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患者脑脊液(CSF)细胞学及生化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07-2018-9期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乙脑患者58例,其中男3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8.2±13.8)岁,分析患者CSF细胞学及生化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CSF细胞学检查可见炎性反应,炎性反应程度以中度为主(50.0%),其次为重度(36.2%)和轻度(13.8%)。细胞学反应类型主要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53.4%),其次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27.6%)、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混合反应为主(15.5%)、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反应为主(3.4%)。9例(15.5%)患者CSF可见激活的淋巴细胞,11例(19.0%)可见激活的单核细胞,22例(37.9%)可见浆细胞。53例(91.4%)患者CSF蛋白升高,45例(77.6%)CSF葡萄糖水平正常,35例(60.3%)CSF氯化物水平正常。乙脑患者初期CSF细胞学反应类型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38.7%)和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38.7%),极期和恢复期主要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74.3%、95.2%)。结论 CSF细胞学检查可为乙脑患者的诊断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评价价值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25例NMOSD患者,其中AQP4 Ab阳性21例(其中9例经过15 d~9个月的随访)、阴性4例;25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NMOSD组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PLR以及两者联合指标对NMOSD的评价价值;并对AQP4 Ab阳性与阴性组,以及9例随访患者的急性期与缓解期NLR、PLR进行比较。结果 NMOSD组患者与对照组的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MOSD组中性粒细胞、PLR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PLR为评价视神经脊髓炎炎性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B=0.031,SE=0.010,Wald=9.176,P=0.002,EXP=1.032;95%CI=(1.011,1.053)]。ROC曲线显示,NLR和PLR联合作用曲线下面积为0.806,可以用于评价NMOSD的炎性变化,敏感度=0.800,特异度=0.720,阳性预测值=74.07%,阴性预测值=78.26%。AQP4 Ab阳性和阴性的NMOSD患者的NLR及PL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随访患者急性期NLR值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PLR值急性期与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和PLR联合对NMOSD炎性变化具有评价意义,NLR可能是评价NMOSD疾病炎性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神经白塞综合征(NBS)临床和脑脊液(CSF)细胞学资料,探讨该病的临床和CSF细胞学特点。方法回顾1991-2010年间北京协和医院NBS住院患者共2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和CSF细胞学特点。结果 27例患者中,神经科症状急性病程19例,亚急性病程6例,慢性病程2例。临床表现:头痛9例,偏瘫8例,复视6例,偏身感觉障碍5例,意识障碍5例,失语3例,癫痫发作3例,精神行为异常、智能减退6例,截瘫2例,共济失调2例,呛咳、吞咽困难2例,帕金森综合征1例。头MRI异常16例,多发片状T1低或较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分布于基底节、脑干、丘脑等处,9例行增强MRI均有强化;2例颈段脊髓MRI可见强化病灶。磁共振静脉成像(MRV):1例符合上矢状窦血栓形成。CSF检查:19例行腰穿查CSF,其中8例压力升高,17例蛋白升高(0.48~1.08g/L);行CSF细胞学检查(沉淀池法制片,迈-格-姬染色)的11例中7例表现为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反应,其中6例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余4例中3例为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炎性反应,1例为中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8例可见激活淋巴细胞,4例可见浆细胞。结论 NBS临床表现多样,神经影像学改变以基底节、脑干和丘脑等邻近中线的结构受累为主,CSF细胞学呈炎性反应表现。CSF细胞学炎性反应类型,特别是CSF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对NBS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AQP4-IgG阳性与AQP4-IgG阴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学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45例NMOS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QP4-IgG血清学状态,将NMOSD患者分为AQP4-IgG阳性组与AQP4-IgG阴性组。结果 AQP4-IgG阳性组与阴性组分别有244例和101例,AQP4-IgG阳性组的女性发病率、抗核抗体谱阳性率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共患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00; P=0.000; P=0.003),AQP4-IgG阴性组的脑部病变、视神经炎及既有视神经炎又有脊髓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阳性组(P=0.000; P=0.000; P=0.012),AQP4-IgG阳性组的免疫抑制剂使用率高于阴性组(P=0.025)。此外,AQP4-IgG阳性组的维生素B_(12)、血沉均高于阴性组(P=0.015; P=0.009),AQP4-IgG阴性组的同型半胱氨酸、血红蛋白明显高于阳性组(P=0.001; P=0.002);脊髓炎发病率、脊髓病变节段数、腰髓病变、幕上病变、复发率、疾病发作次数、随访时间、最低点及最后1次随访EDSS在AQP4-IgG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年龄、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及蛋白定性在两组间亦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 AQP4-IgG阳性与阴性NMOSD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确实存在很多差异。