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快速霉菌酵母测试片(RYM)法和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方法(以下简称国标法)测定3种类型食品样品中霉菌计数的一致性。方法选取90份糕点、面包、饼干样品,30份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固体饮料样品,30份保健食品样品并对3种类型食品样品进行人工污染得到的人工污染样品,利用RYM法和国标法进行霉菌计数的测定,检测结果通过配对资料t检验以及对数值差值绝对值(|dlog|)汇总分析进行统计。结果两种方法对3种类型食品样品以及人工污染样品检测结果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dlog|≤0.50占比均为100.0%,表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RYM法和国标法对3种类型的食品样品及其人工污染样品中霉菌计数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使用3M Petrifilm~(TM)快速霉菌酵母测试片以及国标法同时对某功能维生素饮料样品进行霉菌计数和酵母计数检测,比较两者结果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筛选采用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拟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炭黑曲霉(Aspergillus carbonarius)5株标准菌株进行试验,分别进行了菌株的预选试验、快速测试片检测的重复性试验和特异性试验,以及快速测试片法和国标法的比较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预选试验所筛选的菌株均能在测试样品中生长良好;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第二次结果均在第一次结果可接受范围内;特异性试验中表明快速测试片特异性良好;对比试验中使用两种方法对样品进行霉菌和酵母计数检测,结果使用F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M Petrifilm~(TM)测试片法与国标法两种方法总体均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789.15—2016)第一法测定霉菌和酵母总数,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与评定。实验得到扩展不确定度为0.033 9(k=2.09),霉菌和酵母计数检测结果的取值为4 300~5 000 CFU·g-1。结果表明,霉菌和酵母计数测量不确定度最主要的来源是重复性测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定能力验证样品中霉菌和酵母计数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方法 根据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和GB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中第一法霉菌和酵母平板计数法对能力验证样品霉菌和酵母进行定量检测, 按照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对检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在95%的置信区间下, 霉菌和酵母检测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238。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评定方法可以对能力验证的样品霉菌和酵母定量检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且适用于检测条件相近的实验室进行相关的不确定度的评定。  相似文献   

5.
霉菌和酵母是食品中常见的污染真菌,通常也被用作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示菌。我国自1984年起开始对食品中霉菌和酵母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这也使我国食品卫生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然而,与其他国家或国际检验方法标准相比,我国现行有效的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的主要技术内容还有很大不同。因此,为顺应国际贸易的需要,更好地推动我国标准与国外或国际标准接轨,本综述分别对来自国外或国际的检验方法标准,如美国(BAM Chapter 18—2001)、澳大利亚(AS 5013.29—2009)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1527—2008),与我国的检验方法标准(GB 4789.15—2016)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霉菌和酵母计数检验方法标准的后续修订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的检测能力验证的结果。方法依据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和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的检测能力验证(第一轮)[ACAS-PT899 (2020)]的指导书,对2份测试样品进行稀释、培养、计数。结果样品20-C229的检测结果:霉菌780CFU/mL,酵母菌70CFU/mL,霉菌和酵母菌850CFU/mL;样品20-K432的检测结果:霉菌1200 CFU/mL,酵母菌580 CFU/mL,霉菌和酵母菌1800 CFU/mL。经评价, 2个考核样品|Z|均小于2.0,结果评价均为满意。