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究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酵母菌的多样性,更好开发利用葡萄产区酵母菌资源。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西夏王陵、红寺堡、玉泉营、青铜峡、张裕十五世酒庄地区的葡萄园土壤、葡萄浆果表皮以及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进行酵母菌的分离筛选,对得到的122株酵母菌株运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初步分类,同时结合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共鉴定出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大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magnus)共5种酵母菌。进而初步确定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酵母菌的主要种类,为地方特色葡萄酒酵母菌的筛选和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红提葡萄酵母菌多样性,以石河子地区的红提葡萄为原料,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中筛选酵母菌,并通过形态 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共筛选鉴定出24株酵母菌。 其中毕赤酵母属(Pichia)16株、汉逊 酵母属(Hanseniaspora)4株、梅奇酵母属(Metschnikowia)4株。 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为优势种,占分离菌株的50%。 该 研究可为红提葡萄酵母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采用富集分离方法,从河南省内不同地区(安阳、长垣和漯河)葡萄种植园的赤霞珠葡萄表皮分离酵母菌,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形态观察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93株酵母菌,为10种表型,且被鉴定为4个属6个种,分别为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陆生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橡树假丝酵母(Candida quercitrusa)、葡萄酒有孢汉生酵母(Hanseniaspora vineae)和Pichia terricola。其中,H. opuntiae和H. uvarum分布范围广,且漯河地区所蕴含的酵母菌种类最多。不同地区的赤霞珠葡萄表皮蕴含着多种类型的酵母菌资源,且不同地区的酵母菌种类及数目上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产地葡萄酒优良酵母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山东、甘肃、宁夏、陕西、新疆酿酒葡萄产区采集的99份葡萄果粒中分离到酵母258株,通过抗性和发酵特性评价,筛选出3株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经菌落特征、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合26S rDNA D1/D2序列,菌株ZYFJQ和QLMLZ2被鉴定为酿酒酵母,菌株ZYY73-2被鉴定为葡萄酒有孢汉逊氏酵母.  相似文献   

5.
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成熟葡萄浆果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得到的115 株酵母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的平板初筛,摇瓶复筛,对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进行WL营养培养基和赖氨酸培养基初步分类以及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6 株酵母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商业酵母ICV-D254酶活性相似,酶活力可达(51.40±4.74) mU/mL,其中菌株QLFE、MQFEH-1、MQFSC-3、MQFEH-2和MQFSM-3为酿酒酵母属,菌株QLFE-4为梅奇酵母属,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宁夏产区酿酒葡萄酵母菌初步分类鉴定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从宁夏产区的葡萄园土壤、葡萄果实表皮以及葡萄酒发酵过程中获得的729株野生酵母菌株进行初步分离、形态学鉴定,并运用显微镜摄像技术和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酵母菌进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为16个酵母类型。进而确定宁夏产区的葡萄酒相关酵母菌的生物多样性,为地方特色葡萄酒酵母菌的筛选和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得到降L-苹果酸的酵母菌株,采用L-苹果酸降解指示培养基显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来自宁夏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自然发酵汁中分离的7个种共299株酵母进行L-苹果酸降解能力的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3株酵母具有降解L-苹果酸的能力,且不同酵母菌株降解L-苹果酸的能力差异显著。降酸能力强(降解率≥90%)的菌株多属于美极梅齐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和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少数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可微弱降解L-苹果酸,而星形假丝酵母(Candida zemplinina)、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加利福尼亚假丝酵母(Candida californica)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都不能降解L-苹果酸。降L-苹果酸酵母菌株的获得为葡萄酒降酸提供新的菌种资源,为酵母菌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非酿酒酵母是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主要微生物之一,对葡萄酒品质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从新疆昌吉的酿酒葡萄表皮分离产酶非酿酒酵母,基于26S rDNA序列对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其产酶特性。结果表明,从酿酒葡萄表皮分离到酵母菌株62株,其中毕菌株CZ4(赤克鲁维酵母(Pichia kluyveri))产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为214.57 U/mL,菌株KS5(葡萄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产蛋白酶活性最高为178.56 U/mL,菌株KS3(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产脂肪酶活性最高为184.68 U/mL。随着培养时间与SO2、糖以及酒精度的增加,3株高产酶酵母对糖、酒精和SO2耐受性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内蒙古西部酿酒葡萄产区的4种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霞多丽(Chardonnay)、雷司令(Riesling)及品丽珠(Cabernet Franc)]浆果表面的酵母进行分离鉴定,确定该地区野生酿酒葡萄酵母的生物多样性,为该地区葡萄酵母资源的筛选及其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采用WL营养琼脂对分离到的酵母菌种进行形态学分类;随后,采用基于酵母5.8s r RNA-ITS区域的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析对酵母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后,统计了不同种类葡萄表面不同酵母菌株的相对分布数量。结果表明,从4种葡萄浆果表面共分离到340株酵母菌株,分属于6个属中的7个种,分别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浅黄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flavescen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异常毕赤酵母(Pichia anomala)、星形假丝酵母(Candida stellata)、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及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其中,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为该地区的优势野生酵母菌种。该研究表明,该地区有丰富的野生葡萄酒酵母资源,野生酵母菌种的应用有望改善该地区葡萄酒的地方风味。  相似文献   