与AQP4-IgG阳性组相比,阴性组更常见视神经炎、脑部病变及视神经和脊髓同时受累,其血红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明显更高;阳性组的女性、抗核抗体谱及共患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常见,其维生素B_(12)及血沉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方法运用玻片细胞沉淀(粟秀初教授研制)细胞学方法,对37例使用Bactec MGIT 960培养阳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分类特点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升高,但有4例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小于50×106/L。多数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呈混合型细胞反应,有33例(89.2%)患者脑脊液中检测到中性粒细胞,25例(67.6%)患者脑脊液中检测到浆细胞。但多数患者脑脊液(60%)以淋巴细胞为主,少量(1/3)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且几乎所有患者脑脊液内均可以检测到浆细胞的存在。结论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增高,脑脊液细胞分类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为主型,少部分为中性粒细胞为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2015年诊断标准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NMOSD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对比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临床异同点。结果女性∶男性=2.75∶1,平均发病年龄37.1岁,平均病程21个月,80%患者为复发病程。起病症状视神经炎和脊髓炎分别占41.7%和40%。15.8%患者伴有自身免疫病;5.8%患者伴有内分泌疾病。78.1%的患者AQP4抗体阳性,抗体阳性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显著高于抗体阴性组(P=0.026)。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占83.7%。头部MRI异常见于36.7%(44/120)患者。28.3%(34/120)患者脑脊液白细胞升高(5×10~6/L),脑脊液蛋白49.5 mg/dl(正常值:15~45 mg/dl);30.8%(37/120)患者寡克隆区带阳性;52.2%(24/46)患者髓鞘碱性蛋白阳性;40%(48/120)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升高。结论 2015年诊断标准有助于NMOSD诊断,NMOSD长节段脊髓炎多见,短节段脊髓炎不能排除NMOSD,AQP4抗体阳性患者病情更重,应重视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视神经脊髓炎患者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在血清和脑脊液的分布特征,探讨血清AQP4抗体与脑脊液寡克隆区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和脑脊液AQP4抗体,动态定时散射比浊法检测白蛋白和IgG,等电聚焦电泳联合免疫固定法检测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免疫印迹法检测寡克隆区带阳性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脑脊液电泳条带中AQP4抗体。结果视神经脊髓炎组患者血清AQP4抗体滴度[8.94(5.41,11.93)ng/ml]与多发性硬化组[7.34(4.76,12.00)ng/ml]相近(Z=-0.510,P=0.610),脑脊液AQP4抗体滴度[0.45(0.42,0.47)ng/ml]高于多发性硬化组[0.41(0.40,0.41)ng/ml;Z=-2.359,P=0.018],而且血清水平高于脑脊液(Z=-3.702,P=0.000)。视神经脊髓炎组患者脑脊液AQP4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多发性硬化组(5/7对1/5),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242);复发期血清AQP4抗体滴度[8.54(5.32,11.42)ng/ml]与缓解期[9.97(5.41,13.28)ng/ml]相近(Z=-0.347,P=0.728);寡克隆区带阳性检出率低于多发性硬化组(3/13对10/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1)。未在寡克隆区带阳性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IgG电泳条带中检出AQP4抗体。结论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血清AQP4抗体滴度高于脑脊液,行脑脊液AQP4抗体检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视神经脊髓炎患者鞘内合成IgG能力低于多发性硬化患者,且无针对AQP4抗原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水通道蛋白-4抗体(aquaporin-4 immunoglobulin G antibodies,AQP4-IgG)阴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 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患者临床特征、抗体演变以及转归。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首次检测AQP4-IgG阴性的NMOSD患者15例,定期门诊随访,收集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其临床转归。结果 15例AQP4-IgG阴性患者平均随诊67个月,以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症状起病最多见(8例)。动态复查血清AQP4-IgG,其中4例(27%)由阴性转为阳性,2例血清不稀释处理时显示极低滴度(滴度为1:1)阳性,9例持续阴性。随访中,1例患者最终修正诊断为多发性硬化,4例诊断为AQP4-IgG阳性NMOSD。AQP4-IgG从阴性转变为阳性的时间节点临床可无复发(1例),但持续阴性患者也出现临床复发(3例)。结论 AQP4-IgG阴性NMOSD患者最常累及视神经;临床随访中AQP4-IgG可能发生血清学转变,患者诊断及转归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NMOSD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计算NLR和PLR。并与100例健康体检者的NLR和PLR做比较。结果共纳入48例NMOSD患者。NMOSD发作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NLR显著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而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MOSD组发作期、缓解期与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及PLR无统计学差异。NMOSD组发作期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 Ab)(+)患者与AQP4 Ab(-)患者相比,两者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及PLR等无统计学差异。NLR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6(P=0.000,95%CI:0.734~0.878)。