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患者自然杀伤细胞表达及相关刺激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CNS)多灶性炎症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证据表明不仅与一些特异性细胞因子(CK)有关,且非特异性免疫如自然杀伤(NK)细胞也参与MS的免疫病理过程,尤其对被病毒感染细胞起直接杀伤作用。我们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MS患者外周血(PB)中NK细胞表达及刺激前后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干扰素 γ(IFN γ)及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的分泌,探讨其在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象:MS组15例患者,男5例,女10例,年龄2 2~5 9岁(平均36岁)。均符合Poser等1983年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与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共30例初诊重症肌无力患者,眼肌型(OMG) 16例、全身型(GMG) 14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7细胞比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h17细胞标志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及其相关转录因子维A酸相关孤儿受体γ(RORγ)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17A、IL-6、IL-23和抗AChR抗体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MG组和OMG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t=-3.312,P=0.002;t=-2.286,P=0.030)及其相关转录因子RORγmRNA表达水平(f=4.408,P=0.001;t=1.991,P=0.049),以及IL-17A水平(t=-4.282,P=0.004;t=-2.788,P=0.007)均高于正常对照组;GMG组IL-23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t=-2.267,P=0.031)。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血浆IL-17A水平与血清抗AChR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851,P=0.012;r=0.743,P=0.02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数目增加、血浆IL-17A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重症肌无力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二者之间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和相关细胞因子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收集急性期RRMS患者(RRMS组)31例,以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29例为对照组。RRMS患者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1000 mg/d冲击治疗,后续每3 d剂量减半。对RRMS组患者治疗前和甲泼尼龙治疗2周后(治疗后)分别进行残疾状况拓展性量表(EDSS)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RRMS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Th17(CD4~+IL-17~+)细胞和Treg(CD4~+FOXP3~+)细胞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RMS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7A、IL-23、IL-6、IL-10、IL-35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RRMS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与IL-17A、IL-23、IL-35、IL-6、IL-10及TGF-β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RRMS组治疗前EDSS评分高于治疗后[分别(6.31±1.54)分vs.(4.02±0.68)分,t=0.75,P0.05];(2)FCM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3.12±1.27)%]比较,RRMS组患者治疗前Th17细胞百分率[(15.24±2.54)%]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率[(35.04±4.21)%]明显高于RRMS组治疗前[(11.12±3.13)%,P0.05];与对照组(0.10±0.02)相比,RRMS组治疗前Th17/Treg(1.51±0.62)也明显升高(P0.01);与RRMS组治疗前[(11.12±3.13)%]比较,甲泼尼龙治疗后Treg细胞比例[(23.14±2.86)%]明显升高(P0.01);与RRMS组治疗前Th17细胞百分率[(15.24±2.54)%]相比,甲泼尼龙治疗后Th17细胞百分率[(4.24±1.14)%]明显降低(t=0.88,P0.05);与RRMS组治疗前(1.51±0.62)相比,甲泼尼龙治疗后Th17/Treg比值(0.19±0.07)降低(t=0.95,P0.01);(3)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RRMS组治疗前IL-17A[分别(17.26±1.21)pg/mL vs.(3.23±0.81)pg/mL,t=0.72,P0.05]、IL-23[(分别(64.38±7.51)pg/mL vs.(21.14±1.82)pg/mL,t=0.75,P0.05]、IL-6[分别(70.14±8.17)pg/mL vs.(7.28±0.75)pg/mL,t=0.95,P0.01]和IL-10水平[分别(21.12±2.74)pg/mL vs(2.39±0.34)pg/mL,t=0.91,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35[分别(0.31±0.06)pg/mL vs.(1.55±0.16)pg/mL,t=-0.89,P0.01]和TGF-β水平[分别(5.13±0.34)pg vs.(18.25±0.74)pg/mL,t=-0.83,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与RRMS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IL-17A[分别(17.26±1.21)pg/mL vs.(4.23±0.90)pg/mL,t=0.82,P0.05]、IL-23[分别(64.38±7.51)pg/mL vs.(29.73±2.51)pg/mL,t=0.77,P0.05]和IL-6[分别(70.14±8.17)vs.(15.23±1.86),t=0.89,P0.01]水平明显降低,IL-35(分别(0.31±0.06)pg vs.(1.41±0.18)pg,t=-0.88,P0.01)和TGF-β水平[分别(5.13±0.34)pg vs.(16.91±0.59)pg,t=-0.72,P0.05]明显升高;(4)RRMS组患者Th17细胞与IL-17A(r=0.89,P0.01)、IL-23(r=0.71,P0.05)和IL-6(r=0.83,P0.05)水平呈正相关,与IL-35和TGF-β水平呈负相关[分别r=-0.82,P0.01;r=-0.74,P0.05]。结论 RRMS的发生可能与Th17细胞上调,Treg细胞下调,Th17/Treg表达失衡,相关细胞因子IL-17A、 IL-23、IL-6水平升高,IL-35和TGF-β水平降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我国多发性硬化(MS)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录因子Sp3基因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经2对引物扩增,检测了33例MS、30例非免疫 性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对照、30例神经系统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照和30名健康对照组者PBMC的Sp3基因表达。结果:Sp3基因表达缺如,MS患者组(45%,15/33)明显高于其他3组(依次为16%,5/30,6%,2/30;10%,3/10,P均(<0.01),可自Sp3表达阴性MS患者的DNA中扩增出相应Sp3片段。Sp3表达阴性MS患者改良的伤残状态量表(EDSS)评分显著高于表达阳性者。脑脊液的IgG24h合成率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全稍高,4例MS患者治疗前病情重和治疗后病情轻时相比,未见其Sp3基因表达有明显变化。结果:汉 MS病人PBMC中有Sp3表达缺陷,Sp3阴性患者残疾程度和免疫功能紊乱程度明显高于阳性者,作 为转录调节因子Sp3的表达缺乏可能与免疫控制的异常启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辅助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35(IL-35)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甲泼尼龙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期RRMS患者36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时血清和脑脊液中IL-17、IL-35的水平。结果 RRMS组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其IL-3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RRMS组治疗后血清和脑脊液IL-17下降(P0.01),而IL-35升高(P0.05)。RRMS组治疗前血清中IL-17水平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r=-0.551,P=0.041)。结论 Th17/Treg表达的失衡与RRMS的发病有关,甲泼尼龙治疗可使血清、脑脊液IL-17水平下降,IL-35水平升高,进而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正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易感基因为基础,由环境因素引发的CD4+T细胞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是由初始CD4+T细胞(naive CD4+T cells)分化而来的CD4+T细胞亚群,是MS主要效应细胞之一。近几年研究发现非编码小RNA(microRNA,  相似文献   

8.
