护剂的应用已被提出和广泛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因治疗是又一被认为极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本文对国内外这些方面的研究概况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研究近况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cuteischemiccerebraldisease,AICD)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以避免脑缺血损害加重,抢救受缺血损害而尚未死亡的脑细胞,以改善缺血脑组织的功能,防止损害的扩展和复发。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肌『生脑血管病血管搭桥治疗中CT灌注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组实施搭桥手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CT灌注检查,再对手术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2组患者绝大多数都存在着手术侧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降低,达峰时间(TTP)延长情况,符合搭桥手术指征。手术后2组患者相对脑血流量(rCBF)均显著升高,显示了搭桥手术对这2组患者缺血区局脑血流灌注的改善效果显著;其中烟雾病组相对脑血容量(rCBV)较手术前升高,而非烟雾病搭桥组rCBV与术前变化不明显;烟雾病组相对达峰时间(TTP)较手术前缩短,非烟雾病组册P改变不明显。结论CT灌注对局部脑血流的评价结果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前的重要手术指证;CT灌注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外科治疗后的疗效评估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徐运 《中国卒中杂志》2014,9(4):274-277
正在21世纪,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疾病管理以及人类基因组解释方面的巨大进展,我们已经迎来了个体化医疗新时代的黎明个体化医疗狭义的定义为在基因指导下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即对患者基因组的测序,识别出了突变的基因,然后将这些信息与患者的其他医疗信息——病史、环境、家庭背景、微生物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初步探讨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3例典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CT灌注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局部脑血流和脑侧支循环代偿的评价方法,结合患者的临床转归特点,探讨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的建立及程度,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中的作用。结果:根据脑血管侧支循环代偿建立的时相、程度,将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分为脑血管侧支代偿循环的"短时效用"和"长时效用"。脑侧支循环代偿的不同效用,对实施个体化的溶栓治疗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应注重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价的理念,有效的去驾驭"脑血管侧支循环"这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5.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可促进缺血损伤后脑组织血管新生及神经发生。近年来,移植外源性EPC、动员内源性EPC等治疗方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中开辟了新的途径,并证实EPC在外周血中的水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性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本文对EPC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治疗策略,在临床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颅内压、血压及脑灌注压的正确处理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分析了急性期这三者的病理生理改变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了近来关于颅内压、血压的观点,指出监护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有创及无创监测颅压的各种方法及其利弊。  相似文献   

17.
氢化麦角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验证氢化麦角碱治疗急性缺血生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设立DET治疗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量表评分,再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DET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病残程度显著改善,治疗显效率67%,高于低分子旋糖酐治疗组40%。结论DET对急性缺血性脑血和病有较好的疗效,副作用少而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普恩复胶囊对放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8例放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腔隙性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病人单纯使用普恩复治疗。观察时间为4—8周,剂量120mg/日。每位患均在服药前经CT扫描证实诊断,并在服药前一天抽血查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系统确定异常,方可进入治疗组。结果 总有效率86.2%(231/268),痊愈61.19%(164/268),显好转16.79%(45/268),好转8.21%(22/268),无效13.81%(37/268)。结论 普恩复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不但方法简便经济实用而又安全有效,是基层医院能普及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