结论 NMOSD患者发作期NLR明显升高,NLR升高与NMOSD炎性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背景神经精神狼疮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并发症,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我们尝试对本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以为临床提供一些参考。方法对76例临床诊断明确且符合入组条件的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 25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异常,16例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其中8例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轻度升高、9例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混合性炎症反应。24例淋巴细胞激活并伴单核细胞激活,其中17例可见单核细胞异常吞噬现象,表现为单核细胞吞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或)红细胞等;17例脑脊液中发现浆细胞。结论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基于临床、神经影像学和脑脊液检查等方法。其脑脊液细胞学呈现炎症反应和异常吞噬细胞,具有一定特点和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严重的炎症性脱髓鞘疾病,75%NMOSD患者体内存在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水通道蛋白4(AQP4)的致病性抗体(AQP4-IgG)。补体系统是一组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及组织液、细胞膜表面的经活化后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近年来,随着对NMOSD致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补体系统被发现在AQP4-IgG阳性NMOSD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目前,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补体靶向药物陆续被研发,部分已应用于AQP4-IgG阳性NMOSD患者的治疗。文中就AQP4-IgG阳性NMOSD补体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rectrum Disorder,NMOS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主要影响脊髓和视神经易发于中青年女性CNS的自身免疫性星形胶质细胞病,目前认为,包括B、T淋巴细胞在内的多种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本文就B淋巴细胞在NMO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B淋巴细胞通过产生水通道蛋白4特异性自身抗体(Aquaporin-4 antibody,AQP4-ab)参与NMOSD的发病机制~([2]);大约75%的NMOSD患者中检测到针对水通道蛋4(AQP4-Ig G)的自身抗体~([3]),在血清阳性(AQP4-IgG+)和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炎症指标与NMOSD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NMOSD患者48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7例。另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NMOSD患者首发组(n=25)、复发组(n=23)与对照组(n=20)间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组间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因素;比较NMOSD患者首发组(n=23)与复发组(n=25)的颅内压、脑脊液白细胞、脑脊液白蛋白、脑脊液蛋白、脑脊液IgG、白蛋白商(Qalb)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SII在预测NMOSD复发的价值。结果 首发组、复发组之间性别、年龄、视觉诱发电位(VEP)、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无明显差异。首发组NLR高于对照组(P <0.05),复发组中性粒细胞、SII、NLR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一般临床特点及与多发性硬化(MS)的区 别。方法 收集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于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 依据2015 年NMOSD 诊断标准及2017 年McDonald 诊断标准进行筛选,对NMOSD 及MS 患者临床资料进 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NMOSD 及MS 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纳入NMOSD 患者233 例,MS 患者125 例, 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3.0±14.7)岁、(38.1±11.2)岁,男女比例分别为1∶4.5、1∶2.6。NMOSD 多以视 神经受损症状起病,顽固性瘙痒、恶心、呕吐可能是其特征性临床特征;MS 则多以脑损伤起病。大多 数NMOSD 和MS 患者的首次发病无明显诱因,可能的诱因有上呼吸道感染、劳累、疫苗接种、产后等。 NMOSD 及MS 脑脊液压力方面无明显区别,相比MS 患者,NMOSD 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血 水通道蛋白4 抗体(AQP4-Ab)与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B)为鉴别二者重要生物标志物。结论 NMOSD 最 多被误诊的疾病是MS,尤其是疾病初期及对于AQP4-IgG 抗体测试阴性的NMOSD 患者。顽固性瘙痒、 恶心、呕吐可能是NMOSD 的一个被低估的特征。血AQP4-Ab 与脑脊液OB 分别为NMOSD 及MS 重要的 生物标志物,对鉴别两种疾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NMOSD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作者医院收治的NMOSD患者55例,其中男18例,女37例。另收集年龄、性别构成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NMOSD患者发作期(首发临床症状或临床复发1周内,n=55)、恢复期(随访6个月时,n=44)及对照组间SII以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比较NMOSD患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阳性组和阴性组SII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在预测NMOSD疾病活动性中的价值。结果 NMOSD患者发作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SII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均P<0.01),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低于恢复期(P<0.05)和对照组(P<0.01)。