结论本实验室具备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不同来源的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非目的菌、人工染菌食品样品,考核评估3M~(TM)分子检测系统对克罗诺杆菌属的检出限、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以及与国标法(GB 4789.40-2016)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用3M~(TM)分子检测系统(molecular detection system,MDS)对实验室保存的50株已确认克罗诺杆菌属、40株非目的菌株进行检测,确定该试剂盒的检出限、灵敏度和特异性;对240份人工污染不同浓度目的菌样品,用3M~(TM) MDS和国标法同时检验,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检验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3M~(TM) MDS对50株不同来源的克罗诺杆菌属的检测灵敏度为100%,平均检出限为1.79×10~3 CFU/mL;对40株非目的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特异性为100%。用3M~(TM) MDS与国标方法对人工污染10~1、10~0、10~(-1) CFU/100 g克罗诺杆菌属FC718的240份不同来源乳粉、糊精、乳清和乳糖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一致性均大于95%,方法准确度为97.5%。结论 3M~(TM) MDS方法具有低检出限、高灵敏和特异性特点,在不同食品样品基质中,检验结果呈现良好的准确度,与国标方法检验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是一项适合基层、企业推广的快速、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实验过程中影响霉菌和酵母计数的因素,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参照能力验证参考指导书和GB 4789.15—2016,以不同的实验人员和不同的培养基进行比对,对能力验证样品进行检验和计数,把测试结果换算成对数形式,计算Z值,对实验室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编号为22-C203样品上报的结果为4 200 CFU/mL,22-V106上报的结果为410 CFU/mL,取得的Z值分别为0.1和-0.4,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表明实验室具备食品中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检测能力,提升了实验室内部体系管理水平,也为之后参加此项能力验证的实验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饮料中霉菌和酵母计数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方法依据GB4789.15-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测定饮料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并对霉菌和酵母计数过程中的样液制备、递增稀释、加样体积和重复测量等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与量化。结果饮料中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检验结果以对数值的平均数表示时,其取值区间lgX=3.115±0.0409;以2次测量平均值表示时,其取值区间为1186~1432 CFU/m L(k=2.08)。结论利用日常检验数据评定饮料中霉菌和酵母计数检验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霉菌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种类繁多.由于其霉菌能形成极小的孢子,因而很容易通过空气及其他途径传播,有些霉菌被用于食品发酵工业的应用,但有些霉菌能产毒素,误食引起霉菌毒素性食物中毒.霉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真菌性食物中毒的典型代表,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发现能引起人畜中毒的霉菌毒素有150种以上.霉菌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或能促进病原菌生长.因此,霉菌和酵母也可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之一,以霉菌和酵母菌数判断食品的污染程度.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对某些食品制定了霉菌和酵母数的限量标准.Soleris分析仪是计算机控制的模块化分析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对乳品等各类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检测瓶培养数小时可自动得出霉菌酵母的准确数量,并且可以随时放入或取出检测瓶,而不影响其他正在进行检测的样品,本方法用于快速筛选,超出霉菌酵母限量标准的样品应依照GB 4789.15规定的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和3M Petrifilm~(TM)测试片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优缺点。方法采用GB 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SN/T 1895-2007《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计数法Petrifilm~(TM)测试片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高浓度菌液(102 CFU/mL)时,国标法和测试片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差异,测试片法计数较困难,国标法检测结果值更准确,但测试片法在简便性、检测时间等方面都优于Baird-Parker法。结论对不同样品进行检测时应注意根据实际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草莓酸奶霉菌酵母污染现状及工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翎  韩承平 《食品科学》1995,16(7):8-13