10.
宁夏御马葡萄酒厂野生酵母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分离自宁夏御马葡萄园的22株野生酵母菌进行了鉴定,同时构建了22株供试菌株与相关模式菌株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了供试菌株与已知酵母菌的亲缘关系及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被鉴定为5属7种,分别是酿酒酵母、巴氏酵母、葡萄汁有孢汉生酵母、克鲁维毕赤酵母、美极梅奇酵母和核果梅奇酵母.  相似文献   

11.
几株酵母菌的分子系统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举  王汝瑱  孙悦  杨莹  刘延琳 《食品科学》2012,33(15):195-200
通过对酵母菌5.8S核糖体RNA的ITS区域PCR扩增及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RFLP)的图谱分析以和26S rDNA D1/D2区及5.8S-ITS区的序列分析,共鉴定13株分离自新疆鄯善地区的葡萄酒相关酵母菌。5.8S-ITS区的4种内切酶(HaeⅢ、Hin6Ⅰ、HinfⅠ、AluⅠ)的酶切分析产出4种特异性图谱。根据26S rDNA D1/D2区的序列分析和BLAST比对,将供试菌株鉴定为4个属4个种,分别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andida zemplinina、Hanseniaspora uvarum、Pichia kluyveri var. kluyveri;而根据5.8S-ITS-RFLP及5.8S-ITS序列分析,将供试菌种鉴定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andida zemplinina、Hanseniaspora uvarum、Issatchenkia terricola 4个属4个种。3种方法对供试的10个菌株的鉴定结果一致,而对另外3株的鉴定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2.
谢婕  赵欣  骞宇  李键  陈炼红  陈娟  索化夷 《食品科学》2015,36(11):114-118
通过提取羊八井地区传统发酵牦牛酸乳中分离到的36 株酵母菌的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其26S rDNA并测定序列,将序列输入GenBank中通过基本局部序列检索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检索确定种属(同源性≥99%)。结果表明:传统发酵牦牛酸乳中酵母菌主要为马克斯克鲁维酵母17 株(47.2%)、酿酒酵母6 株(16.7%)、平常假丝酵母5 株(13.9%)、喜仙人掌毕赤酵母4 株(11.1%)、发酵毕赤酵母3 株(8.3%),1 株鉴定失败。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合分子鉴定结果分析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用可培养的方法对6种甜酒曲中的真菌进行分离筛选,共分离得到25株酵母菌和13株霉菌,利用26S rDNA序列分析对酵母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分属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和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利用ITS rDNA序列分析对霉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3株霉菌分别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小孢根霉华变种(Rhizopus microsporus var. chinesis)、小孢根霉须状变种(Rhizopus microsporus var. rhizopodiformis)、印度毛霉(Mucor indicus)和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  相似文献   