而NMOSD患者恢复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及SII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MOSD患者AQ...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OG-IgG)阳性和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MOG-IgG阳性NMOSD的认识。方法对12例MOG-IgG阳性、98例AQP4-IgG阳性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复发、EDSS评分、脑脊液蛋白、视觉诱发电位及磁共振(MRI)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OG-IgG阳性与AQP4-IgG阳性相比,男性多见(χ~2=11. 270,P=0. 001),视神经和脊髓多同时受累(83. 3%),并常累及双侧视神经(χ~2=6. 050,P=0. 014),多呈单次病程(χ~2=11. 270,P=0. 001),表现出更好的预后(t=-4. 673,P=0. 001)。影像学上MOG-IgG组未发现典型的颅内病灶,AQP4-IgG组43例存在典型的颅内病灶(χ~2=8. 645,P=0. 003)。延髓极后区受累MOG-IgG组1例,AQP4-Ig G组37例(χ~2=4. 039,P=0. 043)。MOG-IgG与AQP4-IgG患者累及腰髓分别为6例、8例(χ~2=16. 847,P=0. 001);累及颈髓分别为4例、67例(χ~2=5. 734,P=0. 017)。结论 NMOSD患者中MOG-IgG阳性与AQP4-IgG阳性患者相比男性多见,多累及双侧视神经及腰髓,典型颅内病灶及延髓极后区病灶较少,呈单次病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在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2组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等电聚焦电泳加免疫固定染色的实验室方法检测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2组患者的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比较2组疾病的脑脊液寡克隆区带特点。结果多发性硬化患者共120例,其中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39例,阳性率为32.5%;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共45例,其中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4例,阳性率为8.9%。多发性硬化组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率明显高于视神经脊髓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本结果对2组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且支持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发病机制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寡克隆区带(oligoclonal bands,OCB)及抗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的阳性率,为临床M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入组30例MS、48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病变(neurological non-inflammatory disease,NND)及50例外科手术患者。分析3组患者OCB、脑脊液及血清抗AQP4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NND组与外科手术组OCB、脑脊液及血清抗AQP4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与对照组(NND组+外科手术组)脑脊液抗AQP4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与对照组OCB、血清抗AQP4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CB阳性对MS具有诊断意义。MS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血清或脑脊液抗AQP4抗体阳性,诊断时需结合病史、临床体征及影像学特点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形态学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对2013-08—2016-08我院收治的280例符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标准的送检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测量不同疾病脑脊液各类有核细胞的细胞直径、面积等,并对细胞大小特征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80份标本中,根据形态特征分类,63份为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中性粒细胞反应;186份为病毒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反应,也可见中性粒细胞;31份为结核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淋巴样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偶尔有中性粒细胞。3组脑病白细胞数、未激活单核细胞、未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激活淋巴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3组脑病嗜酸性粒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中性粒细胞面积大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P0.05),且病毒性脑膜炎组大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淋巴细胞面积大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淋巴细胞直径大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且结核性脑膜炎组大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5);在单核细胞面积与直径方面,结核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均大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5)。结论脑脊液细胞形态学特征改变可作为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我们应用改良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冰方法检测了96例神经系统疾病(包括格林-巴利20例,多发性硬化7例,神经系统炎性疾患27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42例)脑脊液寡克隆区带,结果发现寡克隆区带阳性,格林-巴利组14例(70%),多发性硬化组4例(57.1%),神经系统炎性疾患组7例(25.9%),神经系统统非炎性疾患组3例(7.1%),本研究表明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检测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和多发性硬化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