对北京和南京市售草莓酸奶中霉菌及酵母污染状态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产品中霉菌酵母的污染相当严重,从对生产工艺点的调查结果显示半成品的贮存容器和草莓浆消毒不彻底是导致成品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生产环节的污染控制。并应尽快制定相应的霉菌酵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首先对导致酸奶腐败变质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鉴定结果显示红酵母和根霉菌是最常见的酸奶污染真菌种类。通 过速冻研磨的DNA提取方法获取酸奶中真菌总DNA,在比较了各微生物的检测DNA条形码后,确定了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和大亚 基序列(LSU)这两个基因序列在酵母菌和霉菌的分子检测上均呈现较好的扩增效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红酵母和根霉菌的荧光定 量PCR标准检测曲线,形成了一套乳制品中真菌的快速检测体系,将酸奶中污染真菌的检测时间缩短至5 h。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解决样品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污染以及培养基干裂的问题, 提高食品检验技术。方法 依据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将生化培养箱进行了改装, 通过更换培养箱轴流风机风扇叶, 改变培养箱内部循环风向。结果 当培养箱内部的循环风方向改变后,改善了样品在培养过程中染菌和培养基干裂的现象, 样品在培养过程中染菌几率比改善前降50%, 培养基干裂现象完全解决。结论 更换培养箱轴流风机风扇叶, 改变培养箱内部循环风向, 可以有效降低样品的染菌几率, 防止培养基干裂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益生菌在酸奶生产过程中对酵母和霉菌污染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商业生物保鲜菌(干酪乳杆菌)作参照,研究益生菌Laaobacillus casei Zhang在酸奶发酵和贮藏期间对酵母和霉菌污染的控制,及其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奶中添加3.00× 106 g-1的L.casei Zhang,能防止酵母和霉菌的污染,具有延长酸奶保质期的效果,且抑菌效果高出商业生物保鲜菌50%.此外,添加L.casei Zhang最多缩短发酵时间1h,减缓酸奶后酸化程度,不影响酸奶贮藏期内酸度、黏度和持水性等.L.casei Zhang具有作为生物保鲜菌的优良特性,可应用于酸奶制品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一种操作简便、结果精确的蜡样芽胞杆菌计数方法。方法选用3种不同方法[分别为国标法、蜡样芽胞杆菌显色培养基法和BACARA(蜡样芽胞杆菌选择性培养基)法]对乳粉中蜡样芽胞杆菌质控样品及标准菌株菌悬液进行定量检验。运用配对t检验法分别比较显色培养基法、BACARA法与国标法检测蜡样芽胞杆菌计数结果一致性。结果 2种新方法与国标法计算检验结果在统计学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一致性较好。结论 BACARA法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东省糕点受霉菌污染状况,为糕点食品生产企业提供防控建议以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监管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方法对广东省2019年共29171批次糕点进行检验。结果 广东省2019年监督抽检中,有7个地级市的糕点霉菌项目不合格率低于全省26个地级市的不合格率的平均水平(0.08%),不合格批次均出现在5、6、7、8、9、10月6个月份当中,且以8月份不合格率最高。与2018年相比,广东省2019年监督抽检中糕点的霉菌不合格率高出0.01个百分点。结论 2019年广东省糕点受霉菌污染的状况总体良好,但个别地级市糕点霉菌项目不合格率高于全省不合格率平均水平,以东莞市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批次中以8月份的不合格率最高。相比2018年,广东省2019年糕点受霉菌污染有加重的趋势。糕点生产企业应重视糕点生产加工过程受霉菌污染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糕点食品的安全监管力度,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8.
小麦粉污染霉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黄曲霉毒素 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污染小麦粉中所含霉菌进行分离和菌株鉴定,并对所分离菌株的产黄曲霉毒素能力进行评价。方法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麦汁琼脂培养基对小麦粉污染的霉菌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菌落形态、显微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结果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PCR技术检测黄曲毒霉合成路径的关键基因来判断菌株的潜在产毒能力,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认菌株是否产毒。结果共分离出5株菌株,分别鉴定为链格孢霉(NHF1)、橘灰青霉(NHF2)、黑曲霉(NHF3)和米曲霉(NHF4、NHF5),其中2株米曲霉具有潜在的产黄曲霉素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黄曲霉毒素。结论需要加强小麦粉微生物检测,尤其是霉菌污染的检测、管理和控制,全面制定小麦粉中污染微生物的限量标准,尤其是霉菌的限量值。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GP100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双层平板培养法,研究证明了乳酸菌GP100对霉菌M1有不完全抑制作用和对霉菌M2、M3和M4有完全抑制作用;并通过酸奶样品数据统计法,研究证明了乳酸菌GP100对酵母菌污染率可降低43.9%。  相似文献   

20.
从吉林省收集到12份胀包酸奶样品中分离得到23株产气微生物。通过对分离菌株的表型、生理生化特征和2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确定所有菌株都是酵母菌,其中东方伊萨酵母11株,马克思克鲁维酵母7株,阿萨希丝孢酵母3株,胶红酵母1株,季也蒙假丝酵母1株。本研究结果证实引起酸奶胀包的微生物菌群主要是酵母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