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6种花色苷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葡萄酒颜色感官得分与花翠素(Dp)、花色苷总含量(ACY)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3'甲基花翠素(Pt)、3'5'-二甲基花翠素(Mv)、总色素(WCA)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花葵素(Pg)、花青素(Cy)、3'甲基花青素(Pn)不相关(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5个颜色参数简化为3种主成分,第一主成分是由Dp、Cy、3'甲基花翠素(Pt)、Pg、Mv、颜色感官评分(S.V)、红/绿色分量(a*)、饱和度(c*)、聚合色素(PPC)、总色素(WCA)、葡萄酒颜色(WC)11个相关程度较高的变量所构成,第二主成分是由蓝/黄色分量(b*)和色调(H*)构成,第三主成分是由Pn和L*构成,累积贡献率达78.72%,并得到3个主成分和15种颜色参数的线性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颜色品质变化规律,在葡萄酒酿造过程和贮藏期阶段性采集样品,监测了6种花色苷:矢车菊色素(Cy)、芍药色素(Pn)、飞燕草色素(Dp)、矮牵牛色素 (Pt)、锦葵色素(Mv)、天竺葵色素(Pg)以及花色苷总含量(ACY)、色度、色调、聚合色素(PPC)、葡萄酒颜色(WC)、总色素(WCA)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葡萄酒酿制和贮藏阶段,不同品种葡萄酒花色苷各组分均呈现先上升,在苹果酸乳酸发酵阶段结束前达到最高而后开始呈下降趋势,在贮藏阶段后期趋于稳定。Dp、Cy、Pg、Pn、Mv、ACY、色度、WCA、WC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色调不相关。PPC与色调和WC呈显著正相关(P<0.05)。Dp、Cy占ACY的比例均呈波浪形递增趋势,Pt、Pg、Mv占ACY的比例变化不明显,维持动态稳定的趋势,Pn占ACY的比例均呈波浪形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5):122-127
以河西走廊产区不同产地美乐(Merlot)葡萄为原料,采用HPLC检测葡萄果皮及葡萄酒酒精发酵过程中主要花色苷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不同产地美乐葡萄果皮、葡萄酒中均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为主体花色苷,具有产地特征;浸渍及发酵结束后花翠素类、花青素类、甲基花翠素类和甲基花青素类花色苷相对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二甲花翠素类相对含量上升,各产地量变幅度不尽相同;主成分分析结果中香豆酰化类花色苷的比例对各产地差异性贡献明显。  相似文献   

4.
用HPLC分析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花色素苷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赤霞珠是酿造干红葡萄酒的优良传统品种。以HPLC方法对不同产地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花色素苷的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都含有:花翠素3-O-葡萄糖苷,花青素3-O-葡萄糖苷,3’-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一葡萄糖苷等9种花色素苷,而其中的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46.75%-60.31%)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22.37%-29.03%)是赤霞珠葡萄酒中的主要花色素苷。赤霞珠葡萄酒中甲基花青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的总量与甲基花青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香豆酰)葡萄糖苷的总量比率存在大于3这一经验值,为3.92~7.40。  相似文献   

5.
以酿酒葡萄马瑟兰为原料,分别添加果胶酶EX,EX-V,HC以及这三种果胶酶等量混合对其发酵酿制为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采用HPLC法和CIELab颜色空间测定酒样中花色苷单体的含量以及色值。探究葡萄酒中花色苷单体的组成以及比例关系,了解不同果胶酶对酒样颜色的影响。试验共检测到4种花色苷单体,花青素葡萄糖苷没有检测到。不同果胶酶对花色苷单体的浸提力度不同,果胶酶HC对花翠素、甲基花翠素和二甲花翠素花色苷的浸提力度较大。果胶酶EX-V对甲基花青素葡萄糖苷的浸提比较显著。3种商品果胶酶混合的酒样中,4种花色苷单体的含量以及总量都较高。4种酒样的色调普遍偏蓝红色,红色色调大小关系为EXM混HCEX-V,蓝色色调的大小关系为EX-VHCM混EX。  相似文献   

