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长庆油田的大规模开发,油井功图计量已取代了原有的油井双管流程、站内双容积计量模式,降低了地面建设投资成本,满足了低渗透油田经济高效的发展模式。油井功图计量主要通过活动式油气分离计量装置进行标定,由于长庆安塞油田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地形复杂,油井分布较为分散,活动计量装置体积大,移动不便给油井功图标定带来一定影响,对于开展质量轻、体积小、便于移动计量装置工艺技术的研究对于减少人力物力、提高油井数字化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油井计量原理和方式多种多样,应用最普遍的是二相分离玻璃管量油.近两年来,随着计量自动化程度和计量装置仪表配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满足油田高水平生产和管理要求,继续采用简易计量方法满足不了计量准确度的要求,相继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可以对油井油、气、水产量进行综合测量的计量装置,适用于单井、油气汇管等任何流型或流态的单井在线计量,可同步进行含水化验.从原理上讲,其提高了含水计量的准确性和技术水平,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应通过管理、技术、生产、用户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保证油田在用仪表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功图量油误差大,通过对CMS油气分离器改进,应用科里奥利质量计量技术,研制了适合三叠系油田油井计量的气、液两相计量装置,油气混合物经过气液分离器分离后,被分离成气相和液相两种状态,气相可通过气体流量计进行计量,液相由质量流量计进行计量,解决了气、液两相计量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李建华 《石油仪器》2005,19(6):28-30
文章描述了“功图法”计量监测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实现功能。通过在安塞油田的应用评价,证明了“功图法”计量监测系统测试的油井产液量值与实际单量值趋于吻合,能够反映油井的实际产液能力,满足油井计量的精度要求,为今后油田油井计量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XDY油气水三相计量装置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胜利油田东胜公司低渗透油田开发生产现状和油井生产管理实际,选用XDY油气水三相计量装置在线准确计量油井产量。XDY油气水三相计量装置计量精度均高于以往的计量方法。该方法可自动计量油井的液量、油量、水量、含水率、温度及密度等瞬时值,真实反映了油井产量和工作情况,实现了在线连续计量。  相似文献   

6.
长庆油田现有单井计量技术的缺点是测量的参数过少,只能测量油井的液量,而不能测量含水率及气体产量.为解决油井计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丛式井自动选井计量装置.该装置可自动选井,连续在线计量油、气产量及含水率,解决了油田单井多相流自动化计量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三叠系油井计量主要采用功图法,但因单井产量低、气油比高等多种原因部分井计量误差较大,使用计量车放压标定也存在较大误差,不能准确反映油井生产情况。通过研制RJG-I移动式单井计量装置,经现场试验能够自动计量油井产出液的质量、体积、含水等,满足了三叠系油井带压标定及计量要求。与其它计量方式比较,该装置计量数据准确,计量过程密闭环保、自动控制,解决了三叠系油田高气油比油井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油井所处位置的不确定性,为单个油井配置计量站比较浪费的状况,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油井井口计量的撬装式三相分离计量装置,可以由拖车灵活地进行移动,对特殊位置油井的产量进行计量.该套装置在多级分离的基础上,利用质量流量计和漩涡气体流量计实现油气水三相分离计量.整套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处理效果好、便于操作、便于移动运输的特点,适用于单井计量或计量标定.  相似文献   

9.
油井计量比对装置由分离器、流量计、液位报警器、过滤器、安全阀、调节阀、压力表、空压机以及相连接的工艺管线等部分组成。该装置根据油井自身的条件和工艺特点,将抽油机采出的油、气、水混合物有效地进行分离,通过记录一段时间油、水混合物的累计流量而折算出该油井的平均日产量。实验数据证明,油井计量比对装置与多项流装置在相同介质条件下所测数值很接近,达到精度要求。油井计量比对装置与连续式功图量液仪的配套使用实现了对单井产液量的连续计量,完善的固定式安装的连续式功图法量液仪的在线实液计量技术解决了三次加密井和新建外围油田采用简化工艺的单井计量问题,使得采用简化工艺的油井实现了单井计量,降低了计量成本。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功图法、翻斗、普通流量计等三种计量模式的对比分析,确定了以流量计为基础的单井计量优化模式的研究方向,针对单井流量计计量存在的低液、含气、易卡堵等技术难题,开展了油井井口计量装置的研制和现场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11口油井上进行了应用试验,有效解决了国内外各油田油气集输系统优化井口计量核心关键技术难题,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