14.
酵母分离株分子鉴定及其挥发性香气成分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8类不同食品来源的12株酵母分离株26S rDNA D1/D2序列,与Genbank登陆序列比较分析,12株分离酵母鉴定为:3株酿酒酵母,2株戴尔有孢圆酵母、1株马克斯克鲁维氏酵母、1株喜仙人掌毕赤酵母、1株鲁西坦念珠菌、1株膜噗毕赤酵母、2株Kudriavzevii毕赤酵母,1株疑似新种。选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方法,完成了各分离株挥发性成分的检测。结果表明,酵母发酵后的香气组分主要为酯类,包括乙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癸酸乙酯等,其中菌株A1发酵后产生多种含量较高的挥发性组分及独有组分己酸乙酯。结果表明,酵母产生的香气组分、含量与酵母分离来源、种类有关,这可能与不同酵母代谢途径的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乌海地区沙漠葡萄自然发酵醪液为筛选来源,共分离纯化出22株酵母菌,通过复筛得到1株优良酵母菌KT3,经26S r DNA D1/D2区测序,鉴定为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的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该酵母菌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耐酒精度为16%,耐SO2浓度为450 mg/L,耐高糖浓度为50%,耐pH值为2.5;并且具备高产酒精和低产硫化氢的能力,发酵产品风味协调,典型性强,可以用于葡萄酒的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以烟台产区白玉霓葡萄为原料酿造白兰地,研究3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D254、QA23、FC9对白兰地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酿酒酵母酿造的白兰地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酵母D254产生的萜烯类、醛酮类、有机酸类和芳香类含量较高;酵母QA23产生的酯类、醇类和缩醛类含量较高;酵母FC9产生各类挥发性化合物含量比较均衡。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选用酵母D254与酵母QA23、FC9有明显的差异性;但酵母QA23与FC9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不同酿酒酵母菌株发酵对红葡萄酒中花色苷组分的影响,为本土酵母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本土自筛酿酒酵母菌株Y17和进口商业酵母菌株F15分别酿造干红葡萄酒,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葡萄酒中的花色苷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酵母发酵葡萄酒中的花色苷成分种类大体相同,但各种花色苷的含量具有较大差别,本土酵母菌株Y17在发酵生产高花色苷含量葡萄酒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从馒头老酵子中分离纯化得到三株酵母菌(Y-1、Y-2、Y-3),以这三株酵母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发酵性能的差异。经ITS区序列分析后,鉴定Y-1与Y-2为酿酒酵母,Y-3为阿氏丝孢酵母。结果表明,Y-1与Y-2这两株酿酒酵母的生长能力比Y-3阿氏丝孢酵母强;Y-1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8 ℃,Y-2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8~32 ℃,Y-3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6 ℃;Y-1最适生长pH为5.1~5.6,Y-2最适生长pH为5.1,Y-3最适生长pH为4.1;酵母菌发酵面团能力及液化力、糖化力、酯化力都显示Y-2>Y-1>Y-3。通过对三株酵母菌发酵性能的分析发现,酿酒酵母发酵性能优于阿氏丝孢酵母。  相似文献   

19.
利用WLN培养基、26S rDNA D1/D2序列和Interdelta指纹图谱分析对甘肃祁连酒庄贵人香冰酒大生产发酵过程中分离的180株酵母菌进行鉴定,以了解我国冰酒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菌群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含12种WLN培养类型,分属于9属10种,分别为酿酒酵母、戴尔有孢圆酵母、核果梅奇酵母、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嗜高压有孢汉生酵母、发酵性毕赤酵母、粟酒裂殖酵母、耐热克鲁维酵母、浅白隐球酵母、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其中酿酒酵母含2种基因型分别为1株野生酵母和接种商业酵母,商业酵母一直是发酵主导菌,野生酵母在发酵初中期表现出竞争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