6.
利用甲醇和超声波提取酿酒葡萄梅鹿辄和黑比诺中的花色素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该葡萄中的花色素苷.在梅鹿辄葡萄果实中共检测到9种花色素苷,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为主,这三者占总成分的79.69%,构成了梅鹿辄葡萄果实的主要呈色成分.在黑比诺果实中只检测到5种花色素苷,其中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苷构成了黑比诺葡萄果 实的主要呈色物质,占总成分的94.18%.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两种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在陈酿过程中花色苷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乙酰葡萄糖苷和花翠素3-O-葡萄糖苷是戎子酒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主要呈色花色苷。陈酿过程中,2号酒的总花色苷下降高于1号酒;1号酒二甲花翠素3-O-肉桂酰葡萄糖苷的下降率最高,2号酒甲基花青素3-O-肉桂酰葡萄糖苷的下降最高;不同型橡木桶对酒中花色苷的降低区别较为明显;三种呈色花色苷的下降与总花色苷下降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外源乙烯利处理葡萄果实对葡萄酒酚类物质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在转色期对葡萄果实喷施400 mg/L乙烯利(含1 mL/L Tween-80)(处理组)或1 mL/L Tween-80(对照组),采收期采收并进行小容器发酵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对葡萄酒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提高葡萄酒的饱和度(C值)及红黄色色调(a值和b值),提高葡萄酒中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为主的大部分单体花色苷和总花色苷质量浓度,同时以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为主的大部分单体非花色苷酚和非花色苷酚的总质量浓度也显著提高,而葡萄酒中的花青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花青素-3-O-(6-O-反式香豆酰化)葡萄糖苷和水杨酸质量浓度不受乙烯利处理的影响。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组分差异较大,花色苷酚中的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甲基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和羟基苯甲酸中的没食子酸是其主要的差异性酚类物质组分,且对乙烯利处理的葡萄酒贡献较大。乙烯利处理能够提高葡萄酒中3’5’/3’-羟基取代花色苷、甲基化/未甲基化花色苷、吡喃/非吡喃花色苷的比例,同时降低3’5’/3’-羟基取代黄烷醇和3’5’/3’-羟基取代黄酮醇的比例。综上,田间应用乙烯利处理葡萄果实有助于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积累,可应用于酿酒葡萄的栽培生产中。  相似文献   

9.
以HPLC为检测手段,考察分析了葡萄皮渣中的三种主要花色苷:二甲花翠素葡萄糖苷(Mv3-glu)、二甲花翠素乙酰葡萄糖苷(Mv3-acet-glu)、二甲花翠素反式香豆酰葡萄糖苷(Mv3-coum-glu),建立了快速提取方法。实验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三种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实验表明,液料比1.5:1(mL/g),温度70℃,提取时间40min,提取液乙醇中含1.0%盐酸(v/v),一次提取,即可快速提取出皮渣中的三种主要花色苷。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探究了三个染色葡萄品种烟73、Kolor和Tintorera在转色期其果皮和果肉中花色苷积累的差异。 通过利用高效液相色 谱-离子阱质谱联用仪(HPLC-ITMS)对花色苷的检测发现,各染色葡萄品种花色苷含量和比例存在组织特异性。 果皮和果肉中含量最 高的花色苷分别为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甲基花青素-3-O-葡糖苷,果皮和果肉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花色苷分别为3',4',5'-羟基取 代花色苷和3',4'-羟基取代花色苷。 此外,基于各类花色苷的含量主成分分析(PCA)也能明显区分三个品种的果皮和果肉。 就不同品 种而言,烟73和Tintorera花色苷组成相似,而与Kolor存在明显差异(P<0.05)。 该研究为探究染色葡萄不同组织中花色苷的合成机理 提供了基础,并且为染色葡萄在葡萄酒调色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比较模拟酒体系下,六种辅色素(槲皮素,quercetin;槲皮苷,quercetin 3-rhamnoside;表儿茶素,epicatechin;表焙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咖啡酸,caffe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与三种单体花色苷储存过程中辅色效果与颜色变化,旨在研究不同结构辅色素与花色苷对辅色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槲皮苷以及咖啡酸与花色苷形成较好的辅色作用,但在储存后期槲皮素出现大幅减弱;六种辅色素对于花色苷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malvidin-3-O-glucoside,Mv-3-Glu)和二甲花翠素乙酰葡萄糖苷(malvidin-3-O-acetylglucoside,Mv-acet-Glu)的辅色大小明显高于对花色苷花翠素-3-O-葡萄糖苷(delphinidin-3-O-glucoside,Dp-3-Glu)的辅色大小。辅色素与花色苷的不同对颜色的保持程度也不同,槲皮苷和咖啡酸对花色苷颜色起到较好的保持作用,且对Mv-3-Glu、Mv-acet-Glu的保持程度高于对Dp-3-Glu的保持程度。研究证明:辅色素与花色苷的结构差异都会导致辅色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套袋巨峰葡萄中的花色素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套袋对葡萄果实的花色素苷种类与相对含量的影响,以巨峰葡萄二次果为试材,利用甲醇和超声波提取葡萄中的花色素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套袋果实以甲基花青素3-O-葡萄精、甲基花青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和3'-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为主,构成了不套袋果实的主要呈色成分,表现为紫色.套袋果实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和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苷为主,构成了套袋果实的主要呈色成分,表现为紫红色.套袋后葡萄果实表面光洁,色泽更鲜艳.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桃红和干红葡萄酒中的花色苷,结果表明,其主要花色苷种类相同。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是这两种葡萄酒中主要的呈色物质,分别占花色苷总成分的62.94%、50.62%。利用GC-MS检测酒体香气成分,从桃红葡萄酒中共检出31种香气物质,干红葡萄酒中共检出32种香气成分,二者主要的香气物质为:乙醇、丙醇、2-甲基丙醇、2-甲基-丁醇、正己醇、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3甲基-丁酯、己酸乙酯、2-甲基-丙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这2种酒在花色苷和香气种类上均具有相似性,但在含量上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干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玫瑰香葡萄酒3种类型的葡萄酒中的花色苷.结果表明,这3种葡萄酒中的主要花色苷种类相同.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是这3种葡萄酒中主要的呈色物质,分别占花色苷总成分的51.50%、62.94%、50.62%.干红葡萄酒中每一种花色苷的含量都高于其他2种花色苷的含量,这也是干红葡萄酒的色泽比其他2种酒颜色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河北昌黎产区几个酿酒葡萄品种及其品系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花色苷组成和含量,利用CIELab法分析了葡萄酒颜色参数及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挖掘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同一品种不同品系葡萄酿造的葡萄酒之间花色苷种类相同,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的含量远高于其他四类花色苷;不同类型花色苷影响不同的CIELab颜色参数,花色苷的B环修饰与红绿颜色参数a*显著正相关,花色苷的酰基化修饰与黄蓝颜色参数b*显著负相关,聚合花色苷与亮度L*显著负相关。红葡萄酒中花色苷的含量随酿造过程逐渐下降,且在主成分图上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河北昌黎2010年赤霞珠陈酿干红葡萄酒为试材,置于3种纹理、两种烘烤度法国橡木桶及不锈钢罐中陈酿12个月,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对陈酿过程中葡萄酒花色苷进行检测分析,同时通过CIELAB法测定红葡萄酒的颜色。试验结果表明:陈酿前样品中检测到4种非酰化花色苷、8种酰化花色苷、6种聚合花色苷;花色苷总含量、非酰化花色苷含量、酰化花色苷含量随着陈酿过程逐渐降低,橡木桶陈酿葡萄酒花色苷下降速率大于不锈钢罐,聚合花色苷中4-乙烯基苯酚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含量增加。与轻度烘烤橡木桶相比,中度烘烤橡木桶陈酿葡萄酒颜色深,红色调高,黄色调低。粗纹理橡木桶样品颜色深,同时黄色调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检测技术分析了法国旋转橡木桶和不锈钢发酵罐酿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陈酿180d和360d后花色苷的种类、数量,并与CIELAB法测定的葡萄酒色泽比较,结果发现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是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主体花色苷类型,其中二甲花翠素单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乙酰化单葡萄糖苷作为特征峰,分别占其花色苷总量的50%和20%以上;发酵容器影响葡萄酒中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陈酿过程中酰化的花色苷均较其相应的糖苷下降幅度大;陈酿180d的葡萄酒红色色调的深浅主要由花色苷的含量高低决定,陈酿360d的葡萄酒红色色调深浅和花色苷的含量高低无关;橡木桶用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发酵能获得较不锈钢罐更浓的红色和黄色色调以及更深的总色度。为葡萄酒酿造工艺优化和产品质量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快速准确的化学鉴定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三重4级杆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我国4个主要产区(新疆石河子、宁夏贺兰山东麓、陕西泾阳、山东烟台)赤霞珠葡萄新酒中游离花色苷的种类、含量及特征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从新鲜赤霞珠葡萄酒中共检测出16种游离花色苷,其中二甲花翠素葡萄糖苷是赤霞珠葡萄酒中含量最高的花色苷,二甲花翠素乙酰化葡萄糖苷次之。此外,宁夏产区葡萄酒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区。利用XLSTAT 2014建立不同产区葡萄酒基于花色苷种类及含量的判别模型,可将葡萄酒按产地明显区分开,判别正确率达100%。  相似文献   