9.
细胞因子与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因子与多发性硬化王宇卉程杰综述徐培锡审校多发性硬化(MS)及其动物模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是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炎症及脱髓鞘为特征。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的效应及免疫调节功能多...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硬化(M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与临床检查,推测本病可能与某种致病因素(很可能是病毒)有关的免疫反应有关一门。免疫调节障碍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直接相关作用,下面就从细胞免疫角度,探讨IFN、TNF及IL等细胞因子在MS病人的脑脊液(CSF)和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变化,提示了上述细胞因子在MS病人中的致病作用。IIFN在MS病人中的作用IFN是一种作用于细胞、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根据其来源及结构不同,分为IFN-a、IFN书和IFN一人IFN-a和IFN如在病毒侵入机体时立即…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与多发性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硬化是与免疫有关的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多发性硬化发病过程中起作用。本文对细胞因子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做一综合性阐述。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硬化患者白介素18的表达与临床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8在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的含量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多发性硬化患者和对照组血清及脑脊液IL-18水平。结果(1)M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神经疾病组和对照组,并且血清高于脑脊液(P〈0.01),但后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MRI显示有增强病灶的MS患者其IL-18水平高于没有增强病灶的。结论IL-18可能在中枢神经脱髓鞘的病理损害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硬化被认为是Th1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病。近年来,一种以分泌IL-17为特征的Th17细胞被发现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h17细胞参与自身免疫性炎症的病理过程,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介导多发性硬化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破坏血脑屏障、诱导单核细胞扩增并分化为髓样树突状细胞以及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网络的形成等有关。本文综述了关于Th17细胞的发现、分化以及在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多发性硬化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外周血Th17/Treg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50例PD患者(PD组)及50例健康体检者(Control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Treg细胞含量;采用ELISA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TGF-β、IL-6和IL-17水平。结果流式细胞计数结果显示,PD组的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水平较Control组均显著增加(P均0.01),Treg细胞的增长程度明显大于大于Th17细胞,同时PD组Treg/Th17细胞比较Control组也明显增加(P均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PD组的血浆TGF-β1、IL-6及IL-17含量均有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 PD患者的外周血Treg/Th17平衡存在失衡,提示PD病理过程可能与其外周血Treg/Th17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肽Y(NPY)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豚鼠发病及血清Th1细胞因子TNF-α、IFN-γ水平的影响,研究NPY对EAE发病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免疫机制.方法 30只豚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EAE对照组、NPY干预组3组,向健康对照组和EAE对照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向NPY干预组侧脑室注射等量NPY各1次,1周后造模,观察EAE对照组、NPY干预组的发病潜伏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情况及3组豚鼠血清TNF-α、IFN-γ水平.结果 与EAE对照组相比较,NPY干预组发病潜伏期明显延长(P<0.001),高峰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明显降低(P<0.001),血清TNF-α、IFN-γ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向侧脑室注射NPY对EAE豚鼠的发病确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IFN-γ水平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Th1/Th2/Th17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CD4^+ T细胞主要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不同亚型CD4^+ 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M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测定93例MG患者和34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各项细胞因子(IL-2、IL-12、IFN-γ、TNF-α、IL-4、IL-10、IL-13和IL-17)的水平,分组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G患者Th1细胞相关各细胞因子(IL-2、IL-12、IFN-γ及TNF-α)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2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IL-4、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IL-13水平升高;Th17细胞的细胞因子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眼肌型与全身型患者血清中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程的MG患者中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细胞因子在MG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MG机制中的角色各异。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所产生的小分子蛋白质(分子量约8~80kDa),在免疫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炎症反应等众多环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CD4+的Th1型T细胞的过度增殖可能是MS发病的重要因素[1].实验进一步证明:通过测定脑脊液和血液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含量可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的状况;通过补充或拮抗细胞因子可产生调节免疫的生物学效应.本文就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和效应机制等方面与多发性硬化(MS)的发病、转归和治疗的内在联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和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变化.方法:对40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和40例健康人的ERP和VEP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复发缓解型MS患者ERP的N2、P3波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VEP的P100、N145波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