19.
3个主要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酚类物质及花色苷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东烟台、河北昌黎和新疆伊犁3个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总酚、单宁、多酚及花色苷物质种类与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区酒的总酚含量差异不大,但单宁含量差异显著;检测出10种多酚物质,均以儿茶素,没食子酸、水杨酸含量较高,但3个产区酒中的其它多酚物质含量高低不一;而检测出9种花色素苷物质,各个产区酒中的含量表现出极强的相似性,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占相对含量50%以上,其次是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其它7种花色素苷物质含量均较少,浓度差异不大;3个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表现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在不同转色期分别采用20%、50%遮光的遮阳网对果树树体顶端进行遮光处理。 分析不同遮光程 度及转色时期对葡萄生长过程中花色苷组分及含量的差异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5%转色-完全成熟期进行20%、50%遮光及在100% 转色-完全成熟期进行20%遮光,果皮中花色苷的总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CK)。 5%转色-完全成熟期间遮光主要影响赤霞珠果皮中 甲基花青素葡萄糖苷、花青素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乙酰化葡萄糖苷、花翠素香豆酰化葡萄糖苷(顺式+反式)的含量;100%转色-完全 成熟期间遮光主要影响赤霞珠葡萄果皮中甲基花翠素香豆酰化葡萄糖苷、甲基花青素香豆酰化葡萄糖苷、花青素葡萄糖苷、甲基花 翠素葡萄糖苷、花翠素香豆酰化葡萄糖苷(顺